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秩序统一视野下敲诈勒索罪的认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运梁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37-149,共13页
在刑法适用过程中法秩序统一原理发挥着制约作用,民法中的合法行为是犯罪认定中的出罪事由(违法阻却事由)。如果一个行为属于民事上的行使权利行为,那么该行为就不存在刑事违法性,会因存在出罪事由而不成立犯罪。即使所有权人胁迫对方... 在刑法适用过程中法秩序统一原理发挥着制约作用,民法中的合法行为是犯罪认定中的出罪事由(违法阻却事由)。如果一个行为属于民事上的行使权利行为,那么该行为就不存在刑事违法性,会因存在出罪事由而不成立犯罪。即使所有权人胁迫对方而取回被不法占有的本人财物,也不会成立敲诈勒索罪,因为没有侵害该罪的保护法益。在分析债权行使行为是否成立敲诈勒索罪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节,如债权行使目的是否正当,行为在规范意义上能否被容忍,手段方式是否必要、相当,被害人是否有过错及其程度等。行使索赔权是一种行使民事权利的行为,因而是一种出罪事由,能够阻却敲诈勒索罪的违法性。在区分权利行使行为与敲诈勒索罪时,要综合考虑各种要素,不能仅根据个别要素便认定罪或非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秩序统一性 敲诈勒索罪 权利行使 违法阻却事由
下载PDF
受害人承诺刑法问题研究——以安乐死与器官移植的刑法应对为切入点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瑜 《医学与法学》 2016年第3期17-22,共6页
文章以"受害人承诺"的含义及该承诺的成立要素、细节反思等为切入点,首先对受害人承诺的构成要件进行了丰富和细化,对与医疗刑法相关的若干质疑进行了梳理;其次对安乐死合法化的正当性依据、适用标准展开了详细论述和充分论证... 文章以"受害人承诺"的含义及该承诺的成立要素、细节反思等为切入点,首先对受害人承诺的构成要件进行了丰富和细化,对与医疗刑法相关的若干质疑进行了梳理;其次对安乐死合法化的正当性依据、适用标准展开了详细论述和充分论证,在赞成安乐死合法化的立论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等,谨慎构建了关于我国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各自的立法根基和执行准则;最后以理论和实践中争议较集中的器官移植为又一探讨目标,以对比分析为基本思路,对与器官移植相关联的新型犯罪规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法律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害人承诺 阻却刑事违法性 告知后同意 安乐死 器官移植
下载PDF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威慑功能的弱化——兼评赫尔英案对“善意例外”的扩张 被引量:6
3
作者 贺红强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美国2009年的赫尔英案创设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善意例外"的新类型,即因客观上合理信赖其他警察部门记录而取得的非法证据不予以排除。赫尔英案对"善意例外"的扩张反映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威慑功能的弱化。回顾美国... 美国2009年的赫尔英案创设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善意例外"的新类型,即因客观上合理信赖其他警察部门记录而取得的非法证据不予以排除。赫尔英案对"善意例外"的扩张反映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威慑功能的弱化。回顾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展历程,它的例外不断创设、威慑功能逐渐式微是贯穿其间的主线。反思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它在威慑警察违法方面具有内在局限性,本质是让全社会为警察的行为承担责任,惩戒警察个人才是防止违法取证的最有效途径。我国的非法物证排除规则以法官裁量排除为原则,以减少冤假错案为目的,有效遏制警察违法行为依然需要强化警察惩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善意例外 赫尔英案 威慑警察违法行为
原文传递
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的重新定性——以“假想防卫”为例
4
作者 高雅婷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2-46,共5页
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的问题在我国刑法通说上一直被简单地按照事实认识错误的原则来处理,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比如关于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错误到底是否属于事实错误,以及直接按照事实错误的原则来处理是否真正合理... 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的问题在我国刑法通说上一直被简单地按照事实认识错误的原则来处理,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比如关于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错误到底是否属于事实错误,以及直接按照事实错误的原则来处理是否真正合理。事实上这无法解决关于阻却违法性事由错误行为的恶意的共犯问题。以假想防卫为例借鉴限制法律效果的责任理论,可以重新认识和解决阻却违法性事由的错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却违法性事由 假想防卫 认识错误 双重评价 限制法律效果的责任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