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对坑外深层土体位移场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3
1
作者 郑刚 邓旭 +1 位作者 刘畅 刘庆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285,共13页
对某深基坑开挖全过程中围护桩的水平位移进行了实测,由于水平支撑提供的支撑刚度不同,不同位置处的围护桩可产生不同的水平位移分布模式,且最大水平位移值也存在明显差别。通过建立考虑土体小应变的有限元模型,针对4种典型围护结构变... 对某深基坑开挖全过程中围护桩的水平位移进行了实测,由于水平支撑提供的支撑刚度不同,不同位置处的围护桩可产生不同的水平位移分布模式,且最大水平位移值也存在明显差别。通过建立考虑土体小应变的有限元模型,针对4种典型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引起的坑外深层土体位移场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相同,由于侧移分布模式不同,基坑外地表和深层土体的竖向及水平位移场均可存在较大差别,从而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围护结构在内凸型和复合型模式下,坑外深层土体竖向变形可分为凹槽形沉降区、三角形过渡区和隆起区,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场可分为弓形变形区、变形过渡区以及悬臂形变形区;悬臂型模式下坑外深层土体竖向位移场只存在三角形变形区和隆起区,而水平位移场则全部呈悬臂形;踢脚型模式下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影响范围均为最大。在实际工程中除控制围护结构最大变形值外,尚应根据周围环境特点合理控制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并尽可能避免出现踢脚模式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护结构 变形模式 位移场 变形特点 影响范围
下载PDF
中国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地壳运动趋势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叶 谭成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12,共12页
本文对中国现今地壳形变场、断层位移场、地应力场、地质灾害场、地壳深部结构构造等分别研究和分区。首次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讨论了中国现今地壳运动问题。对中国地壳运动的某些过程、时空发展演化及运... 本文对中国现今地壳形变场、断层位移场、地应力场、地质灾害场、地壳深部结构构造等分别研究和分区。首次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讨论了中国现今地壳运动问题。对中国地壳运动的某些过程、时空发展演化及运动规律的新认识,为中国地壳运动理论补充了现今构造应力场资料,同时也为国民经济规划、减灾防灾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地形变场 断层位移场 地壳运动
下载PDF
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胡建明 张永兴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1,134,共5页
目前,小净距公路隧道在我国的修建越来越多。小净距公路隧道一般采用一先一后的施工方法,后行洞是在先行洞扰动之后的围岩中修建的,后行洞的施工又对已建的先行洞产生影响。为了揭示这类隧道的施工相互作用规律,本文结合重庆市金山大道... 目前,小净距公路隧道在我国的修建越来越多。小净距公路隧道一般采用一先一后的施工方法,后行洞是在先行洞扰动之后的围岩中修建的,后行洞的施工又对已建的先行洞产生影响。为了揭示这类隧道的施工相互作用规律,本文结合重庆市金山大道岚峰隧道工程实践,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围岩各关键点的变形、应力场和塑性区的特征,研究表明:这类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后行洞的开挖对已修建的先行洞产生较大的作用,其分析结果能够为小净距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数值仿真 变形位移 应力场 塑性区
下载PDF
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分析槽钢成型过程的位移场和速度场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树成 王先进 刘才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69-73,共5页
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 同时考虑材料和几何双重非线性, 研究槽钢辊弯成型的位移场和速度场。文中有效的处理了动态位移加载模型, 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基于 Prandtl Reuss 流动规律和 Mises 屈服准则及 Updat... 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 同时考虑材料和几何双重非线性, 研究槽钢辊弯成型的位移场和速度场。文中有效的处理了动态位移加载模型, 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基于 Prandtl Reuss 流动规律和 Mises 屈服准则及 Updatedlagrangian 增量迭加法分析槽钢由非稳态到稳态成型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规律, 然后通过有限元程序实现了计算机冷弯成型过程的真实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 有限元 槽钢 位移场 应力场 轧辊 成型
下载PDF
基于DIC技术的桩-土-承台共同作用性状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亚东 宰金珉 +1 位作者 佘跃心 戚科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3001-3007,共7页
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编制适合岩土试验模型变形量测分析的位移场分析程序(DIC)。结合室内模型试验,利用DIC程序对试验中获得的系列图像进行分析,得到群桩基础的承载变形特性、桩周土体的位移场,并对其破坏模式进行推断。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编制适合岩土试验模型变形量测分析的位移场分析程序(DIC)。结合室内模型试验,利用DIC程序对试验中获得的系列图像进行分析,得到群桩基础的承载变形特性、桩周土体的位移场,并对其破坏模式进行推断。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自行编制的DIC程序分析桩周土体位移场是可行的,并可以得到全场位移;随着桩距增大,群桩基础荷载沉降特性有更多的天然地基承载表现;3b(b为方桩边长)桩距群桩由于桩对桩间土体的遮拦作用明显,其侧向位移数值较6b桩距的要小;对于3b桩距群桩,土体的压缩主要集中在桩端以下土层,整个群桩基础呈实体深基础破坏模式,而对于6b桩距群桩,桩间土体的压缩量占主导地位,整个基础因桩间土体侧向挤出而破坏。分析结果验证复合桩基理论,6b桩距可视为常规桩基与复合桩基的桩距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变形 数字图像 模型试验 位移场 破坏模式 复合桩基
下载PDF
基于非均匀特征的岩石蠕滑与黏滑变形演化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宋义敏 张悦 +2 位作者 许海亮 王亚飞 贺志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3-371,共9页
基于岩石摩擦滑动变形场的非均匀特征,开展了岩石蠕滑和黏滑两种形式的摩擦滑动规律研究。采用双面摩擦模型试验方法,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观测手段,分别研究了岩石蠕滑和黏滑变形过程中围岩位移场等值线、变形场非均匀统计指标、变... 基于岩石摩擦滑动变形场的非均匀特征,开展了岩石蠕滑和黏滑两种形式的摩擦滑动规律研究。采用双面摩擦模型试验方法,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观测手段,分别研究了岩石蠕滑和黏滑变形过程中围岩位移场等值线、变形场非均匀统计指标、变形能密度与滑动面滑动速度演化及规律。结果表明:围岩位移场等值线分布能较好地反映滑动面阻滑特征,其中强阻滑区域的位移等值线呈弧状且分布较稀疏,弱阻滑区域的位移场等值线呈平行状且分布较密集;岩石蠕滑过程中,非均匀统计指标呈现波动增长特征,岩石黏滑过程中,非均匀统计指标呈现出突变跳跃特征。岩石蠕滑过程中不同区域的滑动速度均呈加速与减速滑动的交替状态,滑动面上各点滑动趋势不同;岩石黏滑过程中不同区域的滑动速度均出现突变。岩石蠕滑过程中不同区域上的变形能密度均处于积累与释放的波动状态,岩石黏滑过程中不同区域变形能密度产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变形 蠕滑 黏滑 滑动速度 位移场 变形能密度
下载PDF
基于DSCM的混凝土结构变形局部化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沈新普 冯金龙 +1 位作者 代树红 杨璐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8年第2期212-218,共7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梁试件在四点剪切受力情况下变形局部化的位移场、应变场及其演化过程,采用了单边预制缺口混凝土梁和双边预制缺口混凝土梁两种结构模型.使用CCD摄像机采集了试件加载过程中的散斑场.使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采集到的散斑... 为了研究混凝土梁试件在四点剪切受力情况下变形局部化的位移场、应变场及其演化过程,采用了单边预制缺口混凝土梁和双边预制缺口混凝土梁两种结构模型.使用CCD摄像机采集了试件加载过程中的散斑场.使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采集到的散斑场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显示出了混凝土试件在不同时刻的位移场分布和应变场分布,观察到了试件在变形局部化过程中位移场和应变场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是进行混凝土损伤断裂特性研究的一种有效试验方法,为研究混凝土变形非均匀局部化演化过程及混凝土细观本构参数的取值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新的试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变形局部化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位移场 应变场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层状板岩Ⅰ型断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二强 冯吉利 +2 位作者 朱天宇 张龙飞 张洪昌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9-987,共9页
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岩体的Ⅰ型张拉断裂破坏作为岩土工程常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岷县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为研究对象,利用CCD高速相机搭建观测系统来开展不同层理状态下直缝半圆盘三点弯(SCB)试验,... 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岩体的Ⅰ型张拉断裂破坏作为岩土工程常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岷县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为研究对象,利用CCD高速相机搭建观测系统来开展不同层理状态下直缝半圆盘三点弯(SCB)试验,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分析炭质板岩裂纹扩展表面位移场演化特征和断裂过程区,研究结果表明:炭质板岩试样在韧带仅为宽度0.4 mm的人工直缝尖端应力集中程度高,起裂易发生,导致相应峰值破坏载荷均较小,且断裂破坏呈显著脆性;炭质板岩层理对其张拉断裂特性显著影响,典型层理如ME,MD,MA型试样断裂韧度依次为0.195,0.097,0.168 MPa·m;通过数字方法揭示了试样裂纹起裂及断裂演化的拓展过程,断裂扩展路径受层理影响有显著差异;基于缝端口张开位移和缝尖表面位移场关系,提出了计算断裂过程区长度的简化方法,对比理论解结果较为接近,具有科学、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 炭质板岩 直缝半圆盘三点弯 断裂韧度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变形位移场 断裂过程区
原文传递
一种航天器在轨环境下结构变形的反演方法
9
作者 孙维 王丁 +5 位作者 罗文波 阎军 田阔 赵文彦 任晗 张鹏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3期290-295,共6页
为实现航天器在轨结构变形高效计算,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变形反演方法:借助有限元分析法获得结构在不同温度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分布特征,并利用获取的数据对输入和输出间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取高精度的代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 为实现航天器在轨结构变形高效计算,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变形反演方法:借助有限元分析法获得结构在不同温度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分布特征,并利用获取的数据对输入和输出间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取高精度的代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在轨测量的温度作为输入,实现对航天器结构全场变形的快速反演;可通过引入合适参数的高斯噪声,增强神经网络对于输入误差的适应能力;可用改进的连接权值分析方法,给出确定传感器数量下,实现变形反演精度最高的结构温度测点的布局优化方案。综上,该反演方法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强、受输入误差影响小等优点,其应用对于提升遥感卫星的成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结构变形 位移场反演 神经网络 代理模型
下载PDF
卸压孔设置对冻结暗挖隧道冻胀卸荷影响研究
10
作者 黄建华 陈伟斌 严耿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5,170,共11页
冻结法暗挖隧道施工中,冻胀常导致土体和隧道等发生大变形,给地铁隧道和周边环境以及建(构)筑物带来不利影响。以福州市滨海软土地层冻结暗挖隧道工程为例,通过对原型工程建模和非线性分析,综合实测数据及工程情况,分析冻胀变形分布规... 冻结法暗挖隧道施工中,冻胀常导致土体和隧道等发生大变形,给地铁隧道和周边环境以及建(构)筑物带来不利影响。以福州市滨海软土地层冻结暗挖隧道工程为例,通过对原型工程建模和非线性分析,综合实测数据及工程情况,分析冻胀变形分布规律和设置卸压孔前后冻结暗挖隧道的位移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冻结加固技术结合卸压孔应用,对土体冻胀力的释放和冻胀变形的控制效果较好,与没有设置卸压孔时的地层相比,卸压孔在冻土帷幕冻结交圈形成后,为土体冻胀提供自由变形空间,降低了土体的冻胀位移和冻胀应力;冻结期末2个冻结暗挖隧道中心点纵向剖面处冻胀位移最大值由28.88 mm降至16.75 mm,冻胀应力最大值由335 kPa降至265 kPa,卸压作用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人工冻结暗挖隧道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法 冻胀变形 卸压孔 位移场 暗挖隧道
下载PDF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在链子崖危岩体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伍岳 王泽民 徐绍铨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3-576,584,共5页
针对地质灾害中非连续体的变形运动特征与预测防治等问题 ,应用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方法 ,对工程地质灾害的数值模拟与预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具体分析了链子崖危岩体的地质构造 ,并用DDA方法进行了危岩体在两个地质剖面的变形模拟和... 针对地质灾害中非连续体的变形运动特征与预测防治等问题 ,应用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方法 ,对工程地质灾害的数值模拟与预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具体分析了链子崖危岩体的地质构造 ,并用DDA方法进行了危岩体在两个地质剖面的变形模拟和防治模拟 ,得出了一系列的形变位移场、应力场变化图。通过防治模拟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变形分析 链子崖危岩体 位移场 应力场 数值模拟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导电混凝土杆塔基础的雷电流冲击损伤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旭 裴锋 +3 位作者 刘欣 贾蕗路 兰芬 程宏波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9,共8页
导电混凝土基础在杆塔接地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分析雷电流泄散对导电混凝土基础的损伤影响,分析了雷电流冲击时导电混凝土基础内部的电-热-损伤耦合过程,建立了导电混凝土基础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分析了雷电流冲击下导电混凝土... 导电混凝土基础在杆塔接地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分析雷电流泄散对导电混凝土基础的损伤影响,分析了雷电流冲击时导电混凝土基础内部的电-热-损伤耦合过程,建立了导电混凝土基础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分析了雷电流冲击下导电混凝土基础内部的应力场分布,据此得到形变位移场及应变场分布,根据应变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损伤程度分析,并与常规的普通混凝土基础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雷电流泄散时,导电混凝土基础主柱区域最易发生裂缝损伤,尤其在雷电流注入点附近损伤最为集中,基础台阶区域主筋两端较易发生损伤,基础底板区域主筋两端损伤次之,而基础内部其他区域损伤都较小。导电混凝土基础接地的散流效果较好、损伤程度小,有利于延迟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混凝土基础 雷电冲击 形变位移场 应变场 损伤程度
原文传递
基于3D-DIC系统的白砂岩单轴压缩应变率效应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春阳 张宇超 李小双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5,31,共6页
通过选取典型岩样,研究了白砂岩在10^(-5)~10^(-3)s^(-1)应变率范围内的单轴压缩性能,采用3D-DIC系统观测和采集岩样表面位移云图,并分析不同应变率下岩样变形破坏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岩样表面位移场变化反映了破坏面演化规律,剪切破坏... 通过选取典型岩样,研究了白砂岩在10^(-5)~10^(-3)s^(-1)应变率范围内的单轴压缩性能,采用3D-DIC系统观测和采集岩样表面位移云图,并分析不同应变率下岩样变形破坏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岩样表面位移场变化反映了破坏面演化规律,剪切破坏面与位移场集中存在对应关系。全局轴向应变差异主要发生在微裂隙压密到弹性变形期间;加载初期,全局径向应变存在差异,在峰值强度时下端部区域径向位移最大,岩样上端部变形受到端部效应影响,径向向外膨胀受端面与垫片间摩擦限制;此外,下端部局部轴向应变大于上端部区域。随着加载速率增大,岩样从延性特征向脆性特征转变。加载速率较低时,岩样破坏过程中孔隙坍塌使得部分裂隙再次闭合、滑移而产生摩擦效应,从而使峰值强度附近的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波动。白砂岩峰值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随加载速率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砂岩 单轴压缩 应变率 3D-DIC系统 加载速率 变形破坏特征 位移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强降雨作用下基坑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凤展 张迪 +2 位作者 薛耀东 郝建伟 刘航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4,共4页
以北京遥科学探测实验室基坑工程为背景,针对北京百年一遇特大暴雨作用下的土质基坑大变形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强降雨条件下的基坑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无支护与设计支护状态... 以北京遥科学探测实验室基坑工程为背景,针对北京百年一遇特大暴雨作用下的土质基坑大变形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强降雨条件下的基坑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无支护与设计支护状态下的基坑边坡水平位移的演化规律;同时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记录了基坑变形的基础数据。针对基坑在强降雨情况下发生的较大位移做出分析,提出该特殊条件下深基坑的稳定控制措施,确定了合理的基坑加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变形 水平位移 强降雨 现场监测
下载PDF
基于网格点扩散的二维DIC连续变形测量方法研究
15
作者 高山 陈泰铮 +1 位作者 陈立伟 崔颖 《应用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37-43,共7页
为提高数字图像相关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测量二维连续变形时的计算效率,本文在种子点扩散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网格点扩散法,实现了二维区域连续位移场以及应变场的高效测量;通过反向组合高斯牛顿法(inverse compositional Ga... 为提高数字图像相关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测量二维连续变形时的计算效率,本文在种子点扩散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网格点扩散法,实现了二维区域连续位移场以及应变场的高效测量;通过反向组合高斯牛顿法(inverse compositional Gauss-Newton method,IC-GN)实现相关匹配,结合网格点扩散以及三次样条插值得到位移场;研究多项式拟合平滑去噪方法,计算得出格林-拉格朗日应变场;对比分析网格点扩散和传统逐点相关匹配算法的计算速度以及位移测量精度。计算结果表明:本文中所提出的网格点扩散法在保证测量结果准确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子集变形 相关函数 变形函数 相关匹配 亚像素位移 扩散法 应变场
下载PDF
上海淤泥质黏土层冻结法施工温度及位移场监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益群 刘昶 赵文强 《上海国土资源》 2019年第1期81-85,共5页
结合上海某地区冻结法施工的联络通道,对温度场、分层沉降进行了长期监测,对冻结壁的形成及解冻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冻结法施工中,土层温度变化有三类:冻结壁土体温度、受冻结影响的冻结壁外土体温度、不受冻结影响的土体温度,... 结合上海某地区冻结法施工的联络通道,对温度场、分层沉降进行了长期监测,对冻结壁的形成及解冻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冻结法施工中,土层温度变化有三类:冻结壁土体温度、受冻结影响的冻结壁外土体温度、不受冻结影响的土体温度,受冻结管温度影响的大致范围为2.4m。土体位移为冻结管外部及冻结管内部土体位移两类,冻结壁正上方土体出现压缩,侧上方土体土层未发生变动,主要受冻结壁两侧土体冻胀及融沉影响,本次得到冻结管2.3m内的区域土体位移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变形 淤泥质黏土 冻结法 温度场 位移场 全程监测
下载PDF
绢云母片岩土石混合料高填方路堤变形特征和规律研究
17
作者 许孝飞 朱耀光 +1 位作者 贺钰涛 王向阳 《交通科技》 2023年第5期10-16,共7页
高填方路堤结构具有沉降量大、沉降不均匀等特点,极易产生路堤病害。为解决此类问题,文中以十巫北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对绢云母片岩土石混合料高填方路堤在不同工况下填筑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填筑过程中,路... 高填方路堤结构具有沉降量大、沉降不均匀等特点,极易产生路堤病害。为解决此类问题,文中以十巫北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对绢云母片岩土石混合料高填方路堤在不同工况下填筑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填筑过程中,路堤最大沉降随填筑层厚的增加而增大,而层厚对侧向位移没有明显影响;高填路堤填筑高度与沉降和侧向位移呈正相关,坡脚附近出现了隆起,且隆起值也与填筑高度呈正相关;路堤的沉降和侧向位移随弹性模量的提高逐渐减小,在弹性模量大于15 MPa后,对路堤沉降和侧向位移影响明显变小;路堤的最大沉降量、侧向位移随着路基坡度的减缓而增大;路堤中心沉降和侧向位移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减少;现场观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说明路堤沉降的规律为沉降在前期发展较快,后期逐渐减缓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路堤 沉降变形 侧向位移 有限元分析 现场监测
下载PDF
基于透明土技术的土石混合体压缩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小华 周伟 +3 位作者 罗怀廷 栾博钰 葛汝豪 高岩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7-164,共8页
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排土场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透明土土石混合体模型试验系统和PhotoInfor图像分析软件和PostViewer后处理软件开展土石混合体压缩变形试验,研究土石混合体运移现象,总结不同颗粒粒径、不同石块分布密... 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排土场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透明土土石混合体模型试验系统和PhotoInfor图像分析软件和PostViewer后处理软件开展土石混合体压缩变形试验,研究土石混合体运移现象,总结不同颗粒粒径、不同石块分布密度、不同加载速率下土石混合体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受压后,整体分为加压板影响区域和扩展影响区域,在加压板影响区域内,土体颗粒的逐步移动,沿垂直向下的方向呈现级配特征;在扩展影响区域,土体颗粒的运移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加压板下方的土体颗粒两侧被集聚土体颗粒的推挤作用,使土体颗粒沿着与垂直方向小于90°运移,且随着与加压板距离的增加,角度减小;另一种是加压板边缘两侧扩展影响区域的土体颗粒的水平移动,随着压力的增大,土体颗粒逐渐向上移动,移动角度逐渐增大。而不同土体颗粒粒径和不同的石块分布密度对土体颗粒位移的影响较大,而加载速率对土体颗粒位移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透明土 土石混合体 变形规律 位移场
原文传递
岛弧构造的垂直形变场与水平位移场及其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伟 罗灼礼 陈尚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1-360,共10页
本文根据水平构造应力作用,推导了弧形构造的理论垂直形变场、水平位移场和应力场,进而对全球性的岛弧构造带在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和震源机制等方面的特征给出了新的解释;提出岛弧等弧形构造主要是在弧形构造位移场、应力场作用下逐... 本文根据水平构造应力作用,推导了弧形构造的理论垂直形变场、水平位移场和应力场,进而对全球性的岛弧构造带在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和震源机制等方面的特征给出了新的解释;提出岛弧等弧形构造主要是在弧形构造位移场、应力场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而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是次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构造 垂直形变场 水平位移场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浅埋隧道施工对上覆地层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家文 邢文豪 +1 位作者 蒋仕清 乌青松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3-1240,共8页
以浅埋隧道近接施工引起上覆地层的变形为研究对象,引入透明土试验技术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简称PIV技术),设计开展了隧道开挖对地层变形影像的透明土模型实验,并且考虑了隧道分部开挖过程中地层变形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量纲分析法推导... 以浅埋隧道近接施工引起上覆地层的变形为研究对象,引入透明土试验技术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简称PIV技术),设计开展了隧道开挖对地层变形影像的透明土模型实验,并且考虑了隧道分部开挖过程中地层变形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量纲分析法推导出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并基于该相似准则设计了隧道开挖模拟试验模型箱,对不同隧道埋深工况进行了隧道开挖模拟,得到了竖直平面内地层沉降分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透明土材料和PIV技术可以有效地开展浅埋隧道开挖模拟试验研究,上覆地层沉降的演变过程与隧道掌子面推进时的相对位置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土 浅埋隧道 地层变形 经验公式 位移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