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N涂层高速钢刀具耐热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贾庆莲 周兰英 周焕雷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研究了切削过程中TiN涂层高速钢刀具的切削温度场分布特征及其生热、导热特征。通过试验证明了TiN薄膜的热学特征与其晶体结构类型有关 ,用不同工艺方法得到的TiN涂层高速钢刀具的耐热性、耐磨性亦存在明显差别 ,为TiN涂层刀具沉积工艺... 研究了切削过程中TiN涂层高速钢刀具的切削温度场分布特征及其生热、导热特征。通过试验证明了TiN薄膜的热学特征与其晶体结构类型有关 ,用不同工艺方法得到的TiN涂层高速钢刀具的耐热性、耐磨性亦存在明显差别 ,为TiN涂层刀具沉积工艺参数的优化、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涂层 高速钢刀具 耐热性 沉积工艺 晶体结构
下载PDF
便携式电火花沉积镍基合金工艺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平 马琳 +1 位作者 梁志杰 张二亮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6,114,共4页
通过便携式电火花表面强化设备在45钢表面制备镍基合金强化层,从沉积层厚度、沉积层硬度和沉积层微观缺陷三个方面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强化层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确定采用该便携设备进行沉积修复时,选用输出功率为1.2 kW,输出电压为1... 通过便携式电火花表面强化设备在45钢表面制备镍基合金强化层,从沉积层厚度、沉积层硬度和沉积层微观缺陷三个方面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强化层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确定采用该便携设备进行沉积修复时,选用输出功率为1.2 kW,输出电压为128 V,保护气流量为5 L/min的工艺时可获得综合质量最优的沉积层,并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了厚为595μm,硬度高达362 HV,无明显缺陷镍基合金沉积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表面强化 镍基合金 沉积工艺
下载PDF
Heat Resistance of TiN Coated HSS Tools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兰英 周焕雷 贾庆莲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3年第2期176-179,共4页
The cutting friction, cutting deformation, producing heat, conducting heat, temperature field of TiN coated HSS tools in the cutting process are discussed profoundly. 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heat property of TiN co... The cutting friction, cutting deformation, producing heat, conducting heat, temperature field of TiN coated HSS tools in the cutting process are discussed profoundly. 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heat property of TiN coated tools, from the micromechanism angl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heat property 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iN compound is analyzed, and the regularity of TiN compound crystal structure changing with temperature rising is sought. The difference of the wear resistance and heat resistance of TiN coated tools deposited by c1 and c2 depositing techniques is proved by tests. The conclusions will off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rrect design of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TiN coated tools, rational selection of cutting regime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depositing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 coated HSS heat resistance crystal structure depositing technique
下载PDF
光伏面板积灰及除尘清洁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7
4
作者 鲍官军 张林威 +3 位作者 蔡世波 蒋建东 胥芳 贾桂红 《机电工程》 CAS 2013年第8期909-913,共5页
针对光伏面板积灰、影响因素、积灰对面板转换效率的降低效应等问题,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介绍了灰尘的来源及组成,着重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光伏面板积灰形成过程及积灰引起的面板输出效率降低或... 针对光伏面板积灰、影响因素、积灰对面板转换效率的降低效应等问题,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介绍了灰尘的来源及组成,着重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光伏面板积灰形成过程及积灰引起的面板输出效率降低或太阳辐射透过率降低等研究文献,分析了面板倾角、风速风向、灰尘性质、环境湿度等主要因素对光伏面板积灰的形成和面板效率/太阳辐射透过率的影响。总结了基于灰尘性质、降尘、降雨等因素建立的积灰模型及其对面板效率的影响模型。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光伏面板清洁技术:电帘除尘和机械除尘。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积灰实验完整性、灰尘特性、积灰沉积机理、面板除尘清洁技术等方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面板 积灰模型 除尘技术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岩性气藏成藏条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林 孙平 +4 位作者 张绍胜 徐之远 郭泽清 田继先 孔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2-34,45,共4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为弱成岩疏松砂岩地层,近几年围绕构造圈闭的勘探成效不大,岩性气藏将成为该区天然气储量的又一增长点。在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分析了该盆地第四系独特的沉积条件及岩性气藏成藏条件:①盆地周边的构造坡折带是...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为弱成岩疏松砂岩地层,近几年围绕构造圈闭的勘探成效不大,岩性气藏将成为该区天然气储量的又一增长点。在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分析了该盆地第四系独特的沉积条件及岩性气藏成藏条件:①盆地周边的构造坡折带是岩性圈闭的有利发育区;②构造背景上的斜坡带是岩性气藏发育区;③深层岩石的弱成岩作用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根据对三湖地区第四系构造背景、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岩性圈闭发育条件等的综合分析,得出三湖地区七个泉组发育有岩性尖灭带、盆地内沉积低隆起或鼻隆起带、斜坡带及透镜体等类型的岩性圈闭的认识。最后,提出了三湖地区岩性气藏的勘探技术对策:应加强保低频保振幅地震处理与综合解释,高分辨率露头层序的建立,测井资料的精细对比分析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四纪 三湖凹陷 岩性油气藏 生物气 成藏条件 岩性圈闭 勘探技术对策
下载PDF
小湾水电站堆积体边坡支护与锚索技术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德圣 姜玉松 吴诗勇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70,共5页
分析小湾水电站堆积体边坡支护措施,研究预应力锚索技术的应用。分析认为,研究区边坡支护综合运用了工程护坡和生态护坡等边坡处理技术,预应力锚索是其主体工程,锚索孔钻孔和灌浆是该技术应用中的难点和重点,使用偏心跟管钻进技术和同... 分析小湾水电站堆积体边坡支护措施,研究预应力锚索技术的应用。分析认为,研究区边坡支护综合运用了工程护坡和生态护坡等边坡处理技术,预应力锚索是其主体工程,锚索孔钻孔和灌浆是该技术应用中的难点和重点,使用偏心跟管钻进技术和同心跟管钻进技术能有效解决钻孔难以成孔的问题;通过在锚索体外裹土工布和细帆布的方法,既保证了水泥结石对自由段锚索体的保护,又减少了浆量损耗,避免浆体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湾水电站 堆积体边坡 支护技术 预应力锚索
下载PDF
岩金矿山采空区处理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蔡保清 《有色矿冶》 2003年第2期1-4,共4页
岩金矿山以浅眼留矿法为代表的空场采矿法为主要开采手段 ,约占 5 0 %,每年形成数百万m3 采空区 ,并绝大多数未进行专门处理。本文介绍数例岩金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法及效果与对策 ,供有关企业参考。
关键词 岩金矿山 空场采矿法 采空区封崩充撑 采空区处理 浅眼留矿法
下载PDF
桂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地质异常分析及基于GIS的找矿有利地段圈定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海洲 张起钻 《矿产与地质》 2007年第4期436-439,共4页
桂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岩溶地貌、气候与水文等因素控制。通过对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地质异常的分析和识别,利用G IS技术圈定铝土矿找矿的有利地段,并预测其资源潜力。
关键词 铝土矿 找矿有利地段 GIS技术 地质异常 控矿因素 桂西
下载PDF
基于地震波方法的矿床探测技术研究
9
作者 万环环 韩飘平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9期190-192,共3页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地震波方法在矿床探测中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其在勘探过程中的应用和挑战。通过地震波方法,可获取地下矿体的位置、规模和性质,为矿床勘探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同时,地震波方法还可以帮助识别地下构造和地质灾害风险...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地震波方法在矿床探测中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其在勘探过程中的应用和挑战。通过地震波方法,可获取地下矿体的位置、规模和性质,为矿床勘探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同时,地震波方法还可以帮助识别地下构造和地质灾害风险,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矿床 探测技术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明挖段失稳机理分析与加固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昌茂 吴立 +2 位作者 吴双兰 邓宗伟 李波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134,共9页
文章针对田家山隧道明挖段堆积体失稳滑塌问题,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三维仿真模型,并结合现场地表监测点的实测数据,首先从堆积体塑性区分布、位移增量以及锚杆轴力分布等情况,对隧道明挖段开挖支护的全过程进行了复核分析。结果表明:... 文章针对田家山隧道明挖段堆积体失稳滑塌问题,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三维仿真模型,并结合现场地表监测点的实测数据,首先从堆积体塑性区分布、位移增量以及锚杆轴力分布等情况,对隧道明挖段开挖支护的全过程进行了复核分析。结果表明:大里程方向导向墙开裂滑塌是由于剪切屈服单元与拉伸屈服单元贯通形成塑性滑层,从而导致浅层牵引式滑塌;小里程方向大变形是由于堆积体内部向隧道临空区移动,导致地表出现拉伸型裂缝,进而表现为蠕滑拉裂。然后对比分析了加固前后隧道上覆堆积体及围岩的变形特征,并优化了隧道开挖的工法、工序。最后根据数值复核结论以及国内外的工程经验,提出了综合加固处理措施,使隧道安全穿越了堆积体,其结论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堆积体 明挖失稳 数值复核 加固技术
下载PDF
贵州松桃锰矿床地质条件及资源开采技术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驰 张遂 郭琪 《贵州地质》 2018年第4期383-388,392,共7页
本文总结研究了贵州松桃县锰矿床地质资源状况,分析了锰矿矿床的开采技术特点及条件。针对倾斜薄矿脉此类矿床,设计和探索了五种采矿工艺,并通过未确知理论优选方法,定性分析了五类采矿工艺的优劣,最终确定了高强度支架掩护作业伪倾斜... 本文总结研究了贵州松桃县锰矿床地质资源状况,分析了锰矿矿床的开采技术特点及条件。针对倾斜薄矿脉此类矿床,设计和探索了五种采矿工艺,并通过未确知理论优选方法,定性分析了五类采矿工艺的优劣,最终确定了高强度支架掩护作业伪倾斜壁式崩落法采矿方法。优选的高强度掩护支架作业伪倾斜壁式崩落法是针对复杂软破矿床开采进行的工艺探索,具有生产能力大、生产成本低等突出优点。该采矿方法为此类金属矿山的生产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可操作的新采矿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具有试点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床 地质条件 开采技术 贵州
下载PDF
低品位硬岩铀矿床开采技术状况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秦 《铀矿冶》 CAS 2015年第2期72-77,共6页
我国硬岩铀矿一般品位低,采矿贫化率与损失率较大,目前成本高,经济效益不好,传统的铀矿开采技术面临挑战。从低品位硬岩铀矿床开采技术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论述,探讨提高低品位硬岩铀矿床开采技术的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 低品位 硬岩 铀矿床 开采技术
下载PDF
基于成分数据分析及S—A分形的地电提取法在川西容须卡地区寻找隐伏锂矿预测研究
13
作者 石佳磊 欧阳菲 +7 位作者 罗先熔 文美兰 刘攀峰 刘永胜 梁鸣 杨青松 蔡宇群 孙瑶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6期1271-1283,共13页
川西容须卡地区以高寒地貌景观为主,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给找矿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实现该区的找矿突破,开展地电提取法测量、分析与锂成矿密切相关的Li、Be、Rb、Cs、U、Th等6种元素。其结果表明原始数据存在明显的闭合效应,给地球化学... 川西容须卡地区以高寒地貌景观为主,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给找矿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实现该区的找矿突破,开展地电提取法测量、分析与锂成矿密切相关的Li、Be、Rb、Cs、U、Th等6种元素。其结果表明原始数据存在明显的闭合效应,给地球化学异常圈定带来一定的干扰;同时,研究区地球化学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漏掉有意义的弱异常。为进一步确定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明确找矿指示意义,采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打开数据之间的闭合效应,对原始数据、对数变换、ilr变换等3种不同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得出3点结论:①经过对数及ilr变换后的数据比原始数据更接近正态分布;②ilr变换明显消除数据的闭合效应,其中Li、Rb、Cs、U、Th等成矿元素组合对第一主因子PC1正载荷存在较大贡献;③通过S—A异常分解,有效消除研究区背景值的差异,强化低背景区的弱异常,为矿区找矿提供新线索。最后,结合研究区地质成矿规律、元素组合及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圈定出4个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 地电提取法 成分数据分析 S—A分形 找矿预测 川西容须卡
下载PDF
福建上杭北部地区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及勘探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辉 《福建地质》 2005年第2期72-78,共7页
从分析区内水文地质特征入手,根据武平县悦洋银多金属矿区、上杭县古石背铀矿床、上杭县紫金山铜金矿区西北矿段铜矿床等水文地质特征,提出该区矿床水文地质勘探,应查明构造断裂带的特征,采用多种勘探方法相结合,加强地下水长期观测,正... 从分析区内水文地质特征入手,根据武平县悦洋银多金属矿区、上杭县古石背铀矿床、上杭县紫金山铜金矿区西北矿段铜矿床等水文地质特征,提出该区矿床水文地质勘探,应查明构造断裂带的特征,采用多种勘探方法相结合,加强地下水长期观测,正确地查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和主要充水因素,准确预测矿坑涌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上杭北部地区 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构造断裂带 地下水 矿坑涌水量
下载PDF
安化县大溶溪白钨矿床刻槽取样间距对比试验及其经济意义
15
作者 王峰 《湖南地质》 1995年第1期53-57,共5页
运用地质法、几何法、探采对比法、数学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大溶溪白钨矿床刻槽取样间距进行了对比试验,认为取样间距沿走向为6m、沿倾斜为4m具有代表性,比原来沿走向和倾斜均为2m更经济合理,采用这项试验成果后共节约生产探矿... 运用地质法、几何法、探采对比法、数学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大溶溪白钨矿床刻槽取样间距进行了对比试验,认为取样间距沿走向为6m、沿倾斜为4m具有代表性,比原来沿走向和倾斜均为2m更经济合理,采用这项试验成果后共节约生产探矿取样成本40余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床 取样间距 对比 钨矿床 勘探
下载PDF
红土型镍矿床找矿勘查与开发利用新进展 被引量:44
16
作者 王瑞江 聂凤军 +3 位作者 严铁雄 江思宏 王海北 李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镍的需求量一直保持高位增长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的镍储量约为1.6亿吨,其中硫化物型镍矿占全部储量的28%,红土型镍矿占72%。鉴于硫化物型镍矿床以品位较高、杂质较少和选冶容易等特点,因此,全球58%左...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镍的需求量一直保持高位增长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的镍储量约为1.6亿吨,其中硫化物型镍矿占全部储量的28%,红土型镍矿占72%。鉴于硫化物型镍矿床以品位较高、杂质较少和选冶容易等特点,因此,全球58%左右的镍产量来源于此类矿床。随着硫化物型镍矿床开采量的大量增加和储量快速减少以及后备开采基地的严重不足,因此,人们将开发的重点瞄准了红土型镍矿床。红土型镍矿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世界各国已探明的红土型镍的金属量为1.15亿吨,资源丰富;②无论是找矿勘查,还是矿体的采矿和选矿,其投入成本均很低;③火法冶炼工艺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运用,湿法冶炼技术(高压酸浸和堆浸)也正日趋成熟;④红土型镍矿床大多数位于赤道附近,多数临海,便于外运。我国西南和海南岛地区超镁铁质火成岩及其相应的风化层分布广泛,个别岩体(或层)的顶部或旁侧产出有红土型镍矿床(点),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对红土型镍矿床的找矿勘查和开发利用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型镍矿床 找矿勘查 开发利用 高压酸浸 冶炼技术 澳大利亚
下载PDF
采空区处理新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实践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李纯青 姚香 《黄金》 CAS 2004年第3期22-26,共5页
空场采矿法所形成的采空区 ,当其体积或面积达到一定数量之后 ,应使用充填、崩落或支撑等方法进行处理。结合河台金矿采矿方法综合试验研究 ,发明类框架结构支撑空区的处理新技术 ,经过力学稳定性分析研究后认为 ,独立小体积采空区是稳... 空场采矿法所形成的采空区 ,当其体积或面积达到一定数量之后 ,应使用充填、崩落或支撑等方法进行处理。结合河台金矿采矿方法综合试验研究 ,发明类框架结构支撑空区的处理新技术 ,经过力学稳定性分析研究后认为 ,独立小体积采空区是稳定的 ,在云西矿区首先应用后 ,提高出矿品位 ,产生很好效果 ,现在高村矿区正在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金矿床 空场采矿法 类框架结构 采空区处理
下载PDF
运用综合预测方法组合快速发现内蒙古中部隐伏大型铜钨多金属矿勘查基地 被引量:16
18
作者 祁民 张宝林 +5 位作者 符超 梁光河 沈晓丽 徐永生 苏捷 郭志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6-682,共7页
在草原覆盖的勘查盲区,如何选择有效、合理、经济的技术方法组合寻找隐伏的矿产资源,是目前国内外矿产勘查领域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内蒙古镶黄旗道郎和都格矿区为例,采用地质填图、地面高精度磁测、放射性、高密度电法、甚低频、... 在草原覆盖的勘查盲区,如何选择有效、合理、经济的技术方法组合寻找隐伏的矿产资源,是目前国内外矿产勘查领域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内蒙古镶黄旗道郎和都格矿区为例,采用地质填图、地面高精度磁测、放射性、高密度电法、甚低频、x荧光测量、钻孔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初步勘查,结果表明该区存在广阔的铜钨矿找矿前景,其中详细介绍勘查该类型矿床的技术方法与组合顺序特征,实践表明,对应该类型覆盖区,应用地质填图、磁法扫描、N iton荧光仪快速化探测量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是有效的方法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镶黄旗 隐伏矿 铜钨矿 勘查技术组合
下载PDF
冈底斯成矿带陆相火山岩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蚀变分带模型——以西藏斯弄多矿床为例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郭娜 郭文铂 +3 位作者 刘栋 黄一入 郑龙 郭亚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3-848,共16页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个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采用短波红外技术对矿区进行了精细蚀变矿物分带划分,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对不同蚀变带元素的迁移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斯弄多矿区的短波红外勘查模型。...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个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采用短波红外技术对矿区进行了精细蚀变矿物分带划分,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对不同蚀变带元素的迁移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斯弄多矿区的短波红外勘查模型。研究发现:(1) Al-OH波长值的无序排列变化说明斯弄多矿床中存在不同岩浆热液流体的混合作用;(2)不同矿物组合形成了明显的蚀变分带,垂向上(由内向外)形成了绢云母化带→绢云母-钠云母-蒙脱石带→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带→绢云母-伊利石带;(3)隐爆角砾岩型矿体中成矿元素Ag-Pb-Zn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Ag主要赋存在绢云母-伊利石带,Pb-Zn则主要赋存在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带;(4)热液脉型Ag-Pb-Zn矿体品位与伊利石结晶度指数IC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于0. 6≤IC≤1. 2的范畴;(5)以钻孔BZK0301(3号勘探线)为界,斯弄多矿床成矿性优劣存在一条明显界线,NE向由于不同流体的混合作用成矿性较好,SW向因为流体较为单一成矿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弄多 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蚀变分带 伊利石 短波红外技术
下载PDF
矿床建模中边界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贾明涛 王李管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9-21,共3页
边界控制技术是矿床建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矿床建模的准确性与精度。实践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文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使模型精度大为提高,且其具有算法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
关键词 矿床建模 边界控制技术 准确性 精度 采矿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