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岸峰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4期42-48,共7页
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给“侠”赋予了崭新的定义,他以萧峰、洪七公、郭靖、杨过、张三丰、张无忌等作为“侠之大者”的崇高典范,同时又结合传统,建构了具有“魏晋风度”的侠之谱系,此为光风霁月之侠的精神,将侠的精神境界推至极致后,金庸... 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给“侠”赋予了崭新的定义,他以萧峰、洪七公、郭靖、杨过、张三丰、张无忌等作为“侠之大者”的崇高典范,同时又结合传统,建构了具有“魏晋风度”的侠之谱系,此为光风霁月之侠的精神,将侠的精神境界推至极致后,金庸又在“仗义每多屠狗辈”的观念上深入挖掘,以《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作为小癞子的模式,朝向无武而有侠方面进行书写,从而丰富了侠的层次,亦令侠从崇高层面走向现实层面,做出精彩的呈现。简而言之,金庸笔下的侠,风姿迥异,各有不一般的曲折而动人的历程,不止丰富并突破了武侠小说中“侠”的形象,更拓宽了中国人对“侠”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武侠小说 侠义 侠之大者 魏晋风度
下载PDF
尼采酒神精神与以嵇康为代表的魏晋酒文化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天鸽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147-150,共4页
尼采和魏晋风度都有'酒'的思想主题。尼采的酒神精神贯穿了其哲学思想,'酒'是魏晋风度的核心。从'酒'角度分析两种思想,得出两者产生于相似的时代环境,都认识到了生命的悲剧本质,同时又有着理性与非理性、个人... 尼采和魏晋风度都有'酒'的思想主题。尼采的酒神精神贯穿了其哲学思想,'酒'是魏晋风度的核心。从'酒'角度分析两种思想,得出两者产生于相似的时代环境,都认识到了生命的悲剧本质,同时又有着理性与非理性、个人主义与非个人主义的差异,它们都对自己的时代和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嵇康 酒神精神 魏晋风度
下载PDF
鲁迅与《世说新语》及“魏晋风度”
3
作者 刘强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0,共7页
从古今文学演变或者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角度看,鲁迅显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坐标,尤其在古小说与《世说新语》以及"魏晋风度"的研究方面,更是投注了更多的心力和情感,这使他成为现代《世说》学的重要推手。鲁迅不仅喜爱六朝文章... 从古今文学演变或者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角度看,鲁迅显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坐标,尤其在古小说与《世说新语》以及"魏晋风度"的研究方面,更是投注了更多的心力和情感,这使他成为现代《世说》学的重要推手。鲁迅不仅喜爱六朝文章,更对孔融、嵇康等名士充满激赏,"魏晋风度"深深影响到其为人与为文,并成为其情感世界和人格结构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世说新语》 “魏晋风度”
下载PDF
史迁风神与六一风神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茂军 唐忠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23-30,共8页
作为宋韵之一的六一风神,其独特之处在于,茅坤预设了汉代的史迁风神,而六一风神来源于史迁风神。风神来源于明代小说关注人物形象批评的传神论,而六一风神同时具有宋代文化特质的儒者风神、宋调、台阁体、人情说的特点。风神论之魏晋风... 作为宋韵之一的六一风神,其独特之处在于,茅坤预设了汉代的史迁风神,而六一风神来源于史迁风神。风神来源于明代小说关注人物形象批评的传神论,而六一风神同时具有宋代文化特质的儒者风神、宋调、台阁体、人情说的特点。风神论之魏晋风神特有的悲剧精神与生命意识也融入了六一风神之中,从而铸造了六一风神丰富复杂的绝世品格,也形成了汉宋风神的不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迁风神 魏晋风度 六一风神 传神论
下载PDF
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帝都文化书写——以《儒林外史》为中心
5
作者 张兴龙 徐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明清金陵小说,常以南京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理场景,以南京社会生活、文化风情等为书写内容。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南京书写,留下了帝都文化烙印:一是在城市景观和情感层面上,突出了帝都城市特有的山河险峻、宏伟壮丽... 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明清金陵小说,常以南京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理场景,以南京社会生活、文化风情等为书写内容。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南京书写,留下了帝都文化烙印:一是在城市景观和情感层面上,突出了帝都城市特有的山河险峻、宏伟壮丽的“帝都文化气象”,以及超越了个体性的幽怨感伤,站在民族忧患意识的高度,追问帝都文化沉浮;二是在城市制度和文化风尚层面上,突出了祭祀教化、崇尚礼仪的科举文化氛围;三是在城市市民形象层面上,突出了士人云集、儒林风流的士林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金陵小说 帝都文化气象 科举文化 魏晋风流 《儒林外史》
下载PDF
论科举制度的完善使“魏晋风度”丧失生存土壤
6
作者 谭立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9-102,共4页
科举制度自隋、唐确立和完善。它顺应时代潮流,是统治阶级与社会各阶层人士上下呼应、协力而为的结果。科举制度不重门第谱牒,依靠严格的考试制度拔擢人才,使得以"举荐制"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下产生的"魏晋风度"丧... 科举制度自隋、唐确立和完善。它顺应时代潮流,是统治阶级与社会各阶层人士上下呼应、协力而为的结果。科举制度不重门第谱牒,依靠严格的考试制度拔擢人才,使得以"举荐制"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下产生的"魏晋风度"丧失生存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 举荐制 魏晋风度 生存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