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建构和设计——建构作为一种设计的工作方法 被引量:74
1
作者 顾大庆 《建筑师》 2006年第1期13-21,共9页
本文是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的建构工作室在过去的几年就建构这个课题所作的一个设计教学研究。其基本理念在于把建构问题归结为一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并且相信这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结构有序的和严谨的练习来传授... 本文是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的建构工作室在过去的几年就建构这个课题所作的一个设计教学研究。其基本理念在于把建构问题归结为一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并且相信这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结构有序的和严谨的练习来传授的。文章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对建构这个教学命题的一些理论思考,其次是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再次是设计练习的简要介绍, 最后是有关这个教学研究对当今建筑教育的意义的几点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空间 设计教学法 研究 教案设计
下载PDF
我们今天有机会成为杨廷宝吗? 一个关于当今中国建筑教育的质疑 被引量:18
2
作者 顾大庆 《时代建筑》 2017年第3期10-16,共7页
杨廷宝先生(1901—1982年)是中国近现代最具盛名的建筑师和教育家,他也是最早受巴黎美院式建筑教育的中国留学生的代表性人物对于所谓的"布扎"建筑教育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建筑风格的层面——西方古典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文章... 杨廷宝先生(1901—1982年)是中国近现代最具盛名的建筑师和教育家,他也是最早受巴黎美院式建筑教育的中国留学生的代表性人物对于所谓的"布扎"建筑教育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建筑风格的层面——西方古典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文章则提出一个认识"布扎"建筑教育本质的新角度,即它的目的不是传授一种特定的建筑风格,而是一种推敲处理建筑的平面、立面、体量和空间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构图"文章借助"我们今天有机会成为杨廷宝吗?"这个假设性议题来引出对于"布扎"建筑教育的本质、当前中国建筑教育所面临的危机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廷宝 “布扎” 构图 建筑教育 设计教学法
下载PDF
反思风景园林学——写在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之际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振威 毛颜康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3,共5页
本轮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带来了机遇,但也对风景园林学科学性、学科性与知识生产提出了诘问。从学科困境、人才培养困境、执业注册制度困境3个维度反思风景园林学的问题与瓶颈。提出加快建立风景园林师执业注... 本轮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带来了机遇,但也对风景园林学科学性、学科性与知识生产提出了诘问。从学科困境、人才培养困境、执业注册制度困境3个维度反思风景园林学的问题与瓶颈。提出加快建立风景园林师执业注册制度、深入建构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以科学哲学理论解析风景园林学理论内核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专业学位 科学哲学 设计教学 执业注册
下载PDF
从《设计元素》看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理性内核与视觉转向 被引量:3
4
作者 崔婉怡 许懋彦 《世界建筑》 2023年第4期100-107,共8页
《设计元素》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于1945年出版的一套介绍现代设计普遍原理的视觉教育图版,其内容折射出包豪斯设计教育的思想内核及其在美国的演进。其一,反映了包豪斯以手工实践为基础的预备课程教学模式,及其在美国设计基础教学中... 《设计元素》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于1945年出版的一套介绍现代设计普遍原理的视觉教育图版,其内容折射出包豪斯设计教育的思想内核及其在美国的演进。其一,反映了包豪斯以手工实践为基础的预备课程教学模式,及其在美国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延续;其二,将设计“元素化”分解的理念反映了包豪斯教育的理性内核,同时,对设计元素的“视觉化”建构则折射了包豪斯教学重心在美国发生的视觉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元素》 包豪斯预备课程 设计教学 基本设计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下载PDF
“建造—空间”线索下的贯通式建构教学研究
5
作者 吴佳维 傅筱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6,共7页
讨论了南京大学建筑学本科的建构教学如何打破设计课与技术类课程各自为阵的常态,在本科一至三年级的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中贯穿了一条建造一空间类型的主线,在有限的课时内丰富了学生对建构议题的多维... 讨论了南京大学建筑学本科的建构教学如何打破设计课与技术类课程各自为阵的常态,在本科一至三年级的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中贯穿了一条建造一空间类型的主线,在有限的课时内丰富了学生对建构议题的多维认知,提升了处理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贯通式教学 建筑构造 设计教学 结构化 课程群
原文传递
新工科教育语境中跨学科课程项目的设计教学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鼎 吕冠儒 +1 位作者 郭鹏翔 陈龙宝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6,共11页
现有工程教育策略需超越科学原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行动能力以适应新兴技术和复杂方案。本研究在南方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采用“基于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Solution-Based Design Process,SBDP)教学法,探究其对新工科教育体系下学... 现有工程教育策略需超越科学原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行动能力以适应新兴技术和复杂方案。本研究在南方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采用“基于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Solution-Based Design Process,SBDP)教学法,探究其对新工科教育体系下学生跨学科课程学习的影响。27名本科生参与应用机器人底盘和四门设计工程必修课的“智慧牧场”课程项目,通过反思日志和焦点小组收集质性数据进行主题分析。研究发现,SBDP教学法实现了新工科教育关注的设计、跨学科和解决真实问题的特性。它在设计驱动的跨学科融合和解决真实情境问题方面发挥明显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培养创新能力。SBDP通过整合过程性知识、多学科陈述性知识和真实情景的条件性知识,有利于学生通过创造终端产品学习工程知识。此外,它培养了基于技能和意识的高阶思维能力。总结而言,本研究为新工科教育体系下的跨学科课程创新提供了可行方案,揭示了在工业4.0时代工程教育转型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促进管理、教学、学习和产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教育 设计教学法 基于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 跨学科课程项目
原文传递
从《设计元素》看梁思成的“体形环境”建筑教育观与清华建筑设计基础教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婉怡 许懋彦 《世界建筑》 2023年第6期85-91,共7页
梁思成于1946-1947年赴美考察现代建筑与建筑教育时接触到《设计元素》,并将其带回新成立的清华大学建筑系,作为推行现代建筑教育改革的重要教参之一。本文探析梁思成接触并选择《设计元素》的来龙去脉,揭示梁思成“体形环境”建筑教育... 梁思成于1946-1947年赴美考察现代建筑与建筑教育时接触到《设计元素》,并将其带回新成立的清华大学建筑系,作为推行现代建筑教育改革的重要教参之一。本文探析梁思成接触并选择《设计元素》的来龙去脉,揭示梁思成“体形环境”建筑教育思想中的现代性内容;追踪在1940-1980年代,《设计元素》及其承载的包豪斯理念在梁思成“体形环境”思想指导下的清华建筑基础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元素》 梁思成 清华建筑 包豪斯预备课程 设计教学
下载PDF
包豪斯预备课程的建筑迂行——以拉兹洛·莫霍利-纳吉主持的课程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雨林 卢永毅 《建筑师》 2019年第4期62-75,共14页
包豪斯设计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实践传播到中国,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展进程。其中,包豪斯基础教学的引入,是最具历史意义的部分。本文聚焦拉兹洛·莫霍利-纳吉这位代表性人物,对他主持期间的包豪斯预备课程展开研究... 包豪斯设计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实践传播到中国,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展进程。其中,包豪斯基础教学的引入,是最具历史意义的部分。本文聚焦拉兹洛·莫霍利-纳吉这位代表性人物,对他主持期间的包豪斯预备课程展开研究。从课程构建的多重训练方式出发,追溯其思想渊源,解析"完整的人"和"总体作品"这两个核心概念,透视预备课程在包豪斯教学体系整体架构中的基础作用,以剖析预备课程与建筑以及建筑师培养之间丰富而深刻的关联。同时,本文也检视莫霍利-纳吉教学探索中的视觉化倾向,揭示包豪斯内在矛盾性,为进一步反思包豪斯的中国影响提供关键性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豪斯 设计教学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预备课程 视觉化
下载PDF
交融与调适:深圳大学“一横多纵”设计教学体系的实践
9
作者 张轶伟(文\图) 陈佳伟(文\图) +2 位作者 肖靖(文\图) 彭小松(文\图) 范悦(文\图) 《世界建筑导报》 2023年第5期41-45,共5页
本文对深圳大学“一横多纵”设计教学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通过对横向与纵向教学平台教学法与成果的梳理,指出其在建筑类通识与专业教育层面所进行的探索。延续建筑设计的核心价值和深圳建筑实践的特色,“一横多纵”教学体系正经历... 本文对深圳大学“一横多纵”设计教学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通过对横向与纵向教学平台教学法与成果的梳理,指出其在建筑类通识与专业教育层面所进行的探索。延续建筑设计的核心价值和深圳建筑实践的特色,“一横多纵”教学体系正经历着动态调整以不断适应学科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教学体系 教学法 学科交叉 “一横多纵”
下载PDF
通识与专业之辨:包豪斯预备课程在美国建筑教育的传播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轶伟 曲菲 《建筑师》 2021年第4期68-78,共11页
本文对包豪斯预备课程在美国建筑院校的教学史料进行梳理,以移植与转化两部分进行传播历程的概括。移植部分聚焦于阿尔伯斯和莫霍利-纳吉两位第一代包豪斯教师在艺术类设计基础教学的探索,通过教学档案和文献研究剖析了基于材料的包豪... 本文对包豪斯预备课程在美国建筑院校的教学史料进行梳理,以移植与转化两部分进行传播历程的概括。移植部分聚焦于阿尔伯斯和莫霍利-纳吉两位第一代包豪斯教师在艺术类设计基础教学的探索,通过教学档案和文献研究剖析了基于材料的包豪斯练习和抽象形式理论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影响;转化部分通过三种不同的教学主张来呈现以"基本设计"为代表的包豪斯教学法在美国建筑教育的传播谱系。本文揭示了包豪斯艺术与建筑学科交叉内在的潜力与矛盾,并以通识与专业教育的历史思辨为包豪斯教学遗产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豪斯预备课程 基本设计 建筑基础教学 设计教学法 模式与谱系
下载PDF
四步关联的空间类型教学——深圳大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初探
11
作者 张轶伟 顾蓓蓓 钟波涛 《中国建筑教育》 2022年第1期60-66,共7页
本文概述了深圳大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基本方法,以抽象空间向场所环境的递推来展开进行分阶段的教学。课程强调授课、先例、训练、反馈四种模式的相互配合。从教案的组织而言,“空间叠加”“空间组织”“空间建构”“... 本文概述了深圳大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基本方法,以抽象空间向场所环境的递推来展开进行分阶段的教学。课程强调授课、先例、训练、反馈四种模式的相互配合。从教案的组织而言,“空间叠加”“空间组织”“空间建构”“空间组合”四个环节分别对应了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包含抽象概念、功能组织、建造深化以及团队协作。在建筑入门训练环节,上述“四步关联”的矩阵教学法形成了一套具有逻辑性和可控性的执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基础教学 设计教学法 空间类型学 教案 模型操作
原文传递
略论莫霍利-纳吉的新式教育有机方法观
12
作者 曹汝平 《艺术生活》 2019年第3期8-13,共6页
莫霍利-纳吉的设计教育观念从德国包豪斯延续到美国芝加哥设计学院,并在吸收工业化文明成果的同时不断趋向于"有机整体"的方法观。作为莫霍利核心教育观念之一的有机方法观,是他将设计视为社会整体的有机活动后形成的相对完... 莫霍利-纳吉的设计教育观念从德国包豪斯延续到美国芝加哥设计学院,并在吸收工业化文明成果的同时不断趋向于"有机整体"的方法观。作为莫霍利核心教育观念之一的有机方法观,是他将设计视为社会整体的有机活动后形成的相对完整的认识论,这一方法观侧重于"知识的综合",其脉络由基础课程、综合知识及情感训练构成,是支撑其教育理论框架的主要内容。莫霍利的设计教育和有机整体及其方法观联系起来,成为塑造生动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霍利-纳吉 有机整体 设计教育 包豪斯 构成主义设计
下载PDF
包豪斯对于现代设计教学的意义
13
作者 李逸斐 《艺术生活》 2019年第3期25-29,共5页
本文在"包豪斯"建校100年之际,结合当下设计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重温"包豪斯"精神,着重强调从物质文化遗产和场域精神中学习"包豪斯"的现实意义,从现代主义风格的起点上理解"包豪斯"设计教学... 本文在"包豪斯"建校100年之际,结合当下设计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重温"包豪斯"精神,着重强调从物质文化遗产和场域精神中学习"包豪斯"的现实意义,从现代主义风格的起点上理解"包豪斯"设计教学的理论意义,从"包豪斯"的精神家园德绍体会设计教学的未来意义,进而引发对于设计教育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豪斯 设计教学 现代设计
下载PDF
包豪斯与日本设计教育的相互影响
14
作者 海伦娜·查普科娃 张洁(译) 温静(校) 《时代建筑》 2019年第3期38-42,共5页
包豪斯教学方法之影响远在德国之外。直到1933年包豪斯关停,一种日式的感性始终贯穿其中。文章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和日本设计教育的相互影响,以揭示当时日本和欧洲紧密交织的关联网络。日本的艺术史写作绵密地勾勒了包豪斯在2... 包豪斯教学方法之影响远在德国之外。直到1933年包豪斯关停,一种日式的感性始终贯穿其中。文章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和日本设计教育的相互影响,以揭示当时日本和欧洲紧密交织的关联网络。日本的艺术史写作绵密地勾勒了包豪斯在20世纪20~30年代复杂的历史与自相矛盾的思想。仲田定之助和水谷武彦于1927年4月至1929年4月求学于德绍包豪斯,他们的写作中展现了这一旨趣。仲田深具影响力的文章《包豪斯城邦》发表于Mizue艺术杂志,他在其中引用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这位倡导艺术和技术合一的校长的话,用"综合的艺术"来描述包豪斯^([1])。这一综合方法是建筑师川喜田炼七郎创造性活动和教学的特征,忠于包豪斯最初的艺术与设计教学模型,保持了综合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豪斯 日本先锋主义 现代主义 德国现代主义 设计教育
下载PDF
范本转化与理性生成——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及思想演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雷 《新建筑》 2019年第5期139-141,共3页
针对建筑学专业核心设计课程的知识传授,从范本仿照与理性生成两个角度,回顾并梳理相关教学模式及思想的演变,包括:经典范本的传承、本土的转化、功能技术逻辑的加入以及理性逻辑下的形式生成。以此重新理解当代中国建筑教育中布扎传统... 针对建筑学专业核心设计课程的知识传授,从范本仿照与理性生成两个角度,回顾并梳理相关教学模式及思想的演变,包括:经典范本的传承、本土的转化、功能技术逻辑的加入以及理性逻辑下的形式生成。以此重新理解当代中国建筑教育中布扎传统与现代性之双重议题,展现相互差异和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教学 典范 构图 要素 生成
下载PDF
作为设计教学战略的异常事物与惯例辩证法——1996~2007哈佛大学第一学年工作室课程(英文)
16
作者 普霄斯顿.斯科特.科恩 《新建筑》 2007年第6期40-43,共4页
在教育刚开始的阶段,核心课程教育是本源。第一年的核心课程教学受着双重的束缚。问题来源于这样一个认识:今天最好的建筑师不是那些有着杰出的想法或是卓越技术之人,而是那些能在所拥有的各种想法和所掌握的技术手段之间产生神奇魔力... 在教育刚开始的阶段,核心课程教育是本源。第一年的核心课程教学受着双重的束缚。问题来源于这样一个认识:今天最好的建筑师不是那些有着杰出的想法或是卓越技术之人,而是那些能在所拥有的各种想法和所掌握的技术手段之间产生神奇魔力之人。观念和技术的融合是难以传授的,也没有批评和论述的标准。因此,在建筑设计工作室里,主要的教学方式便是讲故事。积累起来的大量故事让人能通过类推的方式来表达那些难以直接描述的事情。教育的核心沿着两条平行的轨迹在运行:一条着眼于建筑和建造的类型学,另一条着眼于几何学和建构。不管是哪一个方面,那些自相矛盾和似是而非的问题总会扰乱在理论上协调一致的类型学或者事物的秩序,这种类型学或秩序作为一种手段将约定俗成的概念引入建筑学之中。意识到这个事实的建筑师必须完善他们固有的建筑观念,或者建立起与知识体系相协调的观念。总之,对问题的质疑成了建筑学中所有事情的主角,对问题的设计和如何敏锐感知这些问题成了设计教学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战略 惯例辩证法 工作室课程
下载PDF
设计思维教学法的理念框架与支撑技术 被引量:10
17
作者 林琳 董玉琦 沈书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2,共10页
关注创新人才培养的设计思维教学法正风靡全球,它以建构主义作为学理基础,以“知能—心智”双结构的建立为教学目标,并在“人—境—脉—事—物”每个维度上都具有其独特的内涵。教学法关涉学习空间与技术,因此对设计思维教学法的研究离... 关注创新人才培养的设计思维教学法正风靡全球,它以建构主义作为学理基础,以“知能—心智”双结构的建立为教学目标,并在“人—境—脉—事—物”每个维度上都具有其独特的内涵。教学法关涉学习空间与技术,因此对设计思维教学法的研究离不开对与之相匹配的学习空间和技术工具的探讨。支持设计思维教学法的学习空间应具有合作性、可视化、实验性、灵活性、舒适性、结构化和自动化等特征,其中物理空间包括团队空间、共享空间、原型空间、社交空间和个人空间五种类型,网络空间则提供了完整的设计思维过程框架、协作工作区、工具库和设计轨迹记录的功能。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创新自信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空间还需嵌入寻找与收集工具、想法生成工具、评估与选择工具、实现与分享工具和测试工具等设计思维教学支撑工具。在未来的设计思维教学法研究与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优势,开展融合型学习;在用好常态化技术工具的同时,探索新兴技术对设计思维活动的支持;可基于实践证据进一步探索设计思维教学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教学法 学习空间 技术工具
下载PDF
关于“建构实验”课程的方法学和教学法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大庆 《中国建筑教育》 2012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工作坊的形式来对设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是提升设计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在过去几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组织的三次设计工作坊都是将'建构实验'课程作为设计训练的教案。作为专辑收录历届学... 以工作坊的形式来对设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是提升设计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在过去几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组织的三次设计工作坊都是将'建构实验'课程作为设计训练的教案。作为专辑收录历届学员作业的前言,本文试图从方法学和教学法两个角度来阐述'建构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实验 设计方法 教案 教学法 设计工作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