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乞大》诸版本所反映的基本词历时更替 被引量:44
1
作者 汪维辉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556,共12页
四种版本《老乞大》的语言是随着实际口语的变化而不断修订的,因此对研究从14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期这四百多年间汉语的发展演变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肜成过程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中有过历时更替的基本词就达80多组。本文以"言语-话&qu... 四种版本《老乞大》的语言是随着实际口语的变化而不断修订的,因此对研究从14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期这四百多年间汉语的发展演变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肜成过程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中有过历时更替的基本词就达80多组。本文以"言语-话"、"道-说"、"面-脸"、"将-拿"、"饥-饿"、"(天)明-(天)亮"、"便-就"这7组词为例,探讨了它们在四种版本中的历时更替过程及其与现代方言共时分布的关系。文章认为:把100-200个基本词的历时演变过程描写清楚,是汉语词汇史学科在现阶段的一项基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乞大》 版本 基本词 汉语 口语 普通话
原文传递
“梳”、“篦”对“栉”的历时替换考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晓妮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459-465,共7页
在穷尽性调查古代重要典籍文献中表"栉发用具"意义的名词"梳"、"篦"和"栉"的使用频率的基础上,对其替换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从而指出:先秦文献中只有"栉",不分其齿粗细疏密,隋唐时期... 在穷尽性调查古代重要典籍文献中表"栉发用具"意义的名词"梳"、"篦"和"栉"的使用频率的基础上,对其替换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从而指出:先秦文献中只有"栉",不分其齿粗细疏密,隋唐时期"梳"替换了"其齿大而粗的‘栉’",元代以后"篦"替换了"其齿小而密的‘栉’",最后还对由此而引发的一些问题略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常用词
下载PDF
“喫”“食”“饮”历时替换的不平衡性及其认知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国珍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8,95-96,共9页
上古汉语中分别用"食"和"饮"表示食用固体食物和流体食物。大约在魏晋时期,"吃"也用来表达这两个概念,开始了对"食"和"饮"的历时替换。在整个过程中,"吃1"发展迅速并最终... 上古汉语中分别用"食"和"饮"表示食用固体食物和流体食物。大约在魏晋时期,"吃"也用来表达这两个概念,开始了对"食"和"饮"的历时替换。在整个过程中,"吃1"发展迅速并最终完成了对"食"的替换,而"吃2"对"饮"的替换进展缓慢,最终被新兴的"喝"取代,两个替换过程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抑制"吃2"发展的原因,进而解释这种不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不平衡性
原文传递
“负、何/荷、担、挑”的历时演变与更替 被引量:5
4
作者 任连明 李彬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31,95,共8页
通过对汉语中表"肩挑、担"义一组词的考察,观察它们历时演变更替的过程。作者认为先秦时期,"何/荷"占主体,由于"何"虚化为疑问词,就借用同音字"荷"代替"何"的"肩挑、担"... 通过对汉语中表"肩挑、担"义一组词的考察,观察它们历时演变更替的过程。作者认为先秦时期,"何/荷"占主体,由于"何"虚化为疑问词,就借用同音字"荷"代替"何"的"肩挑、担"义。同时,随着汉语白话系统的发展,表"肩挑、担"的口语词"担"作为常用词从魏晋南北朝至今一直在使用,而产生于唐时表该义的"挑",发展到元明时期已远超"担"的用例,并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从先秦到目前"负",用例一直不多,且一般保留在书面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何 荷、担、挑 历时 演变
下载PDF
汉语处置介词的来源和替换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春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2-76,共5页
汉语历史上的处置介词主要有三个语义来源:"执持"义动词,"给与"义动词,工具介词;文献中使用最多的是第一类;但不是所有的"执持"义动词都虚化成了处置介词,比如"执"和"握"就没有,本... 汉语历史上的处置介词主要有三个语义来源:"执持"义动词,"给与"义动词,工具介词;文献中使用最多的是第一类;但不是所有的"执持"义动词都虚化成了处置介词,比如"执"和"握"就没有,本文对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并讨论了汉语处置介词的历时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置介词 语义来源 演变过程 历时替换
下载PDF
“合式”“合适”的成词理据及历时替换
6
作者 马雅琦 张文国 《汉语史学报》 2023年第2期100-111,共12页
从来源看,“合式”与“合适”是两个不同的词。“合式”最初为动宾短语,表示“符合规格、程式”。由于词义泛化和句法位置的改变,在清代中期,“合式”词汇化为形容词,表示“符合主客观要求”义。“合适”成词于明代初期,它由两个同义语... 从来源看,“合式”与“合适”是两个不同的词。“合式”最初为动宾短语,表示“符合规格、程式”。由于词义泛化和句法位置的改变,在清代中期,“合式”词汇化为形容词,表示“符合主客观要求”义。“合适”成词于明代初期,它由两个同义语素复合而成,表示“符合主客观要求”义,与“合式”是同义词。由于“合”为“合式”与“合适”的语义重心,二词又分别衍生出“合意、中意”“合得来、关系好”义。在民国时期,“合适”逐渐取代“合式”,成为“符合主客观要求”的主要词形,而“合意、中意”“合得来、关系好”义则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有所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式 合适 适合 词汇化 历时替换
原文传递
再论动词“吃”对“食”的历时替换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莹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6期146-149,共4页
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义在中古时期一般用“食”,“喫”作为一个古代口语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在口语中替代“食”频繁使用,“吃”在元明时期开始与“喫”出现混用,最终在明清时期“吃”完成了对“食”在动词义“(人... 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义在中古时期一般用“食”,“喫”作为一个古代口语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在口语中替代“食”频繁使用,“吃”在元明时期开始与“喫”出现混用,最终在明清时期“吃”完成了对“食”在动词义“(人和动物)吞进……(食物)”的历时替换。拟从词义演变的角度,通过定量和词语搭配方面的分析方法观察“吃”对“喫”与“食”的历时替换问题,以期更好地探究常用词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鸡卵”、“鸡子”、“鸡蛋”历时演变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舒韶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29-34,43,共7页
"鸡卵"、"鸡子"、"鸡蛋"的产生与发展经过了历时替换过程。先秦两汉,"鸡卵"、"鸡子"使用都很少。汉末到唐初,"鸡子"使用渐多,在口语性较强的作品中,"鸡卵"被替... "鸡卵"、"鸡子"、"鸡蛋"的产生与发展经过了历时替换过程。先秦两汉,"鸡卵"、"鸡子"使用都很少。汉末到唐初,"鸡子"使用渐多,在口语性较强的作品中,"鸡卵"被替换较为明显。由于固定短语使用的延续性,晚唐到元代史书中"鸡卵"使用仍较多。"鸡蛋"一词在元代产生,但用例很少;"鸡子"则在清代产生了新义。元、明尤其是清代以后,"鸡蛋"占优势并最终完成历时替换,"鸡卵"、"鸡子"只在部分方言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卵 鸡子 鸡蛋 历时替换
下载PDF
“进”对“入”的历时替换补说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云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2-53,58,共3页
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在前人基础上对表示"进入"义的"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作出进一步补正,认为表示实在意义的"进"在历时发展中逐渐替代了"入";而表示抽象意义的"进入"时... 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在前人基础上对表示"进入"义的"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作出进一步补正,认为表示实在意义的"进"在历时发展中逐渐替代了"入";而表示抽象意义的"进入"时,"进"对"入"的替换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少数组合中的"入"可被"进"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进” “入”
下载PDF
语素研究的性质、方法及语料来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德和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4-140,共7页
文章认为 ,现代汉语语素研究不是典型的共时研究 ,而是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文章指出 ,目前广泛采用的语素辨认手段“替代法”存在局限性 ,为此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语素辨认手段“先分后组法”。文章同时指出 ,传统语料搜集方法不能... 文章认为 ,现代汉语语素研究不是典型的共时研究 ,而是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文章指出 ,目前广泛采用的语素辨认手段“替代法”存在局限性 ,为此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语素辨认手段“先分后组法”。文章同时指出 ,传统语料搜集方法不能满足需要 ,利用公共语料库和开发个人语料库乃是今后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素研究 共时与历时相结合 替代法 先分后组法 公共语料库 个人语料库
下载PDF
常用词“翁”对“叟”的历时替换
11
作者 顾春晖 刘红妮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43-51,共9页
表示年老男子的“翁”和“叟”之间存在历时替换关系。先秦时期,“叟”已引申出“年老的男子”这一义项,“翁”在两汉时期才出现这一义项,从先秦至两汉,“叟”是表示年老男子之义的主要词语。从魏晋至唐宋,“翁”和“叟”在用法上基本相... 表示年老男子的“翁”和“叟”之间存在历时替换关系。先秦时期,“叟”已引申出“年老的男子”这一义项,“翁”在两汉时期才出现这一义项,从先秦至两汉,“叟”是表示年老男子之义的主要词语。从魏晋至唐宋,“翁”和“叟”在用法上基本相同,两者长期并存,是同义竞争关系。到元代,“叟”常出现在散曲及杂剧中,而“翁”在更多类型的文本中出现,后者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前者,元末明初,“翁”对“叟”的历时替换基本完成。现代汉语时期,表示年老男子的“翁”和“叟”被“爷”和含“爷”的短语取代。自身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与元明时期文白兴替的语言潮流是“翁”取代“叟”的主要动因;此外,“翁”替换“叟”可能与同音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历时替换 转喻 隐喻
下载PDF
常用词历时更替研究的工作程序
12
作者 汪维辉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1年第1期66-84,共19页
本文把汉语常用词历时更替研究的工作程序归纳为选词构组、搜集语料、分析论证、结撰成文四个环节,并结合正反面实例论述了各个环节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可供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同道参考。
关键词 常用词 历时更替 工作程序 汉语词汇史
原文传递
“招展”对“招飐”的历时替换考
13
作者 陈智 徐时仪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10-116,共7页
论述“招展”对“招飐”的替换原因及过程。“招展”对“招飐”的替换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招飐”从宋代成词开始一直到明代中期以前都是通词,后来随着南北官话的融合,大致在元末产生于南系官话的“招展”渐渐替换掉“招飐”成... 论述“招展”对“招飐”的替换原因及过程。“招展”对“招飐”的替换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招飐”从宋代成词开始一直到明代中期以前都是通词,后来随着南北官话的融合,大致在元末产生于南系官话的“招展”渐渐替换掉“招飐”成为通词,并一直沿用至今。“招展”对“招飐”的替换,从语音上讲是因为“飐”与“展”的声韵逐渐趋同而造成的两词混用,从语义上讲是隐喻引申以及认知联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飐 招展 历时替换 南北融合 音义演变
下载PDF
常用词“晚”对“晏”的历时替换研究
14
作者 何慧君 《淄博师专论丛》 2019年第4期61-64,共4页
表示“迟,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义的形容词自上古至近代存在一个历史替换的过程。上古汉语时期,表示“迟”义的常用词为“晏”。到了近代汉语时期,“晚”得到长足的发展,逐渐取代了“晏”。
关键词 常用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坡”对“阪”的历时替换考
15
作者 陈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4-88,共5页
汉语中表示“山坡、斜坡”义的词主要有“阪”与“坡”,“阪”与“坡”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文章主要探讨先秦至元明清时期“山坡、斜坡”义词的历时替换,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阪”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坡”约始见于东汉,到隋唐... 汉语中表示“山坡、斜坡”义的词主要有“阪”与“坡”,“阪”与“坡”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文章主要探讨先秦至元明清时期“山坡、斜坡”义词的历时替换,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阪”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坡”约始见于东汉,到隋唐时期“坡”打破了“阪”一统天下的局面,与之开始竞争;五代以后,“坡”成为“山坡、斜坡”义的主导词,并且沿用至今,而“阪”仅保留在部分文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更换”义动词“易”“更”“换”的历时替换
16
作者 张欣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8-84,共7页
“易”“更”“换”这一组具有历时替换关系的常用动词,在汉语史的不同时期,其使用频次、搭配范围和组合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均有不同。通过选取先秦西汉、东汉至隋、唐五代三个时期口语性强的代表性语料考察发现,从先秦至隋,在表示“更... “易”“更”“换”这一组具有历时替换关系的常用动词,在汉语史的不同时期,其使用频次、搭配范围和组合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均有不同。通过选取先秦西汉、东汉至隋、唐五代三个时期口语性强的代表性语料考察发现,从先秦至隋,在表示“更换;调换”义时,“易”占有绝对优势;“换”在先秦西汉时期尚处于萌芽状态,东汉至隋,其用例有所增多,并以语义较为单一的优势开始了与“易”的竞争;至唐五代时期,“换”已经完全取代了“易”的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易” “更” “换” 历时替换
下载PDF
常用词历时更替中的系列化、类比式特征——以“偷看”概念场词汇的历时演变为例
17
作者 于芝涵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229-244,共16页
常用词的历时更替不仅仅表现为一对一的替换过程,有时会呈现出“枣核”(两头尖,中间鼓)面貌:起初一个概念只有少数几个词表达,然后数量增加,规模膨胀,后来又精简至几个词,膨胀期呈现系列化、类比式发展的特征。先秦时期表示“偷看”意... 常用词的历时更替不仅仅表现为一对一的替换过程,有时会呈现出“枣核”(两头尖,中间鼓)面貌:起初一个概念只有少数几个词表达,然后数量增加,规模膨胀,后来又精简至几个词,膨胀期呈现系列化、类比式发展的特征。先秦时期表示“偷看”意义的词主要有“窥”“觇”“伺”;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示“偷看”意义的词,形成了“窥”系词群、“觇”系词群、“伺”系词群,同时增加了“窃”系词群;唐宋元明清时期,各系进一步发展,因为文白对立,“窥”系词群、“觇”系词群、“伺”系词群的成员处于文言系统,后出的“偷”系词群处于古白话系统,而“窃”系词群处于二者的交汇处,在笔记类文献中使用较多;到了现代汉语中,随着文言和笔记类文献的消失,“窥”系词群、“觇”系词群、“伺系”词群和“窃”系词群的成员几近消失,而“偷”系词群中的“偷看、偷窥、偷瞧”等词使用的范围比较广、频率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偷看”概念场 历时更替 系列化、类比式特征
下载PDF
“饥”“饿”历时替换考
18
作者 殷晓杰 吴瑞东 +1 位作者 赵娟 徐伟栋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4-60,共7页
表一般的"肚空乏食"义的词属于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普通话说"饿",方言中有"饿""饥""枵""月曹""困"等说法。汉语史上的主要用词是"饥"和"饿"... 表一般的"肚空乏食"义的词属于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普通话说"饿",方言中有"饿""饥""枵""月曹""困"等说法。汉语史上的主要用词是"饥"和"饿",二者之间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经调查,先秦"饥""饿"程度深浅不一,汉以来二者之别逐渐消失,至晚到清中叶"饿"在通语中基本取代"饥",成为表示一般的"肚空乏食"义的主导词,"饥"作为构词语素依然保留在书面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饿 常用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再論“箸”與“筷(子)”的歷時替换及相關問題
19
作者 殷曉傑 陳春雪 陳佳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7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漢語史上'箸'與'筷(子)'存在著歷時競争替换關係,前人已有討論,但仍有未盡之處。其共時分佈情況,也有論及,亦語焉不詳。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分明及明以前、清至民國、現代漢語三個階段對'箸'與'筷(子)&... 漢語史上'箸'與'筷(子)'存在著歷時競争替换關係,前人已有討論,但仍有未盡之處。其共時分佈情況,也有論及,亦語焉不詳。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分明及明以前、清至民國、現代漢語三個階段對'箸'與'筷(子)'的歷時更替過程再作全面的梳理,對它們的共時分佈及與歷時演變之間的對應關係進行探究,並對相關問題作出進一步的解釋和説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筷子 歷時競争 共時分佈
原文传递
中古辭書與漢語詞彙史研究
20
作者 汪維輝 《汉语史学报》 2020年第1期209-221,共13页
中古辭書的價值絶非只限於音韻和文字研究方面,它們對漢語詞彙史的研究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文章舉述若干實例來説明這些辭書在詞彙史研究中的作用:一是記録了一批魏晋至宋代産生的口語新詞新義;二是對於常用詞新舊更替研究具有獨... 中古辭書的價值絶非只限於音韻和文字研究方面,它們對漢語詞彙史的研究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文章舉述若干實例來説明這些辭書在詞彙史研究中的作用:一是記録了一批魏晋至宋代産生的口語新詞新義;二是對於常用詞新舊更替研究具有獨特的價值。反過來説,詞彙史的深入研究也有助於這些辭書的整理,可以幫助校正文字、疏通釋義和糾正訛謬等,以便我們能更加科學有效地利用這份豐富而又駁雜的資料。這方面以前關注不多,本文也試舉兩例略予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辭書 漢語詞彙史 新詞新義 常用詞歷時替换 辭書整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