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7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被告人认罪制度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郑曦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118,共14页
根据英国法律的规定,被告人认罪可以对刑事案件的程序和量刑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旦其自愿认罪即无需审判而直接进入量刑阶段,且被告人享受法定的"量刑折扣"优惠。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在不同阶段认罪将获得不同的量刑折扣,越早... 根据英国法律的规定,被告人认罪可以对刑事案件的程序和量刑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旦其自愿认罪即无需审判而直接进入量刑阶段,且被告人享受法定的"量刑折扣"优惠。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在不同阶段认罪将获得不同的量刑折扣,越早认罪则折扣幅度越高。这样的制度使得刑事诉讼中大多数被告人选择认罪,大大减轻了法院的案件审理负担,确保对抗制诉讼能够顺利运转。英国的被告人认罪制度可以为我国刑事司法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构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被告人 认罪答辩 量刑折扣
原文传递
完善我国辩护制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冬梅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6期93-99,共7页
以国际司法准则为标准来完善我国的辩护制度势在必行。首先,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被讯问时有权要求律师在场;其次,要修改《刑事诉讼法》第38条,废止《刑法》第306条;同时,赋予律师执业司法豁免权和保守职业秘密的特权,... 以国际司法准则为标准来完善我国的辩护制度势在必行。首先,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被讯问时有权要求律师在场;其次,要修改《刑事诉讼法》第38条,废止《刑法》第306条;同时,赋予律师执业司法豁免权和保守职业秘密的特权,落实阅卷权,重新设置律师纪律诉讼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护制度 中国 犯罪嫌疑人 侦查工作 司法豁免权 辩护权 被追诉者 刑事司法准则 律师制度
下载PDF
浅析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构建 被引量:8
3
作者 朱玉玲 周其厚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在我国司法领域,由实务部门率先尝试刑事和解。它作为刑事案件的一种解决机制,在尊重被害人、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促使加害人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等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同时,刑事和解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因... 在我国司法领域,由实务部门率先尝试刑事和解。它作为刑事案件的一种解决机制,在尊重被害人、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促使加害人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等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同时,刑事和解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对这一制度的构建不仅仅是司法实务界正在进行探索的问题,也引起了理论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探讨。当然,任何一种制度都具有两面性,刑事和解在显示出积极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被害人 加害人
下载PDF
论被告人阅卷权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5
4
作者 白冰 《时代法学》 2016年第4期57-65,共9页
被告人阅卷权是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争议命题。从理论基础的角度而言,被告人阅卷权的正当性可以被证成。平等武装原则、有效辩护原则、有限度的被告人中心主义辩护观是被告人阅卷权的三大理论基础。被告人阅卷权,将对以上原则、... 被告人阅卷权是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争议命题。从理论基础的角度而言,被告人阅卷权的正当性可以被证成。平等武装原则、有效辩护原则、有限度的被告人中心主义辩护观是被告人阅卷权的三大理论基础。被告人阅卷权,将对以上原则、理念所追求的控辩平衡、辩护实质、辩护有序等目标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告人 阅卷权 理论基础
下载PDF
我国设立沉默权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菲菲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5-67,共3页
沉默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今天高度民主?文明的社会里它显得更加的重要。它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确立,那么正在走向法治化的我国沉默权又作了哪些规定呢?“沉默权”的起源是怎样的?我国“沉默权”的现状如何?我国是否也确立了“沉默权”... 沉默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今天高度民主?文明的社会里它显得更加的重要。它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确立,那么正在走向法治化的我国沉默权又作了哪些规定呢?“沉默权”的起源是怎样的?我国“沉默权”的现状如何?我国是否也确立了“沉默权”制度?究竟我国是否要设立“沉默权”制度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权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司法机关 口供
下载PDF
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滥用上诉权法律规制之探讨
6
作者 徐阳 王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5-40,共6页
在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被告人滥用上诉权的问题。被告人滥用上诉权有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立宗旨,降低了诉讼效率,浪费了司法资源,有必要从法律上进行规制。我国应在借鉴域外规制认罪协商案件被告人滥用上诉权立法经... 在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被告人滥用上诉权的问题。被告人滥用上诉权有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立宗旨,降低了诉讼效率,浪费了司法资源,有必要从法律上进行规制。我国应在借鉴域外规制认罪协商案件被告人滥用上诉权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对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滥用上诉权问题进行法律上的规制,构建认罪认罚案件一审法院上诉理由过滤机制,同时建立认罪认罚案件二审法院上诉许可审查机制。处理好保障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权和规制其滥用上诉权的关系,确保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序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案件 被告人 滥用上诉权 规制
下载PDF
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脱逃时的刑事缺席审判 被引量:1
7
作者 石晓波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2-74,共3页
按照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脱逃时,诉讼便处于一种等待解决即中止的状态,而且这种等待极可能是永远的,即诉讼的终止。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有必要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应该构建我国刑事诉讼中... 按照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脱逃时,诉讼便处于一种等待解决即中止的状态,而且这种等待极可能是永远的,即诉讼的终止。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有必要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应该构建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脱逃时的缺席审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脱逃 缺席审判
下载PDF
强制辩护制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魏化鹏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3-38,共6页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的辩护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此现状加剧了控辩力量的失衡,打破了诉讼结构的平衡,不利于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要突破这一困境,路径之一就是将"强制辩护"制度引入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中。本文从...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的辩护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此现状加剧了控辩力量的失衡,打破了诉讼结构的平衡,不利于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要突破这一困境,路径之一就是将"强制辩护"制度引入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中。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出发,对强制辩护制度进行了深入地考察,对强制辩护的适用对象、适用阶段及其它适用中的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中国的司法实践的现状,试图对强制辩护制度进行合理的建构,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辩护 被告人 权利 诉讼平衡
下载PDF
论刑事简易审判程序的变更权
9
作者 王礼贵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7-70,共4页
我国立法明确规定:刑事简易审判程序的适用必须经被告人同意,被告人有选择适用简易审判程序的权利。同时我国法律也规定,被告人可以选择变更简易审判程序。但我国关于刑事简易审判程序变更权的立法规定存在诸多不合理处,为了赋予被告人... 我国立法明确规定:刑事简易审判程序的适用必须经被告人同意,被告人有选择适用简易审判程序的权利。同时我国法律也规定,被告人可以选择变更简易审判程序。但我国关于刑事简易审判程序变更权的立法规定存在诸多不合理处,为了赋予被告人完整的程序选择权,急需完善刑事简易审判程序的变更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告人 刑事简易审判程序 选择权 变更权
下载PDF
试论严禁刑讯逼供的法律完善
10
作者 徐跃飞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42-44,共3页
刑讯逼供行为不仅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 ,而且严重损害司法机关的威信。刑讯逼供之所以屡禁不止 ,重要的原因就是 :法律的不完善致使一些司法工作人员对刑讯逼供罪的危害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 刑讯逼供行为不仅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 ,而且严重损害司法机关的威信。刑讯逼供之所以屡禁不止 ,重要的原因就是 :法律的不完善致使一些司法工作人员对刑讯逼供罪的危害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应的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应进一步完善实体法和程序法 ,使司法工作人员增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律保护意识 ,最终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完善 刑讯逼犯罪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司法工作人员 刑法 立法
下载PDF
试析合同偷梁换柱被告的确立依据
11
作者 尚淑莉 党雷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8-49,共2页
如何确定适格被告是律师实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非常重要,却又为我国法学理论界所忽视。通过一起商业特许经营纠纷的案例,阐述了选择被告应当考虑的几方面因素。
关键词 适格 被告 特许经营
下载PDF
侦查阶段律师辩护问题实证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刘方权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2-146,共15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之后,侦查阶段的律师辩护率仍然较低。律师会见难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律师调查取证还是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律师的辩护意见也未能得到侦查机关足够的重视,律师为了维护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进行的申诉、控告、申...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之后,侦查阶段的律师辩护率仍然较低。律师会见难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律师调查取证还是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律师的辩护意见也未能得到侦查机关足够的重视,律师为了维护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进行的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活动效果亦不明显。侦查阶段律师辩护的功能主要在于打破侦查程序的封闭性,从策略上看,应从对抗走向沟通、协商,从结果制约走向过程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 律师辩护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行政复议法》修改如何体现“行政一体原则”? 被引量:19
13
作者 耿宝建 殷勤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9-29,共11页
行政一体原则与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向互相契合。行政一体原则要求将原行政行为和复议决定视为一个整体对待,由复议机关统一对外表达行政系统的意志,接受司法审查。行政复议体制改“条块结合”为“以块为主”,主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行政一体原则与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向互相契合。行政一体原则要求将原行政行为和复议决定视为一个整体对待,由复议机关统一对外表达行政系统的意志,接受司法审查。行政复议体制改“条块结合”为“以块为主”,主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作为复议机关、以政府名义对外作出复议决定,并以政府名义接受司法审查。为了及时高效便捷地解决行政争议,修改《行政复议法》有必要正式引入行政一体原则,并在时机成熟时改“双被告”为复议机关“单被告”,以突出对复议决定的实质性审查。行政一体原则也要求复议与诉讼关系适度调整,确立复议前置和司法最终原则,承认行政复议的“准司法性”和“准一审性”,让复议更注重事实认定和争议解决,让行政诉讼更注重程序监督和法律的统一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一体原则 《行政复议法》修改 共同被告 行政争议解决
下载PDF
复议机关作行政诉讼共同被告——现状反思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梁君瑜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38,共9页
新《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2款确立了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的制度。然而,从实施现状看,由于该制度在共同被告间举证责任之分配、原告不服一并裁判时被上诉人之确定方面尚缺乏完善的操作规则,这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困难,故对操作规则的完善刻... 新《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2款确立了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的制度。然而,从实施现状看,由于该制度在共同被告间举证责任之分配、原告不服一并裁判时被上诉人之确定方面尚缺乏完善的操作规则,这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困难,故对操作规则的完善刻不容缓。完善操作规则乃是回应当下的司法实践所需,这无可厚非且实属必要。但从长远来看,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的制度因背离处分权主义的诉讼法理与"先取证,后裁决"的行政程序法原则,并可能助长复议机关不作为或不予受理复议申请的投机倾向,故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应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议机关 共同被告 特殊共同诉讼 原处分主义 前景分析
原文传递
“存疑有利于被告人”的刑法解释规则之提倡 被引量:16
15
作者 冀洋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139,共15页
"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在刑法方法论上备受冷遇,这源于刑法适用中的实质入罪思维即"处罚必要性"已成为决定解释范围之最高标准,"刑法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则被视为解释学发达的阻碍。但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的现... "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在刑法方法论上备受冷遇,这源于刑法适用中的实质入罪思维即"处罚必要性"已成为决定解释范围之最高标准,"刑法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则被视为解释学发达的阻碍。但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的现代刑法之首要价值乃是"明文"限制司法权,在解释存疑时,若要得出最终结论,必然不能基于价值中立,而是要由罪刑法定为"存疑有利于被告人"提供价值来源。对"刑法存疑有利于被告人"的轻视,导致目的解释成为解释方法之冠,类推解释通过"可能的文义"被包装为"被允许的扩大解释",而二者共享"目的性扩张"的入罪逻辑,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正如"事实存疑时"不能采信"可能具有"的事实,"刑法存疑时"也不能采用"可能具有"的文义。"存疑有利于被告人"意味着刑法安定性绝对优于处罚合理性,这种严格解释的态度永远不会过时,它有助于根绝入罪类推风险,鲜明提升文义在解释中的边界意义,是对罪刑法定最忠实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疑有利于被告人 解释规则 罪刑法定 目的解释 严格解释
原文传递
行政复议制度监督纠错功能的实效困境——基于相关经验素材的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少波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102,共14页
行政复议的行政司法性质,决定了其具有监督纠错的应然优势。实证分析发现,行政复议监督纠错功能面临选择性适用轻微纠错决定、重程序纠错轻实体纠错、协调结案弱化监督纠错效果、无效行政行为脱逸监督纠错体系以及监督纠错辐射效应不足... 行政复议的行政司法性质,决定了其具有监督纠错的应然优势。实证分析发现,行政复议监督纠错功能面临选择性适用轻微纠错决定、重程序纠错轻实体纠错、协调结案弱化监督纠错效果、无效行政行为脱逸监督纠错体系以及监督纠错辐射效应不足等实效困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行政复议纠错体系设计不科学,调解和解制度异化为协调结案,行政诉讼被告规则导致复议机关偏重"利益——风险"衡量,监督纠错配套保障严重不足等。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和《行政复议法》修订时,应完善行政复议纠错体系,优化调解和解制度,重构行政诉讼被告规则,强化监督纠错配套保障措施,以增强行政复议监督纠错的法律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复议 监督纠错 法律实效 被告确立规则
原文传递
口供补强证据规则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郭华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3期73-79,共7页
口供由历史上的“证据之王”生成的“无供不录案”证据规则到口供未经补强不得定案的证据法则 ,出现了口供证据适用的反叛 ;随着诉讼程序正当化和人权保障的深入 ,补强证据法则也由强化自由心证的实质规则转化为自由心证的例外形式规则 ... 口供由历史上的“证据之王”生成的“无供不录案”证据规则到口供未经补强不得定案的证据法则 ,出现了口供证据适用的反叛 ;随着诉讼程序正当化和人权保障的深入 ,补强证据法则也由强化自由心证的实质规则转化为自由心证的例外形式规则 ,实现了口供证据适用的超越式革命。口供补强证据在设定证明案件事实并增强或担保口供证据的基础上 ,应当构建口供补强证据的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 ,完善口供补强证据的规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供补强证据规则 证据制度 诉讼程序 人权保障制度 实体性规则 程序性规则 证据能力
下载PDF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人权与诉讼权利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奎 《时代法学》 2005年第1期41-55,共15页
基于人的身份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广泛的实体人权 ,基于被嫌疑的身份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实体人权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或剥夺。为了保障其实体人权免受不正当侵害 ,国际人权法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设定了许多诉讼人权 ,与此相应... 基于人的身份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广泛的实体人权 ,基于被嫌疑的身份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实体人权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或剥夺。为了保障其实体人权免受不正当侵害 ,国际人权法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设定了许多诉讼人权 ,与此相应的是 ,我国法律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广泛的诉讼权利。但与国际人权法规定相比 ,我国法律规定仍有较大差距 ,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基本人权 诉讼人权 诉讼权利 国际人权法 中国
下载PDF
权利与义务视阈下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理论展开 被引量:11
19
作者 鲍文强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43,共10页
审判时被告人在场是实现公正审判的一项前提条件。义务视阈下被告人在场主要强调效率价值与案件真实的发现,权利视阈下更多关注司法公正与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在审判阶段被告人'应到而未到庭'时,即启动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以作为... 审判时被告人在场是实现公正审判的一项前提条件。义务视阈下被告人在场主要强调效率价值与案件真实的发现,权利视阈下更多关注司法公正与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在审判阶段被告人'应到而未到庭'时,即启动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以作为对席审判的例外情况。从制度的发展来看,该程序可被归纳为'程序制裁型'和'程序便利型'两种模式,其中后者又包括'义务豁免''权利放弃'两种类型。刑事缺席审判的制度设计应该以'便利当事人'为目的,遵循刑事诉讼的基本构造,基于此,被告人已经死亡的不该成为缺席审判的情形;要充分保障被追诉人的知情权、救济权和获得辩护权,避免制度落入'程序制裁'的窠臼,兼顾公正与效率的平衡,守住公平与正义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席审判 被告人在场 程序制裁 义务豁免 权利放弃
原文传递
从第三部门组织到行政诉讼被告——社会公务的司法监督路径 被引量:9
20
作者 方洁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68-74,共7页
第三部门组织是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务性的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由于行政主体资格对于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确立具有相当的意义,第三部门组织在运用权力组织公务时也因此获得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而对于个案... 第三部门组织是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务性的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由于行政主体资格对于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确立具有相当的意义,第三部门组织在运用权力组织公务时也因此获得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而对于个案而言,被告的最终确立还有赖于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规则与推定规则,同时运用司法权衡来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部门组织 公务 行政主体 行政诉讼被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