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1
1
作者 董红义 帅石金 +1 位作者 李儒龙 王建昕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7-92,共6页
柴油机在节能和降低CO2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如何在不牺牲经济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排放,以满足未来愈来愈严的排放法规,是柴油机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在分析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回顾了柴... 柴油机在节能和降低CO2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如何在不牺牲经济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排放,以满足未来愈来愈严的排放法规,是柴油机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在分析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回顾了柴油机PM和NOx排放后处理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综述了不同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总结了PM和NOx控制的整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颗粒捕集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吸附-催化还原
下载PDF
DOC技术对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军方 丁焰 +4 位作者 尹航 葛蕴珊 王小臣 谭建伟 何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1-715,共5页
利用ELPI(电子低压冲击器)对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以及安装DOC(氧化催化转化器)前后颗粒物排放及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安装DOC与否,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均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增大负荷,颗粒物数浓度峰值处的粒径也... 利用ELPI(电子低压冲击器)对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以及安装DOC(氧化催化转化器)前后颗粒物排放及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安装DOC与否,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均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增大负荷,颗粒物数浓度峰值处的粒径也随之增大.经过DOC催化转化后,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大部分仍呈单峰正态分布,且DOC对核模态粒子的氧化转化效率较高.经过DOC后,在低转速下,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浓度均有所降低;中、高转速下,DOC对粒径大于120 nm的颗粒物数浓度无明显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转化器(doc) 颗粒物 数浓度 粒径分布
下载PDF
DOC+CDPF+SCR对轻型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楼狄明 谭畅 +1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27,共7页
为研究DOC+CDPF+SCR对轻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的影响,以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轻型柴油机作为样机,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后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影... 为研究DOC+CDPF+SCR对轻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的影响,以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轻型柴油机作为样机,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后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影响,外特性下扭矩平均降幅为1.3%,负荷特性下燃油消耗率平均升幅为2.6%。DOC+CDPF+SCR能有效降低柴油机的NO_x,THC,CO以及颗粒物排放。DOC主导净化THC和CO,对颗粒物也有良好的减排能力;SCR主导净化NO_x,排气温度较低时转化效率不高;CDPF主导净化颗粒物排放,对中小粒径颗粒物的净化效率更高。PN和PM平均减排率分别为99.1%和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器 催化颗粒捕集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排放
下载PDF
用HRTEM研究DOC和DPF对柴油机颗粒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志豪 李磊 +3 位作者 钞莹 任源 许新 马凡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对安装了排气后处理装置的CY4102-CE4B柴油机排放的颗粒进行观察,对比了ESC循环中工况7与工况10后处理装置中,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与颗粒捕集器(DPF)前后颗粒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颗粒的基... 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对安装了排气后处理装置的CY4102-CE4B柴油机排放的颗粒进行观察,对比了ESC循环中工况7与工况10后处理装置中,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与颗粒捕集器(DPF)前后颗粒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颗粒的基本粒子均呈近似球形,与发动机工况和后处理装置无关;经DOC后组成颗粒的基本粒子的轮廓比在DOC前更清晰,次级粒子由葡萄状结构向链状结构转化,但经DPF后,又向葡萄型结构转化;低速低负荷时,组成基本粒子的内核与外壳不甚明晰,呈无定型结构,基本结构单元的尺寸较小,薄层呈波浪状;而高速高负荷时,组成基本粒子的内核与外壳更加清晰,呈石墨结构,层状结构也更加明显,薄层几乎呈直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柴油氧化催化器 颗粒捕集器 颗粒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
下载PDF
微粒氧化催化器与催化型燃油添加剂联合降低重型柴油车微粒排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艾华兴 庞海龙 +2 位作者 罗涛 卜建国 王青峰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69,72,共5页
在低、中、高3种转速及不同扭矩的工况下对重型柴油车进行了PM排放试验,对比了微粒氧化催化器(POC)+柴油机氧化催化剂(DOC)和POC+燃媒催化型燃油添加剂两种PM净化方案。试验研究表明,添加剂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90×10-6,添加剂可替代... 在低、中、高3种转速及不同扭矩的工况下对重型柴油车进行了PM排放试验,对比了微粒氧化催化器(POC)+柴油机氧化催化剂(DOC)和POC+燃媒催化型燃油添加剂两种PM净化方案。试验研究表明,添加剂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90×10-6,添加剂可替代DOC与POC联合净化PM,并得到较为理想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催化器 燃油添加剂 微粒 光吸收系数 净化效率
下载PDF
DOC/POC/SCR组合后处理技术在非电控柴油机排放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洋 孙亮 +3 位作者 白书战 王刚 张杰 李国祥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一台经典非电控柴油机上进行了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氧化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组合后处理排放控制研究以使其达到国-Ⅴ标准... 在一台经典非电控柴油机上进行了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氧化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组合后处理排放控制研究以使其达到国-Ⅴ标准要求,对后处理单元的选择及排布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DOC+POC及SCR单后处理系统仅能使试验发动机排放污染物中颗粒物(PM)或NOx达到国-Ⅴ标准;而DOC/POC/SCR组合后处理系统则可使两种污染物排放均满足标准要求。SCR与DOC+POC排布顺序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明显影响。对POC的被动再生研究表明:DOC+POC系统需置于SCR系统前以使排气中NO2量满足POC的连续再生要求,且SCR系统后置也可降低其入口温度,减小温度对涂层的热老化影响。通过陶瓷POC的应用及结构优化设计使得组合后处理系统排气背压控制在25kPa之内,可减少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非电控柴油机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颗粒氧化转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组合后处理系统
下载PDF
DOC/CCRT老化对柴油公交车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楼狄明 贺南 +1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59-2064,共6页
基于重型底盘测功机,研究新鲜及老化氧化型催化器(DOC)、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DOC+CDPF,CCRT)对在用国Ⅲ柴油公交车进行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CCBC时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_2)和氮... 基于重型底盘测功机,研究新鲜及老化氧化型催化器(DOC)、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DOC+CDPF,CCRT)对在用国Ⅲ柴油公交车进行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CCBC时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_2)和氮氧化物(NO_x)、二氧化碳(CO_2)等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新鲜及老化DOC/CCRT,均可以降低CO、THC、NO排放,增加NO_2排放,NO_x及CO_2排放基本不变;在怠速、加速、减速及匀速这4种工况下,新鲜DOC比老化DOC对CO、THC氧化效率好,新鲜CCRT比老化CCRT对THC氧化效率好,但老化CCRT对CO氧化效率更好,新鲜DOC/CCRT比老化DOC/CCRT对NO减少幅度高,对NO_2增加幅度高,但对NO_x排放总量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型催化器 催化型连续再生颗粒捕集器 老化 气态排放物
原文传递
满足车用国Ⅳ排放标准的EGR与DOC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孙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0,19,共6页
为实现车用柴油机大流量废气再循环,研制了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后处理器与大流量冷却式废气再循环(L-CEGR)系统组成的排放控制新技术配置,并在11L车用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控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VGT)为主件的L-CEGR... 为实现车用柴油机大流量废气再循环,研制了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后处理器与大流量冷却式废气再循环(L-CEGR)系统组成的排放控制新技术配置,并在11L车用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控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VGT)为主件的L-CEGR系统使NOx排放下降28.6%;采用160MPa高压喷射和进气优化后,PM排放降低74.4%,铂含量为0.55g/unit的DOC能使PM排放降低20%;柴油机各项排放指标均达到国Ⅳ标准,也符合NO2排放限值要求;L-CEGR与160MPa高压喷射等技术相结合,使发动机加权平均燃油消耗率降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车用柴油机 废气再循环 氧化催化转化器 排放
下载PDF
柴油机掺烧DMM的超低排放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朱瑞军 王锡斌 +2 位作者 冉帆 苗海燕 黄佐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10,共7页
研究了二甲氧基甲烷(DMM)、EGR和排气后处理对于柴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并讨论了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途径。研究结果显示:柴油掺混50%体积比的DMM,在中低负荷下采用28%的EGR率,在高负荷下采用7%的EGR率,可以同时显著降低NOx和碳烟排放,... 研究了二甲氧基甲烷(DMM)、EGR和排气后处理对于柴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并讨论了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途径。研究结果显示:柴油掺混50%体积比的DMM,在中低负荷下采用28%的EGR率,在高负荷下采用7%的EGR率,可以同时显著降低NOx和碳烟排放,使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可以大幅度降低HC和CO排放。通过与纯柴油燃烧过程的比较表明:DMM-柴油混合燃料可以同时增加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速率,导致最高燃烧压力和放热率增大,采用EGR并未使燃烧持续期显著延长。自然吸气式柴油机掺烧大比例的DMM并结合EGR和DOC,有望达到欧-Ⅲ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二甲氧基甲烷 废气再循环 柴油机氧化催化转换器 排放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双SCR系统转化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昆 刘屹 韦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3-747,共5页
为了研究国六重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NO_( x)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文章运用AVL BOOST仿真软件对催化器内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SCR催化器最佳反应温度范围在180~55... 为了研究国六重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NO_( x)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文章运用AVL BOOST仿真软件对催化器内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SCR催化器最佳反应温度范围在180~550℃,催化器转化效率达到95%以上;通过前置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可以在排气中增加NO_(2)的质量分数,可以提高催化器转化效率且使NO_( x)转化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也可以除去尾气中大部分的CO和HC,达到排放标准;安装混合器后各个工况下NO_( x)转化效率均有10%左右的提高,尤其在低温180℃时SCR催化器的转化效率有13%左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 混合器
下载PDF
基于轻型柴油车的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入口温度升温特性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顾晗 王建 +2 位作者 许鑫 张多军 刘胜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2-109,共8页
选取了高、中、低负荷的3个典型工况,研究了进气节流及喷油策略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排放性、经济性及柴油机催化氧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入口温度的影响,得到全工况区域的DOC入口温度的升温策略。试验结果表明:随进气... 选取了高、中、低负荷的3个典型工况,研究了进气节流及喷油策略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排放性、经济性及柴油机催化氧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入口温度的影响,得到全工况区域的DOC入口温度的升温策略。试验结果表明:随进气节流阀开度减小,进气流量降低,压缩压力下降,燃烧始点滞后,最高燃烧压力下降,循环指示功降低;HC排放得到抑制,其他排放恶化;DOC入口温度得到有效提升,负荷越小,温升效果越显著。喷油规律耦合进气节流发现,主喷提前角的推迟使得滞燃期缩短、后燃加重,DOC入口温度小幅度提升;近后喷油量增加可提高DOC入口温度,推迟近后喷,DOC入口温度先增大后降低,存在最佳的近后喷时刻。依据样机全工况排温分布特征,提出了不同工况区域DOC入口温度升温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 主动再生 排气热管理 燃烧过程 柴油机催化氧化器(doc) 升温策略
下载PDF
缸内后喷对CDPF温度特性及再生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晓章 徐瑞根 韦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97-1301,共5页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氧化催化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催化型柴油颗粒捕集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已经成为降低柴油机排放CO、THC和颗粒物的主流技术,而CDPF再生是目前技术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氧化催化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催化型柴油颗粒捕集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已经成为降低柴油机排放CO、THC和颗粒物的主流技术,而CDPF再生是目前技术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文章研究了再生过程中缸内后喷对DOC、CDPF的影响,得出缸内后喷可以使尾气达到DOC的起始工作温度,而次后喷可以使DOC出口温度达到CDPF的再生温度;试验过程中通过良好地控制CDPF入口再生温度,得到了再生效率的变化规律,在500℃、20min工况下再生效率达到98%,满足再生要求,并且总结了一种标定的试验方法,为后续研究的进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后处理 氧化催化转化器(doc) 催化型柴油颗粒捕集器(CDPF) 缸内后喷 再生
下载PDF
基于碳氢喷射系统工况的DPF再生实验研究
13
作者 朱万冬 梁郑岳 +2 位作者 陈晓克 李常侃 叶玉胜 《天津科技》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在设定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入口温度的条件下,研究了排气尾管燃油喷射频率和碳氢混合器对DOC的碳氢化合物的转化性能,得出了DOC性能的变化规律,...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在设定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入口温度的条件下,研究了排气尾管燃油喷射频率和碳氢混合器对DOC的碳氢化合物的转化性能,得出了DOC性能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了整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DPF入口温度和碳氢喷射量得到了较好控制,驻车再生效率达94%,行车再生效率达90%,整车油耗改善了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喷射 氧化催化器(doc) 颗粒捕集器(DPF) 碳氢排放
下载PDF
氧化型催化器载体长度对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楼狄明 王亚馨 +1 位作者 孙瑜泽 张允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8-553,592,共7页
基于轻型柴油机台架试验平台,研究柴油机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载体长度变化对后处理系统减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大DOC载体长度可提高对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和一氧化氮(NO)的氧化率,过量增大对氧化性能的提升有限,... 基于轻型柴油机台架试验平台,研究柴油机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载体长度变化对后处理系统减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大DOC载体长度可提高对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和一氧化氮(NO)的氧化率,过量增大对氧化性能的提升有限,同时影响DOC在低温低负荷下减排效果;DOC耦合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DPF)对颗粒物数量(PN)的减排效果受DOC载体长度影响较小.从兼顾成本与性能的角度出发,适当增大DOC载体长度能有效提高减排效果,但过量增大对减排效果提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 载体长度 气态物排放 颗粒物
下载PDF
DOC和金属DPF对柴油机排气中碳烟纳观结构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李明 郝斌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开展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金属DPF对柴油机排气中碳烟纳观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机排气中碳烟平均微晶长度(L_(p))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大,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平均微晶层间距(D_(p))和平均微晶曲率(T_(p))的变化规律与L_(p... 开展了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金属DPF对柴油机排气中碳烟纳观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机排气中碳烟平均微晶长度(L_(p))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大,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平均微晶层间距(D_(p))和平均微晶曲率(T_(p))的变化规律与L_(p)相反。经过DOC处理后,L_(p)增大,D_(p)和T_(p)减小;而它们的变化幅度均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大,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金属DPF对碳烟3个纳观结构特性参数的影响均不大。原机排气中碳烟的L_(p)、D_(p)和T_(p)均与碳烟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_(a))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中,T_(p)与E_(a)的决定系数最大;经过DOC处理后,L_(p)、D_(p)和T_(p)与E_(a)的决定系数均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 碳烟 纳观结构 氧化活性
下载PDF
拖拉机用DPF系统的设计与匹配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梦华 高冬雪 +2 位作者 宁家涛 常运来 刘西文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8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拖拉机匹配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系统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拖拉机的使用环境与工作特点,设计了适合其使用的DPF系统。重点对DPF系统的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通过CFD软件仿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使进入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载体端面的均... 对拖拉机匹配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系统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拖拉机的使用环境与工作特点,设计了适合其使用的DPF系统。重点对DPF系统的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通过CFD软件仿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使进入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载体端面的均匀度系数达到了0.949。同时根据DPF主动再生需要,设计了HC喷射系统,达到了精确计量HC喷射量的目的,并很好地解决了排气管喷油再生方式中喷嘴结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捕集器 混合器 HC喷射系统 CFD仿真 氧化型催化转化器
下载PDF
不同CDPF贵金属负载量对柴油公交车VOCs组分排放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楼狄明 张子骏 +2 位作者 刘继跃 谭丕强 胡志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983-4990,共8页
基于重型底盘测功机,利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研究了柴油公交车在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CCBC)下,不同CDPF贵金属负载量对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公交车VOCs主要组分为含氧有机物(OVOCs)、芳... 基于重型底盘测功机,利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研究了柴油公交车在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CCBC)下,不同CDPF贵金属负载量对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公交车VOCs主要组分为含氧有机物(OVOCs)、芳香烃和烯烃等,且OVOCs占比达50%以上;在贵金属成分、配比相同时,VOCs减排率随CDPF贵金属负载量增加而增加:贵金属负载量为15 g·ft^(-3)(A型后处理装置)、25 g·ft^(-3)(B型)和35 g·ft^(-3)(C型)时,VOCs总量的减排率依次为36.2%、40.1%和41.4%.C型后处理装置对烷烃全循环减排率高达70.2%,且对OVOCs的催化有微弱优势;对于不饱和烃类,3种不同贵金属负载量的后处理装置均有一定催化效果,但无明显差异;A型对含氮有机物减排率可达50.5%,但减排率随贵金属负载量增加而降低.采用DOC+CDPF后能较好地降低公交车VOCs排放量进而降低臭氧生成潜势(OFP).同时考虑不同方案减排效果与成本因素,当加权系数分别为0.8和0.2时,B型为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VOCS 氧化型催化器 催化型颗粒捕集器 贵金属负载量
原文传递
DOC/SCR对聚甲氧基二甲醚/甲醇双燃料发动机NO_(x)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廉 孙平 +2 位作者 刘军恒 嵇乾 杨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5-883,共9页
为了控制双燃料发动机的NO_(x)排放,采用电控共轨柴油机在缸内直喷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引燃甲醇预混气,实现双燃料燃烧模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多组分测量技术,研究了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转化器对... 为了控制双燃料发动机的NO_(x)排放,采用电控共轨柴油机在缸内直喷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引燃甲醇预混气,实现双燃料燃烧模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多组分测量技术,研究了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转化器对PODE/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燃烧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低负荷时的缸内最高温度降低,高负荷时的缸内高温持续时间缩短,并且甲醇的加入使得发动机排气温度降低,最终导致双燃料燃烧生成的NO_(x)量降低,而m(NO_(2))/m(NO_(x))却显著提高。经过DOC催化后,PODE/甲醇双燃料和纯PODE压燃2种模式下的NO_(x)排放量均有所增加,PODE/甲醇双燃料模式的NO_(2)与NO_(x)的质量比(m(NO_(2))/m(NO_(x)))明显降低,而纯PODE压燃模式的m(NO_(2))/m(NO_(x))升高。PODE/甲醇双燃料和纯PODE压燃2种模式下,当NH_(3)与NO_(x)的摩尔比(n(NH_(3))/n(NO_(x)))为1.2时,SCR催化转化器对NO_(x)的转化效率达到最高(57.3%),进一步增加尿素喷射量会导致NH_(3)排放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 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 甲醇 柴油机氧化催化转换器(doc)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下柴油机氧化催化器与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对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严杰 毕玉华 +4 位作者 聂学选 王鹏 万明定 申立中 彭益源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84,93,共7页
基于柴油机高原试验台架,在80 kPa、90 kPa、100 kPa大气压力下进行了柴油机外特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下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对柴油机的进... 基于柴油机高原试验台架,在80 kPa、90 kPa、100 kPa大气压力下进行了柴油机外特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下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对柴油机的进排气参数、动力性、经济性、燃烧性能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OC+SCR会使进气流量下降,排气背压升高,功率和转矩下降,油耗升高,排气温度升高,排气流量下降,而HC、CO、NO_(x)与碳烟等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不同海拔下加装DOC+SCR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尤其是对排气温度、排气背压、有效燃油消耗率与SCR转化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加装DOC+SCR后,80 kPa、90 kPa、100 kPa下的排气温度分别平均升高7.35%、7.21%、7.11%;排气背压分别平均升高28.02%、27.08%、26.81%;有效燃油消耗率分别平均升高1.64%、2.87%、2.94%;外特性工况下SCR最大转化效率分别为88.86%、86.11%、84.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海拔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下载PDF
CDPF耦合DOC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泽洪 汤东 +1 位作者 王希凡 罗福强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2-728,共7页
为了研究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DPF)耦合氧化催化器(DOC)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提升连续催化再生可靠性和降低颗粒排放,运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PHO EN-TX60S-X射线能谱仪对DOC和CDPF后的颗粒进行表征分析。同... 为了研究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DPF)耦合氧化催化器(DOC)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提升连续催化再生可靠性和降低颗粒排放,运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PHO EN-TX60S-X射线能谱仪对DOC和CDPF后的颗粒进行表征分析。同时根据计盒维数算法,计算后处理装置前后颗粒物样品的分形维数。从形成机理方面研究了CDPF耦合DOC对柴油机颗粒物微观形貌、化学成分的影响,运用计盒维数算法对后处理装置后的颗粒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颗粒物呈团状、球状分布,颗粒物主要元素为C和O;单独DOC作用后,颗粒呈链状分布,粒子基本轮廓清晰;再经过CDPF作用后,颗粒呈团簇状分布,轮廓更加明显;DOC和CDPF作用后,颗粒物中金属元素比例增加,O元素下降12.5%,可溶有机物显著减少;高负荷下,经过在DOC和CDPF作用,颗粒物的分形维数从1.3087下降至1.0835,颗粒边界光滑,粒子间堆积现象减少,不规则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催化器(doc) 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DPF) 颗粒物 微观形貌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