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老年脑外科手术患者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伟 惠磊 王吉寿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老年脑外科手术患者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外科手术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组和异体组各43例。异体组给予异体输血治疗,自体组给予预存式自体血回输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老年脑外科手术患者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外科手术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组和异体组各43例。异体组给予异体输血治疗,自体组给予预存式自体血回输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脑氧合代谢指标和认知功能,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术后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自体组术后1、3、7 d脑氧耗、乳酸生成量低于异体组,脑氧摄取率高于异体组;术后3 d Mo CA评分高于异体组;术后7 d TNF-α、IL-10水平高于异体组,IL-6水平低于异体组;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异体组(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改善脑外科手术患者脑氧合代谢指标和认知功能,降低术后炎性反应,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术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 脑外科
下载PDF
脑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小松 宁依群 +2 位作者 陈思桦 王小波 黄永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77-1578,158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为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5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外科患者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18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180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 目的探讨脑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为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5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外科患者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18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180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分析脑外科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9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16株占60.4%;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住院时间、误吸窒息、昏迷、吸烟史为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应采取相应干预对策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概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科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干预对策
原文传递
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雪梅 万海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7期94-95,共2页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保证及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脑外科患者由于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从患者、医院两方面都可能产生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应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减少安全隐患。
关键词 脑外科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下载PDF
护患沟通应用在脑外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白蒙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1期128-130,共3页
目的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的应用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方便选取83例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脑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接受常规脑外科护理的40例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上对护患沟通进行强化的43例为沟通组,对照两组... 目的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的应用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方便选取83例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脑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接受常规脑外科护理的40例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上对护患沟通进行强化的43例为沟通组,对照两组护理效果、护患纠纷事件出现情况。结果护理后,沟通组SAS、SDS评分明显比常规组低,沟通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7.7%,对照于常规组的77.5%明显较高,且沟通组护患纠纷明显较常规组少(P<0.05)。结论对脑外科护理工作进行开展时,合理对护患沟通进行应用可实现患者负性情绪的有效改善,使患者满意度提升,进而实现护患纠纷的有效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科 护理 护患沟通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外科手术患者及照顾者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文雪娥 汤亚梅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实施脑外科手术患者145例,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脑外科常规护理.采用护理评估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患者的好转程度...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实施脑外科手术患者145例,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脑外科常规护理.采用护理评估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患者的好转程度,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照顾者治疗前后精神状态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4周后护理评估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照顾者护理后的HAMD、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脑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科 认知行为干预 手术
下载PDF
人性化管理模式对脑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震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1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脑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市第一人民医院选取72例脑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人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36例。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脑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市第一人民医院选取72例脑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人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36例。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模式 脑外科 护理管理质量
下载PDF
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观察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7期163-163,165,共2页
目的:探讨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脑外科患者108例,均行气管插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特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和痰痂形成率均明显... 目的:探讨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脑外科患者108例,均行气管插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特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和痰痂形成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科术后气管插管患者接受特殊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痰痂形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脑外科 护理
下载PDF
脑外科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感与工作成就感、负性情绪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晶 刘万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6期6-9,共4页
目的探究脑外科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感与工作成就感及负性情绪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的60例脑外科护理人员根据OSI-R量表分为A组(高度职业紧张感组)15例、B组(中度职业紧张感组)15例、C组(适度职业紧张感组)15例及... 目的探究脑外科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感与工作成就感及负性情绪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的60例脑外科护理人员根据OSI-R量表分为A组(高度职业紧张感组)15例、B组(中度职业紧张感组)15例、C组(适度职业紧张感组)15例及D组(缺乏职业紧张感组)15例。比较四组的工作成就感量表、PANAS量表及POMS量表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职业紧张感与工作成就感及负性情绪状态的关系。结果A组的工作成就感量表各指标、PANAS量表中的积极评分、POMS量表中的精力及自尊感评分显著低于B组,B组评分显著低于C组,C组的PANAS量表中的积极评分、POMS量表中的精力及自尊感评分显著低于D组;A组的PANAS量表中消极评分及POMS其他指标评分显著高于B组,B组高于C组,C组则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OSI-R量表评分与工作成就感量表、PANAS量表及POMS量表评分密切相关(P<0.05)。结论脑外科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感与工作成就感及负性情绪状态的关系密切,应重视对上述方面的评估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科 护理人员 职业紧张感 工作成就感 负性情绪状态 心境状态
下载PDF
压疮贴在脑外科术中压疮防护中的循证应用
9
作者 杜文秀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7期154-15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患者使用压疮贴对压疮发生的影响,降低脑外科手术术中压疮发生率。方法:收治脑外科手术患者968例,均采用综合的压疮防护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全部使用无边型压疮贴,观察组选择性使用无边型压疮贴。比较两组患者压...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患者使用压疮贴对压疮发生的影响,降低脑外科手术术中压疮发生率。方法:收治脑外科手术患者968例,均采用综合的压疮防护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全部使用无边型压疮贴,观察组选择性使用无边型压疮贴。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应用循证护理理念,观察组根据患者体重指数使用压疮贴的压疮发生率降低。结论:在采用综合的压疮防护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性使用无边型压疮贴,不同患者使用不同类型压疮贴能降低脑外科手术术中压疮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贴 脑外科 术中压疮防护 循证应用
下载PDF
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高强 徐文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1338-1343,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于2014-06—2015-06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n=42)和夹闭组(n=40),栓塞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夹闭组...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于2014-06—2015-06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n=42)和夹闭组(n=40),栓塞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夹闭组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夹闭组良好率与栓塞组基本一致(P>0.05);栓塞组住院时间短于夹闭组(P<0.05),同时,栓塞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24个月,栓塞组的mRS评分显著高于夹闭组(P<0.05),并发症、ADL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栓塞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夹闭组(P<0.05)。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采取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二者疗效相当,但后者手术创伤小,出院时短期预后优于前者,而远期随访患者致残率、复发率高于开颅夹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脑外科 显微手术 影像
下载PDF
老年患者在脑外科手术治疗中的舒适护理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盼 刘顺芳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3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脑外科手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80例脑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便秘、失眠、腰背部酸胀疼痛的...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脑外科手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80例脑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便秘、失眠、腰背部酸胀疼痛的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尿潴溜、便秘、失眠、腰痛酸痛等方面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脑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应实行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康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科手术 舒适护理 老年患者 疗效 观察
下载PDF
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毛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4期593-594,59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根据查阅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相关文献制定自编问卷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65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对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颅...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根据查阅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相关文献制定自编问卷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65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对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本研究入选的65例患者中,38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58.46%,而预后不良率为4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Fisher’s分级和Hunt-Hess分级是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预后欠佳,其预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颅内动脉瘤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脑外科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荣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脑外科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12月为时间区间,随机选择脑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予以传统平均分床护理监护管理...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脑外科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12月为时间区间,随机选择脑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予以传统平均分床护理监护管理方法、ICNSS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分别为96.00%(48/50)、95.00%(19/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41/50)、70.00%(14/20),而不良事件发生率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0%(7/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NSS在脑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升护理质量,优化护士人力资源分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NSS 脑外科监护室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下载PDF
脑外科重症患者并发高渗高糖非酮症昏迷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桂淑珍 杨晓兰 万承贤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外科重症并发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护理方法。方法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急救护理,早期发现早治疗,及时采用输液和胃管补液相结合治疗,控制血糖及感染和治疗并发症。结果采取上述治疗及护理后,11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在第10~18 d... 目的探讨脑外科重症并发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护理方法。方法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急救护理,早期发现早治疗,及时采用输液和胃管补液相结合治疗,控制血糖及感染和治疗并发症。结果采取上述治疗及护理后,11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在第10~18 d高血糖高渗状态得到纠正,继续以上治疗方案最终各项指标均正常,治愈出院;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肺部感染合并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科重症 高渗高糖非酮症昏迷 急救护理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脑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兰琴 《大医生》 2016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脑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脑外科病房收治的7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脑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护...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脑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脑外科病房收治的7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脑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量表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外科病房管理中开展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科室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科病房 舒适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满意度
下载PDF
浅谈我院脑科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的改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梅 刘士龙 +1 位作者 孙锦 黄燕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4期107-109,共3页
本文总结并分析了我院脑科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的室外风冷机组、新风机组表冷器、自动控制部分及机组电加热器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针对上述问题所进行的设备改造及改造后的效果评价。
关键词 脑科手术室 净化空调系统 室外风冷机组 表冷器 自动控制部分 机组电加热器
下载PDF
护患沟通在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17
作者 赵琴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8期161-161,163,共2页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脑外科疾病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正常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适当的护患沟通艺术,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脑外科疾病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正常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适当的护患沟通艺术,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患沟通在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科护理 护患沟通艺术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脑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18
作者 林光飞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2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脑外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危重脑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 目的探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脑外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危重脑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比较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前清蛋白、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机率为13.3%,对照组为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应用中有更好的营养效果以及代谢效应,对危重脑外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取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脑外科患者 应用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