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法秩序统一视野下敲诈勒索罪的认定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运梁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37-149,共13页
在刑法适用过程中法秩序统一原理发挥着制约作用,民法中的合法行为是犯罪认定中的出罪事由(违法阻却事由)。如果一个行为属于民事上的行使权利行为,那么该行为就不存在刑事违法性,会因存在出罪事由而不成立犯罪。即使所有权人胁迫对方...
在刑法适用过程中法秩序统一原理发挥着制约作用,民法中的合法行为是犯罪认定中的出罪事由(违法阻却事由)。如果一个行为属于民事上的行使权利行为,那么该行为就不存在刑事违法性,会因存在出罪事由而不成立犯罪。即使所有权人胁迫对方而取回被不法占有的本人财物,也不会成立敲诈勒索罪,因为没有侵害该罪的保护法益。在分析债权行使行为是否成立敲诈勒索罪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节,如债权行使目的是否正当,行为在规范意义上能否被容忍,手段方式是否必要、相当,被害人是否有过错及其程度等。行使索赔权是一种行使民事权利的行为,因而是一种出罪事由,能够阻却敲诈勒索罪的违法性。在区分权利行使行为与敲诈勒索罪时,要综合考虑各种要素,不能仅根据个别要素便认定罪或非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秩序统一性
敲诈勒索罪
权利行使
违法阻却事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受害人承诺刑法问题研究——以安乐死与器官移植的刑法应对为切入点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晓瑜
《医学与法学》
2016年第3期17-22,共6页
文章以"受害人承诺"的含义及该承诺的成立要素、细节反思等为切入点,首先对受害人承诺的构成要件进行了丰富和细化,对与医疗刑法相关的若干质疑进行了梳理;其次对安乐死合法化的正当性依据、适用标准展开了详细论述和充分论证...
文章以"受害人承诺"的含义及该承诺的成立要素、细节反思等为切入点,首先对受害人承诺的构成要件进行了丰富和细化,对与医疗刑法相关的若干质疑进行了梳理;其次对安乐死合法化的正当性依据、适用标准展开了详细论述和充分论证,在赞成安乐死合法化的立论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等,谨慎构建了关于我国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各自的立法根基和执行准则;最后以理论和实践中争议较集中的器官移植为又一探讨目标,以对比分析为基本思路,对与器官移植相关联的新型犯罪规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法律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害人承诺
阻却刑事违法性
告知后同意
安乐死
器官移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威慑功能的弱化——兼评赫尔英案对“善意例外”的扩张
被引量:
6
3
作者
贺红强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美国2009年的赫尔英案创设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善意例外"的新类型,即因客观上合理信赖其他警察部门记录而取得的非法证据不予以排除。赫尔英案对"善意例外"的扩张反映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威慑功能的弱化。回顾美国...
美国2009年的赫尔英案创设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善意例外"的新类型,即因客观上合理信赖其他警察部门记录而取得的非法证据不予以排除。赫尔英案对"善意例外"的扩张反映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威慑功能的弱化。回顾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展历程,它的例外不断创设、威慑功能逐渐式微是贯穿其间的主线。反思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它在威慑警察违法方面具有内在局限性,本质是让全社会为警察的行为承担责任,惩戒警察个人才是防止违法取证的最有效途径。我国的非法物证排除规则以法官裁量排除为原则,以减少冤假错案为目的,有效遏制警察违法行为依然需要强化警察惩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善意例外
赫尔英案
威慑警察违法行为
原文传递
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的重新定性——以“假想防卫”为例
4
作者
高雅婷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2-46,共5页
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的问题在我国刑法通说上一直被简单地按照事实认识错误的原则来处理,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比如关于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错误到底是否属于事实错误,以及直接按照事实错误的原则来处理是否真正合理...
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的问题在我国刑法通说上一直被简单地按照事实认识错误的原则来处理,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比如关于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错误到底是否属于事实错误,以及直接按照事实错误的原则来处理是否真正合理。事实上这无法解决关于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行为的恶意的共犯问题。以假想防卫为例借鉴限制法律效果的责任理论,可以重新认识和解决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错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却违法性事由
假想防卫
认识错误
双重评价
限制法律效果的责任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秩序统一视野下敲诈勒索罪的认定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运梁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37-149,共13页
基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科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的类型化研究”(YWF-19-BJ-W-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在刑法适用过程中法秩序统一原理发挥着制约作用,民法中的合法行为是犯罪认定中的出罪事由(违法阻却事由)。如果一个行为属于民事上的行使权利行为,那么该行为就不存在刑事违法性,会因存在出罪事由而不成立犯罪。即使所有权人胁迫对方而取回被不法占有的本人财物,也不会成立敲诈勒索罪,因为没有侵害该罪的保护法益。在分析债权行使行为是否成立敲诈勒索罪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节,如债权行使目的是否正当,行为在规范意义上能否被容忍,手段方式是否必要、相当,被害人是否有过错及其程度等。行使索赔权是一种行使民事权利的行为,因而是一种出罪事由,能够阻却敲诈勒索罪的违法性。在区分权利行使行为与敲诈勒索罪时,要综合考虑各种要素,不能仅根据个别要素便认定罪或非罪。
关键词
法秩序统一性
敲诈勒索罪
权利行使
违法阻却事由
Keywords
unity
in
legal
order
crime
of
extortion
exercise
of
rights
deterrent
to
illegality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受害人承诺刑法问题研究——以安乐死与器官移植的刑法应对为切入点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晓瑜
机构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政法与传媒系
出处
《医学与法学》
2016年第3期17-22,共6页
基金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2015年度立项资助项目"生命科技进步带来的法学问题思考--以器官移植法与人工生殖法为视角"(项目编号:KY151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文章以"受害人承诺"的含义及该承诺的成立要素、细节反思等为切入点,首先对受害人承诺的构成要件进行了丰富和细化,对与医疗刑法相关的若干质疑进行了梳理;其次对安乐死合法化的正当性依据、适用标准展开了详细论述和充分论证,在赞成安乐死合法化的立论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等,谨慎构建了关于我国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各自的立法根基和执行准则;最后以理论和实践中争议较集中的器官移植为又一探讨目标,以对比分析为基本思路,对与器官移植相关联的新型犯罪规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法律解读。
关键词
受害人承诺
阻却刑事违法性
告知后同意
安乐死
器官移植
Keywords
the
victim's
content
deterrent
criminal
illegality
informed-content
euthanasia
organ
transplant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威慑功能的弱化——兼评赫尔英案对“善意例外”的扩张
被引量:
6
3
作者
贺红强
机构
广东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
出处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文摘
美国2009年的赫尔英案创设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善意例外"的新类型,即因客观上合理信赖其他警察部门记录而取得的非法证据不予以排除。赫尔英案对"善意例外"的扩张反映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威慑功能的弱化。回顾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展历程,它的例外不断创设、威慑功能逐渐式微是贯穿其间的主线。反思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它在威慑警察违法方面具有内在局限性,本质是让全社会为警察的行为承担责任,惩戒警察个人才是防止违法取证的最有效途径。我国的非法物证排除规则以法官裁量排除为原则,以减少冤假错案为目的,有效遏制警察违法行为依然需要强化警察惩戒机制。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善意例外
赫尔英案
威慑警察违法行为
Keywords
exclusionary
rule
good
faith
exception
Herring
v.United
States
deterr
ence
police
illeg
al
behavior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的重新定性——以“假想防卫”为例
4
作者
高雅婷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2-46,共5页
文摘
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的问题在我国刑法通说上一直被简单地按照事实认识错误的原则来处理,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比如关于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错误到底是否属于事实错误,以及直接按照事实错误的原则来处理是否真正合理。事实上这无法解决关于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行为的恶意的共犯问题。以假想防卫为例借鉴限制法律效果的责任理论,可以重新认识和解决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错误问题。
关键词
阻却违法性事由
假想防卫
认识错误
双重评价
限制法律效果的责任理论
Keywords
deterrent
illegality
cause
imaginary
defense
knowing
wrong,
double
evaluation
responsibility
theoryof
limit
of
the
legal
effect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法秩序统一视野下敲诈勒索罪的认定
孙运梁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受害人承诺刑法问题研究——以安乐死与器官移植的刑法应对为切入点
李晓瑜
《医学与法学》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威慑功能的弱化——兼评赫尔英案对“善意例外”的扩张
贺红强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6
原文传递
4
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的重新定性——以“假想防卫”为例
高雅婷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