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正乐”与《诗经》歌本的形成
1
作者 曹胜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共8页
正乐是孔子矢志不渝的理想。他在周游列国返鲁之后的正乐,一是将周乐所用的乐歌逐一进行弦歌,将原本施用于礼仪的乐曲转化为可以独立歌唱的歌曲,将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歌本;二是按照周乐的标准,对周乐所用三百五篇乐歌正声正音正字,确... 正乐是孔子矢志不渝的理想。他在周游列国返鲁之后的正乐,一是将周乐所用的乐歌逐一进行弦歌,将原本施用于礼仪的乐曲转化为可以独立歌唱的歌曲,将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歌本;二是按照周乐的标准,对周乐所用三百五篇乐歌正声正音正字,确定了诗之四始,作为乐类的典范;三是清理了乐本中《雅》《颂》礼乐相错的形态,删除了大量重复的歌诗,实现了“《雅》《颂》各归其所”,以什相系歌辞。孔子正乐,是将鲁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可以弦歌的歌本,确定了今本《诗经》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正乐 乐正《雅》《颂》 乐本 歌本 删诗
下载PDF
“季札观乐”等非删诗说经典论据之辨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耶磊 《商洛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7-70,共4页
针对北大中文论坛"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文赋.孔子删诗说"条下非删诗论者所罗列的"季札观乐"等四个方面"认为孔子的‘删诗’不能够成立"的依据,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得出如下结论:司马迁所谓的古诗"三... 针对北大中文论坛"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文赋.孔子删诗说"条下非删诗论者所罗列的"季札观乐"等四个方面"认为孔子的‘删诗’不能够成立"的依据,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得出如下结论:司马迁所谓的古诗"三千余篇"并非妄言,在没有充分的资料作为依据的前提下,对于"删诗说"不应该简单否定,至少论坛所提供的理论依据尚不足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诗经》 删诗 《论语》
下载PDF
《明诗别裁集》删诗改诗例说
3
作者 丁雪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3-77,共5页
历来学者对《明诗别裁集》的研究多着眼于沈德潜的序言、评语以及对入选诗作的粗略分析,仅有少数论文的部分章节涉及沈德潜的删诗改诗,但也只是简单的整理及说明。事实上,这不仅是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而且从诗歌文本的细节入手,... 历来学者对《明诗别裁集》的研究多着眼于沈德潜的序言、评语以及对入选诗作的粗略分析,仅有少数论文的部分章节涉及沈德潜的删诗改诗,但也只是简单的整理及说明。事实上,这不仅是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而且从诗歌文本的细节入手,通过探究编者对于原始诗作删改的状况及原因,可以进一步说明沈德潜在具体诗歌创作中的审美标准及诗学理想,具体来说包括其温厚和平的诗教观以及作为“格调派”的代表人物对于“以意运法”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别裁集》 删改 沈德潜 诗学理想
下载PDF
王渔洋《才调集选》删选诗考
4
作者 刘宝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5-90,共6页
王渔洋喜欢删纂唐诗选本。在其删纂的十部唐诗选本(合为《十种唐诗选》)中,《才调集选》较为特殊。王渔洋《才调集选》是对后蜀人韦谷的唐诗选本《才调集》进行的删纂。考察王渔洋《才调集选》对韦谷《才调集》的删纂情况,可以更好地了... 王渔洋喜欢删纂唐诗选本。在其删纂的十部唐诗选本(合为《十种唐诗选》)中,《才调集选》较为特殊。王渔洋《才调集选》是对后蜀人韦谷的唐诗选本《才调集》进行的删纂。考察王渔洋《才调集选》对韦谷《才调集》的删纂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王渔洋与韦谷二位不同朝代诗人眼中的唐诗面貌,这对于古代诗学及选本学研究均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渔洋 《才调集选》 删选诗
下载PDF
孔子删诗考
5
作者 刘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7-59,共3页
"孔子删诗"一说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细读文本会发现争论起于后人误读《史记》,司马迁并未明言孔子将诗歌三千首删为三百首,而是将当时所存之诗稍去其重,刊为定本。"孔子删诗"之真相... "孔子删诗"一说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细读文本会发现争论起于后人误读《史记》,司马迁并未明言孔子将诗歌三千首删为三百首,而是将当时所存之诗稍去其重,刊为定本。"孔子删诗"之真相可求证于《史记.孔子世家》文本及其他相关材料,崔述《洙泗考信录》之见解颇为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删诗 史记
下载PDF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的身份确认及其诗学史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正英 马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87,共12页
清华简第三册《周公之琴舞》存周公毖臣诗四句、成王自儆诗九首,是题目、短序、乐章标识俱全的乐舞诗章。成王九首诗中祀祖、自儆、儆臣内容连贯,又符合古诗乐以"九"成组篇制结构,还与传世文本《诗经·周颂》多为组诗的... 清华简第三册《周公之琴舞》存周公毖臣诗四句、成王自儆诗九首,是题目、短序、乐章标识俱全的乐舞诗章。成王九首诗中祀祖、自儆、儆臣内容连贯,又符合古诗乐以"九"成组篇制结构,还与传世文本《诗经·周颂》多为组诗的原初形态暗合,故九首是一完整的组诗。其中第一首见于今本《诗经·周颂》的《敬之》篇,故整体为《诗经·周颂》作品无疑。由短序推知,周公四句诗原来是另九首,同属《诗经·周颂》"逸诗"。两组十七首"逸诗"的诗学史意义:一为"孔子删诗"公案的最终解决提供了新的支撑,并为其删诗"十分去九"提供了文本范例,且启示人重新理解司马迁"去其重"的含义不只指删除重复诗篇,还指删除内容相近的诗篇;二为《毛诗序》形成时代的最终解决提供了新证,说明《诗经》至迟到战国中期已有序;三是揭示了《诗经》"颂"诗有别于"风"、"雅"只唱不舞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周公之琴舞》 《诗经》逸诗 “删诗”说 《诗序》时代 诗乐舞一体
原文传递
安大简《诗经》文本编纂的三个思想倾向 被引量:3
7
作者 谢炳军 《思想与文化》 2020年第2期21-34,共14页
安大简《诗经》是战国时期流传于楚地的一种《诗经》写本,它的一个独特地方在于,其国风次序与今本《毛诗》、郑玄《诗谱》和《左传》所见都不同.《诗》的次序是编者思想倾向的真实体现.安大简《诗经》文本编纂方式体现出编者的三个思想... 安大简《诗经》是战国时期流传于楚地的一种《诗经》写本,它的一个独特地方在于,其国风次序与今本《毛诗》、郑玄《诗谱》和《左传》所见都不同.《诗》的次序是编者思想倾向的真实体现.安大简《诗经》文本编纂方式体现出编者的三个思想倾向,一是简本主人通过保持孔子重视的二《南》之诗的完整文本和次序体现尊孔的思想,二是通过全录秦风的文本和前移诗序表明贵秦风的阅读喜好,三是通过将王风重命名为"矦"和较大幅度削减其诗篇而表达天下无"王"的思想倾向.此外,简本《诗经》的发现,为超越"孔子删《诗》"的传统说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安大简《诗经》 孔子删《诗》
原文传递
也谈《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孔子删诗”问题——兼与谢炳军博士商榷 被引量:3
8
作者 马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5-150,共6页
谢炳军以"王官删诗"否认"孔子删诗",以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不是《诗》之"逸诗"为由否认《周公之琴舞》可作"孔子删诗"说的证据,这两个否认理由都不充分。王官删诗与孔子删诗时代不同,编辑思... 谢炳军以"王官删诗"否认"孔子删诗",以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不是《诗》之"逸诗"为由否认《周公之琴舞》可作"孔子删诗"说的证据,这两个否认理由都不充分。王官删诗与孔子删诗时代不同,编辑思想不同,各有其政治、历史、文献背景,各有其用,二者并不矛盾。对出土文献中"逸诗"或《诗》本的发掘是解决孔子删诗是否将《诗》由"三千"删至"三百"的有效途径。《清华简·周公之琴舞》被认为是《诗》之"逸诗"是有道理的,它具备为孔子删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琴舞 孔子删诗 逸诗 《乐》本
下载PDF
关于先秦时代逸诗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泽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8-131,共4页
司马迁提出先秦古诗有3 000余首,孔子删除十分之九。从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来看,可以确定的出自于西周初年至春秋后期的逸诗不超过30首,数量极为有限。《目耕帖》所辑104首逸诗,绝大多数非《诗经》时代的诗歌。今天所见到的先秦逸诗绝大... 司马迁提出先秦古诗有3 000余首,孔子删除十分之九。从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来看,可以确定的出自于西周初年至春秋后期的逸诗不超过30首,数量极为有限。《目耕帖》所辑104首逸诗,绝大多数非《诗经》时代的诗歌。今天所见到的先秦逸诗绝大多数并非是从《诗经》中删除的,孔子删诗之说不能成立。先秦逸诗的出现有三种原因:其一,部分逸诗为上古至夏、商时代的作品,或为战国时代的作品。其二,有些逸诗虽然产生于《诗经》时代,却并没有被收入《诗经》之中,它们只是漏收的诗歌,却不是从《诗经》中被删除的作品。其三,确实有部分诗歌原本收入《诗经》之中,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从《诗经》中逸出了,而成了逸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逸诗 孔子诗论 删诗说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孔子删诗”说之教学鉴赏设计
10
作者 张华林 宦书亮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论及"孔子删诗"说,但对"孔子删诗"说的提出、流布、影响等问题都未曾论述。通过清理相关材料,可知汉初陆贾首次提出孔子编定《诗》一说,而司马迁则在陆贾的基础上,从编《诗》方式、标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论及"孔子删诗"说,但对"孔子删诗"说的提出、流布、影响等问题都未曾论述。通过清理相关材料,可知汉初陆贾首次提出孔子编定《诗》一说,而司马迁则在陆贾的基础上,从编《诗》方式、标准、目的等方面提出系统的"孔子删诗"说,但还未提出"删《诗》"一语。西汉末东汉初,《论语讖》在删减《诗》《书》章句文献的风气下,首次提出孔子"删《诗》"一语,此说得到王充、班固、应劭等东汉学者的接受而成为学界共识,并对汉代《诗经》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删诗”说 提出 接受 影响 《诗经》学
下载PDF
黎简诗集手稿及其自删诗辑录 被引量:4
11
作者 管锡华 吴欣欣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2-95,共4页
钱仲联先生称之"在乾嘉时殆可独步岭南"之诗人黎简,其诗作向为古典文学研究者所重视,近年出版有梁守中先生辑校本《五百四峰堂诗抄》,然未得见黎简诗集手稿,故未能将其自删诗辑入。文章将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图书馆... 钱仲联先生称之"在乾嘉时殆可独步岭南"之诗人黎简,其诗作向为古典文学研究者所重视,近年出版有梁守中先生辑校本《五百四峰堂诗抄》,然未得见黎简诗集手稿,故未能将其自删诗辑入。文章将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图书馆所发现的黎简诗集手稿中自删诗19首辑出发表,以补缺憾;同时从作者与读者的不同角度对删诗动机及所删诗的价值做了简略的分析讨论,认为从作者的角度来分析,黎简删诗直接动机是求善求美,也不排除随性所至,而从读者的角度去研赏,这些所删之诗多与刊出之诗有同等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简 自删诗 动机 价值 辑录
下载PDF
司马迁论孔子“删诗”之说新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学伦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1-44,共4页
汉代刘向、刘歆校书的方式,首先是搜罗异本,统计总篇数,删除重复,之后编订定本。因此可知,同是汉人的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的“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记... 汉代刘向、刘歆校书的方式,首先是搜罗异本,统计总篇数,删除重复,之后编订定本。因此可知,同是汉人的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的“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记载,实际上是司马迁叙述孔子对《诗经》的整理工作,并不能作为孔子“删诗”的依据。孔子校订《诗经》的文字,编定次第,编纂《诗经》定本作为教材,并将《诗经》配以符合周王室的正乐,使其在“礼”的场合演唱时,皆能符合礼节的规范和仪式,以期达到振兴礼乐、实行王道政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孔子 删诗
下载PDF
“孔子删诗”争论之我见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国强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191-192,共2页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成书过程亦是纷繁复杂,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等几种说法,其中尤以"孔子删诗"的说法在学术界争论较大。为理清"孔子删诗"的来龙去脉,本文将从...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成书过程亦是纷繁复杂,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等几种说法,其中尤以"孔子删诗"的说法在学术界争论较大。为理清"孔子删诗"的来龙去脉,本文将从文本记载、孔子地位、删诗标准、孔子教学标准、逸诗收集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进一步阐明孔子可能只是《诗经》的整理和加工者,并未大规模删减过诗歌,真正的编订者应是周王朝的太师和国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删诗 逸诗
下载PDF
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原稿》考论
14
作者 周燕玲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76,共7页
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原稿》是《敬业堂诗集》付梓前的稿本,具有重要价值,但尚未引起学界关注。《原稿》保存了查慎行的自删诗,有艳情、应酬以及讥刺现实之作,风格与今存诗作有所不同。这些自删诗能够展现查慎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对于全... 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原稿》是《敬业堂诗集》付梓前的稿本,具有重要价值,但尚未引起学界关注。《原稿》保存了查慎行的自删诗,有艳情、应酬以及讥刺现实之作,风格与今存诗作有所不同。这些自删诗能够展现查慎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对于全面认识查慎行其人其诗都有重要意义。《原稿》有较多查慎行对诗歌的修改痕迹,展现了查慎行诗歌创作的动态过程。此外,《原稿》还保留了时人对查诗的评点,许多评点非常精到,对于查慎行诗歌艺术和创作渊源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敬业堂诗集》的校勘方面,《原稿》亦有参考价值,而当前多种通行本《敬业堂诗集》均未能参校《原稿》,可谓查慎行诗集整理过程中的一个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业堂诗集原稿》 查慎行 稿本 自删诗
下载PDF
元好问与“夫子删诗”公案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兴勤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7,21,共4页
孔子删诗是文学史上的公案,历代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场思想交锋中诸家各执己见、相持不下。元好问无意参与论争,但并未缄口,而是从艺术本体、艺术传播、艺术感知出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元好问 “夫子删诗”公案 儒家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