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有植物巴山榧树的种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46
1
作者 江波 周先容 +5 位作者 尚进 汪建华 宋航 秦明一 刘雪凝 王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6-1027,共12页
为了掌握中国特有裸子植物巴山榧树的种群现状,预测种群数量动态趋势,以分布于重庆、四川、陕西、湖北、安徽、河南和甘肃等省市的15个地点的残存巴山榧树种群为对象,建立巴山榧树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 为了掌握中国特有裸子植物巴山榧树的种群现状,预测种群数量动态趋势,以分布于重庆、四川、陕西、湖北、安徽、河南和甘肃等省市的15个地点的残存巴山榧树种群为对象,建立巴山榧树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种群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同时结合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巴山榧树种群密度较低,平均为5.33株/100m^2,其中神农架种群(SN)密度最高,为9.58株/100m^2,城口种群(CK)密度最低,为2.75株/100m^2。径级结构中低龄级个体占有较高的比例,种群表现为增长型年龄结构;不同局域种群的径级结构差异明显,除宝兴种群(BX)外,其余种群的径级分布不完整。高度级结构中低于6m的个体占88.74%,绝大多数个体处于群落灌木层。种群的生命期望在不同龄级间波动明显,第3、7龄级的生命期望较低。巴山榧树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均在第3、7龄级出现峰值。巴山榧树种群的数量动态除受基波的影响外,在3、5、7龄级还显示出明显的小周期波动。巴山榧树为长寿命孑遗植物,呈岛屿化斑块分布,种群规模小,自然更新能力差,面临灭绝的危险,应及时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榧树 种群密度 径级结构 高度级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谱分析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与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鲍斌 丁贵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46,共5页
为找出马尾松人工林最佳的抚育间伐强度,以12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观测,探讨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结构和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胸径和单株材积增加,且处理间差异显著,而树高和单位... 为找出马尾松人工林最佳的抚育间伐强度,以12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观测,探讨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结构和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胸径和单株材积增加,且处理间差异显著,而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不同径阶林木株数方差分析得出:除18,20,22三个径阶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径阶处理间均差异极显著或显著。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小径级木的径阶移动因子增大,进升上一径阶的株数增加,小径级木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而林分中大径阶木的株数增多。(3)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林下灌木、草本层的物种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中度间伐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强度间伐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抚育间伐 径阶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灵空山油松-辽东栎林乔木树种群落学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7
3
作者 霍萌萌 郭东罡 +4 位作者 张婕 王治明 上官铁梁 李润强 刘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925-5935,共11页
参照CTFS技术规范对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的乔木进行每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乔木树种的群落学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4hm2样地中共有乔木树种25种,总计8210株。隶属于12... 参照CTFS技术规范对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的乔木进行每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乔木树种的群落学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4hm2样地中共有乔木树种25种,总计8210株。隶属于12科18属,种的区系以东亚、温带亚洲及中国特有分布类型为主。油松、辽东栎是群落中的共优种,个体占总个体的86.81%,杜梨(Pyrus betulifolia)、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为群落中主要的伴生种。优势种的径级结构与所有乔木个体的径级结构相似,近似于倒"J"形,以小径级个体居多,林下更新良好。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油松小径级个体在20 m以内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当空间尺度超过60 m时表现为随机分布,大径级个体在所有尺度上均呈随机分布;辽东栎不同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现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随机分布趋于均匀分布。主要树种除漆树外在坡度较缓的生境下分布密度大。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辽东栎林中油松种群优势地位更显著,各个乔木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辽东栎林 群落特征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小陇山红桦次生林物种组成与立木的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37
4
作者 郭垚鑫 康冰 +3 位作者 李刚 王得祥 杨改河 王大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74-2580,共7页
选择秦岭西段小陇山典型红桦次生林群落样地进行物种组成及种群径级结构研究,并运用单变量O-ring函数、双变量O-ring函数对各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相关性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桦次生林群落样地中,红桦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 选择秦岭西段小陇山典型红桦次生林群落样地进行物种组成及种群径级结构研究,并运用单变量O-ring函数、双变量O-ring函数对各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相关性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桦次生林群落样地中,红桦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从径级结构看,红桦幼苗匮乏,天然更新不良,而巴山冷杉和山杨更新状态良好;红桦和旱柳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巴山冷杉和山杨表现为小尺度聚集性分布格局;红桦与巴山冷杉和山杨在中尺度上呈正相关,而旱柳与红桦、巴山冷杉和山杨在小尺度上呈负相关,其余种间相关性不明显.目前小陇山红桦次生林群落种群的分布格局在小尺度上决定于种群的生物学特性,而在更大尺度上决定于环境异质性;未来一段时间内,先锋种群红桦将处于生长优势地位,但从长远看,仍需要人工辅助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次生林 分布格局 径级结构 种间关系 点格局分析 小陇山
原文传递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黄梅秤锤树群落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世彤 吴浩 +8 位作者 刘梦婷 张佳鑫 刘检明 孟红杰 徐耀粘 乔秀娟 魏新增 卢志军 江明喜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9-759,共11页
本文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当前唯一的野生种群为依托建立了1 ha的固定样地,研究了黄梅秤锤树野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的径级结构、黄梅秤锤树的空间分布格局、种内与种间空间关联性和种群更... 本文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当前唯一的野生种群为依托建立了1 ha的固定样地,研究了黄梅秤锤树野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的径级结构、黄梅秤锤树的空间分布格局、种内与种间空间关联性和种群更新特征。样地内共记录到胸径≥1.0 cm的木本植物31种,隶属于21科28属。群落更新良好,样地中所有1,225株个体中小径木占比为67.18%。群落优势种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枸骨(Ilex cornuta)、朴树(Celtis sinensis)和黄梅秤锤树。麻栎的径级结构呈单峰型,为衰退型种群;枸骨、朴树和黄梅秤锤树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或偏倒"J"型,表明更新良好。黄梅秤锤树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或均匀分布,并且与其他3个优势种(麻栎、枸骨、朴树)在空间上主要呈负关联性。黄梅秤锤树的成树和幼苗、幼树和幼苗都是在小尺度上呈负关联性,在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显著,而成树和幼树在整体上关联性不显著。黄梅秤锤树的萌蘖现象非常明显,萌蘖数与母株胸径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2=0.330,P<0.001),萌蘖率与相对幼苗密度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R^2=0.438,P<0.001)。总体来说,高比例的小径木和普遍的种间负关联均表明该群落处于演替的早中期,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还未达到稳定阶段。作为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区具有代表性的残存风水林,该野生植物群落在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珍稀植物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加强保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点格局分析 风水林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黄梅秤锤树 就地保护
原文传递
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胡云云 闵志强 +1 位作者 高延 冯启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4,共10页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对照样地,采伐后开始增加,4~6年后减小直至下次采伐;初始择伐后6年20%强度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与30%和40%差异不大,但40%强度择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率显著增加;30%强度以上择伐后的林分生长相对较快,胸径和蓄积年生长率最高分别达2.6%和8.7%;经过合理的2~4次择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仅1次择伐和未择伐的林分,2009年最大值分别为3.6%和5.5%;随着初始择伐后时间的增加,各样地林分径级分布由初始的反"J"型向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线变化;但经2~4次择伐的样地,只要控制合理的采伐周期(6年左右)和强度(20%左右),就能保持较好的径级结构;通过负指数分布拟合发现,各样地的K值和a值随着伐后时间延长基本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冷杉林 择伐 胸径 蓄积 径级结构 负指数分布
下载PDF
山西太岳山白桦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5
7
作者 田慧霞 李钧敏 +2 位作者 毕润成 闫明 乔秀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是山西太岳山地区的常见植被类型之一。根据太岳山白桦林不同林龄结构设置3个典型样地,采用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运用点格局和分形分析(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太岳山白桦种群结构以及不同...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是山西太岳山地区的常见植被类型之一。根据太岳山白桦林不同林龄结构设置3个典型样地,采用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运用点格局和分形分析(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太岳山白桦种群结构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太岳山白桦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纺锤"型,属于衰退型种群;在0~25 m内白桦种群以幼树、中龄树为主时呈聚集分布,而成熟树占多数时呈随机分布,即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呈现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的转变;白桦种群空间占据程度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白桦种群格局强度尺度变化程度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白桦种群个体空间关联程度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种群径级结构分析、点格局分析和分形分析结果一致,揭示了地带性顶极群落破坏后兴起的次生先锋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径级结构 分形分析 点格局 空间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中亚热带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径级结构与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巢林 洪滔 +3 位作者 李键 陈灿 洪伟 吴承祯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8-96,共9页
采用典型抽样法,以位于中亚热带的福建省将乐县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10、15、20、25、30和40 a林分的径级结构、林下植被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 采用典型抽样法,以位于中亚热带的福建省将乐县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10、15、20、25、30和40 a林分的径级结构、林下植被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均呈正态分布,均在接近平均胸径的径级上植株数量最多;径级和密度间的关系可以用3参数的Gaussian函数表征;不同林龄间胸径差异显著。杉木人工林林下分布有45科80属97种植物,其中灌木层69种、草本层28种,物种丰富,但不同林龄的林分内各种类的重要值差异较大,且不同林龄的林分间优势种、共有种和独有种均明显不同。随林龄的增加,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丰富度指数(R0)、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Ea)均有明显变化。10 a林分的林下物种数量最少(18种),而20 a林分的林下物种数量最多(40种)。林下灌木层的D和H'值分别为0.827-0.923和1.956-2.917,且随林龄的增加均呈“上升—下降—平稳”的变化趋势;灌木层的Jsw和Ea值分别为0.876-0.959和0.686-0.890,随林龄增加均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均在20 a林分中最小、在25 a林分中最大。林下草本层的D和H'值分别为0.639-0.898和1.274-2.435,并随林龄增加均呈波动的变化趋势;草本层的Jsw和Ea值分别为0.775-0.949和0.663-0.896,随林龄增加均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5 a林分中最小、在10 a林分中最大。总体上看,林龄对杉木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以及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均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杉木人工林的经营过程中对林下物种进行合理配置,并进行合理间伐,以促进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中亚热带 林龄 径级结构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濒危树种庙台槭种群数量特征及动态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翔 侯璐 +1 位作者 李双喜 李颖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4-533,共10页
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 Tsoong)为我国三级保护植物,是秦岭特有的濒危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通过对庙台槭主要分布区野生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用动态指数(Vpi、Vpi'... 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 Tsoong)为我国三级保护植物,是秦岭特有的濒危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通过对庙台槭主要分布区野生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用动态指数(Vpi、Vpi')和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其种群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庙台槭种群幼龄个体多,中龄和老龄个体少,其生存曲线呈Deevey-Ⅲ型;静态生命表及相关曲线分析显示,庙台槭种群的存活率与径级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而种群死亡率曲线总体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种群数量动态分析显示,庙台槭种群整体结构处于增长型,在缺乏成年个体的情况下,种群对外部环境的抗干扰能力下降;时间序列预测发现,经过幼苗、幼树阶段,同一时间曲线的庙台槭种群数量在高径级所占比例略有增加,但高龄级个体相对较少;庙台槭分布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但庙台槭个体受保护较少,人为活动及病虫害影响较大,天然更新困难,生存和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台槭 种群 生命表 径级结构 数量特征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梓叶槭种群径级结构与种内种间竞争关系 被引量:22
10
作者 许恒 刘艳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0-1170,共11页
该研究对四川省珍稀濒危植物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种群的主要分布区进行调查,分析梓叶槭种群径级结构与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关系,探讨竞争强度与径级和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梓叶槭胸径与树高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种群... 该研究对四川省珍稀濒危植物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种群的主要分布区进行调查,分析梓叶槭种群径级结构与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关系,探讨竞争强度与径级和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梓叶槭胸径与树高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种群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中小径级树木较多,高径级树木较少。(2)梓叶槭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222.87)的15.16%和84.84%,说明竞争主要来自种间。(3)梓叶槭与主要伴生种之间的竞争强度大小依次为柳杉>桢楠>白栎>刺楸>灯台树>桦木>杉木>厚朴>光皮桦;对象木和竞争木距离与竞争指数之间较好地服从指数函数关系,当对象木与竞争木距离小于1m时,竞争指数可达到5.5,随着距离逐渐增加,其竞争指数相应降低,并最终趋于平缓。(4)竞争强度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减小,当对象木胸径小于20cm时,受到的竞争压力最大,竞争指数最大的分别是梓叶槭与整个林分(234.98)以及梓叶槭与种间(184.01);当对象木胸径小于10cm时,竞争指数均可以达到18;当对象木胸径大于20cm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且竞争指数较低;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5)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梓叶槭胸径的增加,竞争指数均越来越小,竞争强度呈降低趋势;当梓叶槭胸径为0~5cm时,梓叶槭与整个林分受到的竞争强度最大,竞争指数为7.14,占总竞争强度的50%;当胸径大于20cm时,竞争指数变化不大;该模型能很好的预测梓叶槭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叶槭 径级结构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竞争指数
下载PDF
秦岭皇冠暖温性落叶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19
11
作者 何春梅 刘润清 +4 位作者 杨治春 尹秋龙 贾仕宏 罗颖 郝占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37-2744,共8页
秦岭是典型的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区。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现有的样地已经基本覆盖了中国大多数气候区,但位于气候过渡带的样地较少。本研究参照CForBio和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的技术规范,于2019年... 秦岭是典型的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区。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现有的样地已经基本覆盖了中国大多数气候区,但位于气候过渡带的样地较少。本研究参照CForBio和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的技术规范,于2019年在陕西皇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25 hm2(500 m×500 m)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本研究以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为对象,分析了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以及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样地内DBH≥1 cm的木本植物独立个体有75137株(包括分枝的个体数为95679株),隶属于44科83属121种。群落属的区系类型主要为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71.1%,同时混有一些热带成分。群落优势种明显,前5个物种的个体数超过总个体数的40%,前50个物种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95%,其余61个物种个体数不到样地总个体数的5%。样地所有木本植物个体总径级分布呈倒"J"型。重要值>5的4个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随着尺度增大,种内的聚集程度降低,且不同物种的空间分布都受到环境异质性的影响。秦岭暖温性落叶阔叶林物种组成丰富,群落结构稳定,更新良好,反映了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典型特征,且环境异质性可能是影响该样地树种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带 径级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秦岭
原文传递
川滇高山栎种群统计特征的海拔梯度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兴良 岳永杰 +5 位作者 郑绍伟 刘世荣 史作民 杨冬生 杨玉坡 马钦彦 《四川林业科技》 2005年第4期9-15,共7页
川滇高山栎广泛分布于横断山地区,属于亚高山硬叶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类型。种群统计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主要研究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变化规律。本文采用标准地法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林区五个海拔梯度的川滇高山栎种群... 川滇高山栎广泛分布于横断山地区,属于亚高山硬叶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类型。种群统计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主要研究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变化规律。本文采用标准地法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林区五个海拔梯度的川滇高山栎种群的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生物量结构等方面探讨川滇高山栎种群的海拔梯度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种群径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m以下地带的双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2cm^4cm,约占70.33%;另一类为海拔3000m以上地带的单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1cm^3cm,约占76.35%。(2)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m以下地带,高度级峰值出现在2m^3m左右,约占65.38%;另一类为海拔3000m以上地带,随高度级增大,高度级百分率呈递减趋势。(3)川滇高山栎种群总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递减趋势,其平均总生物量为26408.7kg.hm-2,各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干>枝>叶>皮,其生物量占种群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29.85%、18.54%、18.54%和6.91%。海拔2720m^2920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1皮的比例约为4∶3∶2∶1;海拔3020m^3120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皮的比例约为4∶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径级结构 高度级结构 生物量结构 硬叶栎林 横断山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尾赤桉人工林群落结构与生态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罗素梅 何东进 +6 位作者 谢益林 李树忠 董永平 王其炳 罗建 林美浩 张中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7-363,共7页
对永安市不同经营密度下尾赤桉(Eucalyptus urophylta×E.eamalducensis)人工林的林分结构、群落组成以及林下枯落物和土壤持水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造林密度对闽西北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尾赤桉人工林林... 对永安市不同经营密度下尾赤桉(Eucalyptus urophylta×E.eamalducensis)人工林的林分结构、群落组成以及林下枯落物和土壤持水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造林密度对闽西北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尾赤桉人工林林分径级结构有极显著影响,密度与平均胸径、树高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93,对林分蓄积量也存在显著影响(r=0.84)。密度对林下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呈现分异现象,与灌木层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0.94),但与草本层的相关不显著(r=-0.52)。不同密度林分的林下植物种类有较大差异,但低密度林分的林下植被收获量最大。林分密度对枯落物持水率的影响较大(r=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赤桉 密度 径级结构 多样性 持水性
下载PDF
赣中闽楠天然种群数量特征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17
14
作者 桂亚可 潘萍 +3 位作者 欧阳勋志 臧颢 国瑞 李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18-2924,共7页
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有利于认识种群的更新、稳定性及演替,可为其经营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赣中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种群为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对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进行分析,运用存活曲线分析种... 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有利于认识种群的更新、稳定性及演替,可为其经营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赣中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种群为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对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进行分析,运用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数量特征,采用扩散系数及丛生指数进行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幼苗(D<2 cm)、幼树(2 cm≤D<5 cm)、小树(5 cm≤D<10 cm)、中树(10 cm≤D<20 cm)、大树(20 cm≤D<40 cm)和老树(D≥40 cm)占总株数的比例分别为57.93%、13.14%、12.91%、9.49%、4.96%和1.59%,其径级结构总体上呈倒'J'型;种群在D<2 cm且H>1 m、5 cm≤D<10 cm和60cm≤D<65 cm三个阶段的死亡率均超过了50%,在25 cm≤D<30 cm阶段生命期望值最大(ex=4.50);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属于增长型且趋于稳定型的种群,对外界干扰敏感度较高;种群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尺度的增大聚集强度减小,从幼苗—幼树—小树—中树—大树—老树阶段由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径级结构 存活曲线 静态生命表 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极小种群博罗红豆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郭韵 康宁 +4 位作者 董辉 张粤 吴文华 吴林芳 曹洪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1-309,共9页
为保护博罗红豆(Ormosia boluoensis)资源,基于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0.6 hm2固定样地,研究了博罗红豆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径阶结构、空间格局、种内关联及其与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联。结果表明,样地内共调查到胸径≥1 cm的... 为保护博罗红豆(Ormosia boluoensis)资源,基于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0.6 hm2固定样地,研究了博罗红豆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径阶结构、空间格局、种内关联及其与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联。结果表明,样地内共调查到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4503株,隶属于38科57属84种。优势种有甜槠(Castanopsis eyrei)、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密花山矾(Symplocos congest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和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等,博罗红豆的重要值仅为1.84%,径阶结构呈倒“J”型,空间分布格局在0~22.1 m的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在22.2~30.0 m的尺度上呈随机分布。博罗红豆与甜槠无关联性,与赤楠在个别尺度上有微弱的负相关性,与密花山矾主要呈负关联性,与密花树、深山含笑主要呈正关联性。博罗红豆的成树和幼苗在0~3.7 m的空间尺度上呈现强正关联,小树和幼苗在0~5.9 m的尺度上呈正关联性,而成树与小树的关联性较弱。因此,推测博罗红豆的空间分布格局受负密度制约、种子扩散限制和生境异质性的作用,在后期的管理中可以适当移植幼苗和对群落中的灌木及小乔木进行适度的疏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物种组成 径阶结构 分布格局 极小种群 博罗红豆
下载PDF
秦岭优势乔木锐齿槲栎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关联 被引量:14
16
作者 邱婧 韩安霞 +5 位作者 何春梅 尹秋龙 贾仕宏 罗颖 李晨璐 郝占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35-2042,共8页
为探究锐齿槲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联性,本研究以秦岭皇冠暖温性落叶阔叶林25 hm2森林样地内优势树种锐齿槲栎为对象,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其空间格局及其种内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槲栎径级结构呈“双峰”型,幼树(1 c... 为探究锐齿槲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联性,本研究以秦岭皇冠暖温性落叶阔叶林25 hm2森林样地内优势树种锐齿槲栎为对象,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其空间格局及其种内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槲栎径级结构呈“双峰”型,幼树(1 cm≤胸径DBH<5 cm)个体数较多,种群呈增长型结构,更新良好;中树(15 cm≤DBH<25 cm)比大树(25 cm≤DBH<35 cm)、老树(DBH≥35 cm)的个体数略多,但远少于幼树和小树(5 cm≤DBH<15 cm)。锐齿槲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海拔依赖性,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地区。完全空间随机零模型分析表明,各径级个体在<60 m的大尺度范围聚集分布。使用异质泊松模型剔除生境异质性分析表明,各径级的个体转变为大尺度的随机分布,表明树种的分布明显受到生境变化的影响。在<40 m的小尺度范围内,径级差距小的个体间的空间关联性为正关联,径级差距大的个体间的空间关联性转变为负关联和无关联;在>40 m的大尺度范围内,大径级个体间的空间关联性为正关联,而幼树和其他径级个体间的空间关联性为负关联或无关联。锐齿槲栎自身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异质性是种群空间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槲栎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种内关联性
原文传递
极小种群海南风吹楠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动态 被引量:13
17
作者 蒋迎红 项文化 +3 位作者 何应会 蒋燚 林建勇 黄荣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6-71,80,共7页
通过对广西分布区海南风吹楠野生资源的调查,从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乔木重要值等方面,分析了海南风吹楠种群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风吹楠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倒J型,偏态分布极为明显,种群结构大致趋于稳定型,... 通过对广西分布区海南风吹楠野生资源的调查,从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乔木重要值等方面,分析了海南风吹楠种群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风吹楠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倒J型,偏态分布极为明显,种群结构大致趋于稳定型,但径级结构、幼苗库存在明显不均衡性。(2)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幼苗阶段的高死亡率是导致其种群濒危的重要原因,且光因素是该树种生长和种群发展的限制性环境因子。(3)海南风吹楠在5龄级以前,树高与胸径的增长几乎呈线性相关,此后开始变缓。(4)海南风吹楠在群落中的竞争优势不明显,6龄级以后消失率增高。针对海南风吹楠濒危的原因,对现有种群进行适度人工干预,提高幼苗至幼树的转化率,加强片段化居群间的基因交流是当前海南风吹楠种群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海南风吹楠 数量特征 径级结构 种群动态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15年生马尾松生长和材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慧兰 颜培栋 杨章旗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511,共7页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内不同径级的立木生长和材性的影响,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镇龙林场15年生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选用不同径级立木的方法,分析4种造林密度[2500株·hm-2(A)、3300株·hm-2(B)、4500株·hm-2(C)和600...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内不同径级的立木生长和材性的影响,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镇龙林场15年生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选用不同径级立木的方法,分析4种造林密度[2500株·hm-2(A)、3300株·hm-2(B)、4500株·hm-2(C)和6000株·hm-2(D)]对马尾松不同径级生长、年轮宽度、晚材率、木材基本密度和径向变化规律的影响,并通过径级结构和木材干物质产量选择适宜的造林密度。结果表明:4种造林密度对林分径级结构的影响非常显著,不同径级在不同造林密度中的占比分化明显;造林密度对生长性状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9<0.01),具体顺序为冠幅>胸径>单株材积>树高>枝下高。4种造林密度的年轮宽度、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68>0.05),但径向趋势明显,即造林密度越高年轮宽度的峰值出现越早,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越高。木材干物质产量分析结果显示,10~12径级和14~16径级木材干物质最高产量均是D造林密度,18~20径级木材干物质最高产量的是B造林密度,22径级木材干物质最高产量的是A造林密度,C造林密度无一径级木材干物质产量高于其它造林密度,木材干物质产量基本取决于立木保存量。A造林密度适合大径材选育,D造林密度适合干物质量高产及高密度材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造林密度 径级结构 生长 材性
下载PDF
刺五加种群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韩忠明 马书民 +2 位作者 李晓璐 韩梅 杨利民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对不同生境下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蒙古栎林中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比较稳定,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种... 对不同生境下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蒙古栎林中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比较稳定,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刺五加种群的高度级和径级结构分布规律与年龄级分布相似,这与刺五加种群所处的群落生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种群 年龄级结构 高度级结构 径级结构
下载PDF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特征及主要乔木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0
20
作者 毕帅帅 胡金涛 +2 位作者 樊鹏振 王雪颖 叶永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7-293,共7页
以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小黄山1 hm^2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物种组成、胸径结构和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共调查到木本植物19科29属43种,共计1 165株;物种的径级结构接近倒"J"形,小径级个体数量居... 以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小黄山1 hm^2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物种组成、胸径结构和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共调查到木本植物19科29属43种,共计1 165株;物种的径级结构接近倒"J"形,小径级个体数量居多;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在群落中占主要优势;稀有种和偶见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13.95%和46.51%;样地内优势物种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格局;经过异质性泊松模型排除生境异质性的影响后,物种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点格局 径级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