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罗翠平 田锁成 +2 位作者 李慧俐 徐蕾 焦亮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51-853,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1例(56眼)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黄斑部格栅样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玻璃体内注射TA...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1例(56眼)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黄斑部格栅样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玻璃体内注射TA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组,每组28眼。其中联合治疗组在注药后1个月行黄斑部格栅样光凝。分别观察2组患者激光后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眼压、眼底改变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单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19±0.15、0.22±0.15,2组黄斑厚度分别为(321.23±112.43)μm、(267.80±104.11)μm,2组间视力和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6个月单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18±0.14、0.29±0.14;2组黄斑厚度分别为(337.62±97.21)μm、(245.21±99.46)μm,2组间视力和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观察期间联合治疗组7眼出现眼压升高,药物治疗3~7d恢复正常;1眼患者晶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结论 TA玻璃体内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短期内黄斑水肿减轻明显、视力提高,但远期疗效、水肿、复发率及并发症等仍需进一步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 曲安奈德 玻璃体内注射 黄斑部格栅样光凝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召弟 郭晟 +1 位作者 帅天姣 朴天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眼科收治的弥漫性DME患者51例51眼,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17例17眼:单纯玻璃体内注射康...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眼科收治的弥漫性DME患者51例51眼,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17例17眼:单纯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5 mg组(A组);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5 mg联合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组(B组);单纯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组(C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眼压等检查,比较三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三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弥漫性DME患者BCVA、CMT、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但A组、B组疗效均优于C组(均为P<0.05)。A组、B组患者BCVA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CMT(197.47±45.26)μm及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9.91±3.18)mm^2改善情况优于A组(205.59±47.33)μm、(13.24±4.87)mm^2(P<0.001),且无光凝术及康柏西普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能迅速减轻弥漫性DME及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提高患者视力,其疗效优于单纯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术和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