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69
1
作者 白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2-964,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1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甲钴胺注射液、维生素B1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1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甲钴胺注射液、维生素B1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60例)加服黄芪桂枝五物汤,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对照组显效率37.93%,有效率41.38%,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显效率41.67%,有效率51.67%,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通过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和降低血液黏稠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黄芪桂枝五物汤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AGEs/RAGE/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1
2
作者 方颖 王亚东 +2 位作者 周雯 储全根 黄万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52-58,共7页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法,制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高、中、低剂量组、甲钴胺组,共5组,另设正常组,自第5周开始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高、中、低剂量组(19.40,4.85,2.43 g·kg^-1·d^-1)连续灌胃12周;甲钴胺组采用甲钴胺0.25 mg·kg^-1·d^-1灌胃。实验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坐骨神经组织中RAGE,NF-κB p65 mRNA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坐骨神经组织中RAGE,NF-κB,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含量,坐骨神经组织RAGE,NF-κB p65 mRNA含量,RAGE,NF-κB p65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p-NF-κB p65/NF-κB p65升高,p-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经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IL-1β,TNF-α含量,RAGE,NF-κB p65 mRNA含量,RAGE,NF-κB p65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p-NF-κB p65/NF-κB p65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相关性,随黄芪桂枝五物剂量增加而效果明显。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阻断AGEs/RAGE/NF-κB信号通路中组织细胞表面RAGE的表达、抑制NF-κB激活及其引发TNF-α触发的氧化应激和过度炎症反应,从而避免细胞受损和功能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 黄芪桂枝五物汤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灸取穴规律 被引量:54
3
作者 潘鸿 王洪峰 +1 位作者 王宇峰 黄海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1-1114,共4页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取穴规律。检索自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搜索的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收入中医...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取穴规律。检索自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搜索的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收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0)系统,采用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针灸处方进行分析,计算处方中各穴位出现的频次。结果得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采用足三里、三阴交、曲池、阳陵泉、合谷、肾俞等穴位,并得到常用穴位组合19个。认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遵循补益为本兼以活血行气;取穴多以阳明经穴及背俞穴为主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针灸 腧穴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51
4
作者 魏剑芬 王颖 +3 位作者 吴乃君 金秀平 盛佳曦 张肖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观察DPN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探讨其与神经传导速度(NC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150例,根据DPN诊断标准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60例和DPN组90例。根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再将DPN组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 目的观察DPN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探讨其与神经传导速度(NC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150例,根据DPN诊断标准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60例和DPN组90例。根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再将DPN组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及重度亚组。测量各组NCV,检测各组血清NSE水平。结果 DPN组血清NSE水平高于DM组[(19.64±3.79)vs(9.58±2.45)μg/L,P<0.05]。血清NSE高于正常范围时,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危险性增加3.35倍。随着TCSS评分分级增加,NSE水平升高[(15.87±4.52)vs(19.27±5.39)vs(26.79±8.54)μg/L,P<0.05],且NCV减慢(P<0.05)。结论 DPN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NCV下降,TCSS评分症状分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振动感觉阈值(VPT)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7
5
作者 沈娟 曾辉 +2 位作者 李连喜 包玉倩 刘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讨以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检查为主联合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diabetic neuropathy symptom,DNS)、足外观、温度觉、痛觉及触觉5种简易检查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 目的探讨以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检查为主联合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diabetic neuropathy symptom,DNS)、足外观、温度觉、痛觉及触觉5种简易检查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DNS,同时行足外观检查、VPT、温度觉、痛觉、半定量音叉、10g尼龙丝检查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ng velocity,NCV)测定。按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不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130),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87),比较两组的基本情况和代谢指标。计算5种联合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以及Kappa值(κ值),与NCV检查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VPT值有显著差异,DPN组明显高于无DPN组(P<0.05)。VPT与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ng velocity,MCV)、尺神经M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感觉性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ng velocity,SCV)、胫神经MCV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5种联合检查方法与NCV检查的秩相关分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VPT联合DNS检查与NCV的相关性最好(r=0.799)。VPT联合DNS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4.4%、100%、89.9%,与NCV检查高度一致(κ值为0.780)。结论 VPT联合DNS是准确筛查和诊断DPN的适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神经传导速度(NCV) 振动感觉阈值(VPT)
下载PDF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4
6
作者 赵立 马宇航 彭永德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加用α-硫辛酸后对神经症状及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DPN患者45例,分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A)组17例及单药甲钴胺(B)组2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状评分(NSS)、神经缺陷评分(NDS)及氧化应...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加用α-硫辛酸后对神经症状及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DPN患者45例,分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A)组17例及单药甲钴胺(B)组2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状评分(NSS)、神经缺陷评分(NDS)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组NSS得分下降[(4.88±0.94)vs(4.06±0.91)分,P<0.05],过氧化氢酶(CAT)上升[(33.50±3.60)vs(37.07±6.47)U/L,P<0.05],丙二醛(MDA)下降[(3.16±0.51)vs(2.77±0.27)mmol/L,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上升[(82.93±9.55)vs(88.78±13.16)ng/L,P<0.05],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下降[(115.00±23.20)vs(102.25±13.20)ng/L,P<0.05]。B组仅CAT上升[(34.16±6.47)vs(37.12±5.99)U/L,P<0.05],SOD、MDA、GSH和GSSG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药甲钴胺相比,加用α-硫辛酸可更显著改善DPN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从而更好地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2
7
作者 邢清 母义明 +4 位作者 陈康 巴建明 欧阳金芝 杨国庆 谷伟军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5-717,共3页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Treatment)组和对照(Con)组,每组各30例。Con组口服甲钴胺;Treatment组口服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疗程均为4周。采用总症状评分(TSS)...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Treatment)组和对照(Con)组,每组各30例。Con组口服甲钴胺;Treatment组口服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疗程均为4周。采用总症状评分(TSS)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Treatment、Con组用药前后TSS评分均改善[(5.60±2.81)vs(2.39±1.90)分,(5.59±2.17)vs(4.08±2.12)分,P均<0.01]。两组治疗后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8±2.12)vs(2.39±1.90)分,P<0.01)]。结论与甲钴胺单药治疗相比,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可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丹颗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总症状评分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治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高怀林 吴以岭 +1 位作者 贾振华 袁国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92-1094,共3页
文章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机制,认为气阴两虚为该病主要病理基础、痰瘀阻络为其发病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络病理论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针药结合补肾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郑蕙田 李永方 +4 位作者 袁顺兴 陈跃来 陈国美 张晨光 张力方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2期64-65,共2页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补肾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104例,按分层配对分为两组,其中针药组 52例,采用长针深刺、电针和中药雪莲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对照组 52例,采用甲...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补肾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104例,按分层配对分为两组,其中针药组 52例,采用长针深刺、电针和中药雪莲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对照组 52例,采用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结果 经 2个月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差值比较结果,针药组的全血低切粘度、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提示针药结合补肾通络法对 DPN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 穴位注射 电针治疗 补肾通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基于中医临床文献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伏芝 蔺亚东 +4 位作者 雷蕾 高文静 侯敏 亢力 任钧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99-205,共7页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8-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主题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的文献以...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8-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主题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的文献以及PubMeb数据库中检索词为(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ND TCM的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构建复杂网络的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中医临床用药的功效、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规律。结果:纳入治疗DPN的文献461篇,涉及中药275种,总使用频次6361次。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各类药物功效中以活血祛瘀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气药;药物性味以甘味、温性为主;药物归经以入肝经药物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当归-黄芪,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中药为黄芪、当归、川芎、鸡血藤、桂枝、红花、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结论:该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医临床治疗DPN的用药规律,发现补气血兼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这一发现可为DPN的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关联规则 糖尿病 归经 药对 药性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一氧化氮、糖化血红蛋白等测定意义 被引量:23
11
作者 宋娟 姚传华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一氧化氮(NO)、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相关生化指标与DPN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免疫透射终点法)和酶法分别检测正常健康者、Ⅱ型糖尿病(DM)和DPN患者血浆或血清中的H...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一氧化氮(NO)、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相关生化指标与DPN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免疫透射终点法)和酶法分别检测正常健康者、Ⅱ型糖尿病(DM)和DPN患者血浆或血清中的HbA1c、NO、SOD、空腹血糖(FPG)等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DPN患者与糖尿病(DM)无周围神经病变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NO与HbA1c增高显著,而SOD则显著降低(P<0.05~0.001).结论 DPN患者长期糖代谢紊乱在DPN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NO、HbA1c与低SOD等参与了DPN的形成,监测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对DPN的诊断、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n 患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相关生化指标 正常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一氧化氮(NO) 水平 变化
下载PDF
从“瘀”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针灸治疗 被引量:24
12
作者 钟欢 呙安林 +5 位作者 汪厚莲 佘畅 刘密 刘迈兰 章薇 常小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1,共3页
从中西医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出发,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瘀血之间的关系,得出瘀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关键病机。并提出从"瘀"论DPN的针灸治疗应分两步,首先应对产生瘀... 从中西医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出发,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瘀血之间的关系,得出瘀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关键病机。并提出从"瘀"论DPN的针灸治疗应分两步,首先应对产生瘀血的病机进行分析,从病机着手,阻断疾病的发展,从而消除症状;其次遵循"宛陈则除之"原则,应采用针刺的手段祛除"瘀血"等病理产物,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针灸治疗
原文传递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贾佳 余江毅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2-788,共7页
目的 通过收集近十年来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文献,客观评价依帕司他的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医学文献数据库相关文献120篇,纳入依帕司他与甲钴胺干预DPN的随机对照研究9篇,包括DPN患者737例,其中依帕司他组372例... 目的 通过收集近十年来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文献,客观评价依帕司他的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医学文献数据库相关文献120篇,纳入依帕司他与甲钴胺干预DPN的随机对照研究9篇,包括DPN患者737例,其中依帕司他组372例,甲钴胺组365例,使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 结果 依帕司他对DPN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与甲钴胺相似[RR:1.12,95%CI:0.89~1.41,P=0.32];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依帕司他改善正中运动/感觉神经、腓总运动/感觉神经、胫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疗效与甲钴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依帕司他在改善DPN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的疗效与甲钴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依帕司他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电生理检查结果及患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丹 鲍海萍 黄山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电生理检查结果 ,分析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354例T2DM患者均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根据结果分为合并DPN(DPN)组228例与未合并DPN(NDPN)组12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电生理检查结果 ,分析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354例T2DM患者均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根据结果分为合并DPN(DPN)组228例与未合并DPN(NDPN)组12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NCV联合SSR检出DPN的异常率较单独应用NCV或SSR高(64.4%vs56.2%vs 32.8%,χ^2=76.401,P=0.000);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2 hPG、DR和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均高于NDPN组(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合并DR是T2DM合并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CV与SSR联合应用可提高DPN的检出率;高龄、糖尿病病程长、合并DR均可导致T2DM并发DPN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皮肤交感反应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缪鋆鋆 葛静 《河南中医》 2017年第4期742-744,共3页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医以"络以通为用"为治疗原则,在改善临床症状,阻止DPN进一步恶化,减少截肢率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西医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弥补了中药不能快速降糖降压之不足,对防止DPN的发生和发展起...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医以"络以通为用"为治疗原则,在改善临床症状,阻止DPN进一步恶化,减少截肢率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西医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弥补了中药不能快速降糖降压之不足,对防止DPN的发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互补优势,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加强实验研究,明确中医药作用机理,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基础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 抗氧化剂 神经营养药物 辨证治疗 专方治疗 针灸治疗 中药熏洗治疗
下载PDF
中药筋脉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6
作者 吴群励 梁晓春 +3 位作者 姜楠 栾松 崔丽英 郭赛珊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10期860-865,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54例2型DPN患者分为筋脉通组和弥可保组。两组均予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筋脉通胶囊,对照组予甲钴胺片。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54例2型DPN患者分为筋脉通组和弥可保组。两组均予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筋脉通胶囊,对照组予甲钴胺片。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神经电生理和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总分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P<0.01或P<0.05);神经系统症状减轻,神经体征总体改善率为50.0%;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异常的改善率为36.0%,SSR上肢波幅明显增高(P<0.05);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改善率为MCV15.8%、SCV25.0%,尺神经运动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测未见异常改变(P>0.05);与弥可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脉通能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体征,对SSR及NCV检测参数亦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筋脉通胶囊 电生理 神经功能评分 中医证候评分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凡 张莉 何军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DPN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静脉滴注GM1 40mg和α-硫辛酸600mg,对照组予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DPN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静脉滴注GM1 40mg和α-硫辛酸600mg,对照组予静脉滴注α-硫辛酸600mg,均1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正中、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 2周后,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72.5%(29/40),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MCV、SCV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GM1联合α-硫辛酸治疗DPN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Α-硫辛酸
原文传递
木丹颗粒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8
作者 饶小娟 吴毓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木丹颗粒联合α-硫辛酸,对照组单用α-硫辛酸治疗,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采用...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木丹颗粒联合α-硫辛酸,对照组单用α-硫辛酸治疗,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采用总症状评分(TSS)将2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同时监测治疗前后2组血清Hcy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对照组用药前后TSS评分均改善[(4.25±1.78)vs(2.15±1.42)分,(4.65±1.57)vs(3.45±1.65)分,P均<0.01]。2组治疗后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1.42)vs(3.45±1.65),P<0.01]。2组治疗前后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木丹颗粒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疗效优于单用α-硫辛酸,可明显降低血清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丹颗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Α-硫辛酸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双蕾 范冠杰 +2 位作者 罗广波 唐咸玉 刘春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4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评价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30例采用水蛭注射液4mL,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同时采用熏洗舒痹汤熏洗患处;对照组30例采用弥可保肌肉注... 目的评价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30例采用水蛭注射液4mL,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同时采用熏洗舒痹汤熏洗患处;对照组30例采用弥可保肌肉注射,每次500μg。观察治疗前后DPN患者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6.67%,对照组为16.67%(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56.67%(P<0.05)。对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通络法能够减轻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对防治DPN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络法 治疗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熏洗舒痹汤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晓文 马红英 +5 位作者 陈勇伟 任雅瑾 陈玥 钟文 廖凡琼 沙建平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探讨T2DM住院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T2DM住院患者205例,以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作为DPN诊断标准,分为DPN组和无DPN(NDPN)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DPN患病率43.9%。DPN组年龄[(57.76... 目的探讨T2DM住院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T2DM住院患者205例,以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作为DPN诊断标准,分为DPN组和无DPN(NDPN)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DPN患病率43.9%。DPN组年龄[(57.76±12.50)vs(49.50±13.28)岁]、病程[(8.12±2.50)vs(5.67±1.99)年]、体重[(62.50±10.46)vs(67.03±13.43)kg]、DBP[(82.79±13.69)vs(86.98±12.18)mmHg]、BUN[(10.15±1.52)vs(41.35±5.66)μmol/L]、Scr[(102.79±61.56)vs(74.61±34.26)μmol/L]、UAlb/Cr[(211.66±26.78)vs(44.21±9.77)mg/24h]和DR患病率[41(45.5%)vs 20(17.4%)]与ND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UAlb/Cr、合并DR与DPN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年龄、病程、UAlb/Cr、合并DR可能是T2DM住院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