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挥发性成分指纹差异
被引量:
18
1
作者
金文刚
赵萍
+6 位作者
金晶
杨猛
刘俊霞
耿敬章
陈小华
裴金金
陈德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3-309,共7页
为明确大鲵肉腥味成分以及对其进行有效脱腥,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头、背、腹、尾、爪和肝)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结果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大鲵不同部位...
为明确大鲵肉腥味成分以及对其进行有效脱腥,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头、背、腹、尾、爪和肝)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结果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大鲵不同部位气味物质实现较好分离。大鲵不同部位共鉴定34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包括酯类9种、酮类9种、醛类6种、醇类7种、酸类2种、吡嗪类1种。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鲵不同部位挥发性气味成分GC-IMS呈现出一定差异,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63%,说明基于GC-IMS技术可以实现大鲵不同部位的区分。该研究建立了大鲵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可视化呈现了大鲵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轮廓,对今后大鲵分割肉品质控制、腥味脱除及其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肉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不同可食部位
挥发性成分指纹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绒螯蟹不同可食部位对恩诺沙星的富集效应研究
2
作者
方龙香
陈曦
+4 位作者
黄铢玉
单祥保
邢路畅
张聪
宋超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年第1期29-36,共8页
为了探究广谱抗菌药恩诺沙星暴露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可食部位(蟹腿肉、蟹身肉、性腺和肝胰腺)的影响,实验设置了空白对照组和三个恩诺沙星浓度试验组(空白对照、50、500和5000μg/L)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各...
为了探究广谱抗菌药恩诺沙星暴露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可食部位(蟹腿肉、蟹身肉、性腺和肝胰腺)的影响,实验设置了空白对照组和三个恩诺沙星浓度试验组(空白对照、50、500和5000μg/L)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各部位的富集系数与水环境中恩诺沙星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在蟹身肉中的富集能力最强。恩诺沙星的蓄积量在各可食部位随着暴露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水环境中的暴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各浓度组蓄积量最高部位均为蟹身肉,最高蓄积量分别为(33.02±2.21),(185.04±16.58),(1013.90±45.74)ng/g。此外3个试验组均检测到恩诺沙星的主要降解产物环丙沙星,其生成量与恩诺沙星的暴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主要生成部位是肝胰腺,并且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残留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通过暴露实验,探究了恩诺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不同可食部位的蓄积情况以及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生成情况,研究结果为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不同可食部位
性别
抗生素蓄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挥发性成分指纹差异
被引量:
18
1
作者
金文刚
赵萍
金晶
杨猛
刘俊霞
耿敬章
陈小华
裴金金
陈德经
机构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藏民族大学法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3-309,共7页
基金
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项目(QBXT-18-4)
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陕组[2018]34号)
汉中市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汉科[2019]26号)。
文摘
为明确大鲵肉腥味成分以及对其进行有效脱腥,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头、背、腹、尾、爪和肝)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结果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大鲵不同部位气味物质实现较好分离。大鲵不同部位共鉴定34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包括酯类9种、酮类9种、醛类6种、醇类7种、酸类2种、吡嗪类1种。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鲵不同部位挥发性气味成分GC-IMS呈现出一定差异,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63%,说明基于GC-IMS技术可以实现大鲵不同部位的区分。该研究建立了大鲵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可视化呈现了大鲵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轮廓,对今后大鲵分割肉品质控制、腥味脱除及其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大鲵肉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不同可食部位
挥发性成分指纹
主成分分析
Keywords
giant
salamander
meat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different
edible
parts
volatile
component
fingerpri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TS254.2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绒螯蟹不同可食部位对恩诺沙星的富集效应研究
2
作者
方龙香
陈曦
黄铢玉
单祥保
邢路畅
张聪
宋超
机构
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农业农村局
出处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年第1期29-36,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华绒鳌蟹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的全链条综合示范”(2019YFC1605802-1)。
文摘
为了探究广谱抗菌药恩诺沙星暴露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可食部位(蟹腿肉、蟹身肉、性腺和肝胰腺)的影响,实验设置了空白对照组和三个恩诺沙星浓度试验组(空白对照、50、500和5000μg/L)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各部位的富集系数与水环境中恩诺沙星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在蟹身肉中的富集能力最强。恩诺沙星的蓄积量在各可食部位随着暴露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水环境中的暴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各浓度组蓄积量最高部位均为蟹身肉,最高蓄积量分别为(33.02±2.21),(185.04±16.58),(1013.90±45.74)ng/g。此外3个试验组均检测到恩诺沙星的主要降解产物环丙沙星,其生成量与恩诺沙星的暴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主要生成部位是肝胰腺,并且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残留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通过暴露实验,探究了恩诺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不同可食部位的蓄积情况以及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生成情况,研究结果为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不同可食部位
性别
抗生素蓄积
Keywords
Eriocheir
sinensis
enrofloxacin
ciprofloxacin
different
edible
parts
gender
antibiotic
accumulation
分类号
S948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挥发性成分指纹差异
金文刚
赵萍
金晶
杨猛
刘俊霞
耿敬章
陈小华
裴金金
陈德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华绒螯蟹不同可食部位对恩诺沙星的富集效应研究
方龙香
陈曦
黄铢玉
单祥保
邢路畅
张聪
宋超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