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甫授官、贬官与罢官说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勋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2-33,共12页
杜甫一生授官四次,贬官一次,罢官一次。杜甫第一次授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是在天宝十四载十月,其授官原因是他献《三大礼赋》而被玄宗所赏,命中书门下试文取得了献赋出身之故,是由吏部注授的。至德二载四月,杜甫从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城... 杜甫一生授官四次,贬官一次,罢官一次。杜甫第一次授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是在天宝十四载十月,其授官原因是他献《三大礼赋》而被玄宗所赏,命中书门下试文取得了献赋出身之故,是由吏部注授的。至德二载四月,杜甫从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城逃至肃宗的行在凤翔,五月,由胄曹参军提升为左拾遗,这是他第二次授官,是由中书门下敕授的。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房琯之党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是中书门下以敕书形式贬谪的。乾元二年九月,杜甫因一任四考已满,便被吏部罢官停秩,开始了其流浪生活。广德元年十二月,杜甫在梓州,由严武举荐,被中书门下敕授为京兆府功曹参军,但他却未赴任。这是他第三次授官。广德二年夏秋之交,杜甫在成都被严武聘为剑南东西川节度参谋。十二月,又因严武举荐被中书门下制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这是他第四次授官。从此,他就以工部员外郎为其前资官漂泊而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官 贬官 罢官 选举制
下载PDF
论贬谪对刘禹锡咏史诗生成的影响
2
作者 王丽芳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9-52,共4页
刘禹锡的咏史诗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其咏史诗的生成与其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二十三年的特殊经历以及贬所——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的特殊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刘禹锡 咏史诗 贬谪 贬所
下载PDF
唐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有趣问题——浅议贾岛的“由贬而仕”
3
作者 郑晓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7-71,共5页
贾岛是一位创作风格独特的诗人。他一生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没能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官职,最终却因为受到某种惩罚而获得了官职。而文献资料却对此问题一无涉及,这不能不说是唐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点。文章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及当代学者... 贾岛是一位创作风格独特的诗人。他一生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没能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官职,最终却因为受到某种惩罚而获得了官职。而文献资料却对此问题一无涉及,这不能不说是唐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点。文章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及当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认为这一奇特现象的产生与唐人为何看重进士科以及贾岛个人的性格两方面有着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贾岛 被贬 官职 科举考试 性格
下载PDF
略论贬官士人的特殊心态及其文学表现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运涛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81-85,共5页
通过贬官士人之作品和言语窥视贬官士人在特定情境中的生存样态及其精神表现,揭示其贬官后的特殊心态;透析其在理想和现实中窘迫、奔突、异化与自省的痛苦求索和精神裂变,揭示其心态变革中的痛苦历程及其文学表现;探讨贬官士人多样性文... 通过贬官士人之作品和言语窥视贬官士人在特定情境中的生存样态及其精神表现,揭示其贬官后的特殊心态;透析其在理想和现实中窘迫、奔突、异化与自省的痛苦求索和精神裂变,揭示其心态变革中的痛苦历程及其文学表现;探讨贬官士人多样性文学表现中的共性因素,揭示贬官文学的某些历史特性并追溯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贬官士人 心态 文学表现 贬官文学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降级运营中安全控制的缺失与对策——对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9·27”追尾事故的反思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宇辉 娄树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26,共4页
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发生设备故障降级运营时的安全控制方法做了全面的介绍。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9.27"追尾事故的发生,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降级运营中安全控制的缺失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维持行... 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发生设备故障降级运营时的安全控制方法做了全面的介绍。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9.27"追尾事故的发生,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降级运营中安全控制的缺失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维持行车设备故障时的降级运营,确保行车安全都是运营管理人员必须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很多时候越是简单的方法越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要加强多种贴近实际的应急演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降级运营 安全控制
下载PDF
贬官士人的一般心态及其文学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运涛 王一丹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本文通过考察贬官士人之作品和言语,窥视士人贬官后的一般心态,重在揭示其心态变革中的痛苦历程及其文学表现;通过描述古代贬官士人随命运变化而或喜或忧的心路历程,透析其在理想和现实中窘迫、奔突、异化与自省的痛...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本文通过考察贬官士人之作品和言语,窥视士人贬官后的一般心态,重在揭示其心态变革中的痛苦历程及其文学表现;通过描述古代贬官士人随命运变化而或喜或忧的心路历程,透析其在理想和现实中窘迫、奔突、异化与自省的痛苦求索和精神裂变,进而揭示贬官文学的某些历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贬官士人 心态研究 文学表现 创作手法
下载PDF
贬谪文学中“地景书写”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环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4-96,108,共3页
贬谪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常见的政治现象,由此形成的贬谪文学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特有的文学现象。自唐代起,众多贬谪士人的文学创作就已具有"画师眼光""禅道境界"的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有了"诗情""画意... 贬谪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常见的政治现象,由此形成的贬谪文学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特有的文学现象。自唐代起,众多贬谪士人的文学创作就已具有"画师眼光""禅道境界"的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有了"诗情""画意"的进一步交融,由是形成了贬谪文学中"地景书写"的博大与精深。贬谪文学中的"地景书写"是贬谪诗人以其独有的目光审视流寓之地的风物人情,客观上也是对某些特定景观所进行的一次审美观照,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地理再发现,意味着空间的再生产,通常都具有不同于本土作家的地域经验,表现出相当深厚的民间情结与地缘意识,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史价值,以及对某些地域性知识进行重建和表现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贬谪文学 地景书写 地域经验 文史价值
下载PDF
论江淹贬谪闽地赋的价值和意义
8
作者 于浴贤 《闽江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13,共6页
江淹贬谪闽地三载,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赋作。遭逢贬谪,使他悲痛愤慨,淋漓尽致地抒写谪臣心态,故情感内容丰富复杂,生命感悟真切而深刻。投身蛮荒,闽地山水相伴随,故赋中极尽描摹山水状貌,并赋予她们丰富多彩的审美品格。赋作贬谪心态... 江淹贬谪闽地三载,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赋作。遭逢贬谪,使他悲痛愤慨,淋漓尽致地抒写谪臣心态,故情感内容丰富复杂,生命感悟真切而深刻。投身蛮荒,闽地山水相伴随,故赋中极尽描摹山水状貌,并赋予她们丰富多彩的审美品格。赋作贬谪心态与贬谪环境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华美的山水与丰富的审美品格相辉映,情采并茂,成为南朝赋坛上的一批佳作。贬谪成就了江淹,成就了江淹的创作,并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 贬谪赋 贬谪心态 贬谪环境
下载PDF
援佛入儒 以佛疗伤——论柳宗元习佛的动因与目的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志衡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柳宗元习佛乃其遭遇促成,实不得已。柳氏在遭贬之后,由于思想上的苦闷,情感上的抑郁,身体上的虚弱,遂长时间浸润于佛教以抚慰其痛苦心灵。同时,他又从一个儒者的思想认识来看待佛教,把佛理当作重要的“佐世”之道,志在援佛入儒,“统合... 柳宗元习佛乃其遭遇促成,实不得已。柳氏在遭贬之后,由于思想上的苦闷,情感上的抑郁,身体上的虚弱,遂长时间浸润于佛教以抚慰其痛苦心灵。同时,他又从一个儒者的思想认识来看待佛教,把佛理当作重要的“佐世”之道,志在援佛入儒,“统合儒释”。这些动机导致他的佛教信仰不可能虔诚,对佛理的研究也不可能深入。而这种不虔诚的佛教信仰最终也必定无法彻底使柳宗元从政坛失意、被贬南荒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柳氏习佛的动因和目的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贬谪文人 佛教 统合儒释
下载PDF
贬谪流放文人身处逆境的心理调适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伟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24-28,共5页
贬谪流放文人在遭遇人生逆境的时候,为排遣苦闷、彷徨的心境,采用了寄情山水、超越自我,随缘自适、安土忘怀,著书立说、价值转移,参悟佛理、豁达乐观,呼朋引伴、诗文唱酬、寻求心灵慰藉等方法有效的使自己从厄运中摆脱出来,从而度过了... 贬谪流放文人在遭遇人生逆境的时候,为排遣苦闷、彷徨的心境,采用了寄情山水、超越自我,随缘自适、安土忘怀,著书立说、价值转移,参悟佛理、豁达乐观,呼朋引伴、诗文唱酬、寻求心灵慰藉等方法有效的使自己从厄运中摆脱出来,从而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最痛苦地时光,重新使生命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贬谪流放 文人 逆境 心理调适
下载PDF
涟漪效应:能上能下制度试点何以促进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哲哲 贾泽民 李昀虹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45,124,共22页
当前部分地区的一些基层干部出现工作热情降低,懈怠情绪浓厚,“空忙”行为凸显的“为官不为”的现象。作为对该行为的制度性回应,中央开始积极推动地方探索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试点。晋升激励是对干部行为影响最大、最为直接的激励手段。... 当前部分地区的一些基层干部出现工作热情降低,懈怠情绪浓厚,“空忙”行为凸显的“为官不为”的现象。作为对该行为的制度性回应,中央开始积极推动地方探索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试点。晋升激励是对干部行为影响最大、最为直接的激励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规范化阶段。本文使用田野实验与中介效应方法,构造了“制度认知—制度信任—制度执行—制度结果”分析框架,验证了W市Q区能上能下制度试点对干部担当作为偏好有显著激励效果,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涟漪效应,形成W市Q区、W市其他区、S省其他市干部担当作为偏好差序递减的格局,制度认知与制度结果符合预期程度是中介制度试点与担当作为偏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上能下 政策试点 担当作为 田野实验 涟漪效应
下载PDF
柳宗元被贬后的心态与疾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瑞明 《柳州师专学报》 2008年第2期22-24,共3页
柳宗元在给亲近友人的书信中说到他被贬后的生活困难、百病缠身、孤独苦闷、失望;说到他对罪状的反思,实际是对诬陷者的揭露与斥责。
关键词 柳宗元 被贬 心态 疾病
下载PDF
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迁谪心态——以苏轼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玉璞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2-103,共12页
"三教合一"是宋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宋代士人对儒、佛、道三教人生哲学兼摄、融会,形成了一种宽厚而灵活、执著又通达的处世心态和人生哲学。与"不善处穷"的唐代谪臣如韩愈等相比,宋代士人在谪... "三教合一"是宋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宋代士人对儒、佛、道三教人生哲学兼摄、融会,形成了一种宽厚而灵活、执著又通达的处世心态和人生哲学。与"不善处穷"的唐代谪臣如韩愈等相比,宋代士人在谪居期间,往往能积极吸纳佛、道思想中利于精神超越、利于生存需要的合理因素以涵养自己对抗苦难、摆脱困境的文化人格,保持一种稳定、平和、旷达、不走极端的心态,随遇而安,顺适无闷,坦然应对官场的失意和人生的挫折,不介怀于个人之穷通得失、祸福生死,平稳度过这段人生低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合一 宋代士人 人生哲学 迁谪心态
原文传递
唐代谪宦与岭南文学启蒙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新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1-113,共3页
终唐一代,流贬岭南道的官员达三百八十余名,高居全唐十五道之首,其中不乏张说、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刘禹锡、韩愈、李绅、柳宗元、刘长卿、李德裕等烜赫文士。岭南是他们的人生受难地,他们又是岭南的文学启蒙者,谪宦在岭南倡兴文教... 终唐一代,流贬岭南道的官员达三百八十余名,高居全唐十五道之首,其中不乏张说、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刘禹锡、韩愈、李绅、柳宗元、刘长卿、李德裕等烜赫文士。岭南是他们的人生受难地,他们又是岭南的文学启蒙者,谪宦在岭南倡兴文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携后进,推动文人群体出现;诗意书写,创作岭南题材诗歌作品;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加速了岭南文学启蒙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谪宦 岭南文学 启蒙 文人群体 发展
下载PDF
从欧阳修诗文看北宋夷陵的风土人情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前程 杨闪闪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年轻的欧阳修被贬夷陵县令虽然不足两年,却成为其人生辉煌事业的节点和文学创作的丰收期:"庐陵事业起夷陵"。在其现存七百多首(篇)诗文作品中,直接记述夷陵和提及夷陵的诗文竟达百首(篇)。欧阳修描写夷陵的诗文不仅详尽地记... 年轻的欧阳修被贬夷陵县令虽然不足两年,却成为其人生辉煌事业的节点和文学创作的丰收期:"庐陵事业起夷陵"。在其现存七百多首(篇)诗文作品中,直接记述夷陵和提及夷陵的诗文竟达百首(篇)。欧阳修描写夷陵的诗文不仅详尽地记录了北宋时期夷陵地区以农业为主、农商兼营的经济格局和风光绝美、林木丰茂的山川名胜,还真实地记述了夷陵人民自由奔放的天性和朴野的巴楚民风,具有不可忽略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欧学研究和宜昌历史文化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贬官夷陵 夷陵诗文 风土人情
下载PDF
从宋代谪宦诗文看岭南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
16
作者 蔡龙威 李晶晶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173,共10页
在宋代岭南谪宦的诗文作品中有大量关于其时岭南各民族生产生活情况的记叙,这些记叙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谪宦与各民族民众间的交往、认同与互谊。一方面,宋代岭南谪宦能够摒弃师心自用的冷峻、偏见心态,代之... 在宋代岭南谪宦的诗文作品中有大量关于其时岭南各民族生产生活情况的记叙,这些记叙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谪宦与各民族民众间的交往、认同与互谊。一方面,宋代岭南谪宦能够摒弃师心自用的冷峻、偏见心态,代之以客观友好的态度与岭南各民族民众进行互动,设身处地了解并处理民族纠纷,帮助岭南各民族建学校、育人才、崇教化,并对岭南各民族的饮食习俗、风物风情和技艺水平给予肯定,与各族民众有了最直接的交往交流;另一方面,在与汉族谪宦的交往过程中,宋代岭南各少数民族逐渐认识到相较于先进的中原文化,岭南文化习俗诸多有待改进之处,于是,希望能通过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与学习,以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具体体现为对华夏文明的闻风感慕,努力遵习汉俗、学说汉话、通诵经文等,积极学习汲取中原文化的精髓。双方在肯定各擅胜场基础上的双向互动,为宋代岭南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岭南谪宦诗文作品对各民族文化认同与共荣的反映,体现出岭南各民族对华夏文明的共同追求与丰富创新,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多彩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岭南 谪宦诗文 少数民族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文传递
唐代桂管贬官作用详论
17
作者 唐晓涛 谢振治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7-32,共6页
本文以唐代岭西地区贬官最集中的桂管经略使辖区为研究范围,详细探讨了贬官对当地的作用,指出:贬官在桂管的积极作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的进步、吏治的改善、经济的发展、社会风俗的变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贬官的政治地位和才能... 本文以唐代岭西地区贬官最集中的桂管经略使辖区为研究范围,详细探讨了贬官对当地的作用,指出:贬官在桂管的积极作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的进步、吏治的改善、经济的发展、社会风俗的变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贬官的政治地位和才能、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也给当地带来了隐性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贬官制度本身的原因及贬官身份的复杂性,也给当地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桂管 贬官 政治制度
下载PDF
关于甲A联赛降级球队的技术原因的统计分析
18
作者 李宁 《浙江体育科学》 2004年第3期93-96,共4页
运用等级相关系数rs对2003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三支降级队伍的技术指标排序与联赛排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射门次数,射正球门次数,前锋进球数,被射门次数,罚球区外被射门次数等技术指标与联赛排名等级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降级球队... 运用等级相关系数rs对2003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三支降级队伍的技术指标排序与联赛排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射门次数,射正球门次数,前锋进球数,被射门次数,罚球区外被射门次数等技术指标与联赛排名等级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降级球队在以上相应指标上的劣势是这些球队降级的主要技术原因。从技术分析的角度阐述了球队降级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A联赛 技术指标 降级球队 等级相关系数
下载PDF
墓志所见唐岭南贬谪官员家族兴替与政治和社会文化之关系——以《呼延章墓志》为例
19
作者 程刚 程霞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93,共8页
呼延家族原本是匈奴贵种,随鲜卑南迁,后逐渐趋于汉化。通过对呼延章及其先世渊源、仕宦沉浮的梳理,可为探究唐岭南贬谪官员家族的官历及与当时政治和社会文化之关系,补充弥足可贵的史料。同时,呼延章墓志也可为学界探讨唐中央政权如何... 呼延家族原本是匈奴贵种,随鲜卑南迁,后逐渐趋于汉化。通过对呼延章及其先世渊源、仕宦沉浮的梳理,可为探究唐岭南贬谪官员家族的官历及与当时政治和社会文化之关系,补充弥足可贵的史料。同时,呼延章墓志也可为学界探讨唐中央政权如何治理和控制岭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贬谪官员 仕宦 墓志
下载PDF
宋之问贬谪的心路历程及逐臣心态研究
20
作者 朱红霞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
宋之问是初唐诗坛重要的诗人 ,他和沈亻全期对格律诗的定型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对宋的贬谪历程进行分析 ,来解析他的贬谪心路 ,并由此兼及对中国古代逐臣的心态研究。
关键词 宋之问 贬谪 逐臣 心态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