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时空演变、构造环境及地壳生长意义——以中国阿尔泰为例 被引量:156
1
作者 王涛 童英 +5 位作者 李舢 张建军 史兴俊 李锦轶 韩宝福 洪大卫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5-618,共24页
阿尔泰造山带横跨中、俄、哈、蒙四国边界,是中亚造山带主要组成部分,发育大量的花岗岩等侵入体。本文研究总结这些岩体的时空演变、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并探讨其增生造山和地壳生长意义。依据锆石年龄,这些岩体可大致分为早中古生代的... 阿尔泰造山带横跨中、俄、哈、蒙四国边界,是中亚造山带主要组成部分,发育大量的花岗岩等侵入体。本文研究总结这些岩体的时空演变、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并探讨其增生造山和地壳生长意义。依据锆石年龄,这些岩体可大致分为早中古生代的470~440Ma(中晚奥陶世)和425~360Ma(晚志留世—晚泥盆世)、晚古生代的355~318Ma(早石炭世)和290~270Ma(早二叠世)以及早中生代245~190Ma(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3个阶段5个期次,其中425~360Ma花岗岩可进一步细分为425~390Ma和380~360Ma两个峰期。早中古生代(470~360Ma)花岗岩体分布广泛,主要为钙碱性I型,多具不同程度变形,其中470~440Ma岩体变形极强(片麻岩体)。它们为同造山俯冲增生产物,形成于活动陆缘俯冲(470~440Ma)、继续俯冲弧后盆地伸展(420~390Ma)到聚合碰撞(380~360Ma)的过程中。早石炭世岩体发育于造山带南部,为不变形圆形状或不规则状,具典型碱性花岗岩特征,为晚(后)造山产物。早二叠世岩体主要发育于阿尔泰造山带南部,少量分布于造山带内部,多为圆形,不变形,少量变形岩体集中在额尔齐斯构造带内,成因类型以I、A型为特点,伴生有大量基性岩脉(体),显示为后造山底侵伸展环境。早中生代岩体为不变形圆形或不规则状,具有高分异I型和S型花岗岩特征,伴有稀有金属矿产,具有板内环境特点。花岗岩体同位素填图显示,阿尔泰中部块体岩体具有较低的εNd(t)值和老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1~1.3Ga),暗示存在古老地壳基底;由北向南εNd(t)值增高,模式年龄变年轻,显示陆壳向南生长,其中水平和垂向生长率分别为18%~28%和7%~8%。中生代时期阿尔泰造山带保留水平增生结构,没有发生大规模构造块体垂向叠覆。阿尔泰造山带经历了古陆缘构造演化,奥陶纪—志留纪陆缘俯冲,泥盆纪陆弧及陆缘边缘裂解、弧后盆地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年代学 同位素 区域变形 构造演化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边坡变形的多因素时变预测模型 被引量:75
2
作者 郑东健 顾冲时 吴中如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3180-3184,共5页
在深入分析边坡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因子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融合回归分析和递推模型的优点,结合边坡位移时间序列实测资料,建立了边坡变形的多因素回归时变预测模型,并考虑了降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在深入分析边坡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因子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融合回归分析和递推模型的优点,结合边坡位移时间序列实测资料,建立了边坡变形的多因素回归时变预测模型,并考虑了降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监控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预测精度较高且实时性强等特点,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边坡变形 降雨 时变模型 预测
下载PDF
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 被引量:74
3
作者 曲国胜 马宗晋 +2 位作者 陈新发 李涛 张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在各时期沉积构造格局及厚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准噶尔盆地不同时期沉积-构造空间展布的规律,分析了加里东运动末期、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中侏罗世末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等不同时期盆地基底-盖层、前陆盆地变形的动力学演化... 在各时期沉积构造格局及厚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准噶尔盆地不同时期沉积-构造空间展布的规律,分析了加里东运动末期、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中侏罗世末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等不同时期盆地基底-盖层、前陆盆地变形的动力学演化,提出了盆地构造的变形响应及其组合样式;褶皱基底形成的动力学模式及其演化规律;前陆冲断带-前陆凹陷-前缘隆起带-中央隆起带构成了晚二叠-早三叠世准噶尔盆地的整体变形格局;晚三叠-中侏罗世末期盆地基底-盖层经历了东西向挤压-盆地剪切拉分-南北向挤压的动力学环境;晚侏罗世西北缘推覆构造为南北向挤压造成,盆内陆梁隆起以斜冲-走滑构造变形为特征;喜马拉雅运动期盆地周缘构造定型为6个样式不同的构造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构造变形组合 动力学演化
下载PDF
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的变形场和能量演化研究 被引量:56
4
作者 宋义敏 姜耀东 +2 位作者 马少鹏 杨小彬 赵同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2-1356,1365,共6页
以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试验观测手段,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对一种红砂岩变形破坏全过程的变形场和能量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CCD(charge-coupled device)相机记录试验加载全过程的试件表面散斑场图像,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试验图像... 以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试验观测手段,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对一种红砂岩变形破坏全过程的变形场和能量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CCD(charge-coupled device)相机记录试验加载全过程的试件表面散斑场图像,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试验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试件表面变形场、变形局部化区域的位移错动量值和试件表面变形能密度量值,并对变形局部化带的位移演化和变形能量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岩石试件变形局部化带的位移演化在加载峰值前基本上保持线性演化规律,而其位移错动加速与加载峰值点相对应,岩石试件加载峰值后阶段的承载力变化主要受变形局部化带的位移演化影响;岩石试件在加载过程中的能量释放和能量积累规律与局部化带的演化有关,体现出局部能量释放和整体能量释放两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破坏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变形局部化 能量演化 失稳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53
5
作者 和钟铧 李才 +1 位作者 杨德明 陈光权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47-352,共6页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内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复合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中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新生代抬升剥蚀阶段 ,形成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南羌塘被动大陆边缘和北羌塘弧后盆地以及晚侏罗世之...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内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复合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中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新生代抬升剥蚀阶段 ,形成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南羌塘被动大陆边缘和北羌塘弧后盆地以及晚侏罗世之后的构造地貌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作用 ,盆地从北向南形成了北缘冲褶带、北羌塘变形带、中央碰撞隆起带、南羌塘变形带和南缘冲断带五个构造单元。变形由坳陷边缘到中心逐渐减弱 ,侏罗山式褶皱样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建造 构造变形 构造演化 羌塘盆地 地质结构
下载PDF
滑坡不同变形阶段演化规律与变形速率预警判据研究 被引量:51
6
作者 李聪 朱杰兵 +3 位作者 汪斌 蒋昱州 刘小红 曾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07-1414,共8页
预测预警是国际滑坡灾害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目前滑坡不同变形阶段历时与变形速率临界值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为深入探索滑坡不同变形阶段演化规律与变形速率预警判据,将滑坡变形演化过程划分为初始变形、匀速变形、加速变形和急剧变形4... 预测预警是国际滑坡灾害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目前滑坡不同变形阶段历时与变形速率临界值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为深入探索滑坡不同变形阶段演化规律与变形速率预警判据,将滑坡变形演化过程划分为初始变形、匀速变形、加速变形和急剧变形4个阶段,基于滑坡数据库信息,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滑坡不同变形阶段历时特征及其与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总结不同变形阶段裂缝发展及宏观特征、分析不同变形阶段滑坡位移速率预警判据。通过研究发现:(1)滑坡加速变形阶段历时18~1 080 d,接近一半的滑坡加速阶段历时位于区间30~90 d;绝大部分滑坡急剧变形阶段历时小于30 d。(2)滑坡破坏模式、滑体方量、滑面类型与滑坡变形阶段历时相关,其中滑面类型与变形阶段历时的关系最为密切,滑面为硬性结构时滑坡加速与急剧变形阶段历时较短,滑面为软弱层面时加速与急剧变形阶段历时较长。(3)滑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时裂缝最大宽度为1~50 cm,进入急剧变形阶段时最大裂缝宽度为4~126 cm,其中土质滑坡与堆积体滑坡临界裂缝宽度较大,岩质滑坡临界裂缝宽度相对较小。(4)滑坡进入急剧变形阶段位移临界速率一般不超过50 mm/d,倾倒型滑坡速率临界值相对较大,软弱滑动面滑坡该位移速率临界值较硬性滑动面滑坡大。(5)各种滑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的位移速率均不大,此速率值与破坏模式关系密切。破坏模式为滑动破坏的滑坡该位移速率阈值基本都不超过4 mm/d,倾倒破坏或崩塌破坏的滑坡该阈值稍大,一般大于4 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预警判据 变形速率 演化规律 不同变形阶段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48
7
作者 郑孟林 田爱军 +4 位作者 杨彤远 何文军 陈磊 吴海生 丁靖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7-917,共11页
应用地表地质、地震与钻井等资料,结合准噶尔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研究进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变形的叠加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构造变形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多期叠加的特点。南北向划分博格达山前... 应用地表地质、地震与钻井等资料,结合准噶尔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研究进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变形的叠加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构造变形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多期叠加的特点。南北向划分博格达山前、东部隆起与克拉美丽山前三大构造变形区。东部隆起构造变形区南北分为三大构造变形带,北部构造变形带为一组北东向展布的背斜与向斜构造,中部为北西西向展布古凸起,南部构造变形带发育受早期构造控制的近南北向构造,形成叠瓦状褶皱-断裂组合。该区经历了石炭纪的伸展断陷和南北向挤压变形,中生代的挤压走滑和新生代南北向的挤压等多期构造变形,具有挤压、走滑、逆冲推覆与膝褶褶皱等多种构造变形型式,划分为六大构造演化阶段。通过已发现油气藏的解剖,认为构造变形差异性、多期叠加古凸起、不整合和断裂等控制了油气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逆冲推覆 构造变形 古凸起 不整合 叠加演化 油气聚集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南岭中段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8
作者 柏道远 马铁球 +2 位作者 王先辉 张晓阳 陈必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36-455,共20页
对南岭中段北部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主要提出以下认识。(1)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早中生代)为板内造山阶段。中三叠世后期在区域NWW—SEE向挤压构造体制下发生强烈的陆内俯冲、汇聚作用,形成... 对南岭中段北部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主要提出以下认识。(1)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早中生代)为板内造山阶段。中三叠世后期在区域NWW—SEE向挤压构造体制下发生强烈的陆内俯冲、汇聚作用,形成大量东倾为主的NNE向逆冲断裂与褶皱。其中茶陵—郴州断裂以东隆起区的隔槽式褶皱形成机制为"厚皮式"而非"薄皮式"。NW向基底隐伏断裂产生强烈左旋走滑,并使构造线产生逆时针旋转,形成了安仁"y"字型构造和水口山—香花岭南北向构造。挤压造山使地壳持续大幅增厚、深部地壳温度持续升高。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233~210Ma)区域挤压应力松弛,被加热的中地壳下部岩石熔融,同时存在幔源基性岩浆底侵,从而于后碰撞环境下产生较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因同造山上隆伸展作用而形成裂陷盆地,中侏罗世初期在区域NNE向左旋汇聚走滑体制下形成逆冲断裂及山前冲断收缩盆地、NW向右旋走滑断裂等。早中生代板内造山活动的动力机制主要与板块汇聚的远程挤压效应有关。(2)中侏罗世早期—白垩纪(晚中生代)为后造山—陆内裂谷伸展阶段。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174~135Ma)因岩石圈拆沉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岩体的被动就位机制、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发育、Sr-Nd同位素特征、以(高钾)钙碱性岩类为主的岩石组成、构造环境的岩石地球化学判别、大规模有色金属成矿、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指示该时期为后造山构造环境。白垩纪进入强烈的陆内伸展阶段,形成盆-岭构造和相关的离散走滑断裂,广泛发育各类岩脉,局部形成AA型花岗岩小岩体和基性火山岩。热年代学资料暗示盆-岭构造的演化先后经历了构造剥蚀和风化剥蚀-沉积两个阶段。(3)造成湘东南燕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构造变形 岩浆活动 构造演化 成矿机制 湘东南
下载PDF
不同加载速率下岩石变形场演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宋义敏 邢同振 +1 位作者 邓琳琳 赵泽鑫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73-2779,2788,共8页
开展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岩石变形场演化特征的试验研究,对岩石安全施工及岩石工程灾害预测预警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加载速率下红砂岩单轴压缩试验,在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分析试件变形场的基础上,对加载速率与岩石变形局部化演化特... 开展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岩石变形场演化特征的试验研究,对岩石安全施工及岩石工程灾害预测预警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加载速率下红砂岩单轴压缩试验,在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分析试件变形场的基础上,对加载速率与岩石变形局部化演化特征、泊松比变化及能量积累和释放特征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岩石试件的峰值强度及脆性呈增加趋势。加载速率越大岩石试件的变形局部化启动应力越接近强度峰值,且变形局部化启动时对应的应力量值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在不同量级加载速率下岩石试件泊松比量值差别明显,总体趋势表现为:在岩石试件变形局部化启动前,随着加载速率增加,岩石试件泊松比减小;在岩石试件变形局部化阶段,随着加载速率增加,岩石试件泊松比增大。在能量积累阶段,岩石试件最大变形能密度随加载速率增加而增大;在能量释放过程中,岩石试件能量释放速率随着加载速率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速率 变形局部化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泊松比 能量演化
下载PDF
大型岩质滑坡形变历史回溯及其启示 被引量:36
10
作者 李为乐 许强 +2 位作者 陆会燕 董秀军 朱要强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43-1053,共11页
大型岩质滑坡一般具有高位、隐蔽性强、高速远程等特点,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揭示其形变历史和发展演化规律,可以为类似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收集了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5处典型大规模岩质滑坡滑前的多时相高... 大型岩质滑坡一般具有高位、隐蔽性强、高速远程等特点,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揭示其形变历史和发展演化规律,可以为类似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收集了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5处典型大规模岩质滑坡滑前的多时相高精度遥感影像,通过对多时相高精度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对其形变迹象进行识别,并对其发展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大型岩质滑坡在发育演化过程中均会产生显著的地表变形迹象,这些形变信息可利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亚米级)进行识别,变形的孕育演化时间可达数年甚至数10 a。大型岩质滑坡往往不具备"圈椅状"地貌特征,利用光学遥感影像对其早期识别的标志主要为坡体后源是否存在拉裂缝和坡体前缘是否存在局部滑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岩质滑坡 形变历史 演化 早期识别 光学遥感
原文传递
数字图像灰度相关性用以描述岩石试件损伤演化的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马少鹏 刘善军 赵永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0-595,共6页
岩石试件表面的数字图像可作为试件表面变形或裂纹扩展的信息载体。为从加载过程中记录的数字图像中分析出定量的信息,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计算两幅图像灰度的相关性,用灰度相关性的分布表征变形和破裂的发展。介绍了图像灰度相关性... 岩石试件表面的数字图像可作为试件表面变形或裂纹扩展的信息载体。为从加载过程中记录的数字图像中分析出定量的信息,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计算两幅图像灰度的相关性,用灰度相关性的分布表征变形和破裂的发展。介绍了图像灰度相关性的计算方法,并用模拟的变形和破裂图像验证了灰度相关性在表征变形与破裂上的有效性,最后用此方法对一个岩石结构加载过程中的图像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图像灰度相关性分布的演化与结构的变形局部化演化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对应关系。因此,试件表面数字图像灰度相关性可作为描述岩石材料损伤演化的一种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数字图像 灰度相关性 变形局部化 损伤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中新生代变形史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35
12
作者 陈汉林 罗俊成 +5 位作者 郭群英 廖林 肖中尧 程晓敢 杨树锋 王步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5,共8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和沉积相特征分析,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地区地质大剖面。在平衡恢复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和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经历了三叠纪末逆冲推覆变形,早侏罗世伸...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和沉积相特征分析,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地区地质大剖面。在平衡恢复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和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经历了三叠纪末逆冲推覆变形,早侏罗世伸展变形,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挤压变形,古近纪弱伸展变形和中新世以来逆冲-走滑变形;而塔东南地区盆地构造演化则经历了早侏罗世伸展断陷盆地阶段,中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坳陷盆地阶段,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挤压-抬升-剥蚀阶段,古近纪弱伸展盆地阶段和中新世以来陆内走滑型挤压挠曲盆地阶段等五个阶段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南 中新生代 构造演化
下载PDF
GH761变形高温合金的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33
13
作者 赵美兰 孙文儒 +3 位作者 杨树林 祁峰 郭守仁 胡壮麒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3,共5页
镍基GH761合金热模拟压缩实验表明,当变形温度T_d一定时,随应变速率(?)的降低,变形峰值应力σ_p和稳态流动开始应力σ_s及与它们对应的应变ε_p和ε_s均降低;当应变速率一定时,随T_d的升高,σ_p和σ_s以及ε_s均降低,但ε_p基本不变.细... 镍基GH761合金热模拟压缩实验表明,当变形温度T_d一定时,随应变速率(?)的降低,变形峰值应力σ_p和稳态流动开始应力σ_s及与它们对应的应变ε_p和ε_s均降低;当应变速率一定时,随T_d的升高,σ_p和σ_s以及ε_s均降低,但ε_p基本不变.细化原始晶粒可提高再结晶形核率,在此基础上降低变形温度和提高变形速率是细化最终晶粒的重要途径.当应变达到完全再结晶时,合金具有最均匀且细小的组织;超过这一应变值,晶粒开始长大.GH761合金的热变形本构方程为:(?)=6.5×10~6σ_P^(4.86)exp(-461×10~3/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761 变形高温合金 热变形 组织演变 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底板变形动态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华心祝 杨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4-501,共8页
为了揭示底鼓动态演化特征,基于淮南矿区顾桥矿1115(1)工作面轨道顺槽这一典型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利用自行研制的两向四面加载试验装置对沿空留巷掘进、一次采动、留巷和二次采动进行相似材料模拟试验,采用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BO... 为了揭示底鼓动态演化特征,基于淮南矿区顾桥矿1115(1)工作面轨道顺槽这一典型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利用自行研制的两向四面加载试验装置对沿空留巷掘进、一次采动、留巷和二次采动进行相似材料模拟试验,采用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BOTDA)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和近景拍照技术对底板变形进行监测,并使用MATL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线性插值处理.结果表明:1)沿空留巷底板变形存在浅部受拉应变和深部压应变的特征,而充填体和煤帮底板变形以受压应变为主,并且随着留巷进行,拉压应变范围向深部转移;2)工作面开挖到45m时,巷道底板下方5m横向应变出现由压到拉的转化;3)底板位移在掘进期间呈"⌒"对称分布特征,一次采动开始呈现形如""的偏态特征,同时,底鼓量随着掘采进行逐步增加,在一次采动基本顶来压和留巷顶板旋转下沉阶段出现了跃升现象.通过比较FLAC3D数值模拟、现场实测与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结果,发现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都能够较好吻合,这验证了模拟试验结果的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底板 变形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动态演化
原文传递
TC11钛合金片层组织热变形球化机制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慧琴 曹春晓 +1 位作者 郭灵 林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1-425,共5页
采用TEM、SEM和EBSD等组织分析技术研究了β退火态片层组织TC11钛合金两相区热变形球化过程中组织的精细结构和晶界特征。结果表明,片层组织的球化过程包括α片内小角度晶界形变和回复亚结构的形成、β相沿亚晶界扩散和晶界滑动作用下... 采用TEM、SEM和EBSD等组织分析技术研究了β退火态片层组织TC11钛合金两相区热变形球化过程中组织的精细结构和晶界特征。结果表明,片层组织的球化过程包括α片内小角度晶界形变和回复亚结构的形成、β相沿亚晶界扩散和晶界滑动作用下片层的解体以及晶界扩散和滑动驱动下α晶粒的球化和组织的均匀化。EBSD测试结果揭示了片层组织两相区热变形的球化机制为α相的连续动态再结晶和β相的动态回复或不连续动态再结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热变形 球化 组织演变
下载PDF
GH738高温合金热变形过程显微组织控制与预测 Ⅰ.组织演化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0
16
作者 姚志浩 董建新 张麦仓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81-1590,共10页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GH738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高温热压缩变形实验,分析了该合金在初始晶粒不同的情况下,变形温度1000—1160℃,应变速率0.01—10 s^(-1),工程变形量15%—70%条件下流变应力的变化规律及晶粒组织演化规律;同时研...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GH738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高温热压缩变形实验,分析了该合金在初始晶粒不同的情况下,变形温度1000—1160℃,应变速率0.01—10 s^(-1),工程变形量15%—70%条件下流变应力的变化规律及晶粒组织演化规律;同时研究了变形温度1040—120℃,应变速率0.1—10 s^(-1),变形量15%—50%,保温时间0—45 s条件下该合金的亚动态(静态)再结晶及保温温度980—1140℃,保温时间0—4 h条件下的晶粒长大行为.通过系统的物理热模拟实验,构建了GH738高温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晶粒组织演化模型及应力-应变模型,所建立的GH738高温合金模型与实验结果相比均表现出较高的相关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738镍基变形高温合金 热变形 再结晶行为 组织演变 模型
原文传递
煤柱失稳破坏的变形场及能量演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宋义敏 杨小彬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2-827,共6页
利用煤试件单轴压缩加载试验,进行了煤柱失稳破坏的变形场及能量演化特征研究。结合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煤柱试样变形破坏全过程的监测结果,分析了煤柱变形局部化产生、演化及煤柱失稳的各个阶段特征,进而分析计算得到煤柱失稳过程的能... 利用煤试件单轴压缩加载试验,进行了煤柱失稳破坏的变形场及能量演化特征研究。结合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煤柱试样变形破坏全过程的监测结果,分析了煤柱变形局部化产生、演化及煤柱失稳的各个阶段特征,进而分析计算得到煤柱失稳过程的能量演化。研究结果认为:从变形场角度可将煤柱失稳机理分为煤柱内部裂隙失稳扩展和煤柱内部弱面失稳滑动2种类型。煤柱在受载过程中的能量释放和能量积聚规律与其最终的失稳模式相关,相对而言,煤柱内部弱面失稳滑动破坏的能量释放率较小,煤柱内部裂纹失稳扩展破坏的能量释放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 变形局部化 能量演化 失稳 冲击地压
原文传递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titanium alloys with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in hot working process: A review 被引量:27
18
作者 Pengfei Gao Mingwang Fu +2 位作者 Mei Zhan Zhenni Lei Yanxi L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56-73,共18页
Titanium alloy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industrial clusters such as automotive, aerospace and biomedical industrie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In order to obtain fine microstructures and fa... Titanium alloy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industrial clusters such as automotive, aerospace and biomedical industrie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In order to obtain fine microstructures and favorable properties, a well-designed multi-step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TMP) is critically needed in manufacturing of titanium components. In making of titanium components,subtransus processing is a critical step to breakdown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to fine-structure in hot working process and thus plays a key role in tailoring the final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To realize this goal, hug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flow behavior during the subtransus processing.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experimental and modelling progresses, which aim to provide some guidelines for the process design and microstructure tailoring for titanium alloy research communi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itial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are presented, followed by the discussion 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subtransus processing. The globularization of lamellar α is analyzed in detail from three aspects, i.e., globularization mechanism, heterogeneity and kinetics.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flow behaviors and the explanations of significant flow softening are then summarized. The recent advances in modelling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flow behaviors in the subtransus processing are also articulated. The current tantalized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flow behaviors of the titanium alloys with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are presented and specified in future exploration of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UM alloys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deformation behavior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原文传递
循环加卸载下砂岩变形破坏特征与能量演化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欣慰 姚直书 +3 位作者 黄献文 刘之喜 赵翔 穆克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93-1704,共12页
对砂岩进行单轴加载和单轴循环加载试验,得到了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砂岩残余变形、变形模量和侧膨胀系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岩石的输入能、弹性能、耗散能、阻尼能和损伤能等能量指标的演变规律。利用归一化的损伤能表征砂岩的损伤演化,分析... 对砂岩进行单轴加载和单轴循环加载试验,得到了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砂岩残余变形、变形模量和侧膨胀系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岩石的输入能、弹性能、耗散能、阻尼能和损伤能等能量指标的演变规律。利用归一化的损伤能表征砂岩的损伤演化,分析了宏观、微观角度下的岩石的破坏模式。研究表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残余变形呈现出减速累积-稳定累积-加速累积的趋势;砂岩的变形模量先增加再减小,侧膨胀系数基本与循环次数正相关;输入能、损伤能均呈U型分布,损伤能占耗散能的比例呈U型分布,阻尼能呈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阻尼能占耗散能的比例呈倒U型分布,弹性能总体上呈缓慢增加趋势,弹性能占输入能比例呈倒U型分布;随着应力比的提高,阻尼能提高,但阻尼能占比呈减少趋势;砂岩的损伤呈减速累积-稳定累积-加速累积三阶段发展,砂岩破坏总体上呈现出共轭斜面剪切-拉伸型复合破坏模式,破坏由失稳破坏向失效破坏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变 变形模量 侧膨胀系数 能量指标 损伤演化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底摩擦重力试验在倾倒变形岩体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孝兵 李渝生 赵小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0-304,共5页
底摩擦重力试验(底摩擦试验)是利用相似理论分析原理,将研究原形按几何比例和各种物理力学参数,制作相似模型及确定相应的边界条件。然后按照相似边界条件进行加载试验,再现曾经发生过或今后将会出现的物理力学现象,进而了解其发展演化... 底摩擦重力试验(底摩擦试验)是利用相似理论分析原理,将研究原形按几何比例和各种物理力学参数,制作相似模型及确定相应的边界条件。然后按照相似边界条件进行加载试验,再现曾经发生过或今后将会出现的物理力学现象,进而了解其发展演化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澜沧江某水电站坝肩主要为典型的倾倒变形岩体,为探讨倾倒变形岩体在天然重力场条件的变形破裂发展趋势。试验采用模拟重力场条件的岩体底摩擦模型试验技术模拟分析岩体倾倒变形进一步发展演变过程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变形 底摩擦重力试验 岩体 演化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