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24
1
作者 胡家朋 吴代赦 +3 位作者 肖丽盈 刘瑞来 饶瑞晔 赖文亮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3-1830,共8页
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观察了共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P)的形貌及其晶型结构,并探讨了Ca/P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羟基磷灰石吸附水中氟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a/P)=1.5/1... 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观察了共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P)的形貌及其晶型结构,并探讨了Ca/P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羟基磷灰石吸附水中氟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a/P)=1.5/1、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40℃、陈化时间48 h、煅烧温度200℃、煅烧时间2 h时,HAP除氟效果最佳,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68.8%和6.88 mg/g。实验数据Langmuir等温模式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模式,热力学参数计算可知,HAP对氟离子的吸附是自发(ΔG0<0),吸热(ΔH0>0),熵增(ΔS0>0)的过程。HAP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除氟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原文传递
羟基磷灰石去除煤矿矿井水氟化物工艺研究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敏 《煤化工》 CAS 2021年第1期80-85,共6页
针对煤矿矿井水中氟含量超标的问题,采用3种粒径的羟基磷灰石开展连续除氟实验,探讨了羟基磷灰石投加量、进水流量、进水pH、吸附时间及再生次数对矿井水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羟基磷灰石可用于矿井水深度除氟,其除氟过程为一级反... 针对煤矿矿井水中氟含量超标的问题,采用3种粒径的羟基磷灰石开展连续除氟实验,探讨了羟基磷灰石投加量、进水流量、进水pH、吸附时间及再生次数对矿井水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羟基磷灰石可用于矿井水深度除氟,其除氟过程为一级反应过程,粒径3μm~5μm的羟基磷灰石除氟效果最好,当羟基磷灰石投加量为100 g、进水流量为0.8 L/h、进水pH=7.53、吸附时间≤60 h时,矿井水出水氟质量浓度能降至≤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煤矿矿井水 除氟 工艺优化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An environmentally benign and sustainable process for carbon recovery and efficient defluorination of spent carbon cathode 被引量:5
3
作者 Yi-fan LI Hao CHENG +3 位作者 Pei-yu GONG Kai YANG Zhong-liang TIAN Yan-qing LA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3810-3821,共12页
A systematic and green low-temperature sulfation roasting−water leaching strategy was put forward to achieve a very high fluorine removal rate of 97.82%for spent carbon cathode(SCC),which was believed as a hazardous s... A systematic and green low-temperature sulfation roasting−water leaching strategy was put forward to achieve a very high fluorine removal rate of 97.82%for spent carbon cathode(SCC),which was believed as a hazardous solid waste.And the carbon could be recycled with a purity of 90.29 wt.%in the flaky microstructure.Thermodynamic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of SEM,XRD and EDS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 fluoride could convert into water-soluble sulfate at low temperature.And the highest fluorine removal rate could be obtained when<0.15 mm SCC particles were mixed with sulfuric acid at a liquid-to-solid ratio of 1:1,and then roasted at 300℃ for 0.5 h.The sulfate was removed to purify the carbon via water-leaching process.Avrami exponents and corresponding activation energy for the roasting and leaching process demonstrated that both processes are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nt carbon cathode defluorination sulfation roasting water-leaching kinetics analysis
下载PDF
Ag +改性羟基磷灰石制备及其除氟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瑨云 胡家朋 +4 位作者 林皓 刘瑞来 刘俊劭 付兴平 穆寄林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977-3984,共8页
利用原位共沉淀法制备Ag+改性羟基磷灰石(Ag-HAP)吸附剂,考察Ag+/Ca 2+摩尔比对Ag-HAP吸附剂除氟抑菌效果的影响。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表明Ag+置换Ca 2+进入HAP晶格中,形成了Ag+-Ca 2+新晶格。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 利用原位共沉淀法制备Ag+改性羟基磷灰石(Ag-HAP)吸附剂,考察Ag+/Ca 2+摩尔比对Ag-HAP吸附剂除氟抑菌效果的影响。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表明Ag+置换Ca 2+进入HAP晶格中,形成了Ag+-Ca 2+新晶格。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对比相关系数R 2值,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该吸附过程,且Ag-HAP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更趋于单分子层吸附。计算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值,探讨了Ag-HAP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机理。ΔG 0<0、H 0>0和ΔS 0>0,说明Ag-HAP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熵增过程,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吸附活化能E a=12.645 kJ/mol,迁移能E=7.331 kJ/mol说明该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Ag-HAP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利用龙头式净水器模拟Ag-HAP吸附剂除氟抑菌的动态吸附过程,抑菌实验表明Ag-HAP吸附剂的加入大大提高了饮用水的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改性 除氟 抑菌 共沉淀 动力学
下载PDF
碳酸钠脱除湿法磷酸中氟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蒋丽红 纳海英 陈雪萍 《化工科技》 CAS 2012年第3期30-32,共3页
采用碳酸钠为脱氟剂,研究了湿法磷酸的脱氟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碳酸钠脱氟反应为二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k=0.248 7exp(-3 455.8/T),反应活化能为28.73kJ/mol。动力学方程可靠性较好,25℃及30℃下动力学方程计算值与实... 采用碳酸钠为脱氟剂,研究了湿法磷酸的脱氟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碳酸钠脱氟反应为二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k=0.248 7exp(-3 455.8/T),反应活化能为28.73kJ/mol。动力学方程可靠性较好,25℃及30℃下动力学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小于2%,40℃下动力学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小于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钠 湿法磷酸 脱氟 动力学
下载PDF
颗粒状碳酸氧镧去除水体中氟的性能
6
作者 张涛 李思莹 +5 位作者 李俊乐 邵思羽 吴传栋 凌梅 吕东伟 王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7,共11页
针对传统吸附剂对氟吸附能力不高的问题,采用氧化镧(La_(2)O_(3))活化制备颗粒状碳酸氧镧(La_(2)O_(2)CO_(3))材料。La_(2)O_(2)CO_(3)对氟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在一个较宽的pH值区间(3.0~10.0)内,具有较好的除氟性能,氟离子去除率在... 针对传统吸附剂对氟吸附能力不高的问题,采用氧化镧(La_(2)O_(3))活化制备颗粒状碳酸氧镧(La_(2)O_(2)CO_(3))材料。La_(2)O_(2)CO_(3)对氟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在一个较宽的pH值区间(3.0~10.0)内,具有较好的除氟性能,氟离子去除率在94.5%~98.0%。吸附结果表明,La_(2)O_(2)CO_(3)对氟离子的吸附行为遵循Langmuir模型,是吸热过程。25℃时,其饱和吸附容量达到了22.47 mg/g,相较于传统La_(2)O_(3)材料吸附容量提升约5倍。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为化学吸附。通过NaOH水溶液对La_(2)O_(2)CO_(3)实现了再生,当NaOH浓度为1.0 mol/L时,脱附率可以达到90.3%,实现了吸附剂的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2)O_(2)CO_(3) 吸附剂 水中除氟 热力学 动力学 再生
下载PDF
SiCl_4作用下氟碳铈精矿的碳热氯化动力学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丽清 王之昌 +2 位作者 姜琳琳 王小欢 张风春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8-301,共4页
以活性炭为还原剂、Cl_2为氯化剂、SiCl_4为脱氟剂,研究氟碳铈矿的碳热氯化反应动力学.在500℃以下,氟碳铈矿的氯化率较低;随反应温度和脱氟剂用量的增加,稀土氯化率增加.但随着氯化反应的进行,温度的影响逐渐减弱.在450~650℃之间... 以活性炭为还原剂、Cl_2为氯化剂、SiCl_4为脱氟剂,研究氟碳铈矿的碳热氯化反应动力学.在500℃以下,氟碳铈矿的氯化率较低;随反应温度和脱氟剂用量的增加,稀土氯化率增加.但随着氯化反应的进行,温度的影响逐渐减弱.在450~650℃之间,在脱氟剂SiCl_4作用下,稀土的氯化率由36%增至98%,氟碳铈矿的碳热氯化反应可在低温下进行.碳热氯化反应符合未反应核模型,反应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kt=1-(1-x)^(1/3),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2.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铈矿 碳热氯化 脱氟剂 动力学
下载PDF
镁基活性氧化铝的制备及脱氟性能研究
8
作者 范茂盛 裴启飞 +1 位作者 陆占清 杨坤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针对现行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剂尚未有系统研究,对工业指导性弱等问题,本文以实际含氟废水为考察对象,对比考察了多种改性剂种类的影响,优选制备镁基活性氧化铝,并利用Pseudo-First-Order(PFO)和Pseudo-Second-Order(PSO)非线性模型对其... 针对现行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剂尚未有系统研究,对工业指导性弱等问题,本文以实际含氟废水为考察对象,对比考察了多种改性剂种类的影响,优选制备镁基活性氧化铝,并利用Pseudo-First-Order(PFO)和Pseudo-Second-Order(PSO)非线性模型对其脱氟机理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锌、钙、镧改性,硫酸镁改性能明显提高活性氧化铝对氟的吸附性能.当硫酸镁浓度为0.05 mol/L、液固比为8、焙烧温度为350℃,吸附剂中出现活性相AlOOH和MgAl_(2)(OH)_(8),除氟能力达到最佳.采用此层状镁基活性氧化铝吸附剂去除废液氟时,在吸附时间2.5 h、除氟温度70℃时,氟脱除率和平衡吸氟量达到最佳,分别为70.70%和8.36 mg/g,且吸附废液氟离子过程遵循PSO模型,吸附过程为镁基活性氧化铝吸附剂表面物质与废液中氟离子发生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活性氧化铝 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剂 脱氟机理 脱氟动力学
原文传递
过硫酸盐对全氟辛酸的脱氟效果及其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晓强 潘伟斌 孙捷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995-3002,共8页
以过硫酸盐(PS)对全氟辛酸(PFOA)进行脱氟,考察脱氟率与初始pH值(1~12)、PS初始浓度(0~400.0mmol/L)、温度(25.0~60.0℃)和反应时间(0~24h)的关系,结果表明:初始pH值、PS初始浓度和温度对脱氟率有明显的影响,脱氟率最高可达86.52%;初始p... 以过硫酸盐(PS)对全氟辛酸(PFOA)进行脱氟,考察脱氟率与初始pH值(1~12)、PS初始浓度(0~400.0mmol/L)、温度(25.0~60.0℃)和反应时间(0~24h)的关系,结果表明:初始pH值、PS初始浓度和温度对脱氟率有明显的影响,脱氟率最高可达86.52%;初始pH值为1.5~3的条件明显有利于PFOA的脱氟,而初始pH值为1或12的条件不利于PFOA的脱氟;脱氟动力学模型ln(1-φ)=-kobst可以很好地描述脱氟率φ与反应时间t、温度和PS初始浓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 过硫酸盐 脱氟 动力学 模型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Nanometer Magnesia and Its Properties for Fluoride Removal
10
作者 Huifang Zhou Wen Chen +1 位作者 Xianghui Zhang Dan Shi 《环境科学前沿(中英文版)》 2014年第3期97-108,共12页
关键词 制备工艺条件 纳米氧化镁 除氟性能 LANGMUIR 反应时间 动力学模型 聚乙二醇 化学沉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