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宁明组植物化石中黄铁矿及其沉积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马福军 吴媛欣 +4 位作者 刘松 孙柏年 闫德飞 张凤太 王秋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41,共9页
对化石中的黄铁矿进行研究,有助于明确生物的化石化过程以及期间的沉积微环境。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广西宁明组植物化石中保存的黄铁矿进行了分析,发现离散型单晶和成群的莓状体共同保存。单晶绝大多数为无规则至球状体,晶棱不... 对化石中的黄铁矿进行研究,有助于明确生物的化石化过程以及期间的沉积微环境。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广西宁明组植物化石中保存的黄铁矿进行了分析,发现离散型单晶和成群的莓状体共同保存。单晶绝大多数为无规则至球状体,晶棱不明显,表面可见凹点;少数为八面体,晶棱明显,表面光滑;单晶直径为0.79~1.58μm;莓状体为圆球状,粒径为7.23~14.95μm,S/Fe原子个数比的均值为1.54。莓状体的粒径大小和变化幅度均处于低值段,其S/Fe原子个数比值小于2,结果均说明当时植物体上、下表皮间为一种贫氧的水体环境,并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莓状体。植物化石上、下表皮间由于未保存组织结构,而被大量的、近似层状分布的黄铁矿单晶和莓状体充填,结果支持了化石内莓状体形成与有机质降解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植物化石 渐新世 沉积微环境 宁明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