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鲁氏菌M5-90ΔvirB2基因缺失株免疫小鼠抗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臻 陈创夫 +4 位作者 王远志 葛阳春 张红星 杨明锋 张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52-455,共4页
对构建的M5-90ΔvirB2基因缺失株进行免疫原性初步研究。分别用1×106 CFU剂量的M5-90ΔvirB2株与M5-90疫苗株接种BALB/c小鼠,SAT试验和RBPT试验验证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IL-6、IL... 对构建的M5-90ΔvirB2基因缺失株进行免疫原性初步研究。分别用1×106 CFU剂量的M5-90ΔvirB2株与M5-90疫苗株接种BALB/c小鼠,SAT试验和RBPT试验验证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结果表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M5-90ΔvirB2弱于M5-90;细胞因子检测水平显示M5-90ΔvirB2也低于M5-90。本研究为布鲁氏菌疫苗株M5-90的改造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virB2 基因缺失株 抗体水平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用一种新型的PCR方法快速制备人TNF-α缺失突变体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巍 沈倍奋 +2 位作者 黎燕 郭宁 冯健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0-604,共5页
人肿瘤坏死因子 α(hTNF α)的 2个Loop区 2 9~ 36、141~ 146是受体的主要结合部位 .应用一种新型的PCR方法 ,快速制备了这 2个Loop区的缺失突变体 ,并对其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这种新型的PCR方法在制备缺失突变体中具有快速... 人肿瘤坏死因子 α(hTNF α)的 2个Loop区 2 9~ 36、141~ 146是受体的主要结合部位 .应用一种新型的PCR方法 ,快速制备了这 2个Loop区的缺失突变体 ,并对其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这种新型的PCR方法在制备缺失突变体中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等优点 ,值得推广 ;缺失蛋白对L92 9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降低 ,表明这 2个区域为h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方法 快速制备 人TNF-α缺失突变体
下载PDF
LIPI-4 EⅡA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重要毒力基因转录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彩霞 高盛杰 +8 位作者 寇丽君 马勋 王静 孔翠莲 史唯地 吕双飞 任慧杰 康立超 殷月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69-1276,共8页
为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毒力岛4(LIPI-4)的膜透性酶ⅡA(EⅡA)基因在LM中的毒力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具有遗传稳定性的LM928菌株EⅡA基因缺失株(LM928ΔEⅡA)和回补株(CLM928ΔEⅡA),通过对缺失株、回补株和亲本... 为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毒力岛4(LIPI-4)的膜透性酶ⅡA(EⅡA)基因在LM中的毒力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具有遗传稳定性的LM928菌株EⅡA基因缺失株(LM928ΔEⅡA)和回补株(CLM928ΔEⅡA),通过对缺失株、回补株和亲本株生长特性测定分析EⅡA基因对LM体外生长能力的影响。提取各菌株RNA,反转录为c DNA后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各菌株在体外培养条件下LM重要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EⅡA基因缺失对LM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缺失EⅡA基因后不影响细菌在体外的生长能力,但细菌plcB和inlA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0.05),hly、prfA、plcB、inlA、inlB、inlC和mpl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plcA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而actA基因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将LM928、LM928ΔEⅡA和CLM928ΔEⅡA菌株分别感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后,采用CCK8法检测EⅡA基因对HCMEC/D3活性的影响,同时通过胞内增殖试验检测EⅡA基因对LM胞内增殖的影响,进一步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EⅡA对细胞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LM928组相比,LM928ΔEⅡA组HCMEC/D3细胞活性无明显改变;LM928ΔEⅡA感染HCMEC/D3后6 h~12 h,胞内LM928ΔEⅡA载菌量极显著高于胞内LM928载菌量(P<0.01),在感染HCMEC/D3后2 h~12 h,胞内LM928ΔEⅡA载菌量也极显著高于胞内CLM928ΔEⅡA的载菌量(P<0.01)。相对于亲本株,LM928ΔEⅡA感染的细胞中毒力基因prf A、plc A、plc B、inl A、inl B、inl C和mpl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actA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5),hly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本研究结果首次证实LIPI-4中EⅡA基因对LM体外生长无影响,但其对体内、外LM毒力因子的转录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提示LM LIPI-4可能通过EⅡA参与调控细菌毒力,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LIPI-4在LM致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毒力岛4 膜透性酶ⅡA 缺失株 毒力基因
下载PDF
LIPI-4EII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关键毒力因子转录调控的影响
4
作者 史唯地 马勋 +8 位作者 刘彩霞 寇丽君 吕双飞 任慧杰 曾东东 王静 孔翠莲 高盛杰 钱瑞宣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1-202,共12页
为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毒力岛4(LIPI-4)中膜透性酶(EII)对LM毒力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分别构建EII缺失株(LM928ΔEII)、强启动子回补株(CLM928ΔEII-P_(help))和天然启动子回补株(CLM928ΔEII-P_(native)),测定各菌株... 为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毒力岛4(LIPI-4)中膜透性酶(EII)对LM毒力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分别构建EII缺失株(LM928ΔEII)、强启动子回补株(CLM928ΔEII-P_(help))和天然启动子回补株(CLM928ΔEII-P_(native)),测定各菌株在体外培养中的生长曲线和在永生化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内的增殖情况;RT-qPCR检测体外培养和HCMEC/D3细胞内各菌株9个关键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1)EII基因缺失株LM928ΔEII构建成功,重组回补质粒pIMK2-EII和pIMK2-EII-P_(native)及回补株CLM928ΔEII-P_(help)和CLM928ΔEII-P_(native)构建成功。(2)在体外培养下,EII对LM的生长曲线没有影响。但在侵染HCMEC/D3后,LM928ΔEII在8和12 h的胞内细菌量显著高于LM928(P<0.05),2和4 h的胞内细菌量极显著高于LM928(P<0.01),CLM928ΔEII-P_(native)在2、4和6 h恢复至野生株水平(P>0.05),而CLM928ΔEII-P_(help)在2、4、6、8、10和12 h均极显著低于野生株(P<0.01)。(3)体外培养条件下,相比于野生株,LM928ΔEII中66.7%(6/9)的毒力基因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CLM928ΔEII-P_(help)中66.7%(6/9)的基因转录水平上升1~4倍,CLM928ΔEII-P_(native)中88.9%(8/9)的基因转录水平倍数变化在1倍以内。在HCMEC/D3细胞内,相比于野生株,LM928ΔEII中66.7%(6/9)的毒力基因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CLM928ΔEII-P_(help)中33.3%(3/9)的基因转录水平上调1~3倍,CLM928ΔEII-P_(native)中基因转录水平倍数变化在1倍以内。综上,LIPI-4 EII对LM关键毒力因子的转录具有负调控作用。本研究为系统探究LIPI-4参与LM致病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LIPI-4 膜透性酶(EII) 缺失株 毒力基因
原文传递
猪链球菌2型Orf207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检测
5
作者 梅纪坤 姜轩 +6 位作者 吴桐 姜合祥 朱俊辉 武增帅 李丰阳 李娜 雷连成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09-3019,共11页
【背景】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 SS2)可引起人、猪的脑膜炎、关节炎及败血症等,不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本团队前期通过噬菌体展示文库技术发现Orf207编码蛋白可能参与SS2诱导的脑... 【背景】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 SS2)可引起人、猪的脑膜炎、关节炎及败血症等,不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本团队前期通过噬菌体展示文库技术发现Orf207编码蛋白可能参与SS2诱导的脑膜炎发生,然而其在SS2致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究Orf207基因对SS2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温敏性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系统,构建SC19 Orf207基因缺失菌株ΔOrf207及其回补菌株CΔOrf207,系统比较缺失菌株与野生株间在生长特性、形态、组织定殖能力、毒力情况、细胞黏附与侵袭及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与野生株相比,缺失菌株链长变短,生长速度略慢;而且Orf207缺失显著增加了小鼠的存活率,降低了细菌在血液、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组织的定殖能力和对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并显著减弱SS2对HeLa细胞的黏附与侵袭能力及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结论】Orf207基因可以显著降低SS2对宿主的致病能力,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SS2的致病机制,也为SS2疫苗等研发提供了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Orf207基因 缺失株 黏附 侵袭
原文传递
GST-LMO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顾卉 佟宇鑫 +3 位作者 刘彤 李慧 李丹妮 袁正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1-963,978,共4页
目的构建GST-LMO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以人胎脑文库为模板,用PCR方法法扩增出LMO1基因全长及各个截短突变体,通过BamH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分别将其定向插入pGEX-5X-2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 目的构建GST-LMO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以人胎脑文库为模板,用PCR方法法扩增出LMO1基因全长及各个截短突变体,通过BamH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分别将其定向插入pGEX-5X-2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5X-2-LMO1及其截短突变体,通过酶切电泳鉴定和DNA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入E.coli BL21中,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酶切电泳及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5X-2-LMO1及其截短突变体,并用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了GST-LMO1全长及各个截短突变体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LMO1全长及其截短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了其在原核细胞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为LMO1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前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O1 截短突变体 质粒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的氨基酸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秀宏 滕悦秋 +2 位作者 王志刚 刘明 周虹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 确定在原核细胞中呈可溶性稳定表达但不改变活性的血红素加氧酶氨基酸范围。方法 应用PCR技术构建了鼠血红素加氧酶 1(RHO 1)和人血红素加氧酶 2 (HHO 2 )的N端和C端部分氨基酸缺失的变异型RHO 1和HHO 2 ,将它们在大肠杆菌中... 目的 确定在原核细胞中呈可溶性稳定表达但不改变活性的血红素加氧酶氨基酸范围。方法 应用PCR技术构建了鼠血红素加氧酶 1(RHO 1)和人血红素加氧酶 2 (HHO 2 )的N端和C端部分氨基酸缺失的变异型RHO 1和HHO 2 ,将它们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后通过光谱扫描法测定变异型酶与野生型酶的催化活性 ,确定RHO 1和HHO 2中的N端和C端缺失不影响其可溶性表达及催化活性的氨基酸范围。结果 △N8RHO 1(N端缺失 8个氨基酸的RHO 1)和△C70RHO 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为可溶性蛋白且催化活性与RHO 1野生型相同 ,△N2 0HHO 2和△C77HHO 2在大肠杆菌中也表达为可溶性蛋白且催化活性与HHO 2野生型相同 ,而△N9RHO 1和△C75RHO 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为包涵体。结论 RHO 1和HHO 2的N端和C端部分氨基酸缺失的突变型酶对其催化功能没有影响 ,并可在大肠杆菌中稳定可溶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 大肠杆菌 缺失的变异型 催化活性
原文传递
人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C末端nsP1a/4蛋白6种删除突变体的构建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微 牛科 +3 位作者 赵健 金一鸣 隋婷婷 王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8-554,共7页
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是通过引起小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C末端蛋白nsP1a/4是诱导凋亡的主要功能性蛋白,可能含有与凋亡相关的重要结构域。为了探索nsP1a/... 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是通过引起小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C末端蛋白nsP1a/4是诱导凋亡的主要功能性蛋白,可能含有与凋亡相关的重要结构域。为了探索nsP1a/4蛋白中的凋亡结构域,本研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根据nsP1a/4蛋白功能性结构域的位置,选择不同的删除位点,构建nsP1a/4蛋白及不同结构域删除的nsP1a/4蛋白突变体,并将其转染BHK21细胞,在转染的24~72h检测重组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24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融合nsP1a/4蛋白和其突变体的绿色荧光。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7种融合蛋白均能在体外细胞中高效表达,72h表达量明显高于48h。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构建的nsP1a/4蛋白及其删除突变体可在BHK21细胞中表达,可用于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4的凋亡结构域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HAstV分子致病机制提供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病毒 非结构蛋白 融合蛋白 删除突变 凋亡机制
原文传递
伪狂犬病毒VP22蛋白C-端系列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9
作者 姚琳 方六荣 +3 位作者 肖少波 潘永飞 谢京国 陈焕春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6年第4期358-363,共6页
以绿荧光蛋白(GFP)为标记,构建了一系列伪狂犬病毒VP22蛋白的C-端缺失突变体与GFP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Hela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各个缺失突变体的亚细胞定位,发现伪狂犬病毒VP22蛋白与核定位有关的结构域在第6... 以绿荧光蛋白(GFP)为标记,构建了一系列伪狂犬病毒VP22蛋白的C-端缺失突变体与GFP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Hela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各个缺失突变体的亚细胞定位,发现伪狂犬病毒VP22蛋白与核定位有关的结构域在第60个到第90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第111个到第159个氨基酸残基有可能与形成细胞核内的颗粒有关,与微管蛋白结合有关的结构域可能在第187到第241个氨基酸残基之间。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伪狂犬病毒VP2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VP22 缺失突变体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plcB缺失株的生物学特性及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怡芳 吕洁婷 +2 位作者 陈绵绵 程昌勇 宋厚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28-1334,共7页
为探究单增李斯特菌磷脂酶PlcB在细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挖掘可能与宿主互作的相关蛋白,本试验利用李斯特菌遗传操作系统构建了plcB缺失回补株及基于PlcB为诱饵的酵母双杂交系统,并通过体外生长曲线、细胞内增殖试验、空斑形成能力等试... 为探究单增李斯特菌磷脂酶PlcB在细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挖掘可能与宿主互作的相关蛋白,本试验利用李斯特菌遗传操作系统构建了plcB缺失回补株及基于PlcB为诱饵的酵母双杂交系统,并通过体外生长曲线、细胞内增殖试验、空斑形成能力等试验研究PlcB介导的生物学功能;通过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自激活及毒性试验和诱饵蛋白表达检测等方法鉴定可以用于后续互作蛋白筛选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结果显示,缺失plcB基因不影响李斯特菌的体外生长,但缺失株在RAW264.7巨噬细胞内的生存能力相较野生株显著减弱(P<0.01),在L929成纤维细胞中感染形成的空斑较野生株和回补株极显著下降(P<0.001)。将含有pGBKT7-BD-PlcB诱饵质粒的Y2HGold酵母菌株涂布于缺陷培养基中,未发现毒性及自激活现象;通过Western blot能够检测到酵母载体中诱饵蛋白PlcB的稳定表达,说明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成功,并证实磷脂酶PlcB在李斯特菌宿主内感染和迁移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基于PlcB的酵母双杂交体系可以为将来深入挖掘PlcB在感染过程中与宿主重要生物学过程及相关分子的互作交流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磷脂酶B 缺失株 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 胞内感染 细胞间迁移
原文传递
藻胆蛋白ApcE缺失突变体的自催化重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刁红丽 甘春晖 +1 位作者 周明 赵开弘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9-51,92,共4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Anabaena.spPCC7120别藻蓝蛋白ApcE(1-240)的一系列缺失突变体基因:apcE(14-240)、apcE(25-240)、apcE(63-240)、apcE(85-240)、apcE(121-240)、apcE(133-240)、apcE(187-240),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分别...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Anabaena.spPCC7120别藻蓝蛋白ApcE(1-240)的一系列缺失突变体基因:apcE(14-240)、apcE(25-240)、apcE(63-240)、apcE(85-240)、apcE(121-240)、apcE(133-240)、apcE(187-240),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分别获得相对应的缺失突变体蛋白。对上述脱辅基蛋白与藻蓝胆素(PCB)的体外自催化重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4 mol/L尿素的磷酸钾缓冲体系中,ApcE(25-240)脱辅基蛋白可与藻蓝胆素体外重组实现共价连接,获得的色素蛋白质具有最大吸收峰(λmax=656 nm)和荧光发射峰(λmax=670 nm),其余6个缺失突变体蛋白仅能与藻蓝胆素非共价连接,不能发生自催化重组。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连接多肽ApcE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胆体 藻蓝胆素 ApcE 缺失突变体 体外重组 自催化连接
下载PDF
联合利用嵌套缺失和酚筛选法构建和鉴定目的基因的缺失突变体
12
作者 程璘令 李冰 +2 位作者 涂洪斌 刘启才 冉丕鑫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快捷、无突变的目的基因缺失体构建和鉴定方法。方法用MluI和SacI酶将GCLC/pGL3在GCLC基因与pGL3连接处切开,形成以GCLC端为3’凹端而pGL3载体端为3’凸端的线型载体。利用外切核酸酶Ⅲ从GCLC基因端(3’凹端)单向逐一切除G... 目的介绍一种快捷、无突变的目的基因缺失体构建和鉴定方法。方法用MluI和SacI酶将GCLC/pGL3在GCLC基因与pGL3连接处切开,形成以GCLC端为3’凹端而pGL3载体端为3’凸端的线型载体。利用外切核酸酶Ⅲ从GCLC基因端(3’凹端)单向逐一切除GCLC基因上的核苷酸,并在不同的时间终止其反应以获得一系列的GCLC基因缺失体。将GCLC基因缺失体与pGL3载体自身环化构建成GCLC基因序列缺失体的pGL3报道载体。最后用酚抽提和凝胶电泳法粗略挑选出不同长度的GCLC/pGL3缺失突变体。结果利用嵌套缺失法构建出各种长度的GCLC基因的缺失突变体,且不存在基因突变的现象。利用酚筛选法快速鉴定出29种不同长度的缺失突变体。结论联合利用嵌套缺失和酚筛选法可以高保真而快速地构建和鉴定目的基因的缺失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缺失法 酚筛选法 缺失突变体
下载PDF
菜豆晕疫病原菌甘油激酶基因敲除突变体的构建与表型分析
13
作者 刘晓柱 李银凤 +2 位作者 于志海 刘晓辉 黄名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50,共6页
以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phaseolicola)NPS3121株系为出发材料,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1448A甘油激酶(glycerol kinase,GK)氨基酸序列设计同源引物,通过PCR克隆NPS3121 GK基因,序列全长为1 506 bp,可编码1条含501个氨基... 以菜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phaseolicola)NPS3121株系为出发材料,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1448A甘油激酶(glycerol kinase,GK)氨基酸序列设计同源引物,通过PCR克隆NPS3121 GK基因,序列全长为1 506 bp,可编码1条含501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PS3121 GK包含46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5 800,富含α–螺旋结构,等电点为5.44。通过整合突变的方式构建了NPS3121 GK敲除突变体,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在M9培养基中生长速率降低18%,在KBM培养基中生长速率降低16%。敲除突变体中甘油浓度较野生型提高了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晕疫病菌 甘油激酶基因 敲除突变体 表型分析
下载PDF
水稻新基因OsRwp34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毒害作用
14
作者 陈志军 李辉 +1 位作者 朱英国 李阳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在水稻高温诱导cDNA文库中克隆了一个新的水稻基因O sRwp34,同源性分析表明O sRwp34是一典型的孤儿基因。为了研究O sRwp34的功能,构建了O sRwp34的表达载体pET-28(a)OsRwp34,并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用IPTG诱导并定时从培养液中... 在水稻高温诱导cDNA文库中克隆了一个新的水稻基因O sRwp34,同源性分析表明O sRwp34是一典型的孤儿基因。为了研究O sRwp34的功能,构建了O sRwp34的表达载体pET-28(a)OsRwp34,并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用IPTG诱导并定时从培养液中取样以检测OD600值和用平板记数法测定活菌数,结果发现在诱导30 m in后宿主菌开始大量死亡,表明O sRwp34的表达产物使宿主菌死亡。随后构建了1个N末端缺失15个氨基酸残基和2个C末端分别缺失12和47个氨基酸残基的O sRwp34缺失体,IPTG诱导后都没有出现毒性作用,推测N和C末端氨基酸残基的同时存在是OsRwp34的毒性作用所必须的。其详细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Rwp34 孤儿基因 毒性蛋白 缺失体
下载PDF
GST/HIF-1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
15
作者 佟宇鑫 李丹妮 +2 位作者 邵阳光 李妍 李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1-723,729,共4页
目的构建GST/HIF-1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以质粒pcDNA3.1-HIF-1α为模板,用PCR法扩增HIF-1α全长及各个截短片段,通过BamHI和NotI酶切位点将HIF-1α全长及各个截短突变体定向插入pGEX-4T-2中,构建... 目的构建GST/HIF-1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以质粒pcDNA3.1-HIF-1α为模板,用PCR法扩增HIF-1α全长及各个截短片段,通过BamHI和NotI酶切位点将HIF-1α全长及各个截短突变体定向插入pGEX-4T-2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4T-2-HIF-1α及其截短突变体,并转化E.coli DH5α,筛选阳性重组子,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入E.coli BL21中,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4T-2-HIF-1α及其截短突变体,并用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了GST/HIF-1α全长及各个截短突变体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IF-1α原核表达载体及其截短突变体,并证实了融合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纯化HIF-1α蛋白和研究HIF-1α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截短突变体 质粒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具有增强蛋白质表达活性序列ER3的筛选及其功能区域的初步鉴定
16
作者 崔成成 毕艳红 +5 位作者 王应明 李攀 杨思达 黄芬 曾韦锟 井申荣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4,共7页
目的:利用构建的增强子样序列筛选载体,筛选在大肠杆菌中增强外源蛋白质表达的序列,并利用删除突变体初步鉴定其功能区域.方法: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序列与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衣壳蛋白基因 L1 的截短序列L11连接作为报... 目的:利用构建的增强子样序列筛选载体,筛选在大肠杆菌中增强外源蛋白质表达的序列,并利用删除突变体初步鉴定其功能区域.方法: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序列与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衣壳蛋白基因 L1 的截短序列L11连接作为报告基因,从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增强子样序列,通过蛋白质表达来检测其增强活性,并通过构建删除突变体来初步鉴定其功能区域.结果: 成功筛选到一条增强子样序列,可使检测载体氯霉素抗体提高11倍,融合蛋白表达水平提高2.26倍,其功能区域主要集中在1~265bp.结论:从收集的样品中成功筛选出一个增强子序列,能提高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子样序列 增强基因表达 删除突变体 功能区域
原文传递
c-Myb截短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对c-Myc蛋白表达的调节
17
作者 秦玺 程龙 +6 位作者 饶春明 高凯 杨琦 史新昌 徐小洁 叶棋浓 王军志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4年第4期520-523,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c-Myb蛋白各结构域的功能,构建c-Myb的6种截短突变体c-Myb-1~c-Myb-6的真核表达载体,测定不同突变体对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型c-Myb为模板,PCR扩增c-Myb-1~c-Myb-6片段,分别克隆到pcDNA3.0-FLAG载体,We... 目的:为了研究c-Myb蛋白各结构域的功能,构建c-Myb的6种截短突变体c-Myb-1~c-Myb-6的真核表达载体,测定不同突变体对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型c-Myb为模板,PCR扩增c-Myb-1~c-Myb-6片段,分别克隆到pcDNA3.0-FLAG载体,Western印迹检测克隆载体在293T细胞内的表达;将上述载体与野生型c-Myb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CF-7,检测其对c-Myb下游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构建了c-Myb-1~c-Myb-6表达载体,与野生型c-Myb相比,c-Myb-1、c-Myb-4、c-Myb-5均能够促进MCF-7细胞中c-Myc的表达,而c-Myb-2、c-Myb-3、c-Myb-6则不能。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c-Myb在乳腺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B 截短突变体 真核表达载体 C-MYC
下载PDF
DSPAα1缺失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18
作者 陈韵 牛纯青 +3 位作者 宋小双 苏畅 华子春 刘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6-252,共7页
吸血蝙蝠唾液纤溶酶原激活剂(Desmodus saliv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s,DSPAs)共有4种:DSPAα1、α2、β及γ。其中,DSPAα含有指形区(F)、表皮生长因子区(E)、kringle区(K)和丝氨酸蛋白酶区(P),DSPAβ含E、K、P区,DSPAγ含K和P区。以... 吸血蝙蝠唾液纤溶酶原激活剂(Desmodus saliv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s,DSPAs)共有4种:DSPAα1、α2、β及γ。其中,DSPAα含有指形区(F)、表皮生长因子区(E)、kringle区(K)和丝氨酸蛋白酶区(P),DSPAβ含E、K、P区,DSPAγ含K和P区。以DSPAα1为基础,研究其结构对纤溶活性的影响。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splicing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PCR)获得缺失E区的DSPAα1突变体(m DSPAα1),分别构建m DSPAα1/p PIC9K、DSPAβ/p PIC9K和DSPAγ/p PIC9K重组质粒并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菌株GS115中表达,纤维平板法测活。结果显示未检测到DSPAγ的表达,DSPAα1活性为2.64×105 U/mg,DSPAβ的活性为1.32×104 U/mg,m DSPAα1活性为151.52 U/mg;同时使用DSPAα1、m DSPAα1、DSPAβ时,总活性几乎不受影响,单独使用任意两者时,发现活性均降低2-3倍。m DSPAα1纤溶活性几乎没有,同时DSPAβ与野生型DSPAα1相比保留了相当的催化活性。DSPAα1的N端区域可以影响其溶栓活性,而缺失E区后几乎丧失活性,说明E区在DSPAα1溶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Aα1 SOE-PCR 缺失突变体 毕赤酵母 纤维平板法
下载PDF
E6AP蛋白结构域突变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功能检测
19
作者 熊加秀 丁丽华 +7 位作者 营孙阳 陈志达 张亚楠 贾小萌 陈滢洁 刘文忠 叶棋浓 卫勃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构建E6AP蛋白结构域突变真核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肿瘤细胞,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检测。方法以本实验室保存带有myc标签的E6AP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出E6AP(1~494)结构域和E6AP(495~852)结构域(即E6AP的HECT结构域)... 目的构建E6AP蛋白结构域突变真核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肿瘤细胞,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检测。方法以本实验室保存带有myc标签的E6AP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出E6AP(1~494)结构域和E6AP(495~852)结构域(即E6AP的HECT结构域)编码区(CDS)序列,将其插入到p XJ-40-myc载体中,双酶切和测序验证后瞬时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鉴定其表达及功能;转染人乳腺癌细胞ZR75-1和人胃癌细胞BGC-823,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从E6AP蛋白全长CDS中扩增得到约1479、1071 bp的DNA结构域片段,并成功克隆至p XJ-40-myc载体上,且测序与目的序列完全一致;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后,目的蛋白在细胞内成功表达,并且E6AP(495~852)结构域可明显抑制P53蛋白水平,而E6AP(1~494)结构域无抑制作用;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转染E6AP(495~852)结构域突变质粒的乳腺癌、胃癌细胞较空载体细胞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E6AP(1~494)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构建了myc-E6AP(1~494)、(495~852)结构域突变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E6AP蛋白在相关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6AP P53 结构域突变 泛素化 肿瘤
原文传递
C/EBPα不同截短功能域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的研究
20
作者 王桂玲 陈薇 +1 位作者 姜佩佳 王孝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构建GST-C/EBP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以质粒pcDNA3.1-C/EBPα为模板,用PCR法扩增C/EBPα全长及各个截短片段,通过EcoRI和XhoI酶切位点将C/EBPα全长及各个截短突变体定向插入pGEX-5X-1中,构建... 目的构建GST-C/EBP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以质粒pcDNA3.1-C/EBPα为模板,用PCR法扩增C/EBPα全长及各个截短片段,通过EcoRI和XhoI酶切位点将C/EBPα全长及各个截短突变体定向插入pGEX-5X-1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5X-1-C/EBPα及其截短突变体,并转化E.coli DH5α,筛选阳性重组子,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入E.coli BL21中,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SDS-PAGE和SDS-PAGE鉴定。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5X-1-C/EBPα及其截短突变体,并用SDS-PAGE方法证实了GST-C/EBPα全长及各个截短突变体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C/EBPα原核表达载体及其截短突变体,并证实了融合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纯化C/EBPα蛋白和研究C/EBPα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截短突变体 质粒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