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事件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水砂岩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71
1
作者 杨华 邓秀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3-520,共8页
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三角洲与重力流复合控砂形成了湖盆中部地区大面积发育的厚层深水砂岩。采用锆石原位U—Pb年龄分析技术获得长7底部和中上部凝灰岩年龄分别为228.2±2.0Ma和221.8+2.0Ma,在... 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三角洲与重力流复合控砂形成了湖盆中部地区大面积发育的厚层深水砂岩。采用锆石原位U—Pb年龄分析技术获得长7底部和中上部凝灰岩年龄分别为228.2±2.0Ma和221.8+2.0Ma,在此基础上推算长。中上部和长6中下部重力流的形成时间为距今215~224Ma。凝灰岩和重力流沉积的时间段与秦岭地区构造活动相对最活跃的时期(印支中期)基本一致。因此长。底部分布稳定的凝灰岩薄层和湖退早期大面积分布的重力流沉积砂体为构造作用控制下的事件沉积。在印支中期事件影响下,长,底部凝灰岩事件层广泛发育,事件层上下地层碎屑组分差异较大,构造事件控制了大面积深水坳陷的形成、沉积体系的变化、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及重力流沉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耦合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深水砂岩沉积 重力流 凝灰岩年龄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深水重力流类型、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63
2
作者 杨田 操应长 +1 位作者 王艳忠 张少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8-1059,共12页
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三中亚段)深水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沉积物成分结构、浓度、搬运沉降方式及流体流变学特征的差异,对该深水重力流类型、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济阳坳陷沙三中亚段深水重力流包含碎屑流... 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三中亚段)深水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沉积物成分结构、浓度、搬运沉降方式及流体流变学特征的差异,对该深水重力流类型、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济阳坳陷沙三中亚段深水重力流包含碎屑流和浊流2种类型,碎屑流沉积根据杂基含量和结构差异,分为起结构杂基作用的泥质碎屑流和起成分杂基作用的砂质碎屑流;浊流根据其触发机制、沉积相序特征,分为沉积物滑塌成因的似涌浪浊流和洪水成因的准稳态浊流(异重流)。泥质碎屑流沉积物多为厚层块状杂基支撑砾岩、含碎屑砂质泥岩等,顶、底面与泥岩突变接触;砂质碎屑流沉积多为厚层块状砂岩、含砾砂岩,顶、底面与泥岩突变接触,可见逆粒序,泥岩撕裂屑和漂浮泥砾多在沉积相序中上部发育。似涌浪浊流沉积以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发育完整或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可见冲刷充填构造;准稳态浊流沉积以含砾粗砂岩、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逆正粒序、正粒序沉积发育,相序内部可发育突变接触面或侵蚀界面,上攀层理、炭质纹层发育。滑塌成因深水重力流沉积以碎屑流和似涌浪浊流沉积组合为主,包含部分的滑动滑塌伴生沉积;洪水成因深水重力流沉积以碎屑流和准稳态浊流沉积组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碎屑流 砂质碎屑流 似涌浪浊流 准稳态浊流 成因机制 深水重力流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尼日利亚深水区海底扇沉积模式成因探讨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61
3
作者 吕明 王颖 陈莹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4期275-282,共8页
尼日利亚深水区地貌形态、层序地层结构、钻井岩性及岩心特征、三维地震振幅图等资料显示,深水沉积以低位海底扇为主。浊流具有重力流和牵引流的双重属性,不仅形成了扇状的朵叶和分枝状的水道体系,还通过其内部环流形成高弯度的水道体... 尼日利亚深水区地貌形态、层序地层结构、钻井岩性及岩心特征、三维地震振幅图等资料显示,深水沉积以低位海底扇为主。浊流具有重力流和牵引流的双重属性,不仅形成了扇状的朵叶和分枝状的水道体系,还通过其内部环流形成高弯度的水道体系。浊积水道的形态主要受地形坡度控制,其中高弯度水道主要发育在缓坡地段。区内陡缓相间的阶梯状地形使海底扇总体呈拉长状,其中上扇区以水道为主,下扇区以朵叶为主,中扇区为水道与朵叶的叠合体,且视海平面变化和物源的供应情况而出现活动、前积与废弃、退积等不同的组合方式。水道、决口扇、决口朵叶以及各类侧向或垂向叠加复合体是区内主要的储集体类型。根据重力流水道及扇体的成因特点建立的沉积模式,能够使该区储层研究更加准确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利亚深水区 海底扇 重力流 高弯度水道 沉积模式 成因 勘探意义
下载PDF
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对大气田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光亚 刘小兵 +2 位作者 温志新 王兆明 宋成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80,共10页
东非海域近5年来发现了一系列大气田,主要分布于鲁武马盆地和坦桑尼亚盆地,可采储量达3.8×1012m3。通过区域构造演化、盆地构造—沉积特征研究,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3期构造—沉积演化阶段:1晚石炭世—早侏罗世卡鲁裂谷期,以河流相... 东非海域近5年来发现了一系列大气田,主要分布于鲁武马盆地和坦桑尼亚盆地,可采储量达3.8×1012m3。通过区域构造演化、盆地构造—沉积特征研究,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3期构造—沉积演化阶段:1晚石炭世—早侏罗世卡鲁裂谷期,以河流相、湖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为主;2中侏罗世—早白垩世马达加斯加裂谷期,以陆相和浅海相沉积为主,发育主力烃源岩;3晚白垩世—第四纪马达加斯加漂移期,以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为主,海底扇、斜坡扇和重力流水道等浊积砂岩构成主力储层,泥岩构成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大气田主力成藏组合包括鲁武马盆地渐新统—上新统、古新统—始新统砂岩及坦桑尼亚盆地渐新统、上白垩统砂岩。鲁武马盆地大气田主要分布于深水区逆冲断层带及其前缘,重力滑塌和侏罗系盐底辟构造使鲁武马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逆冲断层带,逆冲断层成为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油气自深部烃源岩向上运移、聚集于逆冲断层带砂岩储层中;坦桑尼亚盆地大气田主要分布于斜坡重力流水道砂岩中,南北向正断层控制油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深水逆冲断层带 盐底辟 海底扇 重力流水道 鲁武马盆地 坦桑尼亚盆地
下载PDF
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类型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30
5
作者 操应长 杨田 +4 位作者 王艳忠 张少敏 王思佳 张青青 王心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4-248,共15页
同一重力流事件形成的包含碎屑流和浊流及其之间过渡流体的混合流沉积形成的沉积层称为混合事件层。混合事件层主要包含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混合事件层(类型1)和下部浊流-上部泥质碎屑流混合事件层(类型2)以及泥质碎屑流和浊流频繁... 同一重力流事件形成的包含碎屑流和浊流及其之间过渡流体的混合流沉积形成的沉积层称为混合事件层。混合事件层主要包含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混合事件层(类型1)和下部浊流-上部泥质碎屑流混合事件层(类型2)以及泥质碎屑流和浊流频繁互层混合事件层(类型3)3种类型。类型1主要为流体转化成因,包含液化作用、沉积物破碎、流体顶部剪切侵蚀、接触面不稳定性和波浪破碎、水力跳跃、流体头部与环境水体混合和多种机制作用下的整体转化7种成因认识。类型2和类型3主要涉及流体转化及流体差异搬运和沉降过程成因,包含碎屑流覆盖浊流、碎屑流内部差异沉降、浊流侵蚀转化、浊流膨胀减速、局部沉积物垮塌和浮力转化6种成因认识。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混合事件层和下部浊流上部厚层富含泥质碎屑的泥质碎屑流混合事件层在沉积近端到沉积远端均有分布,多呈条带状或树枝状;下部浊流上部贫泥质碎屑的泥质碎屑流混合事件层主要在沉积远端或基底相对低部位分布,多呈环带状或牛眼状。深水重力流混合事件层的分布主要受泥质含量、颗粒粒度、水体密度等内部因素和重力流成因机制、古地形和构造活动等外部因素综合控制。深水重力流混合事件层的形成及其分布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重力流沉积理论,指导现阶段深水重力流砂体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及理解自然活动规律、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对深水重力流混合事件层的多种成因及形成条件和横向分布演化规律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流 浊流 流体转化 过渡流体 混合流 混合事件层 深水重力流 成因机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6
作者 孙宁亮 钟建华 +5 位作者 王书宝 刘绍光 倪良田 曲俊利 郝兵 刘闯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9-314,共16页
通过大量岩心观察、钻测井资料分析及野外露头观察,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6—长7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触发机制、沉积过程、沉积模式及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存在滑动岩体、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 通过大量岩心观察、钻测井资料分析及野外露头观察,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6—长7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触发机制、沉积过程、沉积模式及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存在滑动岩体、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及泥质碎屑流沉积5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物,各类型的沉积物特征明显。不同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垂向组合可分为5类,研究区重力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三角洲前缘沉积阶段、滑动阶段、滑塌变形阶段、砂质碎屑流及泥质碎屑流形成阶段以及浊流形成阶段。滑动、滑塌砂体多呈孤立透镜体状,砂质碎屑流砂体多以扇沟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浊流砂体多分布在扇沟道的前端或侧翼,呈席状砂展布。深水重力流砂体垂向叠置厚度大,可形成规模大的油藏,大大扩展了深湖的勘探范围。研究区长6、长7油层组砂质碎屑流砂体储集层物性较好,含油性好,是重点勘探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重力流 沉积特征 石油地质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深水浊流沉积综述 被引量:22
7
作者 Henry W.Posamentier Venkatarathnam Kolla 刘化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I0001-I0002,879-903,共3页
深水浊积岩通常发育在风暴浪基面以下、几十米至数千米的水体深度范围内.当沉积中心位于或接近陆架边缘时,浊流沉积系统往往最为活跃,而且通常与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期的低位体系域有关.深水沉积事件可细分为低位域早期和低位域晚期.低位... 深水浊积岩通常发育在风暴浪基面以下、几十米至数千米的水体深度范围内.当沉积中心位于或接近陆架边缘时,浊流沉积系统往往最为活跃,而且通常与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期的低位体系域有关.深水沉积事件可细分为低位域早期和低位域晚期.低位域早期以规模不断增大和更频繁的流体(浊流)事件为特征;而低位域晚期则以规模逐渐变小且频率降低的流体(浊流)事件为特征.因此,在低位域早期,流体流量不断增大,水道以侵蚀并逐渐变深为主,仅能残存较少的沉积物.随后,在低位域晚期,流体流量逐渐变小,因而水道内的沉积填充物可以得以保存.浊流体系通常发育3个特征迥异的区域:区域1对应浊流体系的近端(上游),以支流峡谷为特征;区域2为浊流体系的中间部分,以单一补给水道复合体系为特征,因浊流水体的高度比补给水道高,因而常常发育天然堤沉积;区域3为浊流体系的远端,以频繁的决口、砂质溢岸以及水道充填为特征,从地貌学上可以将其描述为末端扇,从沉积过程来看,可将其称为前缘分散体系.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来看,低位域沉积常常夹持于富泥的远端高位域和海侵体系域沉积之间.低位域早期—晚期沉积序列往往是以富砂的区域3末端扇沉积被区域2水道—天然堤沉积所覆盖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 深水重力流 支流峡谷 补给水道复合体 天然堤 分流水道 末端扇 综述
下载PDF
沉积事件对深水沉积过程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傅强 李璟 +3 位作者 邓秀琴 赵世杰 庞锦莲 孟鹏飞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9,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的厚层砂岩为深水沉积。为研究该地区深水沉积过程和岩石成因机理,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和录井资料以及岩石样品的分析测试资料,对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沉积物在沉积期所遭受的重力流事件、火山事件、地震...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的厚层砂岩为深水沉积。为研究该地区深水沉积过程和岩石成因机理,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和录井资料以及岩石样品的分析测试资料,对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沉积物在沉积期所遭受的重力流事件、火山事件、地震事件和缺氧事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重力流沉积事件在整个沉积过程中频繁发生,是造成砂体在深湖区大面积多层堆积的直接原因;(2)火山活动的强度和影响范围相对于长7油层组沉积期较小,凝灰质泥岩平均厚度仅为1.74 m,且主要分布在长62~63砂层组中,形成凝灰质泥岩的火山灰主要以河流搬运方式进入湖盆沉积;(3)岩心上的沉积构造特征反映了地震事件频繁发生,推测震级约为4.5~5.5级;(4)上述地质事件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沉积期湖盆的缺氧事件的发生,致使深湖区沉积了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与储集砂体在纵向上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重力流事件 火山事件 地震事件 缺氧事件 延长组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重力流致密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演化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宁亮 钟建华 +5 位作者 刘绍光 田东恩 刘闯 曹梦春 杨冠群 郝兵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02-1816,共15页
成岩作用及物性演化的研究对致密砂岩储层和致密油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岩石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研究区致密储层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深水重力流砂体粒度细,孔喉组合以细孔-微喉型为... 成岩作用及物性演化的研究对致密砂岩储层和致密油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岩石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研究区致密储层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深水重力流砂体粒度细,孔喉组合以细孔-微喉型为主,物性差,是一套典型的特低渗透储层;目前正处于中成岩B期,其成岩演化序列为:机械压实作用/方解石胶结→凝灰物质水解蚀变/云母水化/伊利石胶结/绿泥石胶结/石英溶蚀→早期长石溶蚀/石英加大/碳酸盐灰泥重结晶/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晚期长石溶蚀→铁方解石胶结,成岩环境主要经历了碱性→酸性→弱碱性的转换过程;距今约99~118Ma的早白垩世,研究区储层发生了连续的2期油气充注;储层物性演化史表明早成岩期储层的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大,使储层已经致密化,研究区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深水重力流 致密储层 成岩作用 物性演化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莺歌海盆地SE区上中新统重力流与内波内潮汐沉积新认识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红君 郭书生 +2 位作者 刘博 卢庆治 佟彦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6-633,共8页
综合利用岩心、微电阻率成像和常规测井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东方构造带SY区和SE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流组一段地层发育一套海底扇背景下细粒沉积体,在重力流沉积过程中受到深水牵引流中的... 综合利用岩心、微电阻率成像和常规测井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东方构造带SY区和SE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流组一段地层发育一套海底扇背景下细粒沉积体,在重力流沉积过程中受到深水牵引流中的内波内潮汐的改造,形成了5种典型的岩相类型:(1)双向砂纹层理细砂岩相;(2)波状、脉状和透镜状层理砂泥互层相;(3)双泥岩纹层、泥质条带细砂岩相;(4)块状层理、递变层理细砂岩相;(5)漂浮泥屑、泥砾细砂岩相。研究表明,SE区黄流组一段整体上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少部分内波内潮汐沉积,同时可见重力流和内波内潮汐沉积互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内潮汐 深水牵引流 重力流 微电阻率成像 黄流组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深水沉积的控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娜 姜涛 张道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33,共7页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西部,其深水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利用琼东南盆地高密度的多道地震资料,阐明了琼东南盆地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了盆地内深水沉积体的类型、特征、形成机制和空间展布,探讨了地形地貌对深水沉积的...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西部,其深水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利用琼东南盆地高密度的多道地震资料,阐明了琼东南盆地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了盆地内深水沉积体的类型、特征、形成机制和空间展布,探讨了地形地貌对深水沉积的控制作用,对深入理解深水沉积过程,尤其是该区深水油气储层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海底地形总体可以划分为陆架、陆坡和深海平原。在该地形地貌控制下,研究区内主要发育6种深水沉积体:浊流沉积、陆坡峡谷充填、滑塌沉积、滑移沉积、沉积物波和碎屑流沉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沉积体的空间发育部位和规模与陆坡的坡度有关。地形坡度通过控制重力流流体的流态产生各类型重力流沉积,进而控制了陆坡体系的调整过程。研究结果还表明,由于地形坡度的变化,重力流流态会发生相应变化,并进而导致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在其形成过程中发生相互转化,其一般转化顺序通常为滑塌-碎屑流-浊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地貌 深水沉积 重力流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深水重力流复合下切水道体系精细地质表征与建模——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OML130区块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卜范青 张旭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0-96,共7页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新近系深水重力流沉积是西非深水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OML130区块AKPO油田A油组主要发育复合水道体系,不同期水道垂向相互叠置,局部下切连通,开展水道储层的精细地质建模对后期开发至关重要。采用"宏观格架、砂...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新近系深水重力流沉积是西非深水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OML130区块AKPO油田A油组主要发育复合水道体系,不同期水道垂向相互叠置,局部下切连通,开展水道储层的精细地质建模对后期开发至关重要。采用"宏观格架、砂组嵌入"两步走的框架搭建思路,再现了A油组七期水道垂向加积和侧向摆动迁移的特征。借助时移地震动态监测信息,拾取水驱区域,准确识别和表征出不同期水道间的下切连通区,形成了一套连通区定量识别的建模方法;通过对深水重力流沉积微相的多条件约束模拟,建立了可靠的沉积微相模型,为后期属性模拟奠定了坚实基础。后期生产动态的验证效果较好,证明这套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深水沉积 重力流 复合下切水道 时移地震 地质建模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事件沉积与致密油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宁亮 钟建华 +5 位作者 田东恩 刘闯 曲俊利 曹梦春 杨冠群 郝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0-40,共11页
根据大量的岩心观察、钻测井资料、野外剖面观测及分析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事件沉积及与致密油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地震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和重力流沉积4种典型的事件沉积现象,对各个事件沉积... 根据大量的岩心观察、钻测井资料、野外剖面观测及分析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事件沉积及与致密油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地震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和重力流沉积4种典型的事件沉积现象,对各个事件沉积的共生组合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4种典型的组合关系,其中深水重力流沉积中的多期砂质碎屑流及多期浊积岩的垂向叠置最为常见,地震、火山诱发浊流沉积形成震浊积岩,并可见油页岩与浊积岩和凝灰岩的组合配置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在长6—长7期主要发生5.5~6.5级地震;三角洲前缘斜坡至半深湖—深湖区是记录事件沉积的重要区域,其中前缘斜坡坡脚处滑塌砂体的事件沉积记录最为丰富,深湖区是震浊积岩主要发育区域;缺氧事件形成的优质烃源岩是致密油藏的油源,重力流砂体是研究区致密油的重要储集层,同时地震事件及火山事件对储层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造,砂质碎屑流沉积的储集层物性及含油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沉积 深水重力流 致密油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下刚果盆地A区块中新统深水水道沉积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振奇 肖洁 +2 位作者 龙长俊 于水 程涛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3期5-12,共8页
重力流分支水道是下刚果盆地中新统发育的典型深水沉积单元之一。利用相干时间切片、RMS均方根振幅和3D振幅可视化等地球物理手段识别出工区内发育的深水弯曲水道,论述了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充填结构,精细刻画了深水水道砂体的内幕结构,并... 重力流分支水道是下刚果盆地中新统发育的典型深水沉积单元之一。利用相干时间切片、RMS均方根振幅和3D振幅可视化等地球物理手段识别出工区内发育的深水弯曲水道,论述了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充填结构,精细刻画了深水水道砂体的内幕结构,并利用地质异常体处理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追踪出工区内发育的水道砂体,描述了其平面分布特征和储层特征。工区内主要发育高弯度重力流分支水道,根据深水水道充填成因分类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侵蚀充填型和侵蚀—加积型水道复合体;大型侵蚀水道内部由多期充填,主要由滑塌形成的旋转滑块和碎屑流、叠置水道及水道—天然堤沉积组成;并在三维可视化中识别出了多期水道砂体,探讨了水道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刚果盆地 中新统 深水水道 重力流
下载PDF
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沉积特征及分布——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吕奇奇 罗顺社 +2 位作者 李梦杰 官玉龙 张建坤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8,I0005,I0006,共12页
采用岩石学、深水沉积学等方法,解剖野外露头及重点钻井岩心,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延长组长7油层组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发育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混合事... 采用岩石学、深水沉积学等方法,解剖野外露头及重点钻井岩心,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延长组长7油层组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发育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混合事件层、下部浊流上部泥质碎屑流混合事件层(分为下部浊流上部富泥质碎屑和下部浊流上部贫泥质碎屑混合事件层)、泥质碎屑流和浊流频繁互层混合事件层3种类型。其中,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下部浊流上部富泥质碎屑混合事件层发育于重力流沉积区的近端和远端,下部浊流上部贫泥质碎屑、泥质碎屑流和浊流频繁互层混合事件层主要分布于重力流沉积区的远端。研究区长7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具有近端呈条带状分布、水道化特征显著,远端相邻朵体沉积物相互叠置、连片、呈环带状分布的特征。该结果对完善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及开展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事件层 深水重力流 砂质碎屑流 浊流 长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
下载PDF
基于露头和岩心的深水重力流沉积新认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建平 廖计华 方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37,共8页
关于深水重力流的流体类型、发育机制及其所形成的砂体内部构成存在诸多争议。基于对南非Karoo盆地二叠系深水沉积露头及意大利Tuscan盆地始新统-渐新统钙质浊积岩露头、英国北海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大量深水岩心实物的精细解剖,重新厘定... 关于深水重力流的流体类型、发育机制及其所形成的砂体内部构成存在诸多争议。基于对南非Karoo盆地二叠系深水沉积露头及意大利Tuscan盆地始新统-渐新统钙质浊积岩露头、英国北海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大量深水岩心实物的精细解剖,重新厘定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构建深水浊流沉积模式,并进一步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深水重力流沉积可划分为块体流沉积和浊流沉积;前者以水下泥石流为主体,垂向上分异不明显,而后者从下至上依次表现为浊流、碎屑流和牵引流沉积,发育大量层理构造,垂向分异性好。受古地貌、物源、构造背景等因素控制,浊流沉积表现为不同的主流态、规模,具有不同的岩性、岩相组成,主要包括沟道、溢岸和朵体3种深水沉积类型。流体性质决定了砂体储层物性、内部非均质性及其勘探价值,浊积沟道中的浊流沉积部分及牵引流沉积部分、朵体核部以及决口扇砂岩储层物性较好,而碎屑流沉积和水下泥石流沉积储层物性差,这也是造成油藏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重力流 块体流沉积 浊流沉积 形成机理 露头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陆坡盆地体系深水重力流形成机制、沉积模式及应用实例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骆帅兵 张莉 +2 位作者 雷振宇 王晓兵 杨雨晨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7-754,共8页
随着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在油气勘探开发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各种规模的以深水重力流沉积为主的油气田相继发现,带动了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的发展。然而,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与前沿性,深水重力流不仅在术语使用以及分类方案上存在分歧,在形... 随着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在油气勘探开发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各种规模的以深水重力流沉积为主的油气田相继发现,带动了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的发展。然而,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与前沿性,深水重力流不仅在术语使用以及分类方案上存在分歧,在形成机制上也产生了不同观点。这种混乱的现象阻碍了深水重力流理论的发展以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识别。在前人对重力流类型、流态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海BK-ZM盆地和台湾海峡盆地西南海域等实例,阐述了深水重力流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深水重力流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水深、物源供给、滑动过程中所处的坡折形态与角度、触发机制和等效水退等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和控制,这些机制共同决定了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形态、类别以及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重力流 形成机制 油气勘探 BK-ZM盆地 台湾海峡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倚安 李士祥 +2 位作者 田景春 周新平 杨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7-309,共13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取芯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详细的岩芯观察为基础,以Z43井为例,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低密度浊流沉积及混合事件层三...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取芯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详细的岩芯观察为基础,以Z43井为例,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低密度浊流沉积及混合事件层三种沉积类型。砂质碎屑流沉积整体呈块状,岩性为中—细砂岩,内部可见多个接触面,为多套砂质碎屑流沉积垂向叠置形成。低密度浊流沉积中大部分为中—薄层的正粒序砂岩垂向叠置而成,部分泥质含量较高,表现出砂泥互层的特征。混合事件层主要由下部干净的块状细砂岩与上部富含变形泥岩撕裂屑的砂质泥岩或泥质砂岩成对组合形成,其成因为浊流流动过程中侵蚀泥质基底,黏土物质或泥质碎屑的混入导致浊流向泥质碎屑流转化,最终形成下部浊流沉积上部泥质碎屑流沉积的混合事件层。相近位置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垂向叠置,指示了复杂多变的重力流流体演化过程。对重力流沉积类型的准确认识,能进一步促进对深水重力流流体转化过程的理解,明确深水重力流沉积分布,为鄂尔多斯盆地深水重力流沉积及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浊流 砂质碎屑流 混合事件层 深水重力流 沉积类型 延长组
下载PDF
重力流主导的深水沉积特征及其模式--以共和盆地下三叠统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炳强 邵龙义 +5 位作者 王伟超 黄献好 刘文进 张少林 张浩 鲁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6-1127,共22页
深水沉积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近年来已成为沉积学研究的前缘和油气工业界关注的焦点。以共和盆地下三叠统为例,通过野外剖面的详细观察描述,结合室内镜下薄片鉴定与粒度分析,对深水沉积类型、沉积特征、垂向组合、成因机制以及沉积... 深水沉积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近年来已成为沉积学研究的前缘和油气工业界关注的焦点。以共和盆地下三叠统为例,通过野外剖面的详细观察描述,结合室内镜下薄片鉴定与粒度分析,对深水沉积类型、沉积特征、垂向组合、成因机制以及沉积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共和盆地早三叠世深水沉积类型主要有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底流沉积以及深水悬浮沉积,其中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又可识别出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三种类型。滑塌沉积常见以同沉积褶皱为代表的多种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砂质碎屑流沉积以块状砂岩为主,内部可见砂质团块、泥砾或泥质撕裂屑,块状砂岩顶底与相邻岩层均为突变接触;浊流沉积普遍发育正粒序,可见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底面常见多种类型的底模构造;底流沉积发育多种牵引流沉积构造。研究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丰富,其中滑塌层内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在斜坡滑塌过程中形成;未发生滑塌层内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因地震使沉积物发生液化作用及流体化作用而形成。在综合分析盆地构造背景、深水沉积分布规律、重力流触发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共和盆地早三叠世滑塌型重力流主导的深水沉积模式。滑塌型重力流主要由地震以及火山事件触发,水道化的地区会形成大面积的海底扇沉积体系。底流作为深水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动力因素,往往会对重力流沉积进行后期改造而使其物性变好。深水悬浮沉积作为一种背景沉积,在重力流事件的间歇期成为主要的深水沉积物。研究显示内扇、中扇可作为致密砂岩油气的勘探区,外扇可进行页岩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重力流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沉积模式 共和盆地
下载PDF
深水重力流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控制因素——以华庆地区长63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拓平 李元昊 +5 位作者 陈朝兵 王超 阮昱 王茜 李昊远 南凡驰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宏观非均质性是评价含油储层的重要控制因素,深水重力流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通常较强,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首要难题。通过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实验测试等分析,描述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深水重力流储层宏观非均质... 宏观非均质性是评价含油储层的重要控制因素,深水重力流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通常较强,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首要难题。通过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实验测试等分析,描述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深水重力流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表明:华庆地区长63层内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发育浊积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4种重力流沉积物;层内夹层分为泥质、钙质和泥砾3类,泥质夹层出现频率较高,对沉积物内部非均质性影响较大,钙质夹层主要出现在砂质碎屑流中;根据沉积物砂体的叠置关系,将重力流沉积物砂体分为4类,层间非均质性由弱到强分别为连续叠加型、间隔叠加型、侧向尖灭型、砂泥互层型;分析砂体厚度与沉积微相、孔渗、流动单元等影响因子在研究区的展布,得出华庆长63储层宏观非均质程度平面分布情况图。总结6个角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影响储层宏观非均质程度综合评价表,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重力流 储层 宏观非均质性 华庆地区 长6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