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孪晶金属塑性变形机制 被引量:30
1
作者 卢磊 尤泽升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本文综述了纳米孪晶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通过分析纳米孪晶二维结构变形时可启动的滑移位错类型,揭示纳米孪晶金属塑性变形的3种位错机制,即位错塞积并穿过孪晶界机制,Shockley不全位错诱导孪晶界迁移机制以及贯穿位错在孪晶片层内... 本文综述了纳米孪晶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通过分析纳米孪晶二维结构变形时可启动的滑移位错类型,揭示纳米孪晶金属塑性变形的3种位错机制,即位错塞积并穿过孪晶界机制,Shockley不全位错诱导孪晶界迁移机制以及贯穿位错在孪晶片层内受限滑移机制.通过改变加载方向与孪晶界面的相对取向可实现这3类位错机制的可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孪晶金属 变形机制 位错滑移 各向异性 力学性能中图法
原文传递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细化对形变机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万响亮 李光强 +1 位作者 周博文 马江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33,共5页
利用相逆转变原理采用冷变形使得亚稳奥氏体转变为形变马氏体,采用不同温度和时间退火分别获得纳米晶/超细晶和粗晶奥氏体不锈钢。通过拉伸实验得到不同晶粒尺寸的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形变组织结构并利用扫描电镜观... 利用相逆转变原理采用冷变形使得亚稳奥氏体转变为形变马氏体,采用不同温度和时间退火分别获得纳米晶/超细晶和粗晶奥氏体不锈钢。通过拉伸实验得到不同晶粒尺寸的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形变组织结构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特征。结果表明:高屈服强度纳米晶/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通过形变孪晶获得优良塑性;而低屈服强度的粗晶奥氏体不锈钢发生形变诱导马氏体效应,得到良好的塑性;两组具有不同形变机制的奥氏体不锈钢拉伸断口均为韧性断裂。形变机制由形变孪晶转变为形变诱导马氏体归因于晶粒细化导致奥氏体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晶粒细化 形变机制 力学性能 奥氏体稳定性
下载PDF
镁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敬丰 凌闯 +2 位作者 梁浩 赵亮 潘复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84,89,共6页
概述了镁合金高应变加载条件下的塑性变形微观机制和损伤形式。综述了国内外镁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针对镁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的不足之处,指出未来镁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的发展方向为:系统研究现有牌号镁合金的动态力学性能;探... 概述了镁合金高应变加载条件下的塑性变形微观机制和损伤形式。综述了国内外镁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针对镁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的不足之处,指出未来镁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的发展方向为:系统研究现有牌号镁合金的动态力学性能;探讨合金元素、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对镁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构建镁合金动态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变形机制 损伤形式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镁合金动态力学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勇彪 王富耻 +1 位作者 谭成文 才鸿年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74,共4页
概述国内外对多晶镁、单晶镁及镁合金在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及其相应的塑性变形微观机制,说明动态加载条件下镁合金研究的重要性,阐明镁合金在动态力学特性研究领域的缺陷及微观变形机理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指出在将来的研究... 概述国内外对多晶镁、单晶镁及镁合金在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及其相应的塑性变形微观机制,说明动态加载条件下镁合金研究的重要性,阐明镁合金在动态力学特性研究领域的缺陷及微观变形机理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指出在将来的研究中应该充分重视研究手段、研究方法以及在准静态研究领域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同时展望研究方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高应变率 综述 微观变形机制 动态力学行为
下载PDF
高熵合金中的元素分布规律及其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余倩 陈雨洁 方研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3-402,共10页
高熵合金作为一类多主元的复杂合金,其与传统合金相比可能表现出更好的力学性能和不同变形机制。而这些现象所对应的高熵合金与传统合金在原子结构特点上的本质区别一直存在争议。大量研究表明,由于高熵合金中各组成元素的原子特性不同... 高熵合金作为一类多主元的复杂合金,其与传统合金相比可能表现出更好的力学性能和不同变形机制。而这些现象所对应的高熵合金与传统合金在原子结构特点上的本质区别一直存在争议。大量研究表明,由于高熵合金中各组成元素的原子特性不同,其可能普遍存在原子尺度上的元素分布不均匀性,这使得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用经典的固溶强化等理论并不能被完全理解。本文以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及双相高熵合金为分类,总结了高熵合金中与元素分布相关的研究,从浓度波和短程有序这两个方面出发,分别展开讨论;并拓展到其对材料位错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未来高熵合金中元素分布规律的探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浓度波动 短程有序 变形机制与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亚杰 谢启芳 +1 位作者 林和寿 张利朋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1-210,共10页
开展了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试验研究,揭示了不同楼层柱脚节点的变形机理并评估了其力学性能,基于受力机理和刚体摆动特性建立了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简化力学模型。研究表明:上部楼层柱脚节点以木枋横纹嵌入变形为主且变形显著... 开展了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试验研究,揭示了不同楼层柱脚节点的变形机理并评估了其力学性能,基于受力机理和刚体摆动特性建立了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简化力学模型。研究表明:上部楼层柱脚节点以木枋横纹嵌入变形为主且变形显著,底层柱脚节点以木柱顺纹受压变形为主但变形较小。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柱脚节点弯矩承载力增加,但上部楼层柱脚节点弯矩-转角滞回曲线捏拢现象明显,强度退化因子在0.8~0.9;底层柱脚节点弯矩-转角滞回环高度重叠,强度退化因子大于0.95。上部楼层柱脚节点耗能能力随竖向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处于较低竖向应力状态的柱脚节点耗能增幅较为显著。简化力学模型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可用于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古建筑木结构 柱脚节点 变形机理 力学性能 力学模型
下载PDF
橡胶相结构特征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振国 吕为民 +2 位作者 于济宁 杨静涛 陈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40,共7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橡胶结构特征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制备了ABS/SAN共混物,并系统地研究了橡胶相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及其形变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橡胶结构特征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制备了ABS/SAN共混物,并系统地研究了橡胶相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及其形变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丁二烯(PB)橡胶粒子粒径的增大,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拉伸强度降低;随着橡胶粒子粒径的增大,共混物形变机理从单一的银纹向橡胶粒子空洞化诱发基体剪切屈服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橡胶 粒径 形变机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面心立方中熵合金强韧化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彪 张明赫 +2 位作者 季泽 曹炜鹏 冯运莉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7-211,共15页
中熵合金是由3种主要元素组成的新型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高温抗软化性能、较高的低温韧性和丰富的设计性等优异性能,在诸多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然而,为了满足高精尖领域对高性能材料... 中熵合金是由3种主要元素组成的新型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高温抗软化性能、较高的低温韧性和丰富的设计性等优异性能,在诸多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然而,为了满足高精尖领域对高性能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心立方中熵合金的强度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通过合金设计和制备工艺来调控强韧化机制。中熵合金力学性能的提升已从单一的强韧化机制,转向综合运用多种强韧化机制的协同作用,中熵合金应用的温度范围也由室温拓展到高温和低温环境。为了研究设计兼具高强度与高塑韧性的中熵合金。首先归纳了面心立方中熵合金的强韧化机理(固溶强化、形变强化、细晶强化、第二相强化、异质形变诱导(HDI)强化)以及变形机制(位错、孪晶、短程有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概括了中熵合金独有的特性。其次总结了中熵合金与传统合金在极端环境(高温和低温)下的力学性能并进行对比。最后对未来面心立方中熵合金强韧化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熵合金 强韧化机理 变形机制 力学性能 极端环境
下载PDF
高熵合金的成分不均匀性及其特点
9
作者 祁糈 陈雨洁 +1 位作者 方研 余倩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5-604,共10页
高熵合金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而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理想固溶体模型往往无法完全准确描述和解析其性能的来源。由于高熵合金中合金元素种类多,数量大,导致其晶格的结构特征可能出现与传统合金不同。近年来,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 高熵合金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而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理想固溶体模型往往无法完全准确描述和解析其性能的来源。由于高熵合金中合金元素种类多,数量大,导致其晶格的结构特征可能出现与传统合金不同。近年来,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均证明了高熵合金中普遍存在元素分布非均匀性,可能是高熵合金的宏观力学性能有异于传统合金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从高熵合金中的成分涨落、短程有序和纳米析出相三个角度出发讨论,分析了元素分布不均匀性对其变形机制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未来高强度、高塑性高熵合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浓度波动 短程有序 力学性能与变形机制
下载PDF
轧制温度对304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于帅 孙国胜 《轧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为了探究轧制温度对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变形组织特征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对304不锈钢板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轧制变形,利用金相、扫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其变形组织进行表征;通过显微硬度和准静态单轴拉伸实验,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轧制温度对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变形组织特征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对304不锈钢板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轧制变形,利用金相、扫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其变形组织进行表征;通过显微硬度和准静态单轴拉伸实验,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实验钢板在室温冷轧变形时会诱发马氏体相变,形成大量的马氏体组织;200℃温轧时,马氏体相变被抑制,取而代之的变形机制为形变孪生;当变形温度提高至600℃时,形变孪生也被完全抑制,其主导协调变形机制为位错运动。轧制温度的升高引起钢板层错能的变化是其变形机制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室温冷轧变形试样因组织中存在大量的马氏体而具有极高的强度(1710 MPa)和硬度(473HV),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钢板的硬度和强度均明显下降,但拉伸塑性则大幅提高。所有温轧实验钢板均表现出优异的强塑性匹配,但吕德斯应变占总伸长率的3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轧制温度 变形机制 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亚稳β钛合金的设计方法及室温变形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家坤 包翔云 +2 位作者 张金钰 刘刚 孙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9170-19180,共11页
本文介绍了当前亚稳β钛合金中的一些设计方法,包括合金元素法、[Mo]当量、d电子合金设计和e/a电子浓度等,概述了当前亚稳β钛合金中变形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如滑移、机械孪晶和应力诱发相变,并对其变形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变形机制... 本文介绍了当前亚稳β钛合金中的一些设计方法,包括合金元素法、[Mo]当量、d电子合金设计和e/a电子浓度等,概述了当前亚稳β钛合金中变形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如滑移、机械孪晶和应力诱发相变,并对其变形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变形机制和合金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最后讨论了不同因素对变形机制的影响,包括β相稳定性、变形过程、晶粒取向与尺寸以及第二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Β钛合金 设计方法 变形机制 力学性能
下载PDF
FROM CRYSTALLINE BLOCK SLIPS TO DOMINANCE OF NETWORK STRETCHING——MECHANISMS OF TENSILE DEFORMATION IN SEMI-CRYSTALLINE POLYMERS 被引量:1
12
作者 Y. Men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0-170,共10页
The mechanism of tensile deformation in semi-crystalline polymers was studied based on true stress-strain curvesobtained with the aid of a video-controlled tensile set-up. The deformation is affected by both the cryst... The mechanism of tensile deformation in semi-crystalline polymers was studied based on true stress-strain curvesobtained with the aid of a video-controlled tensile set-up. The deformation is affected by both the crystalline and theamorphous phases. However, the relative weights of the two portions change with the deformation stage. At lowdeformations the coupling and coarse slips of the crystalline blocks domin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allows thesystem to maintain a homogeneous strain distribution in the sample. As the stretching increases, at a critical strain the forcegenerated from entangled fluid portions reaches a critical value to destroy the crystallites. The dominant deformationmechanism then changes into a disaggregation - recrystalliz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crystalline polymer deformation mechanism NETWORK mechanical property
下载PDF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辐照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龙 陈李嵘 +3 位作者 隋昊男 刘文斌 刘莹 段慧玲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5-497,共13页
金属材料在辐照过程中会发生嬗变反应,从而在材料内部形成氦泡,进而影响金属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因此,开展氦影响下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对抗辐照材料的设计及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氦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典型的多尺度问题,故... 金属材料在辐照过程中会发生嬗变反应,从而在材料内部形成氦泡,进而影响金属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因此,开展氦影响下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对抗辐照材料的设计及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氦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典型的多尺度问题,故论文从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针对含氦金属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方面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氦原子的产生、氦团簇/氦泡的形成、氦泡在材料中的微观行为以及氦对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该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泡 金属材料 微观变形机理 力学性能 辐照氦脆
原文传递
Ab initio study on the anisotropy of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for boron carbide
14
作者 李君 徐爽 +4 位作者 张金咏 刘立胜 刘齐文 佘武昌 傅正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62-367,共6页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boron carbide under a-axis and c-axis uniaxial compression are investigated by ab initio calculations 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Strong anisotropy i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boron carbide under a-axis and c-axis uniaxial compression are investigated by ab initio calculations 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Strong anisotropy is observed.Under a-axis and c-axis compression,the maximum stresses are 89.0 GPa and 172.2 GPa respectively.Under a-axis compression,the destruction of icosahedra results in the unrecoverable deformation,while under c-axis compression,the main deformation mechanism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bonds between the boron atoms in the three-atom chains and the equatorial boron atoms in the neighboring icosahed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SOTROPY ab initio calculation mechanical property deform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