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Triple-TOF-MS和网络药理学快速建立郁金潜在中药质量标志物成分库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宽永 沈燚 +5 位作者 张璐 张巧艳 蒙雄裕 葛志伟 严斌俊 秦路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12-2622,共11页
目的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理念,建立不同基源郁金的潜在Q-Marker库。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Triple-TOF-MS)技术,建立郁金化学成分高分辨质谱数据库,通过网络药理学等方法... 目的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理念,建立不同基源郁金的潜在Q-Marker库。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Triple-TOF-MS)技术,建立郁金化学成分高分辨质谱数据库,通过网络药理学等方法构建“化学成分-靶点-通路”预测郁金潜在的Q-Marker。结果郁金药材中共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12个。以共有成分为Q-Marker候选物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姜黄酮、莪术双环烯酮、莪术二酮、莪术烯醇、莪术醇、二氢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莪术呋喃二烯酮可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HTR1A、HTR2A、HTR1D、HTR1B)、阿片受体(OPRK1、OPRM1、OPRD1、OPRL1)等靶点,通过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血清素能突触、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等重要通路发挥抗抑郁的作用。结论通过UPLC-Triple-TOF-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快速分析和确定中药郁金的化学成分,建立郁金的潜在Q-Marker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 质量标志物 网络药理学 姜黄酮 莪术双环烯酮 莪术二酮 莪术烯醇 莪术醇 二氢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莪术呋喃二烯酮
原文传递
二氢姜黄素体外处理BRL-3A细胞对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刚 陈训军 +1 位作者 张万里 李芬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622-625,共4页
目的研究二氢姜黄素(DHC)对棕榈酸(PA)诱导的大鼠肝BRL-3A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P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基)、模型组(0.25 mM PA处理)和DHC处理组(16、32和64μM DHC处理),... 目的研究二氢姜黄素(DHC)对棕榈酸(PA)诱导的大鼠肝BRL-3A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P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基)、模型组(0.25 mM PA处理)和DHC处理组(16、32和64μM DHC处理),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凋亡相关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细胞上清LDH、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分别为(100.1±4.2)%、(1.0±0.2)%和(1.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2±3.5)%、(0.3±0.1)%和(0.5±0.1)%,P<0.05],而线粒体膜电位为(0.5±0.1)%,显著低于对照组[(0.7±0.1)%,P<0.05];32μM DHC处理组LDH、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分别为(84.4±2.4)%、(0.8±0.1)%和(0.7±0.1)%,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线粒体膜电位为[(0.6±0.1)%,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而经DHC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比模型组显著降低;模型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0±0.1),显著低于对照组[(2.2±0.5),P<0.05],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1±0.1),显著高于对照组[(0.8±0.1),P<0.05];32μM DHC处理组和64μM DHC处理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0.1)和(1.9±0.2),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0.1)和(0.6±0.1),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DHC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缓解由PA诱导的BRL-3A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L-3A细胞 二氢姜黄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线粒体 凋亡通路
下载PDF
转化姜黄素加氢衍生物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基优化
3
作者 吴传超 徐富成 +1 位作者 顾秋亚 余晓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5-51,共7页
以姜黄素(curcumin,CUR)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初筛出83株菌种,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复筛,得到5株可以以姜黄素为底物生产二氢姜黄素(dihydrocurcumin,DHC)与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 以姜黄素(curcumin,CUR)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初筛出83株菌种,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复筛,得到5株可以以姜黄素为底物生产二氢姜黄素(dihydrocurcumin,DHC)与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THC)的菌株。以初始产率最高的菌种作为目的菌种,通过形态学特征与26S rDNA D1/D2区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出该菌株为Cyberlindnera rhodanensis。对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及无机盐进行单因素优化,得出结果为,产DHC的最佳碳源为40 g/L葡萄糖、氮源为30 g/L蛋白胨、无机盐为2 g/L K_2HPO_4,在此条件下产率由10.49%提高到20.20%;产THC的最优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20 g/L葡萄糖、20 g/L蛋白胨和3 g/L K_2HPO_4,优化后产率由13.67%提高到24.31%。首次筛选得到1株能以姜黄素为底物,通过微生物转化得到二氢姜黄素与四氢姜黄素的酵母菌,为姜黄素加氢衍生物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并且提供新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微生物转化 二氢姜黄素 四氢姜黄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