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226
1
作者 董光荣 吴波 +3 位作者 慈龙骏 周欢水 卢琦 罗斌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8-332,共15页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发展程度高,危害严重。目前,荒漠化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只是在局部地区荒漠化土地得到了一定程度治理,我国荒漠化整体仍在加速扩展,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荒漠化防治面临的形势非常...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发展程度高,危害严重。目前,荒漠化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只是在局部地区荒漠化土地得到了一定程度治理,我国荒漠化整体仍在加速扩展,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荒漠化防治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气候干旱化是现代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基本背景条件,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导致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现代荒漠化加速扩展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滥垦、滥牧、滥樵、滥采、滥用水资源和滥开矿等。以防为主,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寓治理于开发中,防、治、用有机结合,是根治荒漠化,实现荒漠化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为加快荒漠化治理速度,国家应对荒漠化地区给予政策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成因 防治对策 土地退化
下载PDF
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 被引量:234
2
作者 孟猛 倪健 张治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3-861,共9页
干燥度指数 (Aridityindex ,AI,该文特指气候干燥度 )是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程度的指标 ,在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长期应用 ,近来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经常涉及到的气候指标之一 ,尤其是气候变化和干旱化、荒漠化等研究。该文列举了国内外目... 干燥度指数 (Aridityindex ,AI,该文特指气候干燥度 )是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程度的指标 ,在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长期应用 ,近来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经常涉及到的气候指标之一 ,尤其是气候变化和干旱化、荒漠化等研究。该文列举了国内外目前存在的 2 2种干燥度指数 ,并对目前常用的 8种指数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包括各自的原理、计算方法和在生态学与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等。结合其应用和中国的实际状况 ,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认为修改后的谢氏干燥度、deMartonne干燥度和Holdridge可能蒸散率 (等同于某种意义上的干燥度 )计算方法简单实用 ,有着明确的物理学和生态学意义 ,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应性较强 ,适合于中国气候变化及其相关的干旱化、荒漠化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生态学 干燥度指数 可能蒸散量 气候变化 干旱化 荒漠化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53
3
作者 吴波 慈龙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时期的景观分类和制图以及景观格局计算 ,分析了 50年代到 90年代毛乌素沙地景观动态与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和模式。研究表明 ,50年代以来 ,毛乌素沙地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固...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时期的景观分类和制图以及景观格局计算 ,分析了 50年代到 90年代毛乌素沙地景观动态与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和模式。研究表明 ,50年代以来 ,毛乌素沙地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固定沙地面积迅速减少 ,农田面积明显增加 ,草原、柳湾和盐湿低地等面积显著减少。50年代时 ,整个景观以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占优势 ,而 90年代 ,则以流动沙地占绝对优势。伴随着荒漠化的发展 ,各种景观要素类型之间相互转化 ,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固定沙地面积减少伴随着斑块的破碎化 ,大型斑块数量减少 ,小型斑块数量增加 ;流动沙地面积增加的同时 ,一方面 ,较小的斑块不断联合形成更多的大型斑块 ,另一方面 ,流动沙地不断向固定、半固定沙地内部渗透 ,形成更多的小型斑块 ,使整个景观更加破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扩展及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景观动态 景观格局 景观过程 尺度 荒漠化
下载PDF
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与防治 被引量:163
4
作者 朱震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荒漠化是指人类历史时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在中国北方荒漠化形成因素中过度放牧占30.1%,过度农垦占26.9%,过度樵采... 荒漠化是指人类历史时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在中国北方荒漠化形成因素中过度放牧占30.1%,过度农垦占26.9%,过度樵采占32.7%,水资源利用不当占96%,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占0.7%,在地区上以北方农牧交错及旱农地区荒漠化最为严重。要采取因地制宜措施和建立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以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概念 成因 防治 土地
下载PDF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34
5
作者 王涛 赵哈林 肖洪浪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9-311,共13页
沙漠化研究伴随着中国沙漠科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历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沙漠科学体系的形成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40 a来中国在有关沙漠化的基础研究、动态监测与评价、植被演替、景观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学、... 沙漠化研究伴随着中国沙漠科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历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沙漠科学体系的形成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40 a来中国在有关沙漠化的基础研究、动态监测与评价、植被演替、景观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整治模式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未来中国沙漠化研究的重点领域是: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恢复生态学、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沙漠化逆转及其整治模式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沙漠科学 沙漠化 研究进展 土地沙漠化
下载PDF
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125
6
作者 高尚武 王葆芳 +2 位作者 朱灵益 王君厚 张玉贵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0,T006,共11页
中国是受荒漠化影响较重的国家,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及时掌握荒漠化时空变化信息,有效的实施宏观管理,是荒漠化治理的主要内容。为此,依据地表形态和生态状况的变化确定植被盖度、裸沙地占地百分比和土壤质地3项评价指标,从... 中国是受荒漠化影响较重的国家,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及时掌握荒漠化时空变化信息,有效的实施宏观管理,是荒漠化治理的主要内容。为此,依据地表形态和生态状况的变化确定植被盖度、裸沙地占地百分比和土壤质地3项评价指标,从不同侧面指示特定土地的生产力,并将各指标因子量化,给出沙质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沙化)现状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国情和沙质荒漠化遥感监测需要,这次提出的沙质荒漠化现状评价指标比较直观、便捷、实用,可以通过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或用数字影像在微机上用图像软件按象元水平解译遥感图像、制图。通过在三个不同气候区域的野外调查,验证利用遥感信息获取数据的可行性,证明沙质荒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遥感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分类评估沙化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沙质荒漠化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 被引量:121
7
作者 慈龙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4年第4期289-303,共15页
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科学家们对全球变化的研究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第12款,"荒漠化"的定义,探讨全球变化对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文中利用我国700多个气象站点30年的平均气象资料,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监... 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科学家们对全球变化的研究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第12款,"荒漠化"的定义,探讨全球变化对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文中利用我国700多个气象站点30年的平均气象资料,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监测系统/全球资料数据库方案活动中心以及国际上广泛应用的Thornthwaite计算PE与气候分类方法,计算和绘制了当CO_2倍增、气温升高1.5-4.5℃时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及半湿润干旱区(Arid,semi-aridanddrysub-humidareas)分布变化的图表,同时利用我国北方160个气象台站近40年连续记录的气象资料,进行滑动平均,计算和绘制了干旱、半干旱区的最近40年来气温变暖及干湿变化的趋势图,分析了在全球变化下如果工业发展和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未来30-50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荒漠化监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荒漠化 全球变化 中国 干旱区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157
8
作者 王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是两个反向发展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近60 a来,我国绿洲化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2.5万km2扩大到10.4万km2,沙漠化土地面积由5.3万km2扩大到11.4万km2,受盐渍化危害的耕地面积达到1.5万km2,占总耕地面积的30%。...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是两个反向发展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近60 a来,我国绿洲化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2.5万km2扩大到10.4万km2,沙漠化土地面积由5.3万km2扩大到11.4万km2,受盐渍化危害的耕地面积达到1.5万km2,占总耕地面积的30%。绿洲化优化了局地生态环境,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但绿洲低水平、无序的开发使绿洲稳定性下降,同时引发包括荒漠化在内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绿洲化、荒漠化研究进展的综述,提出了围绕几个关键科学问题近期需要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总体思路,努力在全面认知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作用下水、土、气、生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演变机理,为综合评价环境变化趋势和效应以及调控对策与管理模式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化 荒漠化 过程 干旱区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137
9
作者 苏永中 赵哈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4,共4页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农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粗粒化和养分的贫瘠化特征 ,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 ,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沙粒含量越高 ,土壤分形维数越低 ,表征农田沙漠化程度越高 ;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有...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农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粗粒化和养分的贫瘠化特征 ,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 ,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沙粒含量越高 ,土壤分形维数越低 ,表征农田沙漠化程度越高 ;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 C、全 N、粘粉粒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分形维数能很好地表征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以及沙漠化的程度 ,可作为评价土壤沙漠化演变的一项综合性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性状 沙漠化 分形维数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沙柳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被引量:121
10
作者 高永 邱国玉 +7 位作者 丁国栋 清水英幸 虞毅 胡春元 刘艳萍 户部和夫 王义 汪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研究测定了1m×1m,1m×2m,2m×2m,2m×3m,2m×4m,2m×5m,3m×3m,3m×4m,4m×4m,4m×5m,3m×6m等11种规格沙柳沙障内的风沙活动过程和分布规律。结果说明,不同规格沙障内输沙率随着风速的... 研究测定了1m×1m,1m×2m,2m×2m,2m×3m,2m×4m,2m×5m,3m×3m,3m×4m,4m×4m,4m×5m,3m×6m等11种规格沙柳沙障内的风沙活动过程和分布规律。结果说明,不同规格沙障内输沙率随着风速的变化其变化趋势不同,小规格沙障内输沙率与风速呈对数曲线关系,大规格沙障内输沙率与风速之间呈指数曲线关系。沙柳沙障中近地表0~4cm范围内,风沙流中的相对含沙量沙丘下部明显大于沙丘中部和上部,说明沙障导致了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发生变化。面积等于或小于1m2的沙障可以完全控制地表风蚀,当沙障面积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风蚀深度增加很快。不同规格沙障的防护效益,在大风条件下,小规格沙障的成本效益高于大规格的沙障;在小风情况下,大规格沙障的成本效益大于小规格沙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沙障 防风固沙 荒漠化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05
11
作者 常学礼 邬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对内蒙古科尔沁地区沙漠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依据植物种在各类型沙漠化土地的出现频率和不同沙漠化阶段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 ,探讨了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种绝灭和定居特点 .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 ,沙漠化过程是一... 对内蒙古科尔沁地区沙漠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依据植物种在各类型沙漠化土地的出现频率和不同沙漠化阶段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 ,探讨了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种绝灭和定居特点 .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 ,沙漠化过程是一个物种多样性衰减的过程 ,沙漠化首先导致特有种的绝灭 ,其次为稀有种和普通种 .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 ,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受沙漠化影响最大 ,而 1年生草本和半灌木类植物可存活于沙漠化过程各个阶段 .在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种的绝灭速率大于定居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态 物种多样性 沙漠化 内蒙古 科尔沁地区
下载PDF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退化及其环境反映 被引量:125
12
作者 张森琦 王永贵 +4 位作者 赵永真 黄勇 李永国 石维栋 尚小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基于黄河源区多年冻土退化引起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与效应的实际资料,明确了多年冻土的生态环境功能和多年冻土退化引起的危害.提出多年冻土退化使赋存于高寒草地和维系高寒草地生长发育的多年冻土表部的冻结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或消失... 基于黄河源区多年冻土退化引起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与效应的实际资料,明确了多年冻土的生态环境功能和多年冻土退化引起的危害.提出多年冻土退化使赋存于高寒草地和维系高寒草地生长发育的多年冻土表部的冻结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或消失,从而引发和加剧了高寒草地的"三化"(草地退化、沙漠化和盐渍化)和水环境变异,是导致黄河源区占主导地位的高寒草甸失水向沙漠化草地和"黑土滩"型次生裸地退化的主要地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生态环境地质 沙漠化 黄河源区
下载PDF
我国荒漠化发生机理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81
13
作者 慈龙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7-107,共11页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公约》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联合行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本文运用生物控制理论中正负反馈回路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加强作用分析了荒漠化过程的内在机制;用耗散结构理论分...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公约》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联合行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本文运用生物控制理论中正负反馈回路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加强作用分析了荒漠化过程的内在机制;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途径,并提出我国防治荒漠化应遵循的4个原则:1)调节农林牧水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实行“生态系统管理”,促进系统内的良性循环;3)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4)完善政策措施和加强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反馈回路 耗散结构 气候变化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中国北方沙漠化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94
14
作者 王涛 朱震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65,共10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沙漠化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愈来愈深刻,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作为沙漠化问题极其严重的国家,我国在对沙漠化的认识及治理上,经过多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沙漠化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愈来愈深刻,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作为沙漠化问题极其严重的国家,我国在对沙漠化的认识及治理上,经过多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就中国北方沙漠化的成因、发展过程、灾害评价及防治机理等方面做一简单探讨,以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沙漠化研究工作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成因 灾害评价 风沙动力学 防治 中国 北方地区 人为因素
下载PDF
黄河上游玛曲县土地沙漠化研究 被引量:107
15
作者 张龙生 马立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7,共4页
玛曲县地处黄河上游 ,属江河源区 ,其生态作用对黄河的安危有直接影响。作者运用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玛曲县的土地沙漠化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全县沙漠化土地总面积 6 0 80 .0hm2 ,基本沿黄河分布于冲洪积滩... 玛曲县地处黄河上游 ,属江河源区 ,其生态作用对黄河的安危有直接影响。作者运用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玛曲县的土地沙漠化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全县沙漠化土地总面积 6 0 80 .0hm2 ,基本沿黄河分布于冲洪积滩地 ,以每年 6 8%的速率扩展。土地沙漠化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过牧为主导因素。沙漠化治理是黄河综合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曲县 土地沙漠化 原因 风沙 治理措施 气候干旱 过牧
下载PDF
中国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研究 被引量:66
16
作者 张新时 周广胜 +2 位作者 高琼 倪健 唐海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7-144,共8页
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大气和气候的反馈作用及在更微观的尺度上预测全球变化对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效应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项目“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的重要研究目标。中国科学家自... 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大气和气候的反馈作用及在更微观的尺度上预测全球变化对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效应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项目“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的重要研究目标。中国科学家自1985年正式立项开展全球变化研究以来,全面加入了国际全球变化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文章就近年来中国在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作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生态生理试验 荒漠化 陆地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利用遥感和GIS研究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土地沙漠化 被引量:75
17
作者 王让会 樊自立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不同区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游地区普遍存在的沙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应用多时相(1959年、1983年、1992年)、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不同区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游地区普遍存在的沙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应用多时相(1959年、1983年、1992年)、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信息,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编制阿拉干地区不同年代沙漠化类型图,并在ARC/INFO软件支持下,对图件进行编辑处理,制作沙漠化动态图;通过GIS数据库提供的资源环境定量数据,应用系统论、信息论及控制论的观点分析阿拉干地区沙漠化的演化过程,并借助于GM(1,1)模型,预测阿拉干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土地 沙漠化 塔里木河下游
下载PDF
近40a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气候变化及其与土地沙漠化的关系——以科尔沁沙地为例 被引量:92
18
作者 赵哈林 张铜会 +1 位作者 崔建垣 李玉霖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7,共6页
近 40 a来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科尔沁沙地的气候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90年代和 6 0年代相比 ,年均气温升高 0 \^5~ 1.2℃ ,气温波动性减小 43.0 %~ 6 1.0 % ;年均降水量增加 5 0~ 6 7mm,年降水变异系数增大 2 0 %... 近 40 a来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科尔沁沙地的气候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90年代和 6 0年代相比 ,年均气温升高 0 \^5~ 1.2℃ ,气温波动性减小 43.0 %~ 6 1.0 % ;年均降水量增加 5 0~ 6 7mm,年降水变异系数增大 2 0 %~ 5 0 % ;年均蒸发量下降 16 .7% ;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其中升温主要发生于冬季 ,降水增加主要发生于春夏两季。近 40 a来 ,该区沙漠化呈明显发展趋势 ,其中从 5 0年代末到 80年代末 ,沙漠化面积由 32 92 5km2 增加到 71884km2 ,年均发展速度高达 3.94% ,虽然到 90年代其年均发展速度降到 1.2 % ,但总面积却扩展了86 73km2 。降水的增加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和农业的发展 ,但也容易导致大面积垦荒的发生 ,进而引起沙漠化急剧发展。因此 ,在严禁滥垦草原的同时 ,要抓住时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加强植被的保护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农牧交错区 气候变化 沙漠化
下载PDF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2.沙漠化的研究内容 被引量:83
19
作者 王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7-482,共6页
我国开展沙漠化的研究与防治已有半个世纪,但沙漠化土地一直在加速扩展,目前仍然处于"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严峻态势,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在认识沙漠化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建立比较完善的沙漠化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来... 我国开展沙漠化的研究与防治已有半个世纪,但沙漠化土地一直在加速扩展,目前仍然处于"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严峻态势,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在认识沙漠化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建立比较完善的沙漠化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来指导防治实践。沙漠化过程研究与防治实践中许多科学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以沙漠化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的研究。作者就我国沙漠化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开展讨论,认为沙漠化研究应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时间序列上,将沙漠化环境背景的形成演化、沙漠化与沙尘暴的现代过程及其在全球变化格局下的发展趋势的研究系统化,以揭示沙漠化的形成与演变;在空间结构上,将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退化过程与区外乃至全球的大气环流格局视为统一的环境动力系统进行研究,以揭示沙漠化与沙尘暴的空间分异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通过定量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研究沙漠化的演变规律及其调控的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为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基础。据此,提出沙漠化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沙漠化过程的自然与人文背景研究、沙漠化(沙尘暴)动力学过程及其调控、沙漠化的生物学过程与植被恢复重建机理和沙漠化综合防治战略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沙漠化 研究内容 研究区域 生态环境 沙漠化防治 沙尘暴 沙漠 戈壁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我国荒漠化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90
20
作者 苏志珠 卢琦 +2 位作者 吴波 靳鹤龄 董光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9-335,共7页
荒漠化和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科学界历来对此十分重视。我国是受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2004年,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62万km2,沙化土地面积173.97万km2,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和18.12%。与20世纪90年代... 荒漠化和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科学界历来对此十分重视。我国是受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2004年,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62万km2,沙化土地面积173.97万km2,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和18.12%。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情况相比,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扩展速度均出现减少和减缓的趋势,沙化土地已由90年代末每年扩展3 436km2转变为每年减少1 283km2。这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体现,也是国家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和加大荒漠化防治投入的结果。我国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扩展与逆转过程仍会产生影响。气候变化中的降水变化在大范围内控制着荒漠化土地的扩展与逆转过程,气候暖干化有助于荒漠化的发生与扩展,但在局部地区随着气温升高有降水增多的可能,有利于荒漠化土地的逆转。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特别是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以及对农牧产品等物质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不合理经济活动是不容忽视的。要遏止荒漠化的扩展,应采取适应与减缓气候干旱化对策,消除人为荒漠化因素,并积极整治荒漠化土地,从根本上促进荒漠化土地的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荒漠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