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桩基施工对邻近既有地铁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丁智 张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0-399,共10页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桩-隧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桩-隧相对位置、隧道埋深、水平净距、桩基半径和考虑群桩因素,研究静压桩基施工对软土地区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基侧面施工引起的隧道变形较大,且随着桩...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桩-隧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桩-隧相对位置、隧道埋深、水平净距、桩基半径和考虑群桩因素,研究静压桩基施工对软土地区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基侧面施工引起的隧道变形较大,且随着桩身与隧道水平净距增大,变形在传递过程中不断衰减;浅埋隧道受扰动影响较为敏感,产生变形较大;桩基半径增大也会加剧隧道结构的变形;桩基邻近既有地铁隧道施工的影响区可划分为强影响区、一般影响区和弱影响区;群桩中的已存在桩对挤土效应具有阻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施工 盾构隧道 隧道变形 影响分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昭年 王小敏 +1 位作者 陈珊 沈旭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2-519,共8页
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段,确定其幕式构造运动期次及其构造变形历史,对于圈闭形成演化、油气成藏分析以及外扩挖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造发育史剖面图和古构造图编制,确定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幕式构... 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段,确定其幕式构造运动期次及其构造变形历史,对于圈闭形成演化、油气成藏分析以及外扩挖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造发育史剖面图和古构造图编制,确定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幕式构造运动期次和构造变形特征。研究表明,朝长地区泉头组扶余油层自沉积开始至嫩江组沉积期为统一的坳陷区,其后经历了嫩江期末、明水期末、古近纪末3个主要的幕式构造运动期次。朝长地区的构造变形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嫩江晚期至期末在朝长地区东南部形成构造雏形;明水期末形成构造幅度较高的长春岭背斜带和低幅度的朝阳沟阶地;古近纪末长春岭背斜带定型,发育长春岭、三站和五站背斜,而定型的朝阳沟阶地由朝阳沟背斜、翻身屯背斜等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构造演化 构造变形 朝长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The Late Mesozoic Orogenic Processes of Mongolia-Okhotsk Orogen: Evidence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s into Deformation of the Mohe Area, NE China 被引量:25
3
作者 Li Jinyi, He Zhengjun, Mo Shenguo and (Institute of Geology, CAGS, Beijing 100037, China) Zheng Qingdao (Heilongjiang Bureau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Geology and M ineral Resources, Ha’erbin 150036, China) 《Global Geology》 1999年第2期172-178,共7页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in 1999, two deformational domains with d ifferent dynamic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from the Jurassic geological outcrops in the Mohe area of NE China, i.e. northern ductile and southern p...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in 1999, two deformational domains with d ifferent dynamic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from the Jurassic geological outcrops in the Mohe area of NE China, i.e. northern ductile and southern plastic-brittl e ones. Their deformational features are sta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n, three st ages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f the area relative to the late Mesozoic orogeni c processes of Mongolian-Okhotsk orogen are reconstructed as follows, (1) south w ards thrusting in the middle-late Jurassic, (2) eastwards thrusting and strike -s lipping parallel to the orogen in the late Jurassic, and (3) southeastwards thru sting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ROGENY of Mongolia-Okhotsk OROGEN MOHE area middle-late Jurassic and early CRETACEOUS
下载PDF
关中地区近期地壳垂直形变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四新 张希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4-410,共7页
采用分段线性速率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关中地区70年代以来的多期垂直形变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垂直形变场图像、数字特征量和曲面数字特征,定性、定量地分析了该区垂直形变场演化情况。指出,关中地区目前处于垂直形变差异较弱的继承性... 采用分段线性速率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关中地区70年代以来的多期垂直形变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垂直形变场图像、数字特征量和曲面数字特征,定性、定量地分析了该区垂直形变场演化情况。指出,关中地区目前处于垂直形变差异较弱的继承性运动状态,并对这一现象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地壳变形 地震观测 形变场
下载PDF
柴北缘大柴旦地区山前带构造建模及演化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大华 王金铎 +4 位作者 肖永军 李军亮 柴先平 张俊锋 丁丽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共10页
针对柴北缘大柴旦地区北东、北西向两组逆冲推覆断裂交汇,构造变形极其复杂,构造解析困难的问题,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地震、重磁电、钻井(孔)等资料,理清了研究区主要断裂体系及其组合特征与展布规律。采用地表和地下构造、浅部和深... 针对柴北缘大柴旦地区北东、北西向两组逆冲推覆断裂交汇,构造变形极其复杂,构造解析困难的问题,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地震、重磁电、钻井(孔)等资料,理清了研究区主要断裂体系及其组合特征与展布规律。采用地表和地下构造、浅部和深部构造、地震和非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山前带构造建模研究与构造解析。通过研究,确定了研究区发育NW和近WE向两组断层和盆缘逆冲、盆内逆冲、盆内挤压-走滑等3类断裂体系,平面上具有分区、分带性;建立了盆缘、盆内不同构造变形机制的构造解释模型;共识别出了挤压、伸展和走滑等3大类8种构造样式,明确了构造样式组合模式及其分布规律,理清了研究区"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南西-北东向构造演化剖面分析明确了盆缘、盆内推覆构造与盆内反冲构造后展式演化时序及其对中生界残留分布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构造建模 断裂组合 大柴旦地区 柴北缘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层构造特征与保存评价 被引量:19
6
作者 罗兵 郁飞 +1 位作者 陈亚琳 丁红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09,117,共8页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作用,对页岩气保存条件造成了重要影响。系统研究了涪陵地区的构造特征和保存条件。该区发育北东向、北西向2组构造体系,主要形成于晚燕山期,受3套...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作用,对页岩气保存条件造成了重要影响。系统研究了涪陵地区的构造特征和保存条件。该区发育北东向、北西向2组构造体系,主要形成于晚燕山期,受3套滑脱层系影响,纵向上变形特征存在差异性,可划分出3个构造形变层,中构造层变形相对强烈。将构造样式、断裂规模、剥蚀程度、裂缝密度作为构造变形的主要评价指标,可将涪陵地区平面上按构造变形分为东、西2带,西带构造变形较弱,保存条件较好。为进一步落实页岩气开发有利区,在"东西分带"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构造变形定量表征和地震预测,建立了一种涪陵地区保存条件量化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在西带优选出3个有利目标区,在东带优选出2个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滑脱层 构造变形 保存评价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南南川地区构造变形与页岩气富集 被引量:18
7
作者 汤济广 汪凯明 +2 位作者 秦德超 张玥 冯涛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1,共11页
南川地区自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成气以来,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作用,致使页岩气富集规律复杂。为揭示南川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对页岩气富集的制约,通过构造精细解析,以及对演化时序和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的分析,构建了结构模式,恢复了中新... 南川地区自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成气以来,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作用,致使页岩气富集规律复杂。为揭示南川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对页岩气富集的制约,通过构造精细解析,以及对演化时序和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的分析,构建了结构模式,恢复了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厘定了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进而分析了构造样式与页岩气富集模式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南川地区整体构造变形自东向西逐渐减弱,存在北段强烈冲断褶皱-断展-断滑、南段强烈冲断褶皱-断滑两种前展式结构模式。中燕山期,主体NE向构造发育,平桥、东胜构造形成,至中燕山期末期,受金佛山隆起以及南川-遵义断层的作用,南段发生构造叠加与改造,早期NE向构造演化为北倾单斜,并在南川-遵义断层东侧发育近南北向阳春沟背斜。受差异构造变形作用,北段断褶带发育背斜型富页岩气构造样式,外缘带为单斜型构造样式,而南段构造叠加带则发育单斜型和背斜型构造样式。页岩气整体保存条件受构造变形方式制约,北段页岩气保存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好,而南段页岩气保存条件较为复杂,其中北段的低角度单斜、宽缓背斜、较宽缓背斜3类构造样式为有利的页岩气富集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构造变形 前展式结构模式 保存 富集 南川地区
下载PDF
黔西罐子窑地区叠加变形及其对铅锌矿床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德明 何良伦 +3 位作者 曾广乾 杨坤光 戴传固 张慧 《贵州地质》 2014年第4期241-251,共11页
黔西罐子窑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自中生代进入板内发展阶段之后,发生了多期次复杂构造叠加变形。第一期变形(早燕山期:J3-K1)以自东向西挤压收缩为主,形成了近南北向的褶皱与断层构造体系,发育褶皱轴面以东倾、断层以向西逆冲滑脱占... 黔西罐子窑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自中生代进入板内发展阶段之后,发生了多期次复杂构造叠加变形。第一期变形(早燕山期:J3-K1)以自东向西挤压收缩为主,形成了近南北向的褶皱与断层构造体系,发育褶皱轴面以东倾、断层以向西逆冲滑脱占主导地位的变形特征。中上泥盆统火烘组、榴江组泥灰岩和硅质、钙质粘土岩为重要滑脱面,滑脱层本身变形复杂,其上部褶皱相对平滑开阔而下部褶皱相对紧闭。第二期变形(晚燕山期:K2-E)以自北向南挤压收缩为特点,横跨叠加在早期变形之上,表现为早期近南北向褶皱发生枢纽倾伏、断层发生张剪性活动,伴随多层次向南滑脱,在南部形成了轴面北倾的近东西向褶皱(局部倒转)和向南逆冲的断层,并切割南北向构造,喜山早期使得断裂再次活动与调整。区内铅锌矿体分为两类产出状态,一是顺层平缓产出,明显受顺层滑脱与低角度断层控制;另一类是陡倾产出,受陡倾张剪性断层控制。平缓者多形成于早、晚燕山期,而陡倾者多形成于构造转换期或喜山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作用 叠加变形 铅锌矿床 构造控矿 罐子窑地区
下载PDF
真空预压侧向变形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继伟 闫澍旺 孙万禾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0,共5页
依据大量工程实测资料以及以比奥(Biot)固结理论为基础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对固结系数、排水板打设间距、真空度、预压面积等因素对真空预压处理地基的侧向变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证明了巴隆轴对称固结理论单井假设的合理性。
关键词 真空预压 侧向变形 预压条件 预压面积 水平向固结系数
下载PDF
电活性介电弹性体的本构理论和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立武 李金嵘 +3 位作者 吕雄飞 李丰丰 刘彦菊 冷劲松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0-463,共14页
电活性聚合物在外加电场诱导下能够改变形状或体积,不施加电场时,它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具有特殊的力学及电学性能.介电弹性体是制造驱动器、传感器、振动器和能量收集器等转换器的最有潜力电活性聚合物材料之一,在人工肌肉、... 电活性聚合物在外加电场诱导下能够改变形状或体积,不施加电场时,它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具有特殊的力学及电学性能.介电弹性体是制造驱动器、传感器、振动器和能量收集器等转换器的最有潜力电活性聚合物材料之一,在人工肌肉、智能仿生、航空航天、机械、生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简要综述了介电弹性体及其应用,然后重点介绍了介电弹性体EAP材料的理论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本构关系、机电稳定性、突跳稳定性、超大电致变形机理、许用区域描绘及其应用器件的失效分析.本文最后对介电弹性体电致活性聚合物软质材料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弹性体 本构理论 大变形 稳定性 许用区域 应用器件失效
原文传递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rag Depressions" and Irregular Boundaries in Intraplate Deformation 被引量:11
11
作者 DENGJun HUANGDinghua +6 位作者 WANGQingfei HOUZengqian LüQingtian YAOLingqing XINHongbo ZHANGQiang WEIYangu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67-272,共6页
Almost all intraplate caprocks experienced strong deformation during the convergence of microplates, and then disintegrated into many secondary geologic units with the special characters, such as irregular boundaries ... Almost all intraplate caprocks experienced strong deformation during the convergence of microplates, and then disintegrated into many secondary geologic units with the special characters, such as irregular boundaries and particular structural assemblag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se special phenomena, a rheological experiment on the structural scenery of the Tongling area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imary regular and uniform boundaries of the Tongling area becomes irregular because of the enclosing and confinement of surrounding geological units in the process of 'compression-shearing-rotation-drag'; simultaneously, two specific 'drag depressions' developed at two opposite corners of the block. The former and the later phenomena can be regarded as a typical regional-scale rheological effect and necessary outcome of intraplate deformation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plate deformat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 drag depression irregular boundaries Tongling area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构造差异变形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刚 汤良杰 +5 位作者 余腾孝 龙禹 岳勇 郭颖 张旭光 谢欣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42-54,共13页
为揭示断裂构造差异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在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断裂解释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构造分层、分期和分区发育强度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断裂可以分为以逆冲构造为主的盐下基底构造、以盖层滑... 为揭示断裂构造差异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在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断裂解释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构造分层、分期和分区发育强度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断裂可以分为以逆冲构造为主的盐下基底构造、以盖层滑脱为主的盐上下古生界、以断层相关褶皱为主的上古生界和新生界4个构造层,自盐上下古生界至新生界构造变形总体逐渐减弱;平面上,玉北地区东部断裂活动更为强烈,以叠瓦冲断构造为主,次级断裂更为发育,密集分布,而玉北地区中西部冲断作用较弱,以逆冲滑脱、高角度逆冲构造为主,次级断裂不太发育,相对分散分布;断裂演化时间上,加里东中期玉北地区东部断裂活动强,中西部断裂活动较弱,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东部断裂相对稳定,中西部断裂活动相对较强,反映断裂活动自东向西的迁移特征;断裂构造发育位置、走向和分布受先存基底构造、构造应力场背景和膏盐岩滑脱层等共同控制;加里东中期断裂主要密集发育于先存基底构造薄弱带,受SE向挤压应力控制,断裂沿中、下寒武统由NW向朝SE向被动逆冲,形成多排NE向差异分布的逆冲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构造变形 分层差异 分期差异 控制因素 分布模式 玉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关中地区垂直形变场及其动态演化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斌 祝意青 江在森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应用关中地区20余年的精密水准资料,用分段线性速率动态平差法进行统一起算基准的拟稳平差计算.得出了197l~1976、1976-1980、1980-1986和1986~1996年度的垂直形变速率图,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关中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场的演化特征。研... 应用关中地区20余年的精密水准资料,用分段线性速率动态平差法进行统一起算基准的拟稳平差计算.得出了197l~1976、1976-1980、1980-1986和1986~1996年度的垂直形变速率图,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关中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场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地壳垂直形变场有规律的变化与区域应力-应变场的微动态活动有关,青藏亚板块和华北亚板块对关中地区的构造变形交替起主导作用,并产生了不同形变特征;(2)地壳垂直运动不是线性的。有加速、反向和停顿,长期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低于各时段的变化;(3)地壳垂直变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垂直形变的逆继承性构造活动时期远小于继承性构造活动时期;(4)西安是一个特殊沉降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形变 地壳运动 构造活动 地面沉降 关中地区
下载PDF
江西九岭中元古代地层变形变质特征及其演化序列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细元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7年第2期58-65,共8页
江西九岭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东南部,发育的中元古代地层为一大套以砂泥质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经历了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在地质体中留下了丰富的地质事件信息。本文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它们的基本特征,探讨... 江西九岭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东南部,发育的中元古代地层为一大套以砂泥质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经历了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在地质体中留下了丰富的地质事件信息。本文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它们的基本特征,探讨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及其演化过程,主要论述了褶皱变形构造、韧性剪切带、脆性变形构造、构造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其变形变质事件的演化序列划分为:四堡一晋宁变形变质构造期,加里东变形变质构造期,海西─印支─燕山─喜山变形变质构造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 地层 变形变质 演化序列 江西
下载PDF
北京周口店地区岩石地层及沉积序列和沉积环境恢复 被引量:12
15
作者 童金南 徐冉 袁晏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5-23,共9页
周口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的腹地,其地层序列发育齐全,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但受后期变质、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影响,该区整个地层序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强烈变质和变形改造,给相关地质学研究造成很大困难。借助于北京市邻区相应地层的对照... 周口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的腹地,其地层序列发育齐全,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但受后期变质、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影响,该区整个地层序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强烈变质和变形改造,给相关地质学研究造成很大困难。借助于北京市邻区相应地层的对照分析,尝试恢复周口店地区各时代强烈变质变形的沉积地层序列,分析其沉积环境,并对有关地层单元进行系统清理,在新的国际年代地层框架内重新厘定了周口店地区的地层格架。周口店地区沉积地层序列和古环境重建结果表明:该区一直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沉积古地理位置,其可能与该区后期独特的重大构造和变质变形活动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地层清理 沉积古地理 环境重建 变质作用 构造变形 周口店地区 北京
下载PDF
鄂西利川齐岳山高陡背斜带的古应力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令占 田洋 +2 位作者 涂兵 曾波夫 谢国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0-503,共14页
鄂西利川地区位于湘鄂西构造带与川东构造带的过渡部位,叠加褶皱发育,地处两大构造带分界处的齐岳山高陡背斜带断裂发育。本文以利川地区褶皱和断裂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观测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断层滑动数据反演方法,对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恢... 鄂西利川地区位于湘鄂西构造带与川东构造带的过渡部位,叠加褶皱发育,地处两大构造带分界处的齐岳山高陡背斜带断裂发育。本文以利川地区褶皱和断裂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观测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断层滑动数据反演方法,对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恢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提出该区侏罗纪以来经历了五期构造应力作用,从早到晚分别为:北西-南东向挤压(J3-K1)、近东西向挤压(K1)、近南北向挤压(K1-K2)、北西-南东向引张(K2)和北东-南西向挤压(E3)。该区侏罗纪以来构造变形序列的建立,为深入认识齐岳山高陡背斜带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背景提供了构造地质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褶皱 构造变形 古应力 齐岳山高陡背斜带 利川地区 鄂西
下载PDF
基于重力和GPS的山西地区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同庆 王树发 +3 位作者 杨博 李真 陈兆辉 张品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利用山西地区多年来积累的流动重力和区域GPS资料,从段、线、面对山西地区(34°~41°N,110°~115°E)2009—2015年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精细处理和详细分析,同时将水平总梯度分析方法用于重力场动态变化的异常提取中... 利用山西地区多年来积累的流动重力和区域GPS资料,从段、线、面对山西地区(34°~41°N,110°~115°E)2009—2015年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精细处理和详细分析,同时将水平总梯度分析方法用于重力场动态变化的异常提取中,最后对比相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和应力应变场获得近年来山西地区地壳形变精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力水平总梯度具有比重力异常更高的灵敏度,两者的动态变化特征都显示出,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六棱山断裂和口泉断裂附近的阳原—大同一带、南部中条山断裂的临汾—夏县一带和中东部太行山山前断裂的邯郸—安阳附近都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异常变化;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相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和应变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联合分析重力和应变场有助于对地壳形变和深部物质变化产生的孕震机理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 水平总梯度 应变场 形变特征 山西地区
下载PDF
断层模型在火山区形变和重力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施行觉 胡亚轩 +3 位作者 毛竹 赵慈平 施发奇 邵德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3期24-28,共5页
利用腾冲火山区 1998~ 2 0 0 2年的垂直形变和重力测量资料 ,应用多元Mogi模型对测区的等效岩浆房位置及大小进行了反演计算 ,得出了最佳拟合值。但当对形变和重力资料联合分析时却发现 :实测重力数据比用球形Mogi模型计算所得的值要... 利用腾冲火山区 1998~ 2 0 0 2年的垂直形变和重力测量资料 ,应用多元Mogi模型对测区的等效岩浆房位置及大小进行了反演计算 ,得出了最佳拟合值。但当对形变和重力资料联合分析时却发现 :实测重力数据比用球形Mogi模型计算所得的值要大得多。为了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 ,提出了断层模型。当岩浆沿断层上升时 ,充填了断层中原先存在的大量空隙 ,因而可以只对重力产生影响 ,而不对形变产生影响。为此沿断层积分得出上升岩浆所产生的重力异常 ,其结果与实测重力资料拟合得较好。同时断层模型也对负的岩浆源 (即岩浆的流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模型 火山区 重力反演 重力测量 地表重力变化
下载PDF
开挖型黄土边坡剥落侵蚀作用及变形破坏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薛强 张茂省 +2 位作者 毕俊擘 王晓飞 林隆超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6,共9页
人工开挖是黄土地质灾害最积极的诱发因素之一。为揭示非大型工程未经支护的开挖型黄土边坡在卸荷、剥落、侵蚀作用下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原位微型贯入测试、室内试验等方法,对陕西省延安地区23处... 人工开挖是黄土地质灾害最积极的诱发因素之一。为揭示非大型工程未经支护的开挖型黄土边坡在卸荷、剥落、侵蚀作用下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原位微型贯入测试、室内试验等方法,对陕西省延安地区23处开挖型黄土边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卸荷剥落层厚度与边坡开挖年龄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现场贯入阻力值与边坡开挖年龄呈负幂相关关系,浅层土体化学侵蚀现象较深层土体强烈。开挖型黄土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式崩塌和蠕滑-拉裂式浅层滑坡,崩塌的破坏演化过程主要为"侵蚀剥落-内凹-张裂-滑移",滑坡的破坏演化过程主要为"蠕滑-拉裂-贯通-滑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边坡 开挖 剥落侵蚀 变形破坏 延安地区
下载PDF
定量测量微区变形场的数字散斑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建新 周辛庚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8-191,共4页
本文应用数字散斑方法,对高倍放大的扫描电镜系列照片进行定量测试分析,以解决微米或更小量级区域的变形场的定量测量问题.对源于文献[5]的疲劳裂纹扩展系列照片的初步测量结果证实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变形测量 微区 裂缝 数字散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