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马西平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爱社 田新红 +3 位作者 李成文 蔡庆春 李伟 王少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建立卡马西平(CBZ)长期应用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模型组(n=60)。正常对照组每d灌胃蒸馏水,其余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以CBZ灌胃,剂量由600mg/kg始,每5d增加200mg/kg,至120... 目的:建立卡马西平(CBZ)长期应用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模型组(n=60)。正常对照组每d灌胃蒸馏水,其余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以CBZ灌胃,剂量由600mg/kg始,每5d增加200mg/kg,至1200mg/kg维持,共计灌胃120d,然后停用CBZ,继续观察30d。模型组于给药第30d、60d、90d、120d及停药30d后各取大鼠12只测肝功能指标,然后处死大鼠,观察肝、胃和小肠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状态良好,组织学观察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差,肝细胞弥漫性水肿、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胃黏膜萎缩、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浅表溃疡;肝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断裂,线粒体面积增大,密度下降,脂肪滴面积增加;血清AST、ALT、ALP活性升高,ALB含量下降(P<0.05)。结论:CBZ长期应用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模型成功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消化系统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雷公藤消化系统损伤及其减毒增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媛媛 张碧涛 +3 位作者 崔子龙 李红红 王少贤 李振彬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1,共9页
雷公藤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方面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临床最常用活性成分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多苷居多,但其治疗窗口狭窄,不良反应多,损伤涉及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临床观察结合文献总结,其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在消... 雷公藤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方面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临床最常用活性成分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多苷居多,但其治疗窗口狭窄,不良反应多,损伤涉及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临床观察结合文献总结,其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在消化系统(肝、胃肠)居多。相关学者对雷公藤所致肝损伤表现及诱发肝损伤机制已有较多研究,其机制主要与肝细胞凋亡、诱导氧化应激、免疫损伤、肝细胞过度自噬、脂肪酸代谢异常、肝组织内酶代谢异常相关。该文对雷公藤致胃肠损伤也进行了相关文献查阅与总结,但不良反应表现及机制研究较少,尚待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文章对雷公藤制剂在消化系统方面减毒增效研究也进行了相关总结,主要涉及配伍西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艾拉莫德等)减毒、单用或配伍中药(单味药、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减毒、针灸(电针、艾灸)减毒、剂型改良(二元醇质体凝胶、自溶性微针、固体脂质纳米粒、胃漂浮缓释胶囊等)减毒、炮制(蒸制、清炒、莱菔子炮制、金钱草炮制、甘草炮制等)减毒等方法。综上,该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雷公藤致肝损伤及胃肠损伤不良反应表现、机制、减毒增效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雷公藤应用提供参考,并为未来雷公藤致消化系统损伤的深入研究提供部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消化系统 损伤 减毒增效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327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露新 孟璐 张虹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0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 研究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有效防范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上报的8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筛选出的327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327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中245例(74.... 目的 研究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有效防范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上报的8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筛选出的327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327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中245例(74.92%)发生于41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药物种类中西药241例(73.70%)、中成药86例(26.30%),导致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数量前3位的药品为银杏达莫注射液、复方血栓通片、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涉及药物剂型21种,前3位为注射液、粉针剂、片剂;涉及用药途径13种,以静脉滴注195例(59.63%)、口服90例(27.52%)为主;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结论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有其自身发生规律,针对性地加强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可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有效规避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特点 银杏达莫注射液 复方血栓通片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皮肤及其附件损伤 消化系统损伤 神经系统损伤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对消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魏志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81-86,共6页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给予积极和规范的二级预防治疗,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复发率.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抗栓(抗血小板和抗凝)、降血脂(尤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和降血糖治疗.但是长期口服二级预防药物...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给予积极和规范的二级预防治疗,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复发率.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抗栓(抗血小板和抗凝)、降血脂(尤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和降血糖治疗.但是长期口服二级预防药物可以造成消化系统的损伤,增加出血率,严重时可造成死亡,并极大可能会造成患者的减药或停药,使脑卒中复发.所以,了解各种药物的相互不良反应,对于预测很大可能会出现消化道损伤的患者早期评估,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二级预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消化系统损伤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致消化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杨梅 杨婷 +3 位作者 韩世波 邹时雨 马佳妮 潘文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96-698,703,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致消化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患者274例,根据是否合并消化系统损伤分为研究组114例(有消化系统损伤)和对照组160例(无消化系统损伤)。...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致消化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患者274例,根据是否合并消化系统损伤分为研究组114例(有消化系统损伤)和对照组160例(无消化系统损伤)。记录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致消化系统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74例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患者中,消化系统损伤114例,发生率为41.61%。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性别比、肥胖、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冠心病史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低蛋白血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低蛋白血症、卧床时间>2周和住院时间>3周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消化系统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患者并发消化系统损伤发生率较高,且受年龄、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低蛋白血症、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多因素影响,应重点关注此类患者的消化系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损伤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失重环境对消化系统创伤和应激损伤及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彬彬 陈正阳 +2 位作者 郭松 孙宏伟 崔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1088-1094,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迅猛,航天医学研究亦取得长足进步.研究证实,失重环境对机体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由于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失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具有一定特殊性.如何保障航天员在执行航天任务及参加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迅猛,航天医学研究亦取得长足进步.研究证实,失重环境对机体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由于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失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具有一定特殊性.如何保障航天员在执行航天任务及参加模拟失重训练过程中消化系统的稳定状态,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围绕失重环境对消化系统创伤和应激损伤与修复的研究新进展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消化系统 创伤 应激损伤 修复
下载PDF
依非韦伦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熊玲玲 李峰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探讨依非韦伦用于治疗艾滋病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应的用药护理。方法:将2017年10月—2021年10月该院800例采用依非韦伦用于治疗艾滋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服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汇总,并分析发生的临床特征。结果:800... 目的:探讨依非韦伦用于治疗艾滋病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应的用药护理。方法:将2017年10月—2021年10月该院800例采用依非韦伦用于治疗艾滋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服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汇总,并分析发生的临床特征。结果:80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为102例,占比12.75%。21~50岁服用依非韦伦后出现不良反应较多。服用依非韦伦0.5~1个月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0.5个月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占比19.61%。服用依非韦伦后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失眠、头痛等,占比28.33%,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斑疹样皮疹、皮肤红肿等,占比22.50%。结论:服用依非韦伦后不同年龄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程度不同,且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以及累及的器官/系统的占比不同,要密切关注依非韦伦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艾滋病 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 肝损伤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消化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熊阳春 范玉玲 +2 位作者 侯晓强 何克剑 尹龙 《巴楚医学》 2019年第3期10-1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消化系统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71例SLE患者,其中168例(61.99%)合并消化系统损伤,103例(38.01%)未合并消化系统损伤。统计入组患者的一...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消化系统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71例SLE患者,其中168例(61.99%)合并消化系统损伤,103例(38.01%)未合并消化系统损伤。统计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SLE合并消化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消化系统损伤的168例SLE患者中,155例(92.26%)以消化系统以外的皮疹、发热、肾功能损伤、关节炎、心包炎及胸膜炎等为主要起始症状,13例(7.74%)以消化系统的腹胀、腹痛、腹泻、腹水、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为主要起始症状。患者主要表现包括食欲不振(84.52%)、肝损伤及肝功能异常(50.60%)、腹痛(35.12%)、腹胀(31.55%)、恶心呕吐(29.17%)、腹水(28.57%)、腹泻(17.26%)、消化道出血(14.29%)和吞咽困难(5.36%)。其中食欲不振是SLE合并消化道系统损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此外,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是SLE合并消化系统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LE患者易合并消化系统损伤,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的SLE患者更容易合并消化系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消化系统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肌苷、吗丁啉对卡马西平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伟 李燕侠 +3 位作者 李成文 蔡庆春 李增富 高爱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研究肌苷、吗丁啉对卡马西平所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肌苷预防组与吗丁啉预防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3组制备卡马西平致消化系统损伤模型,同时肌... 目的:研究肌苷、吗丁啉对卡马西平所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肌苷预防组与吗丁啉预防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3组制备卡马西平致消化系统损伤模型,同时肌苷和吗丁啉预防组分别给予肌苷600mg/(kg·d)和吗丁啉15mg/(kg·d)灌胃,90d后处死大鼠,检验肝功能,观察肝、胃、回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一般情况差,肝细胞弥漫性水肿、点状坏死明显,并可见灶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轻度增生;胃黏膜萎缩,组织水肿,浅表溃疡形成,并可见部分腺体发生肠上皮化生,胃壁各层均可见不同程度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浸润。肌苷和吗丁啉预防组肝细胞均轻度水肿,肝小叶内及汇管区炎性细胞轻度浸润,纤维结缔组织轻度增生,偶见坏死;胃、肠黏膜上皮细胞水肿减轻,未见胃、肠浅表溃疡。结论:肌苷与吗丁啉对卡马西平引起的消化系统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消化系统损伤 不良反应 肌苷 吗丁啉 大鼠
下载PDF
复康片对卡马西平致大鼠消化系统损害的防护作用
10
作者 高爱社 李建国 +1 位作者 李成文 卢沛琦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35-36,38,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康片对卡马西平所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共4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正常喂养,每天灌胃蒸馏水,其余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制备CBZ致消... 目的:研究中药复康片对卡马西平所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共4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正常喂养,每天灌胃蒸馏水,其余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制备CBZ致消化系统损伤模型,预防组在造模同时灌服复康片,治疗组造模第30天开始灌服复康片,剂量均为1500mg.kg-1.d-1,1次/d。90d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查肝功能,观察肝、胃、回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肝功能异常,AST、ALT、ALP升高,ALB降低,线粒体、内质网水肿。肝细胞弥漫性水肿、点状坏死明显,胃、肠粘膜上皮细胞水肿,浅表溃疡形成,炎性细胞浸润,中药预防组核膜结构清晰完整,粗面内质网结构正常,含有丰富的核糖体,线粒体形态结构正常。中药治疗组线粒体仍有轻度肿胀,中药预防组和治疗组AST、ALT、ALP活性均显著降低,ALB升高,可使卡马西平所导致的肝脏、胃、肠组织学的损伤减轻,防止肝细胞水肿、减轻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水肿和间质炎细胞浸润,结论:复康片可对卡马西平致消化系统的损害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不良反应 复康片 防护
下载PDF
心搏骤停后消化系统的损伤及低温治疗对消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然 马青变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3906-3909,共4页
目前,心搏骤停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逐渐提高,但患者最终的生存率仍然较低,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或复苏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为主要死亡原因。治疗性低温指将患者核心体温降至32~34℃,是目前唯一被证实能... 目前,心搏骤停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逐渐提高,但患者最终的生存率仍然较低,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或复苏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为主要死亡原因。治疗性低温指将患者核心体温降至32~34℃,是目前唯一被证实能够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方法。低温治疗在神经系统领域应用广泛并且成熟,但目前低温治疗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受益情况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了心搏骤停后消化系统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总结低温对胃肠道、肝脏及胰腺影响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心搏骤停后消化系统损伤的低温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消化系统 再灌注损伤 低温 综述
下载PDF
海军陆战队某部基层官兵疾病谱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蔡孟成 李湘霖 +1 位作者 张慧卿 殷子斐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目的调查海军陆战队某单位基层官兵的疾病谱,为非战时海军陆战队官兵基层卫勤保障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9年2—7月海军陆战队某旅卫生队门诊病历资料,参照疾病诊断名称与代码标准应用指南,对疾病谱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共... 目的调查海军陆战队某单位基层官兵的疾病谱,为非战时海军陆战队官兵基层卫勤保障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9年2—7月海军陆战队某旅卫生队门诊病历资料,参照疾病诊断名称与代码标准应用指南,对疾病谱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共收集海军陆战队某部基层官兵1524条就诊记录,疾病构成比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耳鼻喉及眼科疾病、皮肤及过敏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与训练伤。单病种疾病构成比居前十位的依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浅表真菌感染、胃炎、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扭伤、皮炎、过敏。结论海军陆战队基层部队应将呼吸系统、耳鼻喉及眼、皮肤与过敏性、消化系统疾病及训练伤作为防治的重点,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与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基层卫勤保障水平,维护官兵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疾病谱 呼吸道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卫勤保障 训练伤
下载PDF
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及其与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小华 罗威 +4 位作者 张瑞珍 王光辉 张红霞 李耀军 李利安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1-14,共4页
目的分析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表现及其与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14日漯河市收治的24例非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实验室... 目的分析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表现及其与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14日漯河市收治的24例非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尤其是消化系统症状,用药情况,出院随访等资料,并以发病时间标准化。结果 24例患者中男19例,女5例;年龄7~69岁,中位年龄42岁;住院时间9~36 d,中位住院时间:18 d;轻型1例,普通型16例,重型7例。发病初期:4例(16.7%,4/24)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以食欲不振为主;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14例(58.3%,14/24),恶心(54.2%,13/24) 13例,呕吐5例(20.8%,5/24),反酸、烧心4例(16.7%,4/24),明显腹痛及腹胀各2例(8.3%,2/24),腹泻、恶心症状出现在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磷酸奥司他韦后。12例(50.0%,12/24)患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例(20.8%,5/2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4例(16.7%)谷氨酰转移酶升高。12例肝酶升高患者中,5例(41.7%,5/12)应用三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2例(16.7%,2/12)肝酶经治疗正常后,后期再次升高。结论非危重型COVID-2019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在发病初期较少见,但抗病毒药物相关性消化系统症状及肝损伤明显,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 非危重型 消化系统 抗病毒药物 不良反应 药物性肝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