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大戟醋制前后对斑马鱼胚胎心脏的毒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曹雨诞 张楷承 +2 位作者 姚芳 张丽 丁安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73-77,共5页
目的:以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为研究模型,考察京大戟醋制前后不同极性部位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对受精后12 h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分别给予京大戟生品和醋制品的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观察受精后72 h药物对斑... 目的:以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为研究模型,考察京大戟醋制前后不同极性部位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对受精后12 h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分别给予京大戟生品和醋制品的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观察受精后72 h药物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和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京大戟醋制前后不同极性部位对斑马鱼胚胎均具有心脏毒性,并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其中石油醚部位和二氯甲烷部位的毒性作用较为明显,乙酸乙酯部位的毒性较弱;心脏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心脏发育缓慢、心包水肿、心率降低、心脏细胞出现凋亡现象。与生品相应极性部位相比,相近剂量的京大戟醋制品同一极性部位的心脏毒性都有所下降。结论:京大戟对斑马鱼胚胎具有心脏毒性,醋制后毒性降低,可为进一步阐明京大戟醋制减毒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醋制 斑马鱼胚胎 心脏毒性 吖啶橙染色 石油醚部位 二氯甲烷部位
原文传递
白及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其二氯甲烷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永祥 程满怀 +2 位作者 江海涛 侯书增 万志兵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6-79,共4页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分级萃取获得正己烷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为受试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与最小抑菌浓度(MIC)法,考察白及其各萃取物对...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分级萃取获得正己烷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为受试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与最小抑菌浓度(MIC)法,考察白及其各萃取物对4种受试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抑菌活性最显著的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白及的甲醇提取物、正己烷和二氯甲烷萃取物对4种受试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以二氯甲烷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显著(P<0.05);二氯甲烷萃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与浓度呈正相关,其对4种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mg/mL;通过GC-MS分析二氯甲烷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11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量的94.16%,主要成分有2-甲基-3,4-苯并菲(39.97%)、高香兰酸乙酯(25.25%)、反式-4′-氟-4-甲硫基查耳酮(9.44%)、癸二酸二异辛酯(7.34%)和亚油酸(3.86%)等。故白及萃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二氯甲烷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显著,而高含量的芳香族、酯、有机酸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二氯甲烷萃取物 抑菌 GC-MS
下载PDF
元宝草中一个新的间苯三酚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3
作者 高圆媛 邓青 +2 位作者 何清 李娜娜 何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0-1905,共6页
目的研究元宝草化学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元宝草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edex LH-20、MCI和半制备HPLC等进行化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Ellman法测定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目的研究元宝草化学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元宝草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edex LH-20、MCI和半制备HPLC等进行化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Ellman法测定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元宝草素A(1)、hyperbeanin A(2)、hyperpatulol I(3)、hyperhenone I(4)、hypercohone G(5)、hyperbeanol G(6)、hyperlagarin A(7)、hyperascyrone D(8)。化合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IC 50值均在1.16~5.15μmol/L之间。结论化合物1为间苯三酚类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潜在活性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二氯甲烷部位 间苯三酚 分离鉴定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4
作者 张亦云 韩竹箴 +5 位作者 张倩 王佳 程明赛 王振中 杨颖博 肖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2-1558,共7页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贯叶金丝桃降碳聚酮A(1)、α-芒柄花醇(2)、(3 R)-thunberginol(3)、2-geranyloxy-1-(2-methylpropanoyl)-phloroglucinol(4)、4,6-dihydroxy-2-O-(3″,7″-dimethyl-2″,6″-octadienyl)-1-(2′-methylbutanoyl)benzene(5)、norhyperpalum G(6)、garsubellin A(7)、garsubellin B(8)、(2″R/S)-kellerine C(9)、kobusone(10)、圣草酚(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在藤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叶金丝桃 二氯甲烷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月 刘晓谦 +3 位作者 梁曜华 冯伟红 李春 王智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30-137,共8页
目的:明确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成分,为寻找新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的Ellman’s法筛选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部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成... 目的:明确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成分,为寻找新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的Ellman’s法筛选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部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选择乙腈(A)-0.4%氨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30℃。二氯甲烷萃取部位A相比例随时间变化为0~3 min,5%A;3~7 min,5%~20%A;7~11.5 min,20%~33%A;11.5~15.5 min,33%~50%A;15.5~20.5 min,50%~80%A;20.5~23 min,80%~85%A;23~25 min,85%~95%A。正丁醇萃取部位A相比例随时间变化为0~2 min,5%A;2~8 min,5%~20%A;8~11 min,20%~33%A;11~15 min,33%~95%A。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全扫描模式采集数据,检测范围m/z 100~1 500。结果:甘青乌头醇提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乙酰胆碱酯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者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4±4.4),(85.7±3.8)mg·L-1。经UPLC-Q-TOF-MS/MS分析,从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共推测出21个生物碱类成分,正丁醇萃取部位共推测出11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部位均含有的关附壬素为首次在甘青乌头中发现。结论:二萜生物碱是甘青乌头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主要药效物质,值得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乌头(榜嘎) 乙酰胆碱酯酶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 二萜生物碱 关附壬素 二氯甲烷部位 正丁醇部位
原文传递
腊梅叶醇提物二氯甲烷部位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郭佳晨 袁青青 +3 位作者 丁永芳 陈铭 刘晓龙 钱海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腊梅叶醇提物二氯甲烷部位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的影响与机制。方法:皮下大剂量注射D-半乳糖联合东莨菪碱腹腔注射建立AD小鼠模型,经腊梅叶醇提物二氯甲烷部位高、中、低(350、175、87.5mg·kg^... 目的:探讨腊梅叶醇提物二氯甲烷部位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的影响与机制。方法:皮下大剂量注射D-半乳糖联合东莨菪碱腹腔注射建立AD小鼠模型,经腊梅叶醇提物二氯甲烷部位高、中、低(350、175、87.5mg·kg^(-1))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吡拉西坦干预后,测定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及穿过平台的次数,测定各组小鼠脑重指数,检测脑组织、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测定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乙酰转移酶(acetyltransferase,ChAT)的含量。结果:腊梅叶醇提物二氯甲烷部位能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小鼠脑组织、肝组织、血清的SOD,降低MDA的活性,提高小鼠脑组织的ChAT活性,降低AChE的活性(P<0.05)。结论:腊梅叶醇提物二氯甲烷部位能够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SOD、ChAT,降低MDA、AChE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梅叶醇提物二氯甲烷部位 阿尔茨海默病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丙二醛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