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8
1
作者 周昌乐 张志枫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60-566,共7页
智能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技术作为中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越来越引起科技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智能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特别是对有关脉象、舌象信息处理及智能中医诊断系统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总结,... 智能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技术作为中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越来越引起科技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智能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特别是对有关脉象、舌象信息处理及智能中医诊断系统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智能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展望,包括建立中医辨证认知逻辑系统、中医诊断智能系统构成技术、中医诊断知识的数据挖掘技术、中医诊断信息获取与分析技术,提出了有建设性意义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诊断 人工智能 舌诊 脉诊
下载PDF
基于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祉 董梦青 +2 位作者 王忆勤 张红凯 李福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3-695,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医治疗前后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特征,寻找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规律,客观评估舌、面、脉诊图像信息在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体系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中医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运用上海...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医治疗前后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特征,寻找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规律,客观评估舌、面、脉诊图像信息在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体系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中医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中医舌诊、面诊数字化检测仪以及Z-box脉诊仪采集冠心病患者中医治疗前后的舌、面、脉诊图像,运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寻找患者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1治疗前后患者的舌诊图像参数R、G、B、H、S、V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R、G、B、H、V值呈现下降趋势;2治疗后患者的面诊图像参数H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余治疗前后的面诊图像参数R、G、B、S、V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R、G、S、V值呈现下降趋势,B值呈现上升趋势;3治疗前后患者的脉诊图像参数h1、h3、h4、h5、t、w、h3/h1、h4/h1、h5/h1、w/t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h4、h5、t、h5/h1值呈现明显上升趋势,h1、w、h3、h3/h1、w/t值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舌、面、脉诊图像参数可以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指标,同时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舌诊 面诊 脉诊 参数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水轮机空蚀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 被引量:11
3
作者 盛鹏 何永勇 褚福磊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7-20,共4页
空蚀监测系统是通过监测与空蚀相关的特征信号达到间接监测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功能模块:一是通过传感器采集与空蚀相关的特征信号,通过算法计算将信号中隐含的与空蚀相关的信息以直观的方式传递给维护人员,帮助维护人员实时了解机组... 空蚀监测系统是通过监测与空蚀相关的特征信号达到间接监测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功能模块:一是通过传感器采集与空蚀相关的特征信号,通过算法计算将信号中隐含的与空蚀相关的信息以直观的方式传递给维护人员,帮助维护人员实时了解机组空蚀状况,达到在线监测的目的;二是通过数据库技术,存储相关信息,帮助维护人员进一步分析机组长期发展趋势,达到早期预警的目的.本系统已经在福建省池潭水电站水电机组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中投入使用,目前运行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空蚀 监测 故障诊断 压力脉动
下载PDF
脉诊“形”“气”与病症 被引量:11
4
作者 许跃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3,共5页
人类疾病多如牛毛,病、症可以概括。脉诊通过脉中"形"研究疾病脏器之形,病灶之形,病理之形,达到或类似现代医学物理、化学诊断的目的。脉"气"研究人体症状,浮沉辨表里,迟、数论寒热,有力无力辨虚实,大小辨阴阳。以... 人类疾病多如牛毛,病、症可以概括。脉诊通过脉中"形"研究疾病脏器之形,病灶之形,病理之形,达到或类似现代医学物理、化学诊断的目的。脉"气"研究人体症状,浮沉辨表里,迟、数论寒热,有力无力辨虚实,大小辨阴阳。以症状解析或离散病变大可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医学B超、CT"隔垣内照",而古中医人扁鹊等通过脉诊"尽见五脏症结"。《象脉学》复原了古中医人的脉诊技法,同时揭示出脉"形"与脉气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脉形 脉气 脉晕
原文传递
中医脉象仪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菲 于琦 +5 位作者 王映辉 李宗友 王俊文 张竹绿 黄燕 李敬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839-6842,共4页
脉诊是中医诊疗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脉象的特殊性,掌握完整准确的脉诊技术是当前一大难题。脉象仪是现代脉象采集和数据分析处理主要仪器,文章主要研究信息采集阶段应用的传感器,就其分类、定义、特点及应用情况进行简要阐述。同时介... 脉诊是中医诊疗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脉象的特殊性,掌握完整准确的脉诊技术是当前一大难题。脉象仪是现代脉象采集和数据分析处理主要仪器,文章主要研究信息采集阶段应用的传感器,就其分类、定义、特点及应用情况进行简要阐述。同时介绍了我单位研发的新设备脉诊手套,融合多传感器优势,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图形不稳定、信号差的障碍,未来将会针对便携性、高效性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脉象仪 脉象采集 传感器
原文传递
浅谈中医脉诊信息化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熊 温川飙 宋海贝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55-59,共5页
目的:基于现代信息化对中医脉诊研究做出现状分析和归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脉诊相关的文献,系统的概括出脉诊目前的研究趋势、研究情况和存在的不足等。结果:分析脉诊信息化研究的热点、主要研究者、脉诊研究中的不... 目的:基于现代信息化对中医脉诊研究做出现状分析和归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脉诊相关的文献,系统的概括出脉诊目前的研究趋势、研究情况和存在的不足等。结果:分析脉诊信息化研究的热点、主要研究者、脉诊研究中的不足以及实现脉诊信息化的脉象采集、脉象处理、脉象分析的研究情况。结论:目前在脉诊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于脉诊仪、脉诊系统、脉诊图和脉诊穿戴设备等方面,相比于面诊和舌诊的信息化研究,脉诊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主要由于实现脉诊客观化辨证的分类和标准没有统一制定以及脉象的复杂性、模糊性和易受多因素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中医辨证 信息化 客观化 脉诊仪
下载PDF
系统辨证脉学脉诊维度与要素 被引量:10
7
作者 丁晓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618-5619,共2页
"系统辨证脉学"是齐向华教授在参悟古今脉学大家的研究成果,融合自己长期临证实践经验,研究脉象这一复杂信息系统,以25对脉象要素为核心,揭示体质、个性、病因、病机等脉象系统本质,最终形成"脉-证-治"的辨证论治... "系统辨证脉学"是齐向华教授在参悟古今脉学大家的研究成果,融合自己长期临证实践经验,研究脉象这一复杂信息系统,以25对脉象要素为核心,揭示体质、个性、病因、病机等脉象系统本质,最终形成"脉-证-治"的辨证论治体系。脉象要素是系统辨证脉学认识脉象最基本的单元,是机体结构或功能失衡的某个点或段,相互联系耦合表征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反映病机状态,指导遣方用药。脉象要素具有时间与空间属性,不同时间、空间维度的脉象要素,对机体、疾病进行不同角度表达,文章对两种主要的维度进行举类划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脉象要素 维度 系统辨证脉学
原文传递
中医脉诊现代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7
8
作者 崔骥 许家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3-469,共7页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特色诊法初步实现了客观化和数据化。脉诊仪能够识别临床常见基本脉象的脉图特征,脉搏波参数的客观数据可以为脉图分类提供数据支持,脉图的获取与分析技术的优劣决定着评判的标准。脉诊仪,尤其是传感器的研究及更新,...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特色诊法初步实现了客观化和数据化。脉诊仪能够识别临床常见基本脉象的脉图特征,脉搏波参数的客观数据可以为脉图分类提供数据支持,脉图的获取与分析技术的优劣决定着评判的标准。脉诊仪,尤其是传感器的研究及更新,脉象采集的规范化以及脉图分析的准确性成为脉诊客观化和现代中医临床运用的重要前提。文章从脉诊现代化研究的3个方向:一是传感元件更新;二是脉图分析技术;三是脉诊临床应用,综合评述了中医脉诊现代化研究,提出脉诊现代化研究的趋势,研制符合中医脉象本身内涵、符合现代仪器要求的中医智能脉诊仪系统,融合中医诊疗数据与现代医学诊疗数据,在数据、诊断和疗效之间建立科学的对应关系,最终形成具有辨证论治内涵的智能医学诊疗决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脉象 脉搏波 脉图 中医现代化
原文传递
病理迟脉与生理迟脉的脉图和心血管功能状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国彰 张涛 +4 位作者 傅骢远 牛欣 黄作福 季原 李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无创性心功能检测法和脉图法对生理迟脉和病理迟脉进行了对比研究。病理退脉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①与生理迟脉相比,冠心病退脉之脉图主波幅和降支斜率减小,降中峡位置较高。同时心输出量下降,心指数和心脏功能指... 采用无创性心功能检测法和脉图法对生理迟脉和病理迟脉进行了对比研究。病理退脉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①与生理迟脉相比,冠心病退脉之脉图主波幅和降支斜率减小,降中峡位置较高。同时心输出量下降,心指数和心脏功能指数减小,主动脉顺应性下降,总外周阻力升高。提示心血管功能受损是冠心病迟脉脉图改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也是生理迟脉与冠心病迟脉二者在脉诊上有力和无力差异的原因。②冠心病迟脉兼脉有弦脉、细脉、涩脉等,以兼弦脉居多;但脉图改变和心血管功能受损程度,以兼细脉、兼涩脉者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脉图 迟脉 心血管功能
原文传递
大肠癌中医舌诊、脉诊客观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伟妃 李福凤 +1 位作者 刘宣 李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65,共3页
对近20年来大肠癌的中医舌诊、脉诊客观化研究进行整理,系统地总结并归纳了目前中医界专家对大肠癌患者舌象、脉象的客观化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大肠癌进行四诊客观化研究的日趋深化,最终可能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客观量化标准,... 对近20年来大肠癌的中医舌诊、脉诊客观化研究进行整理,系统地总结并归纳了目前中医界专家对大肠癌患者舌象、脉象的客观化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大肠癌进行四诊客观化研究的日趋深化,最终可能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客观量化标准,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总结大肠癌中医舌诊、脉诊信息的研究成果,发现问题,为后续研究把握方向,并对大肠癌客观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舌诊 脉诊 客观化 综述
下载PDF
从脉气、脉质浅述张西俭脉诊经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路瑜 赵颜俐 +1 位作者 苟春雁 张西俭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2期11-14,共4页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最为玄妙和最难掌握的技术,如《脉经》所云:"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这是因为前人记载的仅单种脉象就有27种(或34种)之多,加之怪脉、真脏脉以及复合脉、兼脉等,使医者如坠云雾;...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最为玄妙和最难掌握的技术,如《脉经》所云:"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这是因为前人记载的仅单种脉象就有27种(或34种)之多,加之怪脉、真脏脉以及复合脉、兼脉等,使医者如坠云雾;近代学者从位、数、形、势对不同脉象进行归纳与分类,依然令初学者难得要领。而迄今为止,各种仪器或者脉图仪所描记的脉图仍无法完整地反映医生诊脉时的手指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脉气 脉质 张西俭
下载PDF
慢性胃炎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海贝 温川飙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1期176-178,共3页
在慢性胃炎的研究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采集到的舌诊、面诊、脉诊信息进行分析,并与慢性胃炎中医诊断相关联,为临床提供客观化和标准化的诊断依据。整理概括近20年来有关慢性胃炎舌诊、面... 在慢性胃炎的研究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采集到的舌诊、面诊、脉诊信息进行分析,并与慢性胃炎中医诊断相关联,为临床提供客观化和标准化的诊断依据。整理概括近20年来有关慢性胃炎舌诊、面诊和脉诊的信息化研究成果,以期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慢性胃炎四诊信息客观分析量化标准,用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望闻问切 舌诊 面诊 脉诊 客观化 信息化
下载PDF
辨证论治的短板和“辨变证以论治”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丰军 姚朋华 +2 位作者 谷雨明 倪博文 贺小洁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1412-1415,共4页
辨证论治在当前临床应用中主要存在四个短板:第一,由于四诊本身的局限性,导致辨证信息采集的主观性高;第二,教科书式的辨病加辨证分型论治容易导致辨证的教条化倾向,使临证失去思维的活跃性;第三,四诊症状的辨证分类提纲,会导致一些更... 辨证论治在当前临床应用中主要存在四个短板:第一,由于四诊本身的局限性,导致辨证信息采集的主观性高;第二,教科书式的辨病加辨证分型论治容易导致辨证的教条化倾向,使临证失去思维的活跃性;第三,四诊症状的辨证分类提纲,会导致一些更重要、更能反映身体最主要矛盾的症状或脉象被忽视;第四,平面化判断四诊信息,会导致病证的主次缓急分不清。针对这些短板,本文提出了"辨变证以论治":第一,着眼于脉诊;第二,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第三,辨标本缓急,治有先后;第四,辨证要有时空观念,治疗要有主次;第五,临床不要囿于四诊和局限于辨证论治,要善于利用现代医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辨变证以论治” 辨证 辨病 四诊 脉诊
下载PDF
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建义 张扬卿 傅华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876-879,共4页
寸口脉左右之脏腑的分属,系根据中医的运气、阴阳五行、气化学说而确立的,发源于《内经》,确立于《脉经》,经历代诸贤之补充,发挥得以俱备;脉诊作为中医之特色,其寸口脉左右脏腑的分属问题,成为中西医之间争议的焦点,有"废除"... 寸口脉左右之脏腑的分属,系根据中医的运气、阴阳五行、气化学说而确立的,发源于《内经》,确立于《脉经》,经历代诸贤之补充,发挥得以俱备;脉诊作为中医之特色,其寸口脉左右脏腑的分属问题,成为中西医之间争议的焦点,有"废除"之主张,直接动摇中医之根基,固然遭到中医之强烈反对;然中医界内部亦不乏争议之声,反映在寸口脉左右脏腑之分属上,分则寸关尺分属脏腑:左:心肝肾,右:肺脾肾(命),在五脏的分属上分歧不大,分歧主要在:右之命门;而六腑的分属上分歧主要在:寸、尺的大、小肠的分属,均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从张景岳之后的医家逐步得到统一,大、小肠统一分属到尺部;不分则存在二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以脉当取太过与不及为分;大致不分部位:以左肝右脾为分;目前比较中肯的看法是: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尽管目前还缺乏详尽的理论说得很明白,但它在实践中却有临床价值。因此,目前仍遵循"左:心肝肾,右:肺脾肾(命)"的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的原则,并以此来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寸口脉 脏腑分属
下载PDF
Wrist blood flow signal-based computerized pulse diagnosis using spatial and spectrum features 被引量:7
15
作者 Dong-Yu Zhang Wang-Meng Zuo +2 位作者 David Zhang Hong-Zhi Zhang Nai-Min Li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年第4期361-366,共6页
ABSTRACT Current computerized pulse diagnosis is mainly based on pressure and photoelectric signal. Considering the richness and complication of pulse diagnosis information, it is valuabl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 ABSTRACT Current computerized pulse diagnosis is mainly based on pressure and photoelectric signal. Considering the richness and complication of pulse diagnosis information, it is valuabl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novel types of signal and to develop appropriate feature representation for diagnosi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tudy on computerized pulse diagnosis based on blood flow velocity signal. First,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signal is collected using Doppler ultrasound device and preprocessed. Then, by locating the fiducial points, we extract the spatial features of blood flow velocity signal, and further present a Hilbert-Huang transform-based method for spectrum feature extraction. Finally,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s applied for computerized pulse diagnosis.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promising in distinguishing healthy people from patients with cho- lecystitis or nephr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 diagnosis BLOOD Flow VELOCITY Hilbert-Huang TRANSFOR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的舌脉诊参数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石玉琳 刘嘉懿 +6 位作者 李军 毕紫娟 李加才 胡晓娟 龚亚斌 刘苓霜 许家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95-3400,共6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不同中医证候间舌脉诊参数变化特点及规律。方法:使用自主研发的TFDA-1型数字舌面诊仪及PDA-1型数字脉诊仪,采集3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脉诊数据,分析不同证型舌脉诊参数特征。结果:与气虚证比较,阴虚证TB-L、TC-...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不同中医证候间舌脉诊参数变化特点及规律。方法:使用自主研发的TFDA-1型数字舌面诊仪及PDA-1型数字脉诊仪,采集3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脉诊数据,分析不同证型舌脉诊参数特征。结果:与气虚证比较,阴虚证TB-L、TC-b升高(P<0.05);阴阳两虚证TB-a、TB-Cr、TC-a、TC-S、TC-Cr升高(P<0.01,P<0.05),TB-MEAN、TC-ENT降低(P<0.05);气滞血瘀证TC-b、TC-S升高(P<0.05)。与阴虚证比较,气阴两虚证和痰湿凝结证TC-b降低(P<0.05)。与气阴两虚证比较,气滞血瘀证TC-b显著升高(P<0.01)。与气滞血瘀证比较,痰湿凝结证TC-b、TC-S降低(P<0.01,P<0.05)。TC-S分布趋势:气虚证<痰湿凝结证<气滞血瘀证<阴阳两虚证,TC-b分布趋势:痰湿凝结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证<阴虚证<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证比较,阴阳两虚证h_(1)、h_(4)、h_(1)/t_(1)升高(P<0.05,P<0.01);气阴两虚证t、t_(4)、t_(5)降低(P<0.05,P<0.01);痰湿凝结证t、h_(4)/h_(1)降低(P<0.05)。与阴虚证比较,痰湿凝结证h_(4)/h_(1)降低(P<0.01)。与气阴两虚证比较,阴阳两虚证t_(4)、h3、h_(4)、t_(4)/t_(5)升高(P<0.05,P<0.01),气滞血瘀证t_(4)升高(P<0.01)。与阴阳两虚证比较,痰湿凝结证h_(4)、h_(4)/h_(1)降低(P<0.01)。t_(4)分布趋势:气阴两虚证<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气滞血瘀证,h_(4)/h_(1)分布趋势:痰湿凝结证<气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证。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不同中医证候的舌脉诊参数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可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证候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中医证候 舌诊 脉诊 诊断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主证脉诊客观参数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陆俊红 徐艺峰 +1 位作者 王忆勤 郝一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3-819,共7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主证的脉象特征参数,为该病证临床诊断提供脉诊客观化指标。方法使用Smart TCM-I型中医生命信息分析系统采集40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脉象信息,提取并分析该病气虚组、阴虚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的脉象...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主证的脉象特征参数,为该病证临床诊断提供脉诊客观化指标。方法使用Smart TCM-I型中医生命信息分析系统采集40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脉象信息,提取并分析该病气虚组、阴虚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的脉象特征及各主证对应的双手脉图时域参数。结果各证候组双手重搏前波幅值(h_(3))、急性射血期时值(t_(1))明显高于正常组,而重搏波幅值(h_(5))以及h_(5)/h_(1)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各证候组间比较,气虚组双手h_(3)显著低于阴虚组,t_(1)显著低于阴虚组、阴阳两虚组;h_(5)显著高于阴虚组,h_(5)/h_(1)显著高于阴虚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气阴两虚组双手h_(5)显著高于阴虚组,h_(5)/h_(1)显著高于阴虚组、阴阳两虚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各主证的脉象特征参数具有差异性,将为进一步研究2型糖尿病证候分类识别提供脉诊客观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脉诊 客观化 脉象参数
下载PDF
穿戴式自动加压脉象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琦 吕玉祥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8-852,共5页
针对传统中医脉诊过程存在主观影响、无定量标准、脉诊过程复现困难等问题,依据中医脉诊理论,结合新型传感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可穿戴的自动加压多路脉象采集系统.系统采用充气式气囊施压方法,实现中医脉诊浮、中、沉脉象... 针对传统中医脉诊过程存在主观影响、无定量标准、脉诊过程复现困难等问题,依据中医脉诊理论,结合新型传感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可穿戴的自动加压多路脉象采集系统.系统采用充气式气囊施压方法,实现中医脉诊浮、中、沉脉象的施压控制,完成手腕寸、关、尺位置的脉搏信号采集,脉象采集终端通过本地路由器连接云服务器,实现数据的云端存储、显示.为线下精准医疗场景提供硬件可行性支撑,进而可以为中医脉象识别,脉象与病症的对应验证以及传统中医学向智能诊疗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自动加压 脉象采集 物联网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舌诊浅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溶瑾 杜雅琦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期9-13,共5页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舌上黄""舌焦"等舌象,毫无疑义是指舌苔的变化,但就舌苔的概念而言,始终没有明确地提出舌苔这样一个概念,张仲景则最早使用了"舌胎"(即现在称"舌苔"一词),明确舌诊内容,...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舌上黄""舌焦"等舌象,毫无疑义是指舌苔的变化,但就舌苔的概念而言,始终没有明确地提出舌苔这样一个概念,张仲景则最早使用了"舌胎"(即现在称"舌苔"一词),明确舌诊内容,补充舌态、舌觉、舌质、舌苔的观察,初步构建"舌诊"诊断体系。仲景开舌诊在热病血分证、瘀血辨证中运用的先河,《伤寒论·阴明病脉证》言:"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必衄",本条提出证候的矛盾之处,口燥欲漱但不欲咽,与热邪伤阴证看似不相符,是因为邪入营血,血被上蒸,营阴上潮,此处虽并未提出热入营血的概念,但实开热入营血、入血动血理论的先河。此外,《金匮要略》提到:"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提出舌质青与瘀血之间的联系,心主血,舌为心之苗,瘀血阻滞,令舌色青色紫或见青紫斑点,同时,还补充了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津不上承影响舌觉,自觉口中干燥,欲漱不欲咽的矛盾证候与血瘀证的关联。仲景灵活运用舌诊,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其在著述中所涉及的具体舌诊运用不多,但时刻体现着辨证论治的精髓,如文中最常见的口干、舌燥一症涉及的病机有缺水乏津、邪陷少阴、热病被火劫、水热互结不布津液、三焦蓄水、阳明热胜伤津、实热内结等,究其内涵,不外乎在六经辨证的指导下舌与气血津液精盛衰、输布的协调平衡的关系,体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辨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舌诊 脉诊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医脉象信号特征提取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洪芳 曹燕亚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82-84,F0003,共4页
近年来有关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脉诊信息的分析方法决定了脉象信息全面深入的阐述。从时域分析方法、频域分析方法、时频分析方法、可视化分析方法等方面综述中医脉象信号特征提取与信息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脉诊 脉图参数 脉象信号分析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