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历史回溯和逻辑演进 被引量:39
1
作者 冯丹萌 许天成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99,共10页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将其贯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大力推动当代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既是不忘初心,更是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抓手之一。按其发展历史和现实路径及其思想演变过程,可以将其...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将其贯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大力推动当代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既是不忘初心,更是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抓手之一。按其发展历史和现实路径及其思想演变过程,可以将其分为无意识自发期、萌芽期、初步试水期、强烈环保意识和清晰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的自觉调整转变期。经济因素对农业的渗透,促使绿色发展从道德和文化规范驱动的自省,转为经济利益驱动的自觉。坚持和加强绿色发展,将保护和构建中国发展的长期基础,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绿色发展 发展格局 历史演变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开发与保护空间格局构建及其分析路径 被引量:36
2
作者 陈雯 孙伟 +2 位作者 吴加伟 陈诚 闫东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88-1397,共10页
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完整,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当下,为应对全球经贸格局重组、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转型以及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新形势,国家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 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完整,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当下,为应对全球经贸格局重组、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转型以及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新形势,国家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这就要求长江经济带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均衡化开发与保护格局。本文基于"点—轴"、分区式与多中心网络式等空间组织结构,明确空间格局的推演逻辑与思路。进而,在区域差异性分析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认为长江经济带需重点构建以"一轴两翼,三区六廊"为主体的开发格局、以"六大片区"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以"五大屏障"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不同区域差异化发展导向、路径与制度建议,以及今后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需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开发与保护格局 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任保平 杜宇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和能源生产基地,也是文化资源丰富地区。黄河流经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核心区域,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分析了黄河中游地区的地貌特征、气候环... 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和能源生产基地,也是文化资源丰富地区。黄河流经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核心区域,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分析了黄河中游地区的地貌特征、气候环境特点、水土环境和经济发展基本状态,以及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管理机制矛盾和公众参与治理不足问题等。从推进绿色发展、注重协同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加强共建共享、弘扬黄河文化和加快城市群建设六个层面做出了战略设计。提出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实现路径,即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态保护治理机制、创新管理体制、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深化市场化改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新格局 黄河中游
下载PDF
基于市级“双评价”优化的县级城镇开发边界试划研究——以《溧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实践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禹希 张杰 +2 位作者 马文达 张桂花 丁琳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35,共8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是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而针对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尚未明确开展"双评价"的技术要求。市级"双评价"应用于县级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是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而针对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尚未明确开展"双评价"的技术要求。市级"双评价"应用于县级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往往存在诸多问题。以江苏省溧阳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为例,提出以市级"双评价"优化为基础研判、以发展需求和战略意图为校核补充的县级城镇开发边界合理划定路径,旨在研究市级"双评价"与县级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评价 开发保护格局 城镇开发边界
下载PDF
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方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东升 丁爱芳 +1 位作者 冷红 李静 《建设科技》 2020年第17期37-45,共9页
目前国内有关省级国土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规合一、空间管控与治理、先行先试区经验总结与借鉴、城市群发展及指标体系研究等方面,而对于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方法研究相对较少。区域开发保护格局是指导区域发展权分配的重... 目前国内有关省级国土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规合一、空间管控与治理、先行先试区经验总结与借鉴、城市群发展及指标体系研究等方面,而对于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方法研究相对较少。区域开发保护格局是指导区域发展权分配的重要依据,对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形理论应用、大数据支撑、对比研究等方法,探索研究山东省开发保护格局的方法路径,结果表明:在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两个一百年目标体系下,山东需要发挥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城市的核心优势,发挥济青大都市带的引领作用,把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成为全国第二个层级的国家城市群和黄河生态经济带的龙头;构建黄河生态屏障、鲁中生态屏障、胶东生态屏障三大生态屏障为核心的保护格局,贯彻底线思维,融入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格局 开发保护格局
下载PDF
重点生态功能区“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土地利用模式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斌 石永明 赵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49-53,共5页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成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纲领,其中指出:"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形成‘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空间结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确定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相适宜的土地利用模式。本文通过对重点生...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成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纲领,其中指出:"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形成‘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空间结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确定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相适宜的土地利用模式。本文通过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和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和国土空间优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土地利用模式,可以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具有较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点上开发 面上保护 土地利用模式
下载PDF
规划编制实践视角下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小松 《城市建筑》 2021年第28期74-77,共4页
从规划编制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出发,结合已公布的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众版),重新审视目前已经发布的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若干规程、指南、通知、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从五个方面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以期对正在推进中的市县国土空... 从规划编制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出发,结合已公布的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众版),重新审视目前已经发布的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若干规程、指南、通知、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从五个方面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以期对正在推进中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底图底数需明确更精准的规划期限,制定更精细的地类转换规则,才能让“三调”成果发挥“穿透式”的基础作用;“三线”划定横向要注重高度统筹,纵向要突出格局引领;开发保护格局既要重视整合空间要素,也要提出发展方向的总体要求;规划分区既要尊重空间基本特征和规律,又要重视空间的复合性;指标分配可通过压缩分配层级、强化项目导向、突出用地效益、创新增减挂钩、做实增存挂钩等方式,实现有序、精简、高效的分配新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底图底数 “三线”划定 开发保护格局 规划分区 指标分配
下载PDF
新时期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山东国土空间开发前瞻
8
作者 贾宝霞 张东升 王振坡 《泰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2-46,96,共6页
区域开发保护格局是指导区域开发的总抓手。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不断健全,省级层面的国土空间开发须要尊重国土空间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综合评价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类影响因素的“守”与“变”。明... 区域开发保护格局是指导区域开发的总抓手。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不断健全,省级层面的国土空间开发须要尊重国土空间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综合评价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类影响因素的“守”与“变”。明确在国家两个一百年目标体系下,省域国土空间开发要体现战略性和协调性,注重科学性,具有操作性和调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黄河生态经济带 开发保护格局
原文传递
西部经济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及和谐模式
9
作者 白瑛 蔡建峰 骞永博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3-77,共5页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矛盾而又相互统一。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的模式,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开发对自然环境及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的改变对经济环境所...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矛盾而又相互统一。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的模式,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开发对自然环境及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的改变对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得出经济发展与环境呈正相关的因果关系,通过对目前经济开发与环保之间现有模式的分析,构建了经济与环境并重和谐发展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开发 西部经济 环境保护 模式
下载PDF
惠州国土开发保护格局构建及管控传导机制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汤燕良 秦晴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74,共7页
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国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提出的重要要求。然而,由于以往基于县级行政边界形成的主体功能分区相对宏观,且缺乏向市县、乡镇传导的具体路径,急需从不同尺度构建有效的管控传导机制。基于此,文章通过探讨国土... 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国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提出的重要要求。然而,由于以往基于县级行政边界形成的主体功能分区相对宏观,且缺乏向市县、乡镇传导的具体路径,急需从不同尺度构建有效的管控传导机制。基于此,文章通过探讨国土开发保护格局的构建思路及传导机制,以惠州为例,提出应在充分尊重自然地理格局、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国土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探索打破行政边界束缚、形成不同空间分区的差异化管控策略,并建立起面向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管控细则,分级分类实现规划管控要点的传导,保障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战略 国土开发保护格局 空间分区 传导机制 管控策略
下载PDF
黄河青海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基本认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元希 陈克龙 +1 位作者 冉婧媛 陈治荣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74,共7页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黄河源头治理保护,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首要任务。本文以黄...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黄河源头治理保护,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首要任务。本文以黄河青海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为基础,通过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甄别青海流域开发保护现状问题,尝试提出黄河青海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优化策略,为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双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 人文地理
下载PDF
生态脆弱地区城市(群)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研究
12
作者 崔继宪 解玉磊 +2 位作者 付正辉 李薇 臧宏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8期7923-7925,共3页
在详细分析生态脆弱地区城市发展的生态因素和非生态因素的基础上,归纳我国内陆干旱区、高寒地区等不同地域类型下生态环境脆弱区共性,依托现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理论框架,提出了适合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的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调... 在详细分析生态脆弱地区城市发展的生态因素和非生态因素的基础上,归纳我国内陆干旱区、高寒地区等不同地域类型下生态环境脆弱区共性,依托现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理论框架,提出了适合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的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调控模式,为加快生态脆弱区域的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地区 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模式选择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