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45
1
作者 冯科冉 李伟霞 +6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张辉 刘现磊 陈毓龙 李琨 唐进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9-618,共10页
丹参因含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挥发油类、多糖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保护脏器的作用,并在中药复方配伍和相关制剂中成为常用中药。在丹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基础上,从成分特有性、... 丹参因含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挥发油类、多糖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保护脏器的作用,并在中药复方配伍和相关制剂中成为常用中药。在丹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基础上,从成分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可入血成分及网络药理学预测5个不同角度对丹参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建议将6种酚酸类(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A和丹酚酸B)和4种丹参酮类(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作为丹参Q-Marker的选择参考,以期为解决丹参质量问题建立更加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制定高水平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质量标志物 丹参素 原儿茶醛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 二氢丹参酮I 隐丹参酮 丹参酮 抗凝血 抗炎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基于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冠心丹参胶囊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康建 周霖 +3 位作者 孙志 左莉华 张俊 屈凌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051-4057,共7页
目的采用UPLC法建立冠心丹参胶囊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Waters 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6 nm,... 目的采用UPLC法建立冠心丹参胶囊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Waters 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6 nm,建立10批次冠心丹参胶囊的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对冠心丹参胶囊的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标定75个共有峰,经对照品进行化学指认共鉴定了其中的13个色谱峰,分别是甜菜碱、琥珀酸、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10批供试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7,表明该药物总体质量较为稳定;但通过CA及PCA均发现不同批次药物质量之间存在微小差异,且主要分为2类,最后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了导致批次药物质量差异的3种主要成分,分别为甜菜碱、芦丁和丹酚酸B。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科学、准确、可靠且简便,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冠心丹参胶囊的药物质量,同时为今后中药制剂更进一步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丹参胶囊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控制 UPLC 质量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甜菜碱 琥珀酸 丹参素 原儿茶醛 咖啡酸 芦丁 木犀草苷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丹酚酸A 二氢丹参酮 隐丹参酮 丹参酮IIA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丹参药材皮部和木部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贵雅 薛紫鲸 +3 位作者 张丹 郭梅 郑玉光 郭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328-5335,共8页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对丹参药材皮部和木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阐明丹参药材不同部位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批次的丹参皮部和木部样品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丹参皮部和木部指纹图谱;在此基础...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对丹参药材皮部和木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阐明丹参药材不同部位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批次的丹参皮部和木部样品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丹参皮部和木部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对丹参皮部和木部样品中的丹参素、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8个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丹参皮部和木部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丹参药材皮部和木部化学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含量测定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丹参皮部和木部样品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其中丹酚酸类成分差异不大,而丹参酮类成分差异较大,丹参皮部样品中丹参酮类成分明显高于丹参木部样品。结论通过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明确了丹参药材不同部位活性成分的分布差异,为丹参药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皮部 木部 指纹图谱 丹参素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B 二氢丹参酮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中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7
4
作者 程茜菲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酸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mL...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酸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36-3.36μg(r=0.999 9),4.772-47.72μg(r=0.999 8),0.019 3-0.192 8μg(r=0.999 8),0.072-0.72μg(r=0.999 7),0.077 2-0.772(r=0.999 8)和0.174 4-1.744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100.4%,98.6%,100.0%,99.3%和99.1%,RSD值分别为1.58%,1.25%,1.09%,1.21%,1.10%和1.06%。结论该法同时测定了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及丹参酮ⅡA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二氢丹参酮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全国中药材市场商品丹参中4种丹参酮成分的HPLC测定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海青 吕东 +2 位作者 陈岳蓉 王慧春 杨凤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国中药材市场商品丹参中4种丹参酮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Elite—ODS(5μm,1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水(75:25),柱温2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结果:丹参酮Ⅱ_A、丹参...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国中药材市场商品丹参中4种丹参酮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Elite—ODS(5μm,1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水(75:25),柱温2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结果:丹参酮Ⅱ_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100.0%,94.5%,96.6%(RSD=0.9%,1.1%,1.8%,1.4%,n=3)。结论:商品丹参所含的4种丹参酮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市场 商品丹参 丹参酮 HPLC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紫龙金片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0
6
作者 邓俊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98-1204,共7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紫龙金片中丹参酮类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tend-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41∶59),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紫龙金片中丹参酮类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tend-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41∶59),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以丹参酮ⅡA为内标,建立其与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相对校正因子,实现一测多评。再分别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5批紫龙金片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考察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RAD)。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进样量分别在6.16∽61.6 ng(r=0.999 9)、19.04∽190.4 ng(r=0.999 9)、11.58∽115.8 ng(r=0.999 9)、20.08∽200.8 ng(r=0.999 9)范围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98.7%、98.0%、98.5%,RSD分别为0.5%、0.4%、0.9%、0.8%。2种方法测得的5批样品含量的RAD:二氢丹参酮Ⅰ分别为0.3%、0.1%、0.3%、0.3%、0.4%、隐丹参酮分别为0.08%、0.04%、0.3%、0.04%、0.04%、丹参酮Ⅰ分别为0.1%、0.2%、0.2%、0.07%、0.2%,表明2种方法测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能同时测定丹参中4个成分的含量,可用于紫龙金片的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龙金片 二氢丹参酮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测多评法 相对校正因子
原文传递
Activated PKB/GSK-3β synergizes with PKC-δ signaling in attenuating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potentiation of NRF2 activity: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dihydrotanshinone-Ⅰ 被引量:10
7
作者 Hao Zengy Lingling Wangy +6 位作者 Jiawei Zhang Ting Pan Yinghua Yu Jingxia Lu Ping Zhou Hua Yang Ping Li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71-88,共18页
Disrupted redox status primarily contributes to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NRF2,the endogenous antioxidant regulator,might provide therapeutic benefits.Dihydrotanshinone-Ⅰ(DT)is an active component ... Disrupted redox status primarily contributes to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NRF2,the endogenous antioxidant regulator,might provide therapeutic benefits.Dihydrotanshinone-Ⅰ(DT)is an active component in Salvia miltiorrhiza with NRF2 induction potency.This study seeks to validate functional links between NRF2 and cardioprotection of DT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particularly emphasizing on NRF2 cytoplasmic/nuclear translocation.DT potently induced NRF2 nuclear accumulation,ameliorating post-reperfusion injuries via redox alterations.Abrogated cardioprotection in NRF2-deficient mice and cardiomyocytes strongly supports NRF2-dependent cardioprotection of DT.Mechanistically,DT phosphorylated NRF2 at Ser40,rendering its nuclear-import by dissociating from KEAP1 and inhibiting degradation.Importantly,we identified PKC-δ-(Thr505)phosphorylation as primary upstream event triggering NRF2-(Ser40)phosphorylation.Knockdown of PKC-δdramatically retained NRF2 in cytoplasm,convincing its pivotal role in mediating NRF2 nuclear-import.NRF2 activity was further enhanced by activated PKB/GSK-3βsignaling via nuclear-export signal blockage independent of PKC-δactivation.By demonstrating independent modulation of PKC-δand PKB/GSK-3β/Fyn signaling,we highlight the ability of DT to exploit both nuclear import and export regulation of NRF2 in treating reperfusion injury harboring redox homeostasis alterations.Coactivation of PKC and PKB phenocopied cardioprotection of DT in vitro and in vivo,further supporting the potential applicability of this ration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hydrotanshinone NRF2 Cytoplasmic/nuclear translocation PKC-δ PKB/GSK-3β/Fyn Phosphorylation Redox homeostasis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原文传递
二氢丹参酮Ⅰ对 QGY-7703 细胞和 SPC-A-1 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如冰 吴强 +2 位作者 徐素娟 冯炎 罗厚蔚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9-33,共5页
利用体外细胞集落形成法研究二氢丹参酮Ⅰ对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二氢丹参酮Ⅰ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和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86μmol... 利用体外细胞集落形成法研究二氢丹参酮Ⅰ对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二氢丹参酮Ⅰ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和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86μmol/L和7.73μmol/L。该药物与X射线联合作用能增强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1μmol/L的二氢丹参酮Ⅰ作用于有氧细胞1h后照射,对QGY7703细胞和SPCA1细胞的增敏比(SER)分别为1.42和1.62;QGY7703细胞和SPCA1细胞的氧增比(OER)分别为2.08和3.03。1μmol/L的二氢丹参酮Ⅰ在乏氧状态下对这两种细胞亦有放射增敏作用,QGY7703细胞的SER仍为1.42,而SPCA1细胞的SER增大为1.96。在分次照射实验中,1μmol/L的二氢丹参酮Ⅰ能完全抑制这两种细胞的亚致死性损伤修复(SL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丹参酮 肿瘤细胞 放射敏感性 SER OER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酮含片中四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5
9
作者 朱大胜 付秀娟 谭生建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酮含片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_(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酮含片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_(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094~0.376μg(r=0.999 9),0.0360—1.4400μg(r=0.999 9),0.0224~0.896μg(r=0.999 8)和0.0300—1.2000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RSD)分别为99.9%(3.3%)、101.7%(0.28%)、98.7%(1.0%)和100.8%(0.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丹参酮含片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参酮含片 二氢丹参酮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下载PDF
丹参活性部位丹参二萜醌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行 刘慧芳 +2 位作者 刘泽莹 楼招欢 张光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2-3140,共9页
目的优化丹参二萜醌(diterpenoid tanshinone,DT)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inclusion complex,IC)(DT&HP-β-CD@IC)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DT与HP-β-CD的配比、包合温度... 目的优化丹参二萜醌(diterpenoid tanshinone,DT)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inclusion complex,IC)(DT&HP-β-CD@IC)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DT与HP-β-CD的配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DT包封率及包合物载药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DT&HP-β-CD@IC制备工艺,并采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对DT&HP-β-CD@IC进行评价。结果DT&HP-β-CD@IC最佳制备工艺为HP-β-CD质量浓度0.1 g/mL,药物与载体材料配比1∶3,包合时间2 h,包合温度40℃。DT&HP-β-CD@IC的包封率达68.78%,载药量达5.44%。紫外、红外光谱和薄层色谱等结果表明DT&HP-β-CD@IC的形成。结论DT&HP-β-CD@IC载药量较高,溶解性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活性部位 丹参二萜醌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Box-Behnken响应面 二氢丹参酮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原文传递
丹参有效成分——二氢丹参酮Ⅰ抑制胃癌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钟雄东 《广州医药》 2020年第6期11-18,共8页
目的探讨二氢丹参酮Ⅰ在胃癌细胞中的抗癌作用。方法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荧光法测定Caspase活性。裸鼠胃癌模型验证DHTS的抗癌活性。结果MTT... 目的探讨二氢丹参酮Ⅰ在胃癌细胞中的抗癌作用。方法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荧光法测定Caspase活性。裸鼠胃癌模型验证DHTS的抗癌活性。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DHTS对HCG27和AGS细胞活力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在DHTS处理的HCG27和AGS细胞中,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凋亡细胞增多。在DHTS处理的HCG27和AGS细胞中发现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增高,caspase-9活性不变。用N-乙酰半胱氨酸阻断ROS生成可显著逆转DHTS诱导的细胞凋亡。DHTS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瘤体体积的增加。结论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有力的说明,DHTS可以在HCG27和AGS人胃癌细胞中启动活性氧生成,诱导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值得作为抗癌药物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二氢丹参酮 胃癌 活性氧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4种丹参酮成分含量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刚 张启明 +3 位作者 张捷 高文娟 常华 谭生建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 利用梯度洗脱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 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IntersilC18分析色谱柱 (4 6mm× 2 5 0mm ,5 μm) ,流动相为乙腈 10 %乙腈梯度洗... 目的 利用梯度洗脱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 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IntersilC18分析色谱柱 (4 6mm× 2 5 0mm ,5 μm) ,流动相为乙腈 10 %乙腈梯度洗脱 ,流速1 6mL·min-1,检测波长 2 5 4nm。结果 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 保留时间分别为 11 9,19 2 ,2 1 3和2 8 5min ,与各自相邻峰的分离度均大于 1 5 ,理论板数分别为 3310 ,4 2 78,36 2 4和 2 0 6 77。二氢丹参酮Ⅰ平均回收率为10 1 3% ,RSD =2 2 % ,隐丹参酮平均回收率为 97 2 % ,RSD =2 2 % ,丹参酮Ⅰ平均回收率为 10 2 1% ,RSD =3 0 % ,丹参酮ⅡA平均回收率为 99 5 % ,RSD =1 9%。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 最低检出浓度分别约为 0 6 ,0 9,0 6和0 3μg·mL-1。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可用于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 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参酮滴耳液 成分含量 丹参酮I 丹参酮Ⅱ
下载PDF
丹参中11个活性成分对人肝微粒体细胞色素酶活性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文 王泽霞 +3 位作者 刘涛 曹志红 马敏 马霖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为了更好的预测丹参制剂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考察了丹参中11个活性成分对5种主要药物代谢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肝微粒体外孵育方法,以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美芬妥因、氢溴酸右... 目的为了更好的预测丹参制剂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考察了丹参中11个活性成分对5种主要药物代谢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肝微粒体外孵育方法,以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美芬妥因、氢溴酸右美沙芬和咪达唑仑作为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的探针药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探针药物代谢产物生成速率,通过与空白组探针药物代谢产物生成速率比较,计算各个成分对这5种酶活性是否产生影响。结果丹参中多个成分对药物代谢酶有抑制作用,尤其是二氢丹参酮Ⅰ对CYP3A4有强抑制作用,IC50值为0.367μmol·L-1。结论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较高的丹参制剂有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为精准的预测这种作用,有必要对其含量和体内过程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细胞色素P450 抑制 二氢丹参酮 肝微粒体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_A含量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生建 王文明 +3 位作者 刘刚 姜韧 张捷 赵华军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 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乙腈 - 10 %乙腈 (5 2∶4 8) ;流速 1.5ml/min ;检测波长 2 5 4nm。结果 二氢丹参酮Ⅰ、隐...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 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乙腈 - 10 %乙腈 (5 2∶4 8) ;流速 1.5ml/min ;检测波长 2 5 4nm。结果 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 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 =- 0 .0 6 14 8+0 .0 0 0 0 0 10 6 6X ,r =0 .9998;Y =- 0 .5 318+0 .0 0 0 0 0 12 70X ,r=0 .9998;Y =- 0 .2 0 74 +0 .0 0 0 0 0 0 94 4 9X ,r =0 .9996 ;Y =- 0 .0 7330 +0 .0 0 0 0 0 0 95 5 0X ,r =0 .9999。 4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 99.1%、4 .4 % ;10 2 .5 %、2 .3% ;10 0 .6 %、5 .0 % ;98.0 %、2 .8%。最低检出浓度分别约为 0 .2、0 .3,0 .2、0 .2 μg·ml-1。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 ,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可用于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法 含量测定 丹参酮滴耳液 二氢丹参酮I 隐丹参酮丹参酮I 丹参酮ⅡA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二氢丹参酮Ⅰ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卵巢癌进展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翔云 王鹤 +1 位作者 王岚 李秋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6期656-659,共4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二氢丹参酮Ⅰ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法、细胞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二氢丹参酮Ⅰ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迁移及凋亡和NF-κB信号通...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二氢丹参酮Ⅰ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法、细胞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二氢丹参酮Ⅰ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迁移及凋亡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0μmol/L比较,2、4、6、8及10μmol/L二氢丹参酮Ⅰ作用下的SKOV3细胞光密度(OD)明显降低,划痕距离明显延长,凋亡率明显升高;与二氢丹参酮Ⅰ作用24 h相比,作用48 h的SKOV3细胞OD明显降低,划痕距离明显延长,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二氢丹参酮Ⅰ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二氢丹参酮Ⅰ对SKOV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和对SKOV3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越明显,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二氢丹参酮Ⅰ处理后的SKOV3细胞NF-κB、P65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二氢丹参酮Ⅰ浓度增加,二氢丹参酮Ⅰ对SKOV3细胞NF-κB、P65和Bcl-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有剂量依赖性。结论:二氢丹参酮Ⅰ可能通过下调NF-κB、P65和Bcl-2蛋白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以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丹参酮 卵巢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复方丹参片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廖晓虎 潘其麟 +3 位作者 王晓晓 邱栋樑 李祥兰 李茂森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11期46-53,共8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复方丹参片中15,16-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评价复方丹参片的质量,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以丹参酮ⅡA作为内参物,计算15,16-二氢丹参酮...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复方丹参片中15,16-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评价复方丹参片的质量,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以丹参酮ⅡA作为内参物,计算15,16-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并计算103批复方丹参片样品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同时比较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曲线估计法分析相关性。结果:15,16-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与丹参酮ⅡA之间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544、0.975、0.600;相对保留值分别为0.330、0.520、0.590。103批复方丹参片样品中4种丹参酮类的一测多评法含量结果均与外标法的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RE值(相对误差)均小于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总丹参酮(4种丹参酮之和)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值呈正相关,并且总丹参酮的拟合效果最好,相关性最强。结论:建立了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复方丹参片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为复方丹参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片 15 16-二氢丹参酮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一测多评法 相关性分析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丹参渗漉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锐 蒲清荣 +3 位作者 任桂林 赵剑 杨思进 白雪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优选丹参乙醇渗漉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含量,干净膏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用量、乙醇浓度、浸泡时间、渗漉速度对丹参渗漉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渗漉工艺为丹参... 目的优选丹参乙醇渗漉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含量,干净膏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用量、乙醇浓度、浸泡时间、渗漉速度对丹参渗漉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渗漉工艺为丹参粗粉(过3号筛)加入4倍量,95%乙醇,浸泡48h,渗漉速度为每分钟1 m L·min-1。结论优选的渗漉提取工艺设计合理,可为提取丹参脂溶性成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渗漉提取 正交试验 丹参酮ⅡA 二氢丹参酮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分析的化学模式识别评价彝药紫丹活血片质量 被引量:4
18
作者 管小军 厉君 +5 位作者 李俊 黄娜娜 浦滇 邓雪琪 王兴凯 林尤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6-994,共9页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紫丹活血片(ZHT)的质量。方法采用ACE Neptune-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5 nm,柱温25℃,对18...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紫丹活血片(ZHT)的质量。方法采用ACE Neptune-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5 nm,柱温25℃,对18批ZHT进行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结合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对ZHT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ZHT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6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9个色谱峰(包含2号峰丹参素钠、8号峰迷迭香酸、9号峰紫草酸、10号峰丹酚酸B、12号峰丹酚酸A、21号峰二氢丹参酮I、22号峰隐丹参酮、23号峰丹参酮I、25号峰丹参酮IIA);18批ZHT 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93~1.00;聚类分析和PCA结果与相似度结果基本一致。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学考察结果表面,8个指标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在98.27%~103.42%,RSD为0.86%~2.53%;18批ZHT中丹参素钠、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及丹参酮II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49%~0.218%、0.179%~0.225%、0.222%~0.286%、3.570%~6.399%、0.048%~0.136%、0.122%~0.309%、0.061%~0.215%、0.093%~0.413%。结论不同批次ZHT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通过指纹图谱与聚类分析、PCA等方法相结合可全面地评价ZHT的质量,此方法的建立可以为ZHT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丹活血片 化学模式识别 HPLC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丹参素钠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B 丹酚酸A 二氢丹参酮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仙灵骨葆胶囊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_A的含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官玲花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32期3056-3058,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仙灵骨葆胶囊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UltimateTM XB-C18柱,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进样量为10μl...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仙灵骨葆胶囊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UltimateTM XB-C18柱,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检测质量浓度分别在0.0532~5.32、0.0512~5.12、0.0508~5.08、0.0537~5.37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99、0.9996、0.999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1.4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3%、99.66%、99.02%、99.92%,RSD分别为0.72%、0.38%、0.54%、0.22%(n=6)。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定量仙灵骨葆胶囊中4种丹参脂溶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骨葆胶囊 二氢丹参酮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基于RNA-seq探讨二氢丹参酮Ⅰ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钟雄东 张颖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33-40,共8页
目的为了阐明二氢丹参酮Ⅰ(DHTS)抗胃癌的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思路及数据支持。方法采用RNA测序(RNA-seq)技术探索DHTS抗胃癌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发现4353个差异基因表达。这些差异基因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的多条信号通路,主... 目的为了阐明二氢丹参酮Ⅰ(DHTS)抗胃癌的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思路及数据支持。方法采用RNA测序(RNA-seq)技术探索DHTS抗胃癌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发现4353个差异基因表达。这些差异基因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的多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m TOR信号转导通路等。在测序结果中,有89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PI3K/Akt/m TOR信号转导通路,推测该信号转导通路和DHT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Western-blot检测验证了DHTS可显著抑制PI3K、Akt及m TOR的磷酸化,且显著增加Caspase-3和LC3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结论DHTS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是通过活性氧介导的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凋亡,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活性氧介导的氧化应激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自噬,进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丹参 二氢丹参酮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RNA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