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发酵方式下甘蓝泡菜中有机酸的HPLC分析
被引量:
18
1
作者
王芮东
卫博慧
+1 位作者
李楠
杨金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5-180,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自然发酵、纯种发酵、自制泡菜菌发酵和老泡菜水发酵四种不同发酵方式制作的甘蓝泡菜中的9种有机酸进行测定,并对其总酸和pH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自然发酵与纯种发酵方式制作的泡菜中9种有机酸均被检...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自然发酵、纯种发酵、自制泡菜菌发酵和老泡菜水发酵四种不同发酵方式制作的甘蓝泡菜中的9种有机酸进行测定,并对其总酸和pH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自然发酵与纯种发酵方式制作的泡菜中9种有机酸均被检出,老泡菜水发酵的泡菜检出8种有机酸,自制泡菜菌发酵制作的泡菜检出7种有机酸,四种不同发酵方式制作的泡菜共有的有机酸为草酸、酒石酸、DL-苹果酸、抗坏血酸、乳酸、乙酸、丙酸;主要有机酸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草酸>乳酸>抗坏血酸>酒石酸>DL-苹果酸;四种不同发酵方式的泡菜总酸(以乳酸计)含量在(0.76~0.92)g/100 mL,pH值范围在3.95~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发酵方式
泡菜
有机酸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发酵方式对啤酒糟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梁金逢
熊敏芬
+3 位作者
黄华强
朱文
唐明娟
肖正中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3-116,共4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啤酒糟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利用功能性寡糖和复合益生菌发酵啤酒糟,试验设计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未发酵组),B组为桶装发酵组,C组为青贮池传统压实发酵组,D组为薄膜水压封顶发酵组,发酵时间为...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啤酒糟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利用功能性寡糖和复合益生菌发酵啤酒糟,试验设计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未发酵组),B组为桶装发酵组,C组为青贮池传统压实发酵组,D组为薄膜水压封顶发酵组,发酵时间为14 d。结果显示,B组啤酒糟中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C组和D组的pH值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此外B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D组(P<0.05),D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各组中均未检测到丁酸。B组、C组和D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均高于A组,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低于A组;A组和C组的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组和D组的优势菌属为乳酸菌属。研究表明,桶装发酵法发酵啤酒糟的品质最好,其次是薄膜水压封顶法,最差的是青贮池传统压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糟
不同发酵方式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种不同鳊鱼冷藏运输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3
作者
郭培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167,共4页
研究鳊鱼冷藏运输过程中品质的变化对延长鳊鱼货架寿命、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冷链管理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比了4种不同鳊鱼(A:未发酵、B:自然发酵、C:戊糖乳杆菌接种发酵和D:酿酒酵母接种发酵)在不同的冷藏运输时间...
研究鳊鱼冷藏运输过程中品质的变化对延长鳊鱼货架寿命、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冷链管理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比了4种不同鳊鱼(A:未发酵、B:自然发酵、C:戊糖乳杆菌接种发酵和D:酿酒酵母接种发酵)在不同的冷藏运输时间内(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其水分含量、pH值、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TCA-可溶性肽含量、TVB-N含量和TBARS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戊糖乳杆菌接种发酵的鳊鱼相对于其他发酵方式的鳊鱼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更具有优势,更有利于鳊鱼的运输和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鳊鱼
冷藏
品质
不同发酵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发酵方式对桑葚果酒酚类物质含量、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毕文
戴明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09,共9页
桑葚酒是广受欢迎的果酒之一。传统酿造方式制作的桑葚酒一般活性成分降解严重、酸味较重、香气寡淡。为提高桑葚酒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酿造方式(传统发酵、冷冻果实发酵、二氧化碳浸渍发酵及二氧化碳浸渍联合...
桑葚酒是广受欢迎的果酒之一。传统酿造方式制作的桑葚酒一般活性成分降解严重、酸味较重、香气寡淡。为提高桑葚酒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酿造方式(传统发酵、冷冻果实发酵、二氧化碳浸渍发酵及二氧化碳浸渍联合冷冻果实发酵)对桑葚果酒理化性质、酚类物质含量、香气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酿造方式相比,冷冻果实发酵及二氧化碳浸渍联合冷冻果实发酵均能降低果酒酸度,提高果酒酚类物质及酯类香气物质含量,并且提高了果酒感官品质。与其他发酵方式相比,二氧化碳浸渍联合冷冻果实发酵效果最佳,果酒中含有较高含量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yanidin-3-O-rutinoside,C3R)、原儿茶酸、绿原酸及槲皮素,且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及苹果酸乙酯含量较高,感官品质较好。综上,二氧化碳浸渍联合冷冻果实发酵是一种优良的发酵手段,可用于桑葚酒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发酵方式
桑葚果酒
酚类物质
香气成分
感官评定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发酵方式下甘蓝泡菜中有机酸的HPLC分析
被引量:
18
1
作者
王芮东
卫博慧
李楠
杨金菊
机构
运城学院理科实验中心
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5-180,共6页
基金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项目(098-091704)
文摘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自然发酵、纯种发酵、自制泡菜菌发酵和老泡菜水发酵四种不同发酵方式制作的甘蓝泡菜中的9种有机酸进行测定,并对其总酸和pH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自然发酵与纯种发酵方式制作的泡菜中9种有机酸均被检出,老泡菜水发酵的泡菜检出8种有机酸,自制泡菜菌发酵制作的泡菜检出7种有机酸,四种不同发酵方式制作的泡菜共有的有机酸为草酸、酒石酸、DL-苹果酸、抗坏血酸、乳酸、乙酸、丙酸;主要有机酸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草酸>乳酸>抗坏血酸>酒石酸>DL-苹果酸;四种不同发酵方式的泡菜总酸(以乳酸计)含量在(0.76~0.92)g/100 mL,pH值范围在3.95~4.73。
关键词
不同发酵方式
泡菜
有机酸
高效液相色谱
Keywords
different
fermentation
methods
pickles
organic
acids
HPLC
分类号
TS264.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发酵方式对啤酒糟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梁金逢
熊敏芬
黄华强
朱文
唐明娟
肖正中
机构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出处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3-116,共4页
基金
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项目编号:桂科AD21238004)。
文摘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啤酒糟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利用功能性寡糖和复合益生菌发酵啤酒糟,试验设计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未发酵组),B组为桶装发酵组,C组为青贮池传统压实发酵组,D组为薄膜水压封顶发酵组,发酵时间为14 d。结果显示,B组啤酒糟中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C组和D组的pH值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此外B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D组(P<0.05),D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各组中均未检测到丁酸。B组、C组和D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均高于A组,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低于A组;A组和C组的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组和D组的优势菌属为乳酸菌属。研究表明,桶装发酵法发酵啤酒糟的品质最好,其次是薄膜水压封顶法,最差的是青贮池传统压实法。
关键词
啤酒糟
不同发酵方式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Keywords
brewer's
grains
different
fermentation
methods
fermentation
quality
microbial
diversity
分类号
S816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种不同鳊鱼冷藏运输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3
作者
郭培培
机构
黄河科技学院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167,共4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课题(教办高[2020]101、教高[2019]475)。
文摘
研究鳊鱼冷藏运输过程中品质的变化对延长鳊鱼货架寿命、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冷链管理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比了4种不同鳊鱼(A:未发酵、B:自然发酵、C:戊糖乳杆菌接种发酵和D:酿酒酵母接种发酵)在不同的冷藏运输时间内(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其水分含量、pH值、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TCA-可溶性肽含量、TVB-N含量和TBARS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戊糖乳杆菌接种发酵的鳊鱼相对于其他发酵方式的鳊鱼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更具有优势,更有利于鳊鱼的运输和储存。
关键词
鳊鱼
冷藏
品质
不同发酵方式
Keywords
bream
cold
storage
quality
different
fermentation
methods
分类号
TS254.4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发酵方式对桑葚果酒酚类物质含量、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毕文
戴明
机构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文旅学院
出处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09,共9页
基金
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0gszyjy-43)。
文摘
桑葚酒是广受欢迎的果酒之一。传统酿造方式制作的桑葚酒一般活性成分降解严重、酸味较重、香气寡淡。为提高桑葚酒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酿造方式(传统发酵、冷冻果实发酵、二氧化碳浸渍发酵及二氧化碳浸渍联合冷冻果实发酵)对桑葚果酒理化性质、酚类物质含量、香气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酿造方式相比,冷冻果实发酵及二氧化碳浸渍联合冷冻果实发酵均能降低果酒酸度,提高果酒酚类物质及酯类香气物质含量,并且提高了果酒感官品质。与其他发酵方式相比,二氧化碳浸渍联合冷冻果实发酵效果最佳,果酒中含有较高含量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yanidin-3-O-rutinoside,C3R)、原儿茶酸、绿原酸及槲皮素,且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及苹果酸乙酯含量较高,感官品质较好。综上,二氧化碳浸渍联合冷冻果实发酵是一种优良的发酵手段,可用于桑葚酒的生产。
关键词
不同发酵方式
桑葚果酒
酚类物质
香气成分
感官评定
Keywords
different
fermentation
methods
mulberry
wine
phenolic
compounds
aroma
components
sensoryevaluation
分类号
TS262.7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发酵方式下甘蓝泡菜中有机酸的HPLC分析
王芮东
卫博慧
李楠
杨金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发酵方式对啤酒糟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梁金逢
熊敏芬
黄华强
朱文
唐明娟
肖正中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四种不同鳊鱼冷藏运输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郭培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发酵方式对桑葚果酒酚类物质含量、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毕文
戴明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