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速轧制和常规轧制对7075铝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武磊 何兵 +1 位作者 覃文东 覃铭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06,共7页
为进一步开发更高效的7075铝板轧制工艺,本文围绕异速轧制和常规轧制对7075铝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并采用了4个不同的轧制累积变形率。实验分2步进行,第1步为轧板弯曲程度随异速比变化实验,将轧板弯曲内面朝向水平底面放置,测量... 为进一步开发更高效的7075铝板轧制工艺,本文围绕异速轧制和常规轧制对7075铝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并采用了4个不同的轧制累积变形率。实验分2步进行,第1步为轧板弯曲程度随异速比变化实验,将轧板弯曲内面朝向水平底面放置,测量弯曲内面最高点距离水平底面距离y,以及弯曲内面与水平底面的两接触点距离x,用y/x值表征轧板的弯曲程度;第2步为异速和常规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异速比为1.12时,轧板弯曲程度最大,y/x值最高达到0.22218;虽然采用了相同的设计累积变形率,但异速轧制和常规轧制的轧板实际累积变形率相差1%~2%;两种方式轧制的轧板在实际累积变形率达到76%时,T6热处理过程中再结晶进行得更加充分,再结晶生成的中小尺寸晶粒增多;经过6道次异速轧制和常规轧制的7075铝板,T6热处理后,断口中可见大量尺寸小于1μm的韧窝,并且在韧窝底部出现弥散析出的尺寸小于100 nm的微小第二相粒子,异速轧制7075铝板中韧窝尺寸较常规轧制7075铝板中更细小;与常规轧制相比,采用异速轧制的7075铝板的强度有一定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常规轧制的7075铝板在达到一定变形量时会出现强度峰值,而异速轧制的7075铝板的强度随轧制累积变形率升高而持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轧制 7075铝板 变形率 异速比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福建沿海大风状态下不同历时风速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滨 游立军 白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5-230,共6页
为全面了解福建沿海地区不同地形条件、大风状态下不同历时风速的关系,为结构工程设计风速提供依据,以福建沿海地区10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08-2011年4 a的逐日逐时2 min平均风速、10 min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为样本,分析了大风... 为全面了解福建沿海地区不同地形条件、大风状态下不同历时风速的关系,为结构工程设计风速提供依据,以福建沿海地区10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08-2011年4 a的逐日逐时2 min平均风速、10 min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为样本,分析了大风状态下(风速≥17.2 m/s),不同地形条件下(海上、海岛、近海、偏内陆)4种时距风速的关系,并研究了其在热带气旋影响期的关系,最终给出了3种时距风速比值订正系数的建议值,即阵风系数从海上-海岛-近海-偏内陆依次建议取值1.2,1.4,1.5,1.7;极大风速与2 min平均风速比值,由海上至内陆依次为1.4,1.5,1.7,2.0;2 min平均风速与同步的10分钟平均风速比值,从海上至内陆相差不大,比值均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沿海 大风 不同地形 不同历时 风速比值
下载PDF
Mn18Cr18N钢异步轧制过程的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 被引量:3
3
作者 宋艳磊 李长生 +2 位作者 韩亚辉 马彪 郑建军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研究了不同异步轧制速比对Mn18Cr18N无磁不锈钢板材微观组织和微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异步热轧,板材由表层到中心层的微观组织为梯度分布,表层晶粒细化效果明显;当异速比增至1.2时,表层晶粒细化至2.2μm,细晶层厚度为390μm;异... 研究了不同异步轧制速比对Mn18Cr18N无磁不锈钢板材微观组织和微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异步热轧,板材由表层到中心层的微观组织为梯度分布,表层晶粒细化效果明显;当异速比增至1.2时,表层晶粒细化至2.2μm,细晶层厚度为390μm;异步热轧板沿厚度方向的维氏显微硬度呈抛物线形式,随着异速比的增大,硬度总体水平下降,表层到中心层的硬度下降趋势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磁不锈钢 异步热轧 异速比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下载PDF
新型电子差速控制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帅 魏东来 +1 位作者 于倩 郭文涛 《汽车工程师》 2015年第9期51-54,共4页
为了解决独立驱动电动汽车驱动轮转速不一致的问题,对前轮转向后轮驱动电动车进行了电子差速研究。提出基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的差速方案来设计模糊控制器,并进行驱动力控制,该方案提高了电动车在转向工况下的车辆稳定性。模糊控制器根... 为了解决独立驱动电动汽车驱动轮转速不一致的问题,对前轮转向后轮驱动电动车进行了电子差速研究。提出基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的差速方案来设计模糊控制器,并进行驱动力控制,该方案提高了电动车在转向工况下的车辆稳定性。模糊控制器根据车辆状态决策出所需的横摆力矩,直接控制驱动力实现。最后采用Car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对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横摆角速度控制的电子差速控制能够实现更好的跟踪期望,有效提高汽车在极限工况时的行驶稳定性。科学的仿真研究为后续实车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子差速控制 横摆力矩控制 滑转率
下载PDF
半开放式差速器的技术优势及实践应用探讨
5
作者 盛阳 《时代汽车》 2021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差速器提供了自由的转速差满足车辆的行驶需要,然而却在特殊路况下导致了车轮空转车辆停滞。差速锁介入消除了转速差,解决了这一特殊情况的同时却带来了其他问题。差速器不限制的转速差超出使用要求,差速锁直接砍掉全部转速差。差速器... 差速器提供了自由的转速差满足车辆的行驶需要,然而却在特殊路况下导致了车轮空转车辆停滞。差速锁介入消除了转速差,解决了这一特殊情况的同时却带来了其他问题。差速器不限制的转速差超出使用要求,差速锁直接砍掉全部转速差。差速器与差速锁,本身就是矛盾对立的二者,汽车总是在二者之间艰难的取舍。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差速锁,只需差速器保留正常行驶所需要的转速比的即可,我们将之命名为:半开放式差速器。基于机械控制式的、结构简单的、功能可开可关的半开放式差速器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并试验成功,也取得了相关发明专利,故在本文中研究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困 越野 转速差 转速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