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PLANMECA数字化曲面体层机研究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槽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尚敏 潘亚萍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393-395,共3页
目的应用PLANMECA数字化曲面体层机Dimaxis Pro 4.5.0(ZH)软件分析系统对比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密度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中、重度牙周炎患者69例(慢性牙周炎50例,侵袭性牙周炎19例),利用PLANMECA数字化曲面体层机Dimaxis Pro 4.5.0(... 目的应用PLANMECA数字化曲面体层机Dimaxis Pro 4.5.0(ZH)软件分析系统对比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密度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中、重度牙周炎患者69例(慢性牙周炎50例,侵袭性牙周炎19例),利用PLANMECA数字化曲面体层机Dimaxis Pro 4.5.0(ZH)软件分析系统对牙槽嵴顶以及牙冠部分的灰度值进行测量,选定同一部位牙槽嵴及牙冠,对比治疗前后牙槽嵴/牙冠灰度比值的改变量。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对基线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同一牙槽嵴顶的灰度比值进行比较,治疗后3个月的牙槽嵴灰度比值明显高于基线的牙槽嵴灰度比值;治疗后6个月的牙槽嵴灰度比值比基线时明显升高,而治疗后3个月的与6个月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是有效地控制牙周炎症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牙槽嵴顶部分的骨恢复,增加牙槽嵴顶部分的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曲面体层机 牙周炎 骨密度 牙周基础治疗
下载PDF
应用胶原骨材料进行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硕 葛子铭 +4 位作者 宋佳 耿奉雪 苗磊 赵戬 潘亚萍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应用胶原骨行引导性骨再生手术,对比手术后拔牙创愈合情况及术前、术后1、4个月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对慢性牙周炎需要进行位点保存手术的患者15例(共21颗患牙),通过临床检查比较拔牙创愈合情况,利用PLANMECA数字化曲面体层机软... 目的应用胶原骨行引导性骨再生手术,对比手术后拔牙创愈合情况及术前、术后1、4个月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对慢性牙周炎需要进行位点保存手术的患者15例(共21颗患牙),通过临床检查比较拔牙创愈合情况,利用PLANMECA数字化曲面体层机软件分析系统对牙槽嵴顶以及牙冠部分的灰度值进行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手术前后牙槽骨密度的改变量。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4个月三组的牙槽嵴骨密度值各为0.35±0.06、0.43±0.03、0.54±0.04,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胶原骨进行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术后牙槽骨密度较术前明显增加,能为Ⅱ期早期种植及最终的美学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曲面体层机 引导性骨再生手术 骨密度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患者颌骨骨密度与全身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梓桐 王铁梅 +1 位作者 葛久禹 林华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590-592,共3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症患者颌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全身BMD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骨和髋关节骨密度,应用计算机处理软件检测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stan-dard digital pano...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症患者颌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全身BMD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骨和髋关节骨密度,应用计算机处理软件检测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stan-dard digital panoramic tomograph,SDPTG)下颌骨下列指标:牙槽骨BMD、下颌骨下缘皮质厚度(cortical width,CW)、曲面体层下颌指数(panoramic mandibular index,PMI)、下颌骨吸收指数(mandible resorptionindex,MRI),使用SPSS12.0进行参量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腰椎及髋关节BMD与CW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PMI中度相关;与牙槽骨BMD及MRI没有相关性。结论下颌骨下缘皮质厚度改变与全身骨代谢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 牙槽骨骨密度 下颌骨相关指数 下颌骨下缘皮质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