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库车凹陷克拉苏构造带典型构造样式与变形机理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孙家振 李兰斌 +1 位作者 周新源 皮学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47-251,共5页
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天然气最富集的区带之一。受发育含盐层系的影响 ,表现为盐上层与盐下层构造变形上下不协调 ,具双重逆冲构造特征。盐上层发育有低缓倾角的逆冲推覆型牵引构造、陡倾角的逆冲推覆型牵引构造和陡倾角的块体上冲型... 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天然气最富集的区带之一。受发育含盐层系的影响 ,表现为盐上层与盐下层构造变形上下不协调 ,具双重逆冲构造特征。盐上层发育有低缓倾角的逆冲推覆型牵引构造、陡倾角的逆冲推覆型牵引构造和陡倾角的块体上冲型构造 ;盐下层以发育叠置的冲断构造为主要特征。根据岩石力学性质分析 ,逆冲断裂的产状和盐上层构造样式的变化与塑性盐岩层发育的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因素有关 ;同时 ,由于盐岩层为高质量的天然气盖层 ,其厚度和连续性的变化也是造成克拉 2、克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聚集 变形机理 构造样式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典型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的特征与控藏机制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伟 梁金强 +4 位作者 陆敬安 孟苗苗 何玉林 邓炜 冯俊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9,共10页
为了深入探究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运聚成藏的机制,基于高分辨率地震、海底观测、水合物钻探、随钻测井、岩心资料及钻后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从气源、运聚、储集、封盖等成藏条件入手,剖析了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渗漏型水合... 为了深入探究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运聚成藏的机制,基于高分辨率地震、海底观测、水合物钻探、随钻测井、岩心资料及钻后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从气源、运聚、储集、封盖等成藏条件入手,剖析了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系统的特征与控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渗漏型水合物富集成藏受控于松南低凸起构造及其上发育的气烟囱,气烟囱构成的天然气运聚通道与水合物稳定域空间匹配决定了水合物的主要分布范围;②海底冷泉系统及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天然气渗漏地震反射异常,是渗漏型水合物分布与赋存的有力指示标志;③渗漏型水合物差异分布特征明显,横向上水合物聚集在具有明显渗漏通道构成的储集空间内部,而没有通道沟通水合物稳定域的区域仅聚集薄层水合物,垂向上水合物的分布厚度、产状及饱和度等也表现出差异性;④水合物气源具有生物气及热解气双重供给特征,热解气与深部中央水道岩性气藏及古近纪烃源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⑤充足的天然气通过气烟囱及水道边界断层等通道运移聚集,并在海底浅层块体流沉积(MTDs)细粒黏土质粉砂封盖条件下富集水合物,MTDs内部的裂缝构成了渗漏型水合物主要的储集空间。结论认为,在低凸起及富生烃凹陷成藏的背景下,充足的天然气通过低凸起上气烟囱高效运聚成藏,气烟囱上覆MTDs内部是否出现渗漏通道是能否形成和富集水合物的关键,也是渗漏型水合物差异运聚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琼东南盆地 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 差异运聚成藏 气烟囱 渗漏通道 控藏机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畅 张道旻 +3 位作者 李超 路媛媛 于姗姗 郭明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6-1158,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多层系发育优质气层,预测致密砂岩气资源量超千亿方,但构造背景特殊、储层非均质性强,造成气-水分布规律复杂,成藏地质条件及主控因素复杂多变,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立足于系统...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多层系发育优质气层,预测致密砂岩气资源量超千亿方,但构造背景特殊、储层非均质性强,造成气-水分布规律复杂,成藏地质条件及主控因素复杂多变,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立足于系统梳理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条件,从平面上沉积模式、垂向上的生-储-盖组合及其耦合关系、时空上的气-水分布规律和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差异聚集特征入手,揭示研究区整体非均质性背景下的差异富集规律,指导鄂尔多斯东缘千亿方大气田的勘探及高效开发。明确了烃源岩-储层-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好,为大气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断裂的适度发育纵向沟通了煤系烃源岩及海相障壁海岸-潮坪及陆相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砂岩储层,纵向上构成了下部源内、中部近源和上部远源3套成藏组合。深化了储层致密化成因及致密砂岩气成岩-成藏耦合关系,指出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征。剖析了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运移聚集机制,认为烃源岩生烃形成的超压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建立了充足气源条件下、不同构造区带的多层系准连续选择性成藏模式,提出致密砂岩气具有"烃源控潜、构造控区、微相控储、物性控藏"的特点。天然气在烃源岩大量持续生烃背景下,优先选择断裂适度发育,构造活动强度适中,有利砂体及高渗物性条件背景下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差异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致密砂岩气藏 上古生界 临兴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程喆 田世澄 +2 位作者 曾小阳 卜翠萍 马晓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6-353,共8页
下二门油田位于泌阳凹陷东部边界下降盘内侧,是一个在早期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基础上后期通过差异抬升和断裂改造的背斜构造。该油田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从核三段和核二段下部的纯油藏,向上过渡到核二段上部带气顶的油藏,直到核一段... 下二门油田位于泌阳凹陷东部边界下降盘内侧,是一个在早期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基础上后期通过差异抬升和断裂改造的背斜构造。该油田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从核三段和核二段下部的纯油藏,向上过渡到核二段上部带气顶的油藏,直到核一段和廖庄组为纯气藏,油源对比表明其上部的油气是通过长距离垂向运移由下部成熟油气向上运移聚集的。下二门背斜是一个早期(核三段Ⅶ砂组沉积时期)伴随着边界断裂的快速下降而形成的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但隆起幅度不明显,早喜马拉雅运动(廖庄组沉积末期)使该区遭受强烈的挤压,形成从下到上幅度逐渐加大的背斜隆起,晚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北东、北东东向的张性断裂,使下二门背斜构造断裂化,形成了现今与断层有关的多种圈闭类型。与其相对应地该油田具有多期成藏和调整成藏的特点,一是发生在核一段沉积末期古油藏形成时期,二是发生在廖庄组沉积末期古油藏遭受破坏和成熟油气开始大量充注的时期,三是发生在廖庄末构造抬升期的晚期和第四系沉积前的大量油气充注和现今油气藏定型时期。其油气成藏模式是早期通过单砂体运移通道侧向运移缓慢充注聚集,中后期廖庄组末期差异抬升运动导致势能差的急剧增大而快速充注和断裂改造垂向调整运移聚集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差异聚集 连通体系 成藏机理 下二门油田 泌阳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