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环境中基于分离-富集的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乐兰 仇荣亮 赵春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67-2480,共14页
金属的形态对其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认为,金属的自由离子态和不稳定络合态是具有潜在生物有效性的形态,而纳米颗粒的存在使得具有生物有效性的金属形态变得更为复杂.痕量金属和纳米颗粒在天然水... 金属的形态对其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认为,金属的自由离子态和不稳定络合态是具有潜在生物有效性的形态,而纳米颗粒的存在使得具有生物有效性的金属形态变得更为复杂.痕量金属和纳米颗粒在天然水环境中的含量较低,大部分检测方法无法达到检测限要求.基于分离-富集的金属形态分析方法因检测限低、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环境中痕量金属及纳米颗粒存在下金属的形态分析.本文从原理、应用条件和优缺点等方面对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唐南渗析膜技术、离子交换技术和渗透液膜技术等基于分离-富集的金属形态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为水环境中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形态分析 分离-富集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唐南渗析膜技术 离子交换技术 渗透液膜技术 纳米颗粒
下载PDF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一种原位富集采样技术 被引量:31
2
作者 隋殿鹏 孙挺 +2 位作者 范洪涛 刘畅 朱晓琼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54-960,共7页
本文介绍了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原理、研究现状、应用领域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痕量金属 原位采样 分离 富集
原文传递
太湖沉积物中镉的赋存形态及其与河蚬体内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任静华 马宏瑞 +2 位作者 王晓蓉 耿金菊 顾雪元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4,共4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将河蚬暴露于镉(Cd)污染太湖沉积物中,研究河蚬软体组织中Cd富集量及其水环境中Cd的分布规律.同时采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和BCR形态分析法分别测定沉积物中Cd的有效形态和释放规律.以获得三种方法预测沉积物基... 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将河蚬暴露于镉(Cd)污染太湖沉积物中,研究河蚬软体组织中Cd富集量及其水环境中Cd的分布规律.同时采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和BCR形态分析法分别测定沉积物中Cd的有效形态和释放规律.以获得三种方法预测沉积物基准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着加标浓度增大,DGT和BCR测得Cd浓度值增高,上覆水中Cd含量增加,河蚬体内Cd富集量增多.暴露14d和28d后,DGT及BCR两种方法获得的有效态浓度值与河蚬软体组织Cd富集均显著相关,为沉积物质量基准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河蚬 CD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BCR 太湖
下载PDF
电缆细菌对沉积物-水界面磷、铁、硫分布影响的室内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靖天 卢艳敏 +2 位作者 霍守亮 马春子 许晓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4-373,共10页
电缆细菌的存在会改变沉积物-水界面的氧化还原环境,进而影响沉积物-水系统中磷、铁、硫的迁移转化过程.本研究选取存在电缆细菌的原位南沙河沉积物-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暗处15℃下培养30 d,利用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获取了活性磷、活... 电缆细菌的存在会改变沉积物-水界面的氧化还原环境,进而影响沉积物-水系统中磷、铁、硫的迁移转化过程.本研究选取存在电缆细菌的原位南沙河沉积物-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暗处15℃下培养30 d,利用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获取了活性磷、活性硫和活性铁的2 mm分辨率剖面分布特征,并结合原位荧光杂交技术确定了电缆细菌的密度.结果表明: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间隙水活性磷、活性铁和活性硫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趋于稳定的趋势,均值分别为0.743~1.017 mg·L^(-1)、0.383~0.954 mg·L^(-1)和0.033~0.141 mg·L^(-1),且均有向上覆水释放的趋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0~1 cm间隙水中活性磷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第10 d达到最小,均值为0.604 mg·L^(-1),1 cm以下间隙水中活性磷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第30 d达到最大,均值为1.090 mg·L^(-1).0~10 cm间隙水中活性铁和活性硫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第10 d达到最大,均值分别为0.954 mg·L^(-1)和0.141 mg·L^(-1).电缆细菌主要生活在0~3 cm沉积物层,其密度随培养时间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第10 d时0~1 cm沉积物层密度最大,为24.716 m·cm;.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0~3 cm沉积物中电缆细菌与活性铁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4;活性铁与活性硫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5,活性磷与活性铁、活性硫和电缆细菌呈负相关.表层0~3 cm沉积物中电缆细菌的生长对Fe S的利用有助于同层活性铁含量增加的同时,也促进了活性硫在间隙水中的溶解.电缆细菌对硫化亚铁和硫化氢的氧化作用在沉积物-水界面形成铁氧保护层改变了体系中氧化还原环境,影响了间隙水中磷、铁、硫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细菌 南沙河沉积物 活性磷 活性铁 活性硫 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
原文传递
不同条件对Cu^(2+)富集的影响及DGT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贾兰 王璐 宋子岭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为了确定更为合适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络合条件,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pH、离子强度、温度)Cu2+的扩散系数,讨论了以CMC、PAAS和PSS为结合相的DGT技术在酸度和离子强度、温度方面的性能,结果发现DGT性能比较稳定,只有离子强度对其有显著... 为了确定更为合适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络合条件,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pH、离子强度、温度)Cu2+的扩散系数,讨论了以CMC、PAAS和PSS为结合相的DGT技术在酸度和离子强度、温度方面的性能,结果发现DGT性能比较稳定,只有离子强度对其有显著影响,其它因素对DGT性能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痕量重金属 富集
下载PDF
土壤-植物体系中硒生物有效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周菲 彭琴 +6 位作者 王敏 薛明月 翟辉 刘娜娜 王梦柯 齐明星 梁东丽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1-472,共12页
硒是哺乳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鉴于其缺乏和毒害剂量间范围狭窄,在作物硒生物强化及硒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需对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进行准确评价.但由于土壤是一个多相非均质的复杂体系,土壤类型较多且土壤性质差异很大,迄今国内外尚... 硒是哺乳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鉴于其缺乏和毒害剂量间范围狭窄,在作物硒生物强化及硒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需对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进行准确评价.但由于土壤是一个多相非均质的复杂体系,土壤类型较多且土壤性质差异很大,迄今国内外尚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土壤有效硒测定及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因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测定土壤有效硒含量的化学浸提法(包括单一浸提及连续浸提法)和新兴的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提出0.1 mol/L KH2PO4-K2HPO4浸提法作为土壤有效硒测定方法;讨论了运用化学浸提法测定结果、基于此计算获得的特征参数(土壤结合强度(IR值)和移动系数(MF值))、植物硒含量表征土壤硒生物有效性的可行性,旨在为土壤-植物体系中硒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硒生物有效性 化学浸提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法)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嘉兴市北部湖荡区沉积物磷释放通量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马迎群 迟明慧 +4 位作者 温泉 曹伟 秦延文 刘志超 杨晨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12-219,共8页
为了解沉积物磷释放对水体磷污染的影响,以嘉兴市北部湖荡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对湖荡区(汾湖、莲泗荡、北官荡)沉积物磷释放通量进行研究,分析磷释放影响因素,并对沉积物磷释放对上覆水体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为了解沉积物磷释放对水体磷污染的影响,以嘉兴市北部湖荡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对湖荡区(汾湖、莲泗荡、北官荡)沉积物磷释放通量进行研究,分析磷释放影响因素,并对沉积物磷释放对上覆水体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汾湖、莲泗荡和北官荡采样点沉积物-上覆水界面DGT-P(溶解性有效态磷)浓度总体表现为莲泗荡(0.735 mg/L)>北官荡(0.154 mg/L)>汾湖(0.077 mg/L)。垂向分布上,3个湖荡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DGT-P浓度均高于上覆水,但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10 mm范围内表现各不相同,其中汾湖采样点沉积物-上覆水界面DGT-P没有明显的浓度梯度,说明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磷能力较弱,而莲泗荡采样点呈现明显的浓度梯度,沉积物有较强的释放磷能力,北官荡采样点介于二者之间。各湖荡采样点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磷释放通量对上覆水体的影响有限,其中莲泗荡采样点磷释放通量最高,为0.490 mg/(m2·d),对上覆水体的贡献率也最大(1.93%),表现为磷“源”;其次为北官荡采样点,其磷释放通量为0.047 mg/(m2·d),对上覆水体的贡献率为0.24%;汾湖采样点磷释放通量接近0,表现为磷“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铁氧化物还原溶解对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有机质矿化过程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扩散梯度 释放通量 沉积物
下载PDF
基于DGT和化学提取法研究浙西北地质高背景区土壤镉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吴超 孙彬彬 +4 位作者 成晓梦 刘冬 乔宇 贺灵 曾道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3-838,共16页
地质高背景区相较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镉污染影响范围更广,在区域尺度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土壤镉生物有效性是决定其生物可利用性、生物毒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探寻可行的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和风... 地质高背景区相较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镉污染影响范围更广,在区域尺度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土壤镉生物有效性是决定其生物可利用性、生物毒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探寻可行的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DGT技术、单一提取法、连续提取法和土壤溶液法常用于测定土壤有效镉,但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基于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室内盆栽实验,难以代表自然污染土壤中的复杂情况。为探明各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提取技术对地质高背景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Cd生物有效性评估效果,本文以浙江西北部土壤Cd高地质背景区水田土壤-水稻籽实和旱地土壤-小白菜样品为研究对象,实验应用DGT技术、单一提取法(0.01mol/L氯化钙提取)、连续提取法(七步连续提取)和土壤溶液法评价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①研究区水田和旱地土壤Cd平均含量分别为1.07mg/kg和0.73mg/kg,显著高于浙江和全国土壤平均水平,Cd的异常富集主要与浙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黑色岩系有关。②相较于碳酸盐岩区,黑色岩系区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组分占比较高,水田和旱地土壤Cd的活动系数(MF)高达59.9%和51.8%,Cd易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发生迁移富集;③植物体内镉含量Cd-P与不同方法测定的有效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但Cd-P与DGT技术测定的有效镉含量相关性优于其他三种方法,水田土壤测得的有效Cd与水稻籽实相关关系:C_(soln)>C_(DGT)>C_(Cacl_(2))>C_(F_(1)+F_(2)+F_(3)),旱地土壤测得的有效Cd与小白菜相关关系:CDGT>C_(Cacl_(2))>C_(F_(1)+F_(2)+F_(3))>C_(soln)。综合比较不同土壤有效Cd测定方法的优缺点,DGT技术可以模拟植物体对Cd的动态吸收过程,更能准确地反映土壤Cd生物有效性,预测作物Cd含量水平,这与已有研究成果一致。此外,本文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高背景 黑色岩系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化学提取法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化学评价法综述
9
作者 陈伟 魏志莹 +7 位作者 杨秀雯 易佳佩 秦超杰 景一鸣 郭军 张家泉 罗泽娇 祁士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15-2626,共12页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脚步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能被植物或者农作物吸收,并经由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目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污染程度的评估以土壤重金属总量为主,但土...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脚步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能被植物或者农作物吸收,并经由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目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污染程度的评估以土壤重金属总量为主,但土壤重金属总量既无法反映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过程,也无法准确评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对生物以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难以被精准地评价。而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可表征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状态以及植物吸收过程,能更精准地评估其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本文介绍了生物有效性及植物有效性概念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和对比了常用于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评价的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提取法(单独提取法和连续提取法)、自由离子活度法、同位素稀释法和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测定工作中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推动国内外有关土壤中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研究以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植物有效性 化学评价法 化学提取法 自由离子活度法 稳定同位素稀释法 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
下载PDF
薄膜梯度扩散技术在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宏 郭连文 +2 位作者 张洋洋 薄乐 励建荣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4-908,共5页
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可通过模拟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过程预测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本文阐述了DGT技术用于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应用DGT技术测量重金属有效态和预测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用DGT技术预测重... 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可通过模拟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过程预测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本文阐述了DGT技术用于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应用DGT技术测量重金属有效态和预测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用DGT技术预测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重金属 有效态 生物有效性
原文传递
薄膜梯度扩散技术在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连文 陈宏 +3 位作者 姜玉花 张洋洋 薄乐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5-369,共5页
水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并引发了诸多食品安全问题。植物是与水和土壤相互作用最为密切的生物,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评价一直是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研究的热点。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可通过模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 水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并引发了诸多食品安全问题。植物是与水和土壤相互作用最为密切的生物,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评价一直是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研究的热点。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可通过模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过程预测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本文阐述了DGT技术用于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应用DGT技术预测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进展,展望了用DGT技术预测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梯度扩散技术 重金属 植物有效性
下载PDF
阿哈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磷、铁、硫高分辨率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清清 陈敬安 +4 位作者 王敬富 杨海全 计永雪 兰晨 王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810-2818,共9页
选取贵州典型高原亚深水型湖库阿哈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获取夏季分层期不同湖区沉积物-水界面磷、铁、硫的原位、二维高分辨分布信息,并结合水化学及沉积物磷形态分析,探讨了沉积物P-Fe-S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选取贵州典型高原亚深水型湖库阿哈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获取夏季分层期不同湖区沉积物-水界面磷、铁、硫的原位、二维高分辨分布信息,并结合水化学及沉积物磷形态分析,探讨了沉积物P-Fe-S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水界面DGT-P的浓度变化范围0.00~0.43 mg·L^(-1),DGT-Fe的浓度变化范围0.00~2.83 mg·L^(-1),DGT-S的浓度变化范围0.00~0.10 mg·L^(-1).阿哈水库沉积物孔隙水磷、铁、硫浓度在垂向分布上没有显著的相关性,DGT-P、DGT-Fe甚至还呈反向变化,这与很多湖泊的研究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阿哈水库沉积物具有很高的Fe/P和Fe/S比值,过剩的Fe导致还原态S以FeS/FeS_2形式沉淀后,P仍然被Fe(Ⅲ)固定在沉积物中.阿哈水库沉积物磷形态以Na OH-SRP和BD-P为主,Na OH-SRP含量变化范围为192~604 mg·kg^(-1),平均值约为392 mg·kg^(-1),BD-P含量变化范围为143~524mg·kg^(-1),平均值约为225 mg·kg^(-1).阿哈水库底层水体长期处于厌氧环境,Fe、S地球化学循环对沉积物内源磷释放起着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哈水库 沉积物-水界面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原文传递
DGT和传统化学法比较研究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静 孙琴 +2 位作者 姚羽 丁士明 王沛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2-1179,共8页
以小麦和玉米2种陆生植物为金属吸收材料,利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新型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法与5种传统化学法评价土壤中Zn复合存在下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1土壤中w(Cd)为4 mgkg时明显抑制了... 以小麦和玉米2种陆生植物为金属吸收材料,利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新型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法与5种传统化学法评价土壤中Zn复合存在下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1土壤中w(Cd)为4 mgkg时明显抑制了2种植物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的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6.2%和23.4%,玉米的分别降低了23.5%和30.9%.2Zn的添加能够减轻Cd对植物的毒害,并促进植物生长;Cd污染土壤中Zn的复合存在会抑制2种植物对Cd的吸收,并随w(Zn)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DGT法、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和4种化学提取法(HAc、EDTA、CaCl2和NaAc)测定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随w(Zn)的增加而明显降低.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种植物体内w(Cd)与6种方法表征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0,P<0.01),但植物体内w(Cd)与DGT和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的R(>0.940)大于其他4种化学提取法.可见,对于评价Cd-Zn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而言,DGT与土壤溶液法均优于传统的化学提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T法 化学法 生物有效性 复合污染 植物 土壤
下载PDF
DGT和化学提取法评价贵州赫章土法炼锌区污染土壤中镉的植物吸收有效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慧 宋静 +4 位作者 吕明超 张厦 张强 刘灵飞 龙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92-1999,共8页
以马铃薯、白菜和玉米为典型作物,以贵州省赫章县"土法炼锌"冶炼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五种传统化学提取剂(HNO_3、DTPA、LMWOAs、HCl和CaCl_2)和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 以马铃薯、白菜和玉米为典型作物,以贵州省赫章县"土法炼锌"冶炼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五种传统化学提取剂(HNO_3、DTPA、LMWOAs、HCl和CaCl_2)和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对土壤Cd的植物吸收有效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法炼锌"影响区土壤总体呈碱性;马铃薯与白菜可食部位对供试土壤Cd的富集系数基本相同,而玉米籽粒对供试土壤Cd的富集系数远小于块茎类和叶菜类,马铃薯、白菜和玉米的富集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105 3、0.105 8和0.007 9;一元线性与二元回归表明DGT测定土壤有效Cd含量与作物可食部分Cd含量相关系数大于五种传统化学提取剂;五种提取态中,CaCl_2提取态测定有效态Cd也可较好预测马铃薯和白菜可食部分Cd含量(R2adj分别为0.805和0.808),HNO_3提取态测定有效态Cd也可较好预测三种作物可食部分Cd含量(R_(adj)~2分别为0.822、0.874和0.764)。在本实验条件下,DGT技术评价"土法炼锌"冶炼区土壤镉植物吸收有效性效果优于五种化学提取态,但考虑不同作物类型,土壤pH因素以及操作的简单快捷性,CaCl_2提取态和HNO_3提取态也可成为预测重金属冶炼区复合污染碱性土壤Cd的植物吸收有效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提取剂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复合污染 植物有效性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potential interferences on the measurement of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ate using zirconium oxide-based DGT technique 被引量:4
15
作者 Qin Sun Yifei Chen +2 位作者 Di Xu Yan Wang Shiming D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592-1600,共9页
A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DGT) technique based on hydrous zirconium oxide (Zr-oxide) has been recently develop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ate (DRP). In this study, the detailed ... A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DGT) technique based on hydrous zirconium oxide (Zr-oxide) has been recently develop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ate (DRP). In this study, the detailed performance of the DGT technique is reported. Spiking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several orthophosphate monoester compounds contributed to the Zr-oxide DGT measurements of DRP. However, such a phenomenon is unlikely to occur during field conditions due to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P in typical natural waters. The presence of Cl- (up to 106 g/L), SO42- (up to 16 g/L), HCO3- (up to 817 g/L), and AsO2- and AsO 3 4 (both up to 1 mg As/L) in solutions had negligible effects on the measurement of DRP. The threshold concentrations of Cl-, SO42- and HCO3- have been increased from previous reports for the measurements of DRP using other adsorbent-based DGT techniques. The capacity for DGT measurements of DRP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lution pH (4.2-9.2). The lowest capacity (95 μg P/m2 at pH 9.2) was still greater than that of other DGT techniques that are usually us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DRP (2-12 μg P/cm2 ). The Zr-oxide binding gel could be stored for up to 2 years without any aging effect. This period of validity was considerably longer than the ferrihydrite binding gel that is commonly used in present DGT devices (6 months). The field application reveal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DRP measured in three fresh water samples using the Zr-oxide DGT technique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colorimetric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DGT) technique zirconium oxide (Zr-oxide)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ate (DRP) interference soil water
原文传递
碱式碳酸镁为新结合相的薄膜梯度扩散技术原位富集测定富营养水体中的磷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发之 胡婷婷 +6 位作者 付浩瀚 罗璇 王献彪 圣丹丹 李海斌 汪雪春 谢志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5-969,共5页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technique,DGT)是近年来应用于自然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活性磷原位测定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含碱式碳酸镁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膜为DGT新结合相,探讨了初始浓度、放置时间、p H值及离...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technique,DGT)是近年来应用于自然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活性磷原位测定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含碱式碳酸镁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膜为DGT新结合相,探讨了初始浓度、放置时间、p H值及离子强度对组装后DGT吸附性能的影响。用10 m L 0.25 mol/L H2SO4对结合相进行洗脱,洗脱率为85%±5%。组装后DGT对磷的测定不受溶液p H值(4.10~9.15)和离子强度(0.001~0.05 mol/L)的影响。在温度25℃,p H 7.00,磷初始浓度为2 mg/L时,DGT对磷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0.4μg。初始磷浓度为0.001~20 mg/L时,新DGT测定值与磷钼蓝比色法测定值一致。本方法对磷的检出限为102.4 ng/L。将碱式碳酸镁-DGT和商品化的Ferrihydrite-DGT应用于合成海水、厦门近岸海水、易海、巢湖水和南淝河中的对比检测,结果表明,碱式碳酸镁-DGT能更准确测定不同水体中磷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梯度扩散技术 碱式碳酸镁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春夏季巢湖湖滨沉积物-水界面磷动态与内源释放潜力
17
作者 王计超 黄涛 +4 位作者 许丹 李胜景 汪波 尹浩杰 孙庆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48-4957,共10页
采用传统采样和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分析了春夏季巢湖西北部湖滨上覆水、间隙水及沉积物中磷形态和DGT有效态磷铁(DGT-P、DGT-Fe)的动态变化及扩散通量.结果表明,初夏季(6月)湖滨上覆水磷含量显著降低,可能源于藻类生长吸收营养盐;... 采用传统采样和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分析了春夏季巢湖西北部湖滨上覆水、间隙水及沉积物中磷形态和DGT有效态磷铁(DGT-P、DGT-Fe)的动态变化及扩散通量.结果表明,初夏季(6月)湖滨上覆水磷含量显著降低,可能源于藻类生长吸收营养盐;而间隙水磷形态含量季节差异显著.巢湖西北部湖滨沉积物无机磷主要为自生磷(Auth-P),占无机磷(IP)比例为19.7%~61.3%.湖滨带消落区(S1、S2)沉积物磷含量明显低于堤坝隔离区(S3),但受有机质水平、水动力扰动等因素影响,具有更高的磷释放潜力;夏季沉积物内源磷释放潜力高于春季.DGT-P和DGT-Fe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湖滨带消落区沉积物内源磷释放主要受控于铁结合态磷还原过程,而堤坝隔离区沉积物受铁磷循环调控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湖滨带 沉积物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下载PDF
蓝藻生消对沉积物-水界面磷、铁、硫耦合循环的影响
18
作者 王计超 黄涛 +3 位作者 孙婷婷 包妍 陶鹏良 孙庆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1-240,共10页
通过构建微宇宙实验模拟了为期52 d的蓝藻生长与消亡过程,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分析了蓝藻生消过程沉积物-水界面(SWI)有效态磷、铁、硫的分布及其扩散通量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周期内加藻组上覆水的溶解氧(DO)和pH均高于对照组,藻... 通过构建微宇宙实验模拟了为期52 d的蓝藻生长与消亡过程,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分析了蓝藻生消过程沉积物-水界面(SWI)有效态磷、铁、硫的分布及其扩散通量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周期内加藻组上覆水的溶解氧(DO)和pH均高于对照组,藻类生长和消亡显著改变了界面理化性质.蓝藻萌发期(1~4 d)和快速生长期(15~19 d)SWI有效态磷和有效态铁显著正相关表明,沉积物磷的释放主要受控于铁磷的还原.蓝藻快速生长阶段(15~19 d),有效态铁、有效态硫扩散通量的同步升高指示铁、硫循环耦合了内源磷的释放;此外,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的上升和烧失量(LOI)的下降指示了有机磷矿化释放的另一途径.蓝藻快速衰亡阶段(23 d),藻类有机质降解磷释放导致了沉积物有效态磷和铁的解耦.蓝藻衰亡后期(41~52 d),硫酸盐还原介导的磷释放减弱,有效态磷和有效态铁的显著正相关指示沉积物铁磷的还原再次成为磷释放的主要机制,但释放水平显著降低.本研究表明,蓝藻生消显著影响了沉积物-水界面铁、硫、磷耦合循环,对认识湖泊内源污染释放规律与富营养化治理具有科学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沉积物-水界面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 内源磷 有机质矿化
原文传递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测量砷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琴 徐律 +2 位作者 丁士明 陈静 章丽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82-1490,共9页
研究了水体中常见无机阴离子和腐植酸对以氧化锆为固定膜的新型薄膜扩散梯度技术(Zr-oxide DGT)测量砷(As)的影响及其在自然地表水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短期(16h)暴露,SO_4^(2-)无影响,而HCO_3^-、Cl^-、SiO_3^(2-)和腐植酸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了水体中常见无机阴离子和腐植酸对以氧化锆为固定膜的新型薄膜扩散梯度技术(Zr-oxide DGT)测量砷(As)的影响及其在自然地表水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短期(16h)暴露,SO_4^(2-)无影响,而HCO_3^-、Cl^-、SiO_3^(2-)和腐植酸有一定的影响,其忍耐的最高浓度值分别为360mg/L、45g/L、100mg/L和36mg/L.1~4d暴露期间,37~148mg/L的HCO_3^-、1.44~2.88g/L的SO_4^(2-)、12~24g/L的Cl^-、8~24mg/L的SiO_3^(2-)和3~9mg/L的腐植酸均无影响,而高浓度的HCO_3^-(370mg/L)、SO_4^(2-)(8.64g/L)、Cl^-(72g/L)和腐植酸(27mg/L)3~4d以及SiO_3^(2-)(72mg/L)2~4d的存在明显降低该技术对As的吸收富集,并对As(Ⅲ)的作用更大.将Zr-oxide DGT技术应用于南京市地表水体,并与传统的主动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利用Zr-oxide DGT技术测得的溶解态As浓度与传统的主动采样技术测定浓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 氧化锆(Zr-oxide) 砷(As) 无机阴离子 腐植酸 水体
下载PDF
High-Resolution Profiles of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orus in the Porewaters of Lake Sediments Assessed by DGT Technique 被引量:1
20
作者 Jian Wang Jingtian Zhang +3 位作者 Qiong Xie Fengyu Zan Shengpeng Zuo Shouliang Hu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4年第8期694-702,共9页
The technique of DGT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was applied to obtain high-resolution vertical profiles of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orus (DRP) in sediment porewater of Lake Chaohu, a shallow eutrophication la... The technique of DGT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was applied to obtain high-resolution vertical profiles of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orus (DRP) in sediment porewater of Lake Chaohu, a shallow eutrophication lake. Three kinds of DGT probes (with three thicknesses of diffusive gel: 0.38 mm, 0.78 mm and 1.18 mm) measured vertical concentration and induced flux from solid to solution phase which had intricate variations with depth.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and induced fluxes of DRP were achieved by using DGT probe with thicker diffusion layer (CDGT1.18 > CDGT0.78 > CDGT0.38) and relatively stable DRP concentration profiles using DGT probes with 0.78 mm diffusive gel were obtained in each sediment core. The DRP concentrations displayed a clear gradient from Core C1 to Core C3 in sediment porewaters due to different sources and exchange degrees of reactive phosphorus. Compared to the concentrations obtained by the centrifugation technique, the concentrations of DRP resulting from the DGT technique were higher because some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orus compounds have always been neglected using conventional centrifuga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orus (DRP)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DGT) technique POREWATERS SEDIMEN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