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3
1
作者 胥勤勉 袁桂邦 +1 位作者 张金起 秦雅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52-1367,共16页
本文以4个钻透上更新统钻孔为例,以岩性和沉积构造为基础,采用14C、微体和孢粉等分析方法,结合气候地层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对渤海湾晚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讨论了岩相古地理和新构造特征。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可以划分为9组地层,... 本文以4个钻透上更新统钻孔为例,以岩性和沉积构造为基础,采用14C、微体和孢粉等分析方法,结合气候地层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对渤海湾晚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讨论了岩相古地理和新构造特征。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可以划分为9组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海洋氧同位素5e(MIS5e)、MIS5d、MIS5c、MIS5b、MIS5a、MIS4、MIS3、MIS2和MIS1阶段地层。MIS5e、MIS5c、MIS3和MIS1时期发生海侵。MIS5e海侵时,河流堆积作用和海侵作用相当;MIS5c海侵时,海侵作用增强,但河流堆积作用更大,多形成河流相。MIS3海侵时,海侵作用较强,形成厚7~8 m海相层,海平面下降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MIS1海侵时,北岸和西岸作用最强,形成厚10~15 m的海相层;南岸河流堆积作用较强,仅形成3 m的潟湖相。MIS5d、MIS5b和MIS2时期,海平面较低,多形成硬粘土和河间洼地。MIS2的冰消期,多形成泛滥的沼泽洼地。渤海湾晚第四纪差异沉降明显,南岸黄骅坳陷和埕宁隆起的差异沉降速率达0.16 mm/a,黄骅坳陷北部和中部的差异沉降速率达0.31 mm/a。MIS5c为主要构造活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地层 渤海湾 岩相古地理 差异沉降
下载PDF
西安地裂缝地面沉降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2
2
作者 索传郿 王德潜 刘祖植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8,共6页
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活动影响,西安出现了严重的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灾害。地裂缝的形成分布与区 域地质构造息息相关,其总体北东向成带发育,平行等间距排列,表现出较强的线性展布规律和垂向位移、水平拉 张与水平扭动的三维变形特... 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活动影响,西安出现了严重的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灾害。地裂缝的形成分布与区 域地质构造息息相关,其总体北东向成带发育,平行等间距排列,表现出较强的线性展布规律和垂向位移、水平拉 张与水平扭动的三维变形特征。地裂缝有规律的展布活动,制约了人为诱发的地面沉降的发展,地面沉降只能在 被切割的多个条块体中发展。受地层结构、开采井群分布及开采强度等因素影响,在地裂缝两侧产生的差异沉降 又加剧了地裂缝的活动强度,使其危害大大增强,给城市建设和规划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困难。进一步深入研究 城市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城市规划,限制人类活动和采取工程防护措施等是行之有效的 防灾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地裂缝 黄土梁洼 差异沉降 防治
下载PDF
伊通地堑——走滑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献甫 陈全茂 +3 位作者 张学海 张春华 张付生 张振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9-24,共6页
伊通地堑是一个主体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第三纪含油气走滑断陷盆地。它具有狭长不对称的地堑结构 ,断裂构造复杂 ,发育有正滑动断裂和逆滑动断裂。张扭和压扭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复合型叠加构造为其主要构造样式。地堑的形成演化... 伊通地堑是一个主体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第三纪含油气走滑断陷盆地。它具有狭长不对称的地堑结构 ,断裂构造复杂 ,发育有正滑动断裂和逆滑动断裂。张扭和压扭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复合型叠加构造为其主要构造样式。地堑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初始断陷期、主断陷期和重新活动期 3个阶段。地堑在形成过程中 ,由于边界断裂的限制造成应力不均匀分布 ,导致地堑内部东西差异沉降和南北隆凹相间 ,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随着断裂活动期次的不同而发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断裂 差异沉降 演化 形成机制 构造样式 走滑断陷盆地 伊通地堑 石油地质
下载PDF
幕式差异沉降运动对断陷湖盆中湖平面和水深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操应长 姜在兴 夏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3-327,共5页
湖平面(相对和绝对)和水深是控制湖盆沉积作用的两个基本参数。在断陷湖盆中,由于盆地边界断层的幕式活动,导致盆地缓坡带基底发生差异沉降,相对湖平面、绝对湖平面和水深等参数可出现不统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相对湖平... 湖平面(相对和绝对)和水深是控制湖盆沉积作用的两个基本参数。在断陷湖盆中,由于盆地边界断层的幕式活动,导致盆地缓坡带基底发生差异沉降,相对湖平面、绝对湖平面和水深等参数可出现不统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相对湖平面、绝对湖平面和水深3个参数间出现不统一性变化;b)相对湖平面或水深在湖盆的不同构造位置出现不统一性变化。即在同一沉积时间单元内,湖盆中水深既有增加带也存在减小带,或者相对湖平面既存在上升带也存在下降带;但是绝对湖平面对于同一湖盆来说具有统一性变化。幕式差异沉降运动控制了盆地可容空间的变化,这种非统一性变化是某段时间内新生可容空间量(△Va)与外界水净流入量(△Vw)和沉积物充填量(△Vs)3个参数的综合响应。特别当△Va>△Vw+△Vs时,基底差异沉降运动引起湖盆出现强制性湖退作用,形成层序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容空间 湖平面 层序地层 差异沉降 断陷湖盆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廊坊北部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海君 张耀文 +2 位作者 谷洪彪 迟宝明 宋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2-1127,共6页
采用PS-InSAR技术对覆盖廊坊北部地区的33景Envisat ASAR影像进行处理,获取该地区2007~2010年平均形变速率场与季度时序沉降信息,并与沉降影响场数据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1)宋庄-燕郊与五百户-大口屯等地区沉降发育较显著,季节性变... 采用PS-InSAR技术对覆盖廊坊北部地区的33景Envisat ASAR影像进行处理,获取该地区2007~2010年平均形变速率场与季度时序沉降信息,并与沉降影响场数据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1)宋庄-燕郊与五百户-大口屯等地区沉降发育较显著,季节性变动特征明显;2)山前与杨各庄-马坊地区呈高沉降梯度,平原区较高沉降梯度区多与-16mm/a、0mm/a等值线形态一致,差异性沉降特征显著;3)因第四系厚度、结构显著差异与断裂活动影响,北、东部断层两侧多表现为较高或渐变的形变梯度;4)差异性沉降展布与水源地、水位降深区具较好空间响应,且较严重沉降多为中深层承压水超采与城镇化建设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廊坊北部 差异性沉降 分布特征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北京宋庄地裂缝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龙 李玉梅 +11 位作者 崔文君 罗勇 张有全 田芳 雷坤超 乔玲 沙特 田苗壮 王新惠 孔祥如 刘贺 齐鸣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00-1610,共11页
近年来由于北京市平原区地裂缝灾害凸显,不仅加速地表水土流失,而且对灾害区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严重影响。为分析地裂缝形成原因,缓解及减轻地裂缝灾害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本文以新发现的宋庄地裂缝作为靶区,通过地质调查、In SAR监测... 近年来由于北京市平原区地裂缝灾害凸显,不仅加速地表水土流失,而且对灾害区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严重影响。为分析地裂缝形成原因,缓解及减轻地裂缝灾害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本文以新发现的宋庄地裂缝作为靶区,通过地质调查、In SAR监测、槽探、钻探等方法,揭示了宋庄地裂缝空间发育特征,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面沉降等方面,深入分析成因。结果显示:(1)宋庄地裂缝影响长度达8. 7 km,NEE向延伸,受灾体主要展现出拉张形变;(2)区域拉张应力场为宋庄地裂缝形成提供内动力条件,构造影响下的第四系沉积厚度差异及地层岩性不均一,为宋庄地裂缝形成提供重要地质背景;(3)南苑—通县断裂为宋庄地裂缝形成提供了应力积累和传递媒介;(4)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土体水平、垂向变形是地裂缝形成的诱发条件。受基底伸展变形、隐伏断裂及地下水开采影响,土体发生水平及垂向变形,使得在非饱和带断层区附近形成拉应力集中区,当达到土体抗拉强度时,形成盲裂缝,在雨水侵蚀或潜水位回升作用下,扩展至地表形成裂缝及串珠状土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宋庄 地裂缝 成因 差异沉降 地下水
下载PDF
秦山三期核电工程场地岩石力学性质与差异性沉降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念清 朱学愚 +1 位作者 唐和平 李启国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533-1536,共4页
场地岩石力学性质及差异性沉降量大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根据场地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和岩石试样测试结果,对场地岩体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综合统计,并给出了场地各种岩性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动态地基允许承载力和地基抗... 场地岩石力学性质及差异性沉降量大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根据场地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和岩石试样测试结果,对场地岩体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综合统计,并给出了场地各种岩性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动态地基允许承载力和地基抗震承载力设计值。由此计算出地基沉降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得出地基的差异性沉降量,为核电站设计和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山三期核电工程 岩石力学性质 差异性沉降
下载PDF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带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解荣波 罗良 +2 位作者 陈书平 宁飞 王中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29-135,共7页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带底辟动力机制及“负花状”断裂形成的主控因素一直存有争议。通过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析,结合地层组合特征,设计含塑性层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开展辛镇构造带构造沉积演化研究。根据构造带的地质特征及构造物理模拟结果,...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带底辟动力机制及“负花状”断裂形成的主控因素一直存有争议。通过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析,结合地层组合特征,设计含塑性层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开展辛镇构造带构造沉积演化研究。根据构造带的地质特征及构造物理模拟结果,分析其深部底辟构造的动力机制,探讨伸展构造背景下塑性层的变形特征及其与上覆岩层的相互作用。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①在盆地伸展构造背景下,坡坪式基底断层活动导致上盘岩层的地势起伏,后期同构造沉积产生的差异沉降诱发底辟发育;②辛镇构造带“负花状”断裂是底辟和区域伸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塑性层为断裂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滑脱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镇构造带 物理模拟 底辟 差异沉降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构造发育与演化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新琦 高磊 +2 位作者 黄志 王明春 胡安文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11期19-27,共9页
沙南凹陷一直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难点和热点,盆内油气分布表现出极强的不均衡性,复杂的构造特征成为制约油气差异成藏的关键。为探讨沙南凹陷构造演化特征,本文首次利用新三维地震及钻井资料,对地层展布特点、断裂体系特征进行精细刻... 沙南凹陷一直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难点和热点,盆内油气分布表现出极强的不均衡性,复杂的构造特征成为制约油气差异成藏的关键。为探讨沙南凹陷构造演化特征,本文首次利用新三维地震及钻井资料,对地层展布特点、断裂体系特征进行精细刻画,新识别出中生代逆冲构造体系,并结合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对新生界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规律及全区构造发育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沙南凹陷盆地结构表现为"三段式",中、新生代断裂体系主要发育3期,即中生代逆冲断裂系、古近纪伸展断裂系和新近纪晚期共轭走滑断裂系,控制了盆地4个主要构造变革期,分别为早剥晚沉(中生代)、初始强裂陷(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二次强裂陷-断坳过渡(东营组沉积时期)以及热沉降-共轭走滑阶段(新近纪)。沙南凹陷的2个沉积-沉降中心--东、西两洼的演化过程(尤其是东营组沉积时期)具有较大差异,控制了两洼烃源岩生烃规模和成熟度的差异,对油气的区域分布起到关键控制作用。地幔热隆起和板块的重组是控制断陷盆地演化的深层动力因素。该研究可为沙南凹陷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沙南凹陷 逆冲构造 差异沉降 共轭走滑
下载PDF
断陷盆地轴向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演化特征——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秦春雨 王华 +2 位作者 姜平 杨希冰 邹康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2-551,共10页
轴向沉积体系是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中的有利相带.为加深对断陷盆地轴向沉积体系发育及其演化的认识,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滨线迁移轨迹特征及钻井信息,揭示涠西南凹陷流一段西部轴向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空间展... 轴向沉积体系是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中的有利相带.为加深对断陷盆地轴向沉积体系发育及其演化的认识,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滨线迁移轨迹特征及钻井信息,揭示涠西南凹陷流一段西部轴向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及演化特征,认为轴向三角洲沉积通常发育于断陷盆地裂陷晚期,其垂向叠置样式及空间展布受到构造活动、古地貌以及相对湖平面变化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涠西南凹陷西部轴向三角洲沉积体系由6期加积和进积两种不同类型的准层序组构成.加积型准层序组发育时期,可容空间增长速率较高,顶积层厚度较大,单期厚度约为50~80 m,底积层延伸范围广,以发育S型前积为特征,前积角度相对较低(1.5°~2.0°),滨线迁移轨迹为上升型;进积型准层序组发育时期,可容空间增长速率较低,缺乏顶积层(厚度小于30 m),以发育斜交型前积为特征,前积角度高,平均约为3°,可见顶超现象,滨线迁移轨迹为平缓型.加积与进积两种类型准层序组相互叠置,交替出现,在垂向和横向上对涠西南凹陷进行充填.轴向三角洲沉积发育于涠西南凹陷第2次裂陷晚期,其空间展布及演化受相对湖平面阶段性变化及构造-古地貌格局的控制,相对湖平面经历了多次"上升-稳定"的阶段性变化,沿二号断裂带的差异沉降很可能是导致这种阶段性变化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三角洲体系 涠西南凹陷 滨线迁移轨迹 相对湖平面变化 差异沉降 二号断裂带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某加层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占军 金来建 +1 位作者 何庆祥 张杰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706-710,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上海某医院建筑加层扩建项目,主体加层扩建完成后装修过程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不均匀沉降,最后采取锚杆静压桩对建筑物进行了纠偏加固,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首先进行了高水位和低水位两种不同情况下地基承载力验算,高水位... 20世纪90年代上海某医院建筑加层扩建项目,主体加层扩建完成后装修过程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不均匀沉降,最后采取锚杆静压桩对建筑物进行了纠偏加固,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首先进行了高水位和低水位两种不同情况下地基承载力验算,高水位考虑水浮力的有利影响,证明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加层扩建项目,原有建筑物已经使用了近二十年,沉降基本完成,通过计算加层后最终沉降与原有建筑物最终沉降的差值,得出加层后最终沉降估算加层后新产生的最终沉降,并收集一些类似工程实际测量沉降数据,证明规范所用沉降计算结果和实际较为接近。由此得出结论,本加层扩建工程不均匀沉降是设计单位轻信地勘单位经验,未验算地基变形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加层 不均匀沉降 倾斜
原文传递
软土地基市政道路加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特性及处置措施
12
作者 刘定仕 《建筑与装饰》 2023年第13期70-72,共3页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路面建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软土地基沉降问题是制约城市道路的质量瓶颈,更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的关键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综合施工场面、地理勘测、工程设计及检测报告等多方面的信息...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路面建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软土地基沉降问题是制约城市道路的质量瓶颈,更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的关键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综合施工场面、地理勘测、工程设计及检测报告等多方面的信息,阐述了软土地基市政道路加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研究方法、特点及其不利影响,对造成差异沉降原因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差异沉降的预防及处置措施,旨在为改善路面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差异沉降 防治
下载PDF
苏家里新村地面及建筑物裂缝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飞 胡斌 +2 位作者 宋丹 王鲜 饶晨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91,96,共6页
以苏家里新村地面及建筑物裂缝调查结果和沉降监测资料为基础,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对非采矿因素引起的裂缝进行综合的定性分析,并应用FLAC3D程序对受煤矿采空区影响的建筑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同时归纳分析了对由于采矿因素和非采矿因素... 以苏家里新村地面及建筑物裂缝调查结果和沉降监测资料为基础,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对非采矿因素引起的裂缝进行综合的定性分析,并应用FLAC3D程序对受煤矿采空区影响的建筑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同时归纳分析了对由于采矿因素和非采矿因素导致的地面及建筑物裂缝的成因、位置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苏家里新村地面及建筑物裂缝是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变形、填土地基不均匀沉降、河流冲蚀边坡坡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为该矿区地面建筑物的修复加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采空区 不均匀沉降 河流冲蚀 FLAC3D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裂后阶段性差异沉降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金云 庞雄 +4 位作者 刘军 张忠涛 张青林 韩晋阳 贾兆扬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8,共14页
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裂后沉降特征不同于陆内典型断陷盆地。研究表明,盆地裂后期发生了阶段性有序差异沉降,可分为4个阶段:(1)渐新世早期(~33.9~27.2 Ma),以盆地整体缓慢沉降,大规模海侵为主要特征;(2)渐新世晚期(~27.2~23.0 M... 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裂后沉降特征不同于陆内典型断陷盆地。研究表明,盆地裂后期发生了阶段性有序差异沉降,可分为4个阶段:(1)渐新世早期(~33.9~27.2 Ma),以盆地整体缓慢沉降,大规模海侵为主要特征;(2)渐新世晚期(~27.2~23.0 Ma),以邻近西北次海盆的珠四坳陷强烈沉降为主要特征,差异沉降控制了陆架坡折带的发育和该时期陆架浅水和陆坡深水沉积环境的分布;(3)中新世早—中期(~23.0~10.0 Ma),陆缘强烈沉降区向北扩展至珠二坳陷,尤其是白云凹陷,导致陆架坡折带向北跃迁,并奠定了现今陆架浅水和陆坡深水的沉积格局;(4)中新世晚期—现今(~10.0~0 Ma),陆缘构造沉降逐渐减弱,陆坡由沉积区转变为沉积过路区,沉积物得以大量进入西北次海盆。渐新世2期快速沉降的初始时间,分别对应于南海扩张脊的跃迁,陆缘裂后沉降随扩张脊向南跃迁而向北扩展,并伴有岩浆作用的早强晚弱特点,而沉降量的大小则与裂陷期地壳的薄化程度正相关,反映了陆缘岩石圈经历了早期挠曲回弹的均衡调整和扩张脊跃迁导致地幔物质有序向南撤离而沉降的演化过程。珠江口盆地裂后有序差异沉降控制了陆架坡折带的发育,进而控制了浅水与深水两大沉积体系的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缘裂陷盆地 裂后沉降 差异沉降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同三国道(上海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防治对策
15
作者 龚士良 严学新 王寒梅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同三国道上海段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全长 75 5km ,占地近 45 0万m2 ,工程投资约 70亿元。本文对该工程遭受区域地质灾害的危害影响、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将线状... 同三国道上海段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全长 75 5km ,占地近 45 0万m2 ,工程投资约 70亿元。本文对该工程遭受区域地质灾害的危害影响、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将线状工程的差异沉降问题作为重点 ,并对工程设计中的沉降控制措施作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三国道上海段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差异沉降 灾害防治
下载PDF
地表水与地裂缝活动关系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万平 惠旭辉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3,共4页
选择地裂缝场通过的湿陷性黄土场地,布置一个10m×10m的试坑,埋设深度不等的沉降监测标进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以便模拟各种来源的地表水浸入后隐性地裂缝的活动情况,然后对得出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从可能引起地裂缝场地产生不均... 选择地裂缝场通过的湿陷性黄土场地,布置一个10m×10m的试坑,埋设深度不等的沉降监测标进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以便模拟各种来源的地表水浸入后隐性地裂缝的活动情况,然后对得出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从可能引起地裂缝场地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的两个方面(黄土湿陷变形、浸湿土体沿裂缝滑移下陷)作了分析探讨,并绘制平均沉降量和垂直于地裂缝的累积沉降量图进行了说明,得出地表水与地裂缝的活动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表水 不均匀变形 黄土湿陷 滑移
下载PDF
复杂断陷盆地沉积充填演化特征与油气聚集——以塔木察格盆地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蒙启安 张君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塔木察格盆地是一个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形成的复杂断陷含油盆地,为了深入认识该盆地的油气聚集规律,通过对其地构造演化与沉积体系类型响应关系、同沉积断裂带及构造转换带对砂体的控制作用进行分析,明确了油藏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表... 塔木察格盆地是一个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形成的复杂断陷含油盆地,为了深入认识该盆地的油气聚集规律,通过对其地构造演化与沉积体系类型响应关系、同沉积断裂带及构造转换带对砂体的控制作用进行分析,明确了油藏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塔木察格盆地经历了初始裂陷期"窄盆浅水"—强烈裂陷期"窄盆深水"—坳陷期"广盆浅水"的盆地演化过程,分别沉积充填了扇三角洲 ̄滨浅湖、扇三角洲 ̄水下扇 ̄深湖/半深湖、三角洲 ̄滨浅湖沉积体系;识别出5种控制沉积砂体类型及分布的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类型,构建了断裂坡折带、构造转换带控砂的砂分散体系模式;沉积充填体系类型的差异性及砂分散体系样式造成不同的油气聚集特征,形成了多层位构造油藏、岩性油藏的复式成藏组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沉降 控砂模式 断裂坡折 油气聚集 塔木察格盆地
下载PDF
洞庭盆地近现代非均匀沉降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真真 李德平 +2 位作者 徐斌 陈玉冬 钟文章 《地理空间信息》 2012年第2期50-53,66,共5页
结合历史文物资料、遥感数据、实测1∶50 000地形图,利用GIS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洞庭盆地的非均匀沉降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个时间段内洞庭盆地的沉降速率图,通过对各速率图的统计分析,得出非均匀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这对于... 结合历史文物资料、遥感数据、实测1∶50 000地形图,利用GIS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洞庭盆地的非均匀沉降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个时间段内洞庭盆地的沉降速率图,通过对各速率图的统计分析,得出非均匀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这对于掌握洞庭盆地的变化趋势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盆地 非均匀沉降 地理信息系统 DEM
下载PDF
鄂西地区三叠纪嘉陵江组二段与三段局部平行不整合识别及沉积古地理研究
19
作者 李朋 张翔阳 +2 位作者 祝安安 周向辉 毛启曦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5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研究区位于上扬子地块的中北缘,南秦岭造山带的南侧,西侧为米仓山断裂带与大巴山弧形断裂带,是北东向构造区与近东西向构造区的叠合位置,在构造分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构造运动在本区具有敏感的响应。前人在对本区的研究中认为晚二叠世... 研究区位于上扬子地块的中北缘,南秦岭造山带的南侧,西侧为米仓山断裂带与大巴山弧形断裂带,是北东向构造区与近东西向构造区的叠合位置,在构造分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构造运动在本区具有敏感的响应。前人在对本区的研究中认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地层中均为整合接触。但在本次调查过程中,通过沉积地层、构造资料的研究对比分析,识别出了嘉陵江组二段与三段(T1-2j2/T1-2j3)之间的局部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代表区域内又一次差异升降运动。同时将印支运动在本区活动的时限由中晚三叠世向前推至早–中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组 平行不整合 差异升降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形成机制与油气地质 被引量:44
20
作者 米立军 张向涛 +2 位作者 庞雄 郑金云 张丽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10,共10页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之上,各坳陷的凹陷结构、构造变形样式、裂后沉降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于陆内典型断陷盆地。裂陷期凹陷结构由珠一坳陷典型箕状断陷向珠二坳陷的断-拗复合型和珠四坳陷的岩浆底辟改造型断拗转换...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之上,各坳陷的凹陷结构、构造变形样式、裂后沉降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于陆内典型断陷盆地。裂陷期凹陷结构由珠一坳陷典型箕状断陷向珠二坳陷的断-拗复合型和珠四坳陷的岩浆底辟改造型断拗转换,控凹断层的结构样式由单组高角度犁式断层向多组断层构成的大型拆离断裂系统转换,湖盆由早到晚、由北向南断控作用减弱而拗陷作用增强,分隔性减弱而岩浆底辟的改造增强;裂后沉降具有阶段性和分带差异性,早期以整个盆地的缓慢沉降为主,约27.2Ma进入差异沉降阶段,以陆缘外侧珠四坳陷的强烈沉降为主要特征,约23 Ma强烈沉降区域向北扩展至珠二坳陷,裂后的差异沉降形成了浅水与深水沉积环境,并控制了珠海组和珠江组—韩江组两大陆架坡折带的发育。珠江口盆地分带差异演化与其陆缘地壳的强烈伸展—薄化—破裂过程有关,初始岩石圈结构的差异、薄化过程中地壳流变性质的转换、岩浆底辟作用的参与共同控制了凹陷结构的分带差异;破裂过程中扩张脊向南的跃迁、裂陷期地壳薄化程度的差异共同控制了裂后沉降的阶段性和分带差异性,从而具有不同的构造-热演化史。珠江口盆地的分带差异演化,使得凹陷的结构、沉积充填、热演化史等基础石油地质条件均有所不同,必然导致其成藏规律和勘探策略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形成机制 分带差异演化 阶段差异沉降 油气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