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层次分析和模式预测描述法 被引量:64
1
作者 赵翰卿 付志国 吕晓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4-77,共4页
大庆油田应用现代沉积和露头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思想和自创的模式预测描述法 ,研制出依据油田密井网测井资料和大型河流 三角洲特有的沉积规律与模式 ,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层次逐级解剖砂体几何形态和内部建筑结构 ,精细地建立储层地质... 大庆油田应用现代沉积和露头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思想和自创的模式预测描述法 ,研制出依据油田密井网测井资料和大型河流 三角洲特有的沉积规律与模式 ,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层次逐级解剖砂体几何形态和内部建筑结构 ,精细地建立储层地质模型 ,系统描述储层宏观非均质体系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将整套储层划分为岩相段、单砂层、沉积微相、单砂体、建筑结构单元、内部非均质等 6个描述层次 ,并对砂体井间连续性、几何形态与边界位置、厚度与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采用模式化预测性描述 ,较好地解决了储层复杂非均质体系描述和井间砂体预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三角洲 储层描述 沉积模式 层次分析 井间预测
下载PDF
临南油田沉积微相模式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9
2
作者 蔡忠 曾发富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44-47,52,共5页
临南油田位于渤海盆地惠民凹陷临南洼陷的夏口断裂带上 ,沙三中至沙二段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洲沉积 ,其中沙三中段为三角洲前缘沉积 ,沙三上段为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沉积 ,沙二段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本区油藏为构造层状油藏 ,油气富集... 临南油田位于渤海盆地惠民凹陷临南洼陷的夏口断裂带上 ,沙三中至沙二段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洲沉积 ,其中沙三中段为三角洲前缘沉积 ,沙三上段为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沉积 ,沙二段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本区油藏为构造层状油藏 ,油气富集除受构造控制外 ,还受沉积微相的控制。同时 ,沉积微相还控制了剩余油的分布。在平面上 ,剩余油主要富集在陆上分支河道的突出部位、水下分支河道的井网稀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油田 沉积微相 剩余油分布 模式 油田地质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纪三角洲的沉积机理 被引量:24
3
作者 沈玉林 郭英海 +2 位作者 李壮福 魏新善 邵玉宝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6-942,共7页
基于露头剖面、岩心观测、测井对比、砂岩镜下特征等分析,综合考虑控制三角洲沉积机理的诸多因素,将区内石炭-二叠纪三角洲详细划分为4种类型,认为三角洲的沉积类型及特征受古地形、河流性质、河流水体与蓄水盆地间的密度差异、蓄水盆... 基于露头剖面、岩心观测、测井对比、砂岩镜下特征等分析,综合考虑控制三角洲沉积机理的诸多因素,将区内石炭-二叠纪三角洲详细划分为4种类型,认为三角洲的沉积类型及特征受古地形、河流性质、河流水体与蓄水盆地间的密度差异、蓄水盆地水体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共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早二叠世太原期为陆表海背景下的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喷流机制属平面喷流,底流作用弱,砂体延伸不远;早二叠世山西期发育残余陆表海-近海湖泊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喷流机制为轴状喷流,河控作用显著,湖泊水体改造弱;中二叠世石盒子期为近海内陆湖泊具辫状河性质的浅水三角洲,喷流机制属平面喷流,砂体延伸远,多期冲刷-叠置显著;晚二叠世石千峰期发育内陆湖泊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沉积机理 石炭-二叠纪 鄂尔多斯地区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洪、枯季泥沙冲淤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谊纯 孙效功 +1 位作者 李瑞杰 吕丹梅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1-286,共6页
本文针对黄河三角洲海岸潮间带广阔、黄河入海水沙变化剧烈、近岸及河口区水动力条件复杂的特点 ,建立了 1个潮流作用下的平面二维动边界全沙数学模型。动边界的处理采用窄缝法 ,并利用此模型对黄河三角洲洪、枯季时悬沙分布以及底床的... 本文针对黄河三角洲海岸潮间带广阔、黄河入海水沙变化剧烈、近岸及河口区水动力条件复杂的特点 ,建立了 1个潮流作用下的平面二维动边界全沙数学模型。动边界的处理采用窄缝法 ,并利用此模型对黄河三角洲洪、枯季时悬沙分布以及底床的冲淤进行了数值模拟 ,进而据此探讨了黄河三角洲洪、枯季的冲淤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泥沙冲淤 数值模拟 窄缝法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沙湾组沉积与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传虎 王学忠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4期15-19,5-6,共5页
沙湾组是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一套有利的含油层系,纵向上分为3个砂层组,其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各有不同。沙湾组一段为一套进积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古物源和古地形对其沉积展布和物性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沙湾组二段为滩坝砂沉积,... 沙湾组是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一套有利的含油层系,纵向上分为3个砂层组,其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各有不同。沙湾组一段为一套进积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古物源和古地形对其沉积展布和物性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沙湾组二段为滩坝砂沉积,其沉积、充填、改造、分选明显受到古波浪、古沉积基准面等古地理环境的影响;沙湾组三段为一套稳定的泥岩沉积,作为区域性的盖层,对沙湾组一段、二段的成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沙湾组成藏控制因素包括烃源岩条件、输导条件、保存条件和成藏模式。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变化,在地质条件约束下,综合预测了有利油气分布区。通过钻探,探明稀油储量1500×104t、稠油储量5128×104t,已建成82×104t的年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沙湾组 辫状河三角洲.滩坝砂体 沉积 成藏
下载PDF
双河油田陆架型扇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向上变粗层序的成因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昌民 尹太举 +2 位作者 张尚锋 李少华 淡卫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3,113,共6页
双河油田核桃园组第三段扇三角洲具有陆架型扇三角洲的特点,单层呈正韵律而总体呈现反旋回的地层层序。这种层序既不是典型的河道沉积(正粒序)也不是典型的河口坝沉积(反粒序),它是在湖底坡降较缓的陆架型扇三角洲条件下,由河道进入湖... 双河油田核桃园组第三段扇三角洲具有陆架型扇三角洲的特点,单层呈正韵律而总体呈现反旋回的地层层序。这种层序既不是典型的河道沉积(正粒序)也不是典型的河口坝沉积(反粒序),它是在湖底坡降较缓的陆架型扇三角洲条件下,由河道进入湖盆的轴向射流所形成的沉积体。轴向射流的水流能量和速度沿着轴向向前方和两侧逐步衰减,所携带的沉积物的粒度随着水流能量的减弱而变细,沉积物的厚度变薄,逐步由水下分流河道演变成为一个坝状堆积物,形成分流河口的河口坝沉积。河口坝前缘沉积物连片,形成席状砂。河口坝实际上是河流入湖后形成的以河口坝为主的一系列微相组成的复合体,主要包括坝核、坝侧缘、坝边缘、坝前缘、席状砂和坝间6个微相类型。河道的主流线或河道的位置发生迁移时,导致砂坝垂向加高并产生横向迁移,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地层层序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地层层序 沉积模式 过程响应机制 双河油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及塔中地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辰生 郭建华 张琳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3,共6页
通过钻井、测井以及野外剖面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巴楚及塔中地区二叠系可识别出6个层序边界。除B4为Ⅱ型层序边界外,其他各层序边界均为Ⅰ型层序边界,并以侵蚀下切为特征。根据6个层序边界可将二叠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这些层... 通过钻井、测井以及野外剖面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巴楚及塔中地区二叠系可识别出6个层序边界。除B4为Ⅱ型层序边界外,其他各层序边界均为Ⅰ型层序边界,并以侵蚀下切为特征。根据6个层序边界可将二叠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这些层序均符合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模式。SQ4层序可识别出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SQ1、SQ2、SQ3、SQ5层序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海(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为河流相性质的侵蚀沟谷充填沉积,海(湖)侵体系域为滨浅湖和半深湖沉积,高位体系域为半深湖-滨浅湖以及三角洲沉积,另外,SQ3层序高位体系域上部还发育火山岩。河流相侵蚀沟谷充填沉积和三角洲沉积主要分布在塔东隆起西部斜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二叠系 层序地层学 侵蚀沟谷充填 三角洲沉积
下载PDF
内陆河三角洲堆积体形成发展过程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飞 张小峰 邓安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8-387,共10页
通过概化水槽试验对水流泥沙从内陆河进入浅水湖泊后的三角洲堆积体形成发展过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平面形态上,三角洲堆积体的形成发展过程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水流泥沙在初期依次按小沙波体、带状沙波体、扇形三角洲堆积体... 通过概化水槽试验对水流泥沙从内陆河进入浅水湖泊后的三角洲堆积体形成发展过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平面形态上,三角洲堆积体的形成发展过程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水流泥沙在初期依次按小沙波体、带状沙波体、扇形三角洲堆积体和舌状三角洲堆积体形态形成发展,堆积体表面无明显主河槽且两侧区域无串沟;第二阶段,水流泥沙沿堆积体表面河槽在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之间交替推进;第三阶段,水流泥沙沿新河槽在摆动中同步推进。在纵向推进中,第一阶段初始较大,受横向展宽影响逐渐减弱;第二阶段以相对稳定的速率交替推进;第三阶段呈减弱趋势,最终保持同步推进速率。在垂向上,堆积体以稳定的速率淤积抬高发展;在横向上,水流泥沙在河槽主流摆动中不断横向输移泥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堆积体 平面形态 纵向推进 垂向淤积 横向展宽
下载PDF
水下分流河道带砂体内部构型解剖研究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8段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楠 王继伟 +2 位作者 王芳 范峥 张普刚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2期23-29,共7页
吴起地区长8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区内长8段油藏具有储量规模大、储层渗透率低、砂体变化快、油层连续性差、单井产量较低等特征,为实现水平井规模效益开采,在水下分流河... 吴起地区长8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区内长8段油藏具有储量规模大、储层渗透率低、砂体变化快、油层连续性差、单井产量较低等特征,为实现水平井规模效益开采,在水下分流河道带砂体内储层构型要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构型要素电测响应模式,重点开展了水下分流河道带单砂体构型解剖研究,分析了储层构型、砂体展布特征,提出了区内长8段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带和复合水下分流河道带的沉积模式,建立了一套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解剖方法,为研究区水平井部署和水平段轨迹优化调整及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沉积 单砂体 构型要素 沉积模式 水平井
下载PDF
下印度河盆地石油地质、油气分布及油气富集区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钱凯 孙晓惠 +6 位作者 许小琼 韩荣花 范云 魏星 昌新玲 任珠琳 崔亚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97-1809,共13页
印度河盆地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沉积盆地和油气能源基地,分为上、中、下3个次级盆地,与上、中印度河盆地相比,下印度河盆地特性鲜明,是该区近年来最主要的储量增长阵地。在参考BP巴基斯坦公司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基于联合能源集团有... 印度河盆地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沉积盆地和油气能源基地,分为上、中、下3个次级盆地,与上、中印度河盆地相比,下印度河盆地特性鲜明,是该区近年来最主要的储量增长阵地。在参考BP巴基斯坦公司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基于联合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在自己作业区内的地震、地球化学、钻井及油气田资料,开展下印度河盆地的地质特征、油气分布与聚集规律研究。研究认为:研究区主要生储盖组合为形成于大陆边缘盆地阶段的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由于地质环境差异,主要烃源岩(Sembar组页岩)是3个次级盆地中相当层位烃源岩成熟最晚的;储集层呈规律变化,底部(Sembar组砂岩)为斜坡扇和盆底扇组合,下部(底砂岩段)为三角洲前缘和潮汐类砂体组合,中部(中砂岩段)为稳定浅水三角洲前缘与滩坝相砂体组合,上部(上砂岩段)为动荡浅水三角洲前缘与滩坝相砂体组合。油气聚集主要受控于构造演化(在生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形成3类富集区:反转构造带油气富集区、地堑带油气富集区和宽缓地垒带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富集区。以前陆盆地次级构造单元定位,油气主要发现于前缘隆起及其后的"斜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性 前陆层序 大陆边缘 三角洲 浊流 潮汐 油气聚集
原文传递
大牛地气田山一段储层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锋德 姚光庆 +1 位作者 赵彦超 关振良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4-17,共4页
介绍了大牛地气田储层沉积背景 ,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岩石相、沉积结构、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 .表明 :辫状河三角洲是由湍急洪水控制的 ,是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种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沉积类型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沼泽煤和碳质泥岩构成良好的... 介绍了大牛地气田储层沉积背景 ,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岩石相、沉积结构、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 .表明 :辫状河三角洲是由湍急洪水控制的 ,是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种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沉积类型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沼泽煤和碳质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 ;分流河道砂体构成相对较好的储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三角洲沉积 岩石相 沉积特征
下载PDF
窄浅水域三角洲堆积体形成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飞 张小峰 +2 位作者 任实 李觅 罗平安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5,共9页
采用非均匀沙进行水槽概化试验,研究水流泥沙从山区进入窄浅水域过程中三角洲堆积体的形成规律。经过425h试验历时,总结如下规律,整体:堆积体先纵向推进,再垂向淤积抬高,最后横向展宽;纵向:初始历时内(0h^266h),堆积体表面以顺直和分汊... 采用非均匀沙进行水槽概化试验,研究水流泥沙从山区进入窄浅水域过程中三角洲堆积体的形成规律。经过425h试验历时,总结如下规律,整体:堆积体先纵向推进,再垂向淤积抬高,最后横向展宽;纵向:初始历时内(0h^266h),堆积体表面以顺直和分汊河槽为主且以30h左右试验历时为周期交替出现,堆积体的前缘部分先随顺直河槽在河床中间左右摆动中进行纵向推进,待其淤积厚度与所在水深的比值达到0.8左右,纵向推进停止,引起河槽上段向两侧以分汊形式挟沙进行纵、横向输移。266h^425h内,随堆积体流程变长,纵向坡降变大,河床表面以微弯河槽为主,堆积体的前缘部分随河槽主流摆动进行纵、横向输移;堆积体的纵向推进速率随历时增加逐渐减小,最终以0.05m/h左右速率稳定推进;垂向:上段整体均匀淤积抬高,中、下段随河槽摆动在河床左侧、右侧和中间区域周期淤积抬高;堆积体的垂向抬高速率随历时增加逐渐减小,并以0.027cm/h左右速率淤积抬高;横向:随前缘体推进停止,水沙流在上段左右两侧以分流口形式,先垂直边壁方向、后在侧蚀作用下斜向边壁沿不同河槽方向进行横向展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形成规律 概化试验 三角洲堆积体 速率
原文传递
湘中南地区龙潭煤系中三角洲沉积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正奇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43-49,共7页
通过对湘中南地区龙潭煤系详细的沉积学研究,指出该区在龙潭煤系中存在两个三角洲-东部的衡郴三角洲和西部的涟邵三角洲;同时指出,三角洲的存在为认识该地区的古地理面貌、大地构造环境和找煤方向开辟了新的思路。;;图4,表1,参2。... 通过对湘中南地区龙潭煤系详细的沉积学研究,指出该区在龙潭煤系中存在两个三角洲-东部的衡郴三角洲和西部的涟邵三角洲;同时指出,三角洲的存在为认识该地区的古地理面貌、大地构造环境和找煤方向开辟了新的思路。;;图4,表1,参2。分类号##5P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地层 三角洲沉积 煤矿床
下载PDF
基于Sobel算子级联地震属性的三角洲沉积相边缘识别
14
作者 徐乐意 黄鑫 +3 位作者 陈玲玲 黄鹏亮 郑嘉 史运华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0-46,共7页
地震属性分析是砂体预测和沉积相表征的重要方法,但在沉积相带边缘薄层发育区对相带边界识别常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刻画不够准确。探讨了如何利用基于Sobel算法的边缘检测对地震属性进行级联处理构建地震级联属性,用以提高三角洲相边界刻... 地震属性分析是砂体预测和沉积相表征的重要方法,但在沉积相带边缘薄层发育区对相带边界识别常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刻画不够准确。探讨了如何利用基于Sobel算法的边缘检测对地震属性进行级联处理构建地震级联属性,用以提高三角洲相边界刻画精度,并将基于Sobel算子级联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在南海惠西南地区新近系典型三角洲沉积地层中进行沉积边缘识别应用。结果表明:①利用Sobel算子对地震属性图像进行边缘检测,能够锐化地震属性中的相带边界,提高三角洲沉积体边缘的识别准确性;②对地震属性图像的边缘检测处理会弱化三角洲整体发育形态的规律性,需要将处理前后的地震属性结合起来解释,才能有效刻画三角洲沉积体。此研究为沉积相分布的精确刻画提供了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级联地震属性 SOBEL算子 边缘检测 三角洲沉积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s for the Low Sensitivity of Deposition Flux to Upstream Sediment Reduction in the North Passage, Yangtze Estuary
15
作者 WANG Xiao-guang ZHANG Wei +4 位作者 TONG Chao-feng LEI Zhi-yi QIN Jie JI Xiao-mei HUANG Rui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4期533-546,共14页
Deltas are densely populated industrialized regions,and home to important ports and navigation channels.Due to human interferences,the Yangtze Estuary has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ediment load caused by... Deltas are densely populated industrialized regions,and home to important ports and navigation channels.Due to human interferences,the Yangtze Estuary has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ediment load caused by the Three Gorges Dam(TGD),as well as adjustment to local morphodynamics by the Deep-water Navigation Channel(DNC).While the dramatic reduction in sediment triggers the increased channel erosion,the deposition flux of the DNC located at the estuary mouth has little change.To explore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is phenomenon,a two-dimensional model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 load and the sediment budget of channels based on the bathymetry in 2016.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dal reach and the inner estuary have a negative sediment budget.And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sediment fluxes become less obvious downstream.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fluence of upstream sediment load on deposition flux decreases along the channel,with a transition from deposition to erosion occurring in the tidal reach.For the last-level bifurcation,the annual siltation of sediment in the North Passage(NP)decreases by 4.5%with low sensitivity.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reduction of sediment load partially mitigated by riverbed erosion and cascade bifurcations.In addition,the lateral sediment supply,which accounts for 68%of the sediment input in the NP,is stable.Overall,this study strength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 load and artificially deepened systems,thus allowing for better management of estuarine sediment and navigation cha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 navigation channel sediment loa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sediment budget Yangtze Estuary
下载PDF
从溺谷湾到三角洲:现代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变研究辨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超羽 韦惺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共26页
现代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溺谷湾到三角洲的形成演变,富有区域特色。本文提出百余年来珠江三角洲的研究可归纳为4种范式:历史描述、实地考察−学术推理、器测−学科理论和“动力−沉积−地貌”跨尺度范式,各以范例说明。基于笔者及其团队研究... 现代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溺谷湾到三角洲的形成演变,富有区域特色。本文提出百余年来珠江三角洲的研究可归纳为4种范式:历史描述、实地考察−学术推理、器测−学科理论和“动力−沉积−地貌”跨尺度范式,各以范例说明。基于笔者及其团队研究,对现有文献关于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变若干重要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并从多视角作必要辨析,包括:海侵盛期以来千年尺度三角洲岸线位置变化,现代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变的模式和三角洲干流河段形成过程与机理。最后对三角洲研究中的多学科、跨尺度和时空量化做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溺谷湾 范式 三角洲 子三角洲 沉积体 演变模式 多学科 跨尺度 时空量化
下载PDF
陈家庄凸起北坡三角洲砂体储层描述及含油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庄博 刘玉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3-437,共5页
陈家庄凸起北坡沟谷内发育了东营组三角洲沉积。本文通过对古地貌、岩石电性特征、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和沉积相分析,认为东营纽砂体为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沉积。文中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三角洲前积砂体的空间展布进行了描述;解释发现15... 陈家庄凸起北坡沟谷内发育了东营组三角洲沉积。本文通过对古地貌、岩石电性特征、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和沉积相分析,认为东营纽砂体为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沉积。文中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三角洲前积砂体的空间展布进行了描述;解释发现15个前积砂体,由南向北依次呈叠瓦状排列。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技术对砂体进行了含油性分析,认为:①三角洲前积砂体仅部分含油,油气主要聚集在砂体高部位;②砂体含油高度较小,灌满程度较低;⑨油藏主要受砂体岩性控制,古地貌对砂体含油也有一定影响;④沟谷两侧超覆带砂体含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描述 含油性分析 三角洲沉积 地震反射特征 聚类分析 古地貌 三角洲砂体 陈家庄凸起 含油性 北坡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九龙江河口三角洲沉积面积时空变化研究
18
作者 余锦如 林永崇 +4 位作者 张曼 杨银玉 王菲 廖瑾榕 陈丽玲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9-95,共7页
河流入海三角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沉积物不断通过河流输送并沉积至入海口地区,形成河口三角洲,三角洲的形成和时空变化反映了河口沉积环境变化特征.本文利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对九龙江河口三角洲1985~2017年8期L... 河流入海三角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沉积物不断通过河流输送并沉积至入海口地区,形成河口三角洲,三角洲的形成和时空变化反映了河口沉积环境变化特征.本文利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对九龙江河口三角洲1985~2017年8期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分析三角洲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九龙江三角洲在1985~2017年总体从洲尾向下游扩张,增加了近16.0km2,增幅达24.0%;2)近30年来三角洲面积时空变化主要受河流沉积动力影响;3)三角洲沉积面积变化趋势,区域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以及河口沉积学原理表明,短期内九龙江三角洲有继续从洲尾向下游扩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 三角洲沉积 RS GIS 面积时空变化
下载PDF
浙西和长江三角洲南翼潮滩沉积与风暴事件
19
作者 李铁松 李从先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1期65-70,共6页
浙西及长江三角洲南翼潮坪剖面均显示,微型层序和小型层序是潮坪沉积的基本组成单元。潮坪观测证明,砂质单层是风暴沉积,而泥质单层是正常天气的沉积单元。砂、泥质单层共同组成一个小型层序(风暴序列).风暴沉积在潮坪层序中占重... 浙西及长江三角洲南翼潮坪剖面均显示,微型层序和小型层序是潮坪沉积的基本组成单元。潮坪观测证明,砂质单层是风暴沉积,而泥质单层是正常天气的沉积单元。砂、泥质单层共同组成一个小型层序(风暴序列).风暴沉积在潮坪层序中占重要地位,大小潮沉积旋回的概念不适合于长江三角洲一类的非潮道潮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潮滩 风暴沉积
下载PDF
三角洲初始段射流边界层相似解求解
20
作者 白玉川 辛玮琰 徐海珏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1-1025,共15页
三角洲初始段形成过程中,水流携带泥沙运动至湖区,主要依靠出射的初始动量来维持自身的继续运动.该文根据这一过程的运动特点,依据浑水浅水方程,建立了三角洲初始段平面射流边界层理论模式,采用相似解解法,得到了三角洲形成初期的流场分... 三角洲初始段形成过程中,水流携带泥沙运动至湖区,主要依靠出射的初始动量来维持自身的继续运动.该文根据这一过程的运动特点,依据浑水浅水方程,建立了三角洲初始段平面射流边界层理论模式,采用相似解解法,得到了三角洲形成初期的流场分布.利用河床演变通用数学模型推导得到了表征入湖三角洲初始段形态特征的理论表达式,对三角洲初始段冲淤形态做了定量分析.通过实验验证,理论解能够较好地表达三角洲形成初期的冲淤趋势和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射流边界层 初始段 冲淤 相似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