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山之石——《翻译家的对话》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带来的启示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继光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97,F0004,共9页
2010、2012、2014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北京举办了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翻译家的对话》(I、II、III)收录了会议的演讲稿。在这些会议上,汉学家、中国学者主要讨论了四个方面的议题: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现状、翻译过程、中... 2010、2012、2014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北京举办了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翻译家的对话》(I、II、III)收录了会议的演讲稿。在这些会议上,汉学家、中国学者主要讨论了四个方面的议题: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现状、翻译过程、中外文学差异、针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建议。翻译家的对话为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翻译选材、目标读者定位、翻译策略、译作传播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家协会 汉学家会议 中国文学“走出去” 文学差异
原文传递
同样的留学,别样的人生——对“五·四”时期归国留日留欧美学生的一种比较
2
作者 荆宏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49-51,60,共4页
"五·四"时期归国的留学日本以及欧美的学生在新文化运动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由于留学国度不同,他们在文学上的表现有较大差异,学界对此早有认识。本文拟从出现在这两个留学生群体中几个有趣的文学现象以及学界对... "五·四"时期归国的留学日本以及欧美的学生在新文化运动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由于留学国度不同,他们在文学上的表现有较大差异,学界对此早有认识。本文拟从出现在这两个留学生群体中几个有趣的文学现象以及学界对二者文学面貌的比较入手,进而探究二者在文学表现上存有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留日学生 留欧美学生 文学差异
下载PDF
文学史教材编写应注意“文学”“史”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7-60,共4页
文学史教材的编写不仅要考虑到文学史教学实际,也应该处理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所以其编写应该坚持一项基本的原则:文学史编写要注意"文学""史",即注意四要素构架的"文学"、注意多层级的文学"史"... 文学史教材的编写不仅要考虑到文学史教学实际,也应该处理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所以其编写应该坚持一项基本的原则:文学史编写要注意"文学""史",即注意四要素构架的"文学"、注意多层级的文学"史"、注意差异性的"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四因素 历史的多层面 文学史的差异性
下载PDF
《史通》叙事尚简论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洪之渊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2-27,共6页
本文从论字数多寡、过简、过烦、用晦等方面入手 ,对刘知几《史通》的叙事尚简论做了全面的分析 ,并从史学传统及文史相别的角度出发 。
关键词 文史相别 刘知几 史通 叙事尚简论 史传文学 评价标准
下载PDF
重评基点和论争焦点——现代文学论争两“点”论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立昌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9,共9页
以五四时期革新与保守之争为例 ,论证今日重评现代文学派别论争 ,仍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点 ;现代文学派别论争的焦点 ,主要表现为 ,围绕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认识和实践而形成的两极 :一方坚持政治对文学的干涉和消解 ,一方则顽强反... 以五四时期革新与保守之争为例 ,论证今日重评现代文学派别论争 ,仍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点 ;现代文学派别论争的焦点 ,主要表现为 ,围绕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认识和实践而形成的两极 :一方坚持政治对文学的干涉和消解 ,一方则顽强反干涉反消解。历史证明 ,文学不能离开它那包括政治环境在内的生存环境而自鸣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派别论争 历史唯物主义 文学与政治
下载PDF
以文学作品为例浅析典型人物性格说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琳 《科教文汇》 2011年第14期63-64,共2页
黑格尔把人看做艺术的中心对象,因而他很重视人物性格的描写。他认为人物性格的描写主要受三个要素的影响:一般世界情况、情境和情致。黑格尔的人物性格说虽说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说片面强调丰富性而忽略扁形人物的长处。但黑格尔把人... 黑格尔把人看做艺术的中心对象,因而他很重视人物性格的描写。他认为人物性格的描写主要受三个要素的影响:一般世界情况、情境和情致。黑格尔的人物性格说虽说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说片面强调丰富性而忽略扁形人物的长处。但黑格尔把人物性格和一般世界情况、情境等联系起来考虑,并指出冲突对人物性格的凸显功能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人物性格 美学 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
下载PDF
“器”的改变与“道”的确立——谈现代文学史的起点
7
作者 邓齐平 《怀化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50-51,共2页
近代印刷工业的兴起,新闻出版业的形成,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和文学社团以及作家职业化(稿费制)的形成等物质条件为后来现代文学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器物层面上的改变是浅层次的,"道"的确立则是十分艰难的.经过近... 近代印刷工业的兴起,新闻出版业的形成,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和文学社团以及作家职业化(稿费制)的形成等物质条件为后来现代文学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器物层面上的改变是浅层次的,"道"的确立则是十分艰难的.经过近代以来现代意识的积累,量变转化为质变,新文学才得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中真正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印刷工业 新闻出版业 文学社团 现代文体 现代意识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