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管内分离器械的处理评估与取出策略 被引量:9
1
作者 高原 徐佳蕾 +2 位作者 杨倩 黄定明 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9-259,共11页
器械分离是根管治疗过程中较常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器械分离病例的处理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外科显微手术治疗或拔除,针对不同的病例进行具体评估与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总结了器械分离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并... 器械分离是根管治疗过程中较常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器械分离病例的处理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外科显微手术治疗或拔除,针对不同的病例进行具体评估与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总结了器械分离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并结合了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阐述器械分离的具体处理及评估方法,重点介绍取出根管内分离器械的策略,为临床医生处理根管内器械分离的病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械分离 评估 取出 牙本质厚度
下载PDF
应用显微CT评估两种镍钛锉预备重度弯曲根管成形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晓燕 马琰 +2 位作者 邱申彩 舍玉秀 吴佩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使用显微CT(micro-computdetomographicimaging,Micro-CT)扫描成像系统,观察比较ProTaperNext(PTN)和Twisted Files Adaptive(TFA)预备下颌磨牙近中弯曲根管的成形能力。方法:20颗近期拔除的具有两个独立且呈25°~35°近... 目的:使用显微CT(micro-computdetomographicimaging,Micro-CT)扫描成像系统,观察比较ProTaperNext(PTN)和Twisted Files Adaptive(TFA)预备下颌磨牙近中弯曲根管的成形能力。方法:20颗近期拔除的具有两个独立且呈25°~35°近中根管的下颌磨牙,采用两种机用根管锉系统进行根管预备,Micro-CT扫描并三维重建根备前后并成像,对以下参数分析:根管容积、表面积、根管偏移、根管/根宽度比和预备时间。结果:PTN平均偏移范围为0.038~0.174mm,TFA为0.079~0.197mm,在各水平评估的参数的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管预备完成后,所有根管在观测水平的根管宽度都不超过根宽的35%。结论:应用Micro-CT系流评估,PTN和TFA在根管偏移和对中能力上具有相似结果,两种器械没有出现过度切削牙本质,降低了根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根管预备 MICRO-CT 根管偏移 牙本质厚度
下载PDF
980 nm二极管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帆 孟雨晨 +2 位作者 王思霖 裴丹丹 逯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研究980 nm二极管激光在牙本质敏感治疗方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48颗离体牙,分别制备厚度为1,2,3 mm的牙本质片各16片,根据激光功率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无激光处理)、0.5 W组、1 W组、1.5 W组,照射时间均为30 s。... 目的研究980 nm二极管激光在牙本质敏感治疗方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48颗离体牙,分别制备厚度为1,2,3 mm的牙本质片各16片,根据激光功率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无激光处理)、0.5 W组、1 W组、1.5 W组,照射时间均为30 s。扫描电镜观察激光照射后牙本质表面形态;热电偶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激光照射前后牙本质片对侧的温度变化。结果激光照射后牙本质小管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缩窄和封闭,其封闭效果随照射功率的增大而增强。除1 mm厚度组中1 W和1.5 W照射处理温度升高超过5.5℃外,其余组温度升高均在安全范围内。相同功率下,1 mm组的温度升高高于2 mm组和3 m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980 nm二极管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时,1 W和1.5 W激光处理均可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但当剩余牙本质厚度不足1 mm时,需降低功率以免造成牙髓温度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80 nm激光 牙本质敏感 牙本质厚度 温度
下载PDF
B&L热塑系统不同温度充填根管引起牙根表面温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陶荣 传爱云 +2 位作者 蒋文凯 张平虎 倪龙兴(指导)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25-728,70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温度热塑牙胶充填时牙根表面的温度变化。方法:纳入单根管牙60个,分别截除牙冠并预备根管后,用藻酸盐印模材料均匀包绕各牙根。用B&L热塑系统分别以230、200、180℃的温度进行根管充填,并用热电偶分别测量各牙根上部... 目的:分析不同温度热塑牙胶充填时牙根表面的温度变化。方法:纳入单根管牙60个,分别截除牙冠并预备根管后,用藻酸盐印模材料均匀包绕各牙根。用B&L热塑系统分别以230、200、180℃的温度进行根管充填,并用热电偶分别测量各牙根上部、根中部、根尖上4 mm处的牙根表面温度变化;然后分别在上述3个检测点处截开牙根,并测量其各位置1.0、1.5、2.0 mm根管壁厚度的温度变化。结果:230、200℃充填时,部牙根上部表面的温度升高平均值均超过10℃。不同温度充填时,冠部牙根表面温度两两相比P<0.05;根中和根尖上方4 mm处,230℃充填时分别与180、200℃相比P<0.05。同一充填温度时,牙根表面3个测量点温度升高值两两相比P<0.05。300、200℃充填时,各部位牙根表面温度升高值1.0、2.0 mm组相比P<0.05;180℃充填时,3种厚度根管壁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根管壁较薄的牙,应适当降低充填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牙胶 牙根表面温度 根管壁厚度
下载PDF
全冠牙体预备后影响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反应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倩 程祥荣 +2 位作者 何俐 陈新民 熊世春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355-358,i006,共5页
目的:观察全冠牙体预备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反应及剩余牙本质厚度和修复时间对牙髓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第一前磨牙38颗,根据牙体制备的深度不同分为3组,暂时冠修复后分别于术后1,3,6周后拔除观察牙髓的炎症反应及剩... 目的:观察全冠牙体预备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反应及剩余牙本质厚度和修复时间对牙髓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第一前磨牙38颗,根据牙体制备的深度不同分为3组,暂时冠修复后分别于术后1,3,6周后拔除观察牙髓的炎症反应及剩余牙本质厚度。结果:全冠牙体预备后,牙髓组织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炎症反应。6周左右可见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剩余牙本质厚度影响牙髓的反应,牙本质越厚,牙髓重度炎症的发生率越低(P<0.05)。结论:术后观察时间对牙髓预后的影响是以剩余牙本质的厚度为前提,剩余牙本质小于2mm时,时间与牙髓反应关系密切(P<0.01)。剩余牙本质为2~2.5mm时,时间与牙髓的反应相关(P<0.05)。但剩余牙本质厚度大于2.5mm时,时间与牙髓反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牙本质厚度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牙体预备
下载PDF
第一前磨牙桩道预备后剩余根管壁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章蕾 汲平 +1 位作者 傅新海 宋晓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采用解剖学方法,测量第一前磨牙桩道预备前后根管壁厚度,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桩道预备器械。方法收集上下颌第一前磨牙各30颗作为实验样本,用游标卡尺测量原始及分别用1、2、3号P型钻桩道预备后末端剩余根管壁的厚度。结果牙根各项指... 目的采用解剖学方法,测量第一前磨牙桩道预备前后根管壁厚度,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桩道预备器械。方法收集上下颌第一前磨牙各30颗作为实验样本,用游标卡尺测量原始及分别用1、2、3号P型钻桩道预备后末端剩余根管壁的厚度。结果牙根各项指标测量值均呈正态分布,对于双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和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3号P型钻预备后,近远中末端根管壁厚度均小于1 mm,颊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腭根和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单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2号P型钻预备后,近远中末端根管壁厚度均小于1 mm,远中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桩道预备时,双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可用3号P型钻,腭根和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可用2号P型钻,而对于单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只能用1号P型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前磨牙 桩道预备 剩余根管壁厚度
下载PDF
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不同剩余牙本质厚度的粘结强度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兰兰 仪虹 刘晓敏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53-156,142,共5页
目的:比较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不同剩余牙本质厚度的粘结强度。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第一前磨牙24个,磨除冠部釉质,显露浅层牙本质后,随机分3组(n=8),分别使用Opti Bond Versa(OV)、Clearfil SE Bond(SE)、G Bond(GB)粘结剂,然后用P60复合... 目的:比较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不同剩余牙本质厚度的粘结强度。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第一前磨牙24个,磨除冠部釉质,显露浅层牙本质后,随机分3组(n=8),分别使用Opti Bond Versa(OV)、Clearfil SE Bond(SE)、G Bond(GB)粘结剂,然后用P60复合树脂修复堆塑,作截面积约为1.0 mm×1.0 mm的柱形试件。测量样本粘结界面与髓室顶部之间距离即为剩余牙本质厚度(RDT)(≤2 mm为深层牙本质,≥3 mm为浅层牙本质),进行微拉伸试验测试粘结强度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件断裂面。结果:OV、SE、GB在浅层牙本质的粘接强度(MPa)分别为44.96±2.05,29.40±1.77和16.38±1.34(P<0.05);在深层分别为32.60±1.58,22.79±1.19和11.98±0.91(P<0.05)。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浅层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均高于深层(P<0.05),在浅层和深层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比较均为OV最高,SE次之,GB最低(P<0.05);3组样本的断裂多发生在粘结界面。结论:OV对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最高,SE次之,GB最低;3种自酸蚀粘结剂在浅层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均高于深层牙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牙本质厚度 微拉伸粘结强度 自酸蚀粘结剂
下载PDF
纤维桩核修复中剩余牙本质厚度与抗折性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矫国田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8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在纤维桩核修复中剩余牙本质厚度对其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口腔科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新鲜下颌单根管第一前磨牙90颗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组的配套桩... 目的:探讨在纤维桩核修复中剩余牙本质厚度对其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口腔科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新鲜下颌单根管第一前磨牙90颗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组的配套桩道直径分别为1.3 mm、1.6 mm、1.9 mm。对三组均行常规根管治疗、纤维桩核修复、全冠修复、制作试件,对比各组的抗折强度、牙折裂模式,同时观察剩余牙本质壁厚度的情况。结果:A组的抗折强度最高,可修复性折裂率也最高。A组的抗折强度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牙折裂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颊壁、舌壁、近中壁、远中壁、近颊壁的牙本质壁厚度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纤维桩核修复期间,于牙本质肩领高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直径桩道下剩余牙本质厚度各有不同,对修复体的抗折性能也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无需增加纤维桩直径就能达到较好的抗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桩核修复 剩余牙本质厚度 抗折性能
下载PDF
自酸蚀牙本质黏结系统对牙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明 雷丽珊 卢友光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两种自酸蚀黏结剂XenoⅢ(XO)、Adper Prompt(AP)和一种全酸蚀黏结剂S ingle bond 2(SB)3者之间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选取3只成年雄性比格犬,在其牙齿的唇颊面颈部制备直径为2 mm的单面洞,实验组分别涂布3种不同的...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两种自酸蚀黏结剂XenoⅢ(XO)、Adper Prompt(AP)和一种全酸蚀黏结剂S ingle bond 2(SB)3者之间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选取3只成年雄性比格犬,在其牙齿的唇颊面颈部制备直径为2 mm的单面洞,实验组分别涂布3种不同的黏结剂XO、AP、SB,F2000复合体充填,阴性对照组用Dycal盖髓后,玻璃离子充填。分别于实验的第7天,30天与90天处死动物取实验牙,固定、脱钙后病理切片检查,评价3种材料对牙髓的影响。结果:3种黏结剂涂布7 d的病理结果显示牙髓反应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与90 d大部分标本的牙髓组织结构已恢复正常,但SB组较AP组、XO组出现更多的反应性牙本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B组具有更强的牙髓刺激性。而AP组、XO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酸蚀牙本质黏结剂XO、AP的生物相容性好于全酸蚀牙本质黏结剂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酸蚀黏结系统 生物相容性 剩余牙本质厚度
下载PDF
均衡样本剩余牙本质厚度组间差异的实验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国斌 李彦 吴淑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牙本质黏结实验中均衡样本剩余牙本质厚度组间差异的有效方法。【方法】90颗新近拔除的上颌第三磨牙,用低速金刚砂锯于流水下切割牙冠暴露全层牙本质,用螺旋CT以0.625mm精度扫描牙体样本。使用NIH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髓腔顶到... 【目的】探讨牙本质黏结实验中均衡样本剩余牙本质厚度组间差异的有效方法。【方法】90颗新近拔除的上颌第三磨牙,用低速金刚砂锯于流水下切割牙冠暴露全层牙本质,用螺旋CT以0.625mm精度扫描牙体样本。使用NIH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髓腔顶到切割面的剩余牙本质厚度D。对D进行排序,然后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样本均分为9组,计算各组的均数和标准差,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α=0.05),所得的结果与使用随机数进行随机分组的结果比较,观察两种分组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使用CT图像为依据的各组样本的剩余牙本质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8)。LSD-t检验结果表明,各组样本两两比较,剩余牙本质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随机数进行随机分组的结果虽然也无统计学差异(P=0.352),但是LSD-t检验显示分组间出现统计学差异。【结论】用螺旋CT测量剩余牙本质厚度,再根据厚度分层随机分组,可有效均衡因样本变异或操作误差造成的组间差异,比单纯使用随机数分组所获得的分组组间差异更均衡,效果更理想。在牙本质黏结实验中,可用此法平衡样本剩余牙本质厚度差异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牙本质厚度 组间均衡 螺旋CT 分层随机化
下载PDF
上颌前牙三种不同方法根管预备后剩余根管壁厚度的研究
11
作者 池学谦 张成飞 +3 位作者 曹翠丽 严晓燕 陈惠珍 张金廷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根管预备后距根尖4mm处根管壁的最小厚度,为临床预备桩腔末端的宽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离体直单根管上前牙60个,随机分为3组(n=20)进行根管预备,A组: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B组:G型钻根管冠部预处理+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C...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根管预备后距根尖4mm处根管壁的最小厚度,为临床预备桩腔末端的宽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离体直单根管上前牙60个,随机分为3组(n=20)进行根管预备,A组: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B组:G型钻根管冠部预处理+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C组:手用ProTaper镍钛根管锉冠向下法。所有牙齿用金刚砂片分别在距根尖4mm处和釉牙骨质界处截断牙根,截断面垂直于根管。用游标卡尺测量断面根管近中壁、远中壁最薄处厚度。结果三种方法根管预备后距根尖4mm处和釉牙骨质界处剩余根管壁厚度均数都大于1mm。釉牙骨质界处与距根尖4mm处剩余根管壁厚度之间行直线相关分析,只有B组釉牙骨质界处与距根尖4mm处远中壁剩余根管壁厚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其它组之间均不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对于大多数病例,经三种方法根管预备后,推荐使用3#P型钻预备上颌前牙桩腔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根管壁厚度 根管预备 桩腔预备
下载PDF
第一磨牙牙釉质及牙本质厚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蔚 王美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了解上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及牙本质的厚度。方法:用电子测量尺测量23颗上颌第一磨牙和18颗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不同部位牙釉质、牙本质的厚度。结果:牙合面突起结构组织厚度(牙釉质:上颌(1.36±0.27)mm,下颌(1.61±0.27)mm... 目的:了解上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及牙本质的厚度。方法:用电子测量尺测量23颗上颌第一磨牙和18颗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不同部位牙釉质、牙本质的厚度。结果:牙合面突起结构组织厚度(牙釉质:上颌(1.36±0.27)mm,下颌(1.61±0.27)mm;牙本质:上颌(4.13±0.40)mm,下颌(4.2±0.47)mm大于各自牙合面凹形结构上颌(0.92±0.42)mm,下颌(1.12±0.38)mm;牙本质:上颌(3.15±0.42)mm,下颌(3.32±0.30)mm,P<0.05),下颌牙釉质厚度多大于上颌(P<0.01),但牙本质厚度无此差异(P>0.05)。结论:上下颌第一磨牙硬组织厚度在合面不同结构之间以及上下牙同名部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磨牙 牙釉质 牙本质 牙测量学 厚度
下载PDF
龋影响牙本质折射系数变化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江峰 高青枫 陆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1-845,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分析龋影响牙本质折射系数变化。方法:选取4颗无龋坏和15颗颌面牙本质龋下颌第三磨牙。垂直牙冠长轴制备厚度为300~500μm的10个无龋和15个龋影响牙本质切片,分别纳入对照和研究组。使用micro-CT和自...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分析龋影响牙本质折射系数变化。方法:选取4颗无龋坏和15颗颌面牙本质龋下颌第三磨牙。垂直牙冠长轴制备厚度为300~500μm的10个无龋和15个龋影响牙本质切片,分别纳入对照和研究组。使用micro-CT和自建OCT扫描切片并重建其三维数字模型。应用基于改良canny边界提取技术的光程通路法分析无龋和龋影响牙本质切片折射系数;通过对比牙本质切片和参考体(K_2HPO_4液)的X线灰度值,计算龋影响牙本质矿化密度。结果:由参考中心点到釉牙本质界,无龋牙本质折射系数先增大而后减小,均值为1.578;龋影响牙本质折射系数无明显变化,均值为1.507,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龋影响牙本质折射系数和矿化密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趋势(P<0.001)。结论:龋引起牙本质折射系数发生改变。矿化密度是导致牙本质折射系数下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牙本质厚度 折射系数 龋影响牙本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