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气井测试条件下井筒水合物生成及浅层水合物分解的环空保护液导热系数 被引量:3
1
作者 步玉环 景韶瑞 +3 位作者 杨恒 郭胜来 柳华杰 刘合兴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8,共8页
针对南海海域可能钻遇浅层水合物,且在深水井测试过程中井筒生成天然气水合物造成井筒堵塞的难题,从环空保护液的角度出发,以南海某深水气井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深水气井测试时不同产量下不同环空保护液导热系数对井筒生成水合... 针对南海海域可能钻遇浅层水合物,且在深水井测试过程中井筒生成天然气水合物造成井筒堵塞的难题,从环空保护液的角度出发,以南海某深水气井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深水气井测试时不同产量下不同环空保护液导热系数对井筒生成水合物和浅层水合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空保护液导热系数越低,井筒生成水合物的临界测试产量越低,当环空保护液导热系数低至0.10 W/(m·℃)时,可满足产量5×10^(4)m^(3)/d,井筒内不生成水合物;随着环空保护液导热系数降低,井筒外缘温度随之降低,浅层水合物越不容易发生分解;现场测试产量下的井口温度与模拟结果误差均小于5%,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气井 环空保护液 井筒生成水合物 浅层水合物分解
下载PDF
深水气井水合物流动障碍形成机制与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志远 张洋洋 +2 位作者 张剑波 童仕坤 孙宝江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2-1005,共14页
明晰深水气井水合物流动障碍形成机制并依此提出水合物防治方法对深水油气开发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关于水合物流动障碍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众多,但多集中在油气集输管线内的油基、水基等富液相体系,因此,针对深水气井内的气主导... 明晰深水气井水合物流动障碍形成机制并依此提出水合物防治方法对深水油气开发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关于水合物流动障碍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众多,但多集中在油气集输管线内的油基、水基等富液相体系,因此,针对深水气井内的气主导体系进行水合物流动障碍形成机制与防治方法的总结归纳是适宜的且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水合物生成、水合物颗粒聚并、水合物沉积、沉积层剥落、沉积层变厚最终堵塞井筒的流动障碍演化共识,概括分析了深水气井水合物流动障碍形成机制。针对完全抑制水合物防治方法的应用不足,总结了两种非完全抑制的防治方法,这些新型的水合物防治思路对深水油气安全高效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气井 水合物生成 水合物沉积 水合物剥落 水合物堵塞 水合物防治
原文传递
深水环空圈闭压力的破裂盘泄压控制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石榆帆 唐宜家 +1 位作者 马天寿 何玉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3-160,共8页
井筒高温流体在生产过程中,向密闭环空传热引起的环空圈闭压力上升现象是深水油气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保障井筒安全,结合深水油气井的生产实际,基于拟稳态传热以及耦合压力-体积的环空压力计算方法,建立了多环空圈闭压力预测... 井筒高温流体在生产过程中,向密闭环空传热引起的环空圈闭压力上升现象是深水油气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保障井筒安全,结合深水油气井的生产实际,基于拟稳态传热以及耦合压力-体积的环空压力计算方法,建立了多环空圈闭压力预测模型。根据破裂盘工作原理,建立了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的破裂盘打开阀值确定方法。以西非某井为例,对生产过程中井筒温度和环空压力进行预测。套管强度校核结果表明,正常生产过程中,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存在胀破风险;在生产套管的环空泄压或者掏空后,生产套管存在挤毁风险。采用破裂盘技术后,各层套管均满足校核的要求。因此,破裂盘技术可有效实现套管的保护,对深水油气资源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井 井筒温度 拟稳态传热 环空圈闭压力 破裂盘
下载PDF
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水合物流动障碍防治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剑波 王志远 +4 位作者 刘书杰 孟文波 孙宝江 孙金声 王金堂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56-1264,共9页
在探明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水合物流动障碍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改变以往“抑制生成”的思路,基于“允许生成,防止堵塞”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安全测试窗口的水合物流动障碍防治方法。研究表明,深水气井测试中水合物生成和沉积会造... 在探明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水合物流动障碍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改变以往“抑制生成”的思路,基于“允许生成,防止堵塞”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安全测试窗口的水合物流动障碍防治方法。研究表明,深水气井测试中水合物生成和沉积会造成管柱有效内径和井口压力逐渐减小,呈现缓变、突变和急变3个典型过程,且存在安全测试窗口。安全测试窗口随测试产量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随水合物抑制剂浓度增大而增大。对于存在不同测试产量的情况,考虑水合物分解和脱落的影响,提出了合理调整低、高产量交叉顺序的测试制度,可进一步降低水合物抑制剂用量,甚至可完全不使用水合物抑制剂。与传统方法相比,基于安全测试窗口的水合物流动障碍防治方法可减少水合物抑制剂用量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气井 气井测试 水合物 流动障碍 安全测试窗口 水合物抑制剂
下载PDF
基于风险矩阵和层次分析法的深水气井测试作业风险评估 被引量:9
5
作者 严淳鳀 吕红刚 +4 位作者 孙巧雷 施雷 张红 靳祖文 冯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851-9855,共5页
为有效梳理深水气井测试作业风险,分析了深水测试作业中潜在的主要风险,将深水测试风险划分为井况与环境风险、井筒与设备失效风险和操作与管理风险3个风险评价单元,确定了深水测试作业风险评估的33个评价指标,建立测试作业的完整性评... 为有效梳理深水气井测试作业风险,分析了深水测试作业中潜在的主要风险,将深水测试风险划分为井况与环境风险、井筒与设备失效风险和操作与管理风险3个风险评价单元,确定了深水测试作业风险评估的33个评价指标,建立测试作业的完整性评价模式。结合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了各评价指标发生风险的严重程度与可能性以及相对权重值,通过计算深水气井测试作业的风险度得到对测试作业风险等级的划分,并将其应用于某深水气井测试作业的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测试 气井 风险矩阵 层次分析(AHP)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深水高产气井测试实践与工艺分析
6
作者 杨立龙 魏建飞 蒋志勇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11期45-46,共2页
浅海试油测试工艺与深水试油测试工艺技术在基本原理以及工艺组织思路方面相同,其不同之处体现在工程实现,深水高产气井测试对于地面求产系统、井下系统等的稳定性要求更高,不但需要确保测试管柱与井眼的稳定性,同时还需要解决气候环境... 浅海试油测试工艺与深水试油测试工艺技术在基本原理以及工艺组织思路方面相同,其不同之处体现在工程实现,深水高产气井测试对于地面求产系统、井下系统等的稳定性要求更高,不但需要确保测试管柱与井眼的稳定性,同时还需要解决气候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深水高产气井测试实践与工艺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作业 高产气井 测试工艺 坐落管柱
下载PDF
中国海洋油气钻完井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中 谢仁军 +1 位作者 吴怡 袁俊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8-185,共8页
海上油气生产已经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增长极。为了破解中国海上油气生产关键核心技术积累不足、工具装备基础薄弱、难以支撑重要领域的优快发展等技术难题,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在“十三五”期间,立足科... 海上油气生产已经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增长极。为了破解中国海上油气生产关键核心技术积累不足、工具装备基础薄弱、难以支撑重要领域的优快发展等技术难题,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在“十三五”期间,立足科技自主创新,通过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与试验,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所取得的成果包括:①突破了渤海中深层高效钻完井、海上规模化稠油热采、深水油气田开发、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非常规油气增产、海上应急救援等关键技术,成功投产了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深海一号”大气田,实现了水深由300到1500 m、由勘探到开发的跨越;②研发了随钻测井与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深水钻井表层导管、水下应急封井装置、水下井口采油树等关键工具装备,推进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提出建议,中国海油未来应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加快进军深海油气的步伐,在复杂领域的钻完井技术与装备材料持续国产化等油气增储上产关键核心技术、多气合采试开发技术体系与地热等绿色能源转型上持续攻关,以期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十三五” 深水油气钻完井 深水油气田开发 “深海一号”大气田 高温高压 装备工具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natural gas hydrate formation region in wellbore during deepwater gas well testing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志远 孙宝江 +1 位作者 王雪瑞 张振楠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4期568-576,共9页
Wellbore temperature field equations are established with considerations of the enthalpy changes of the natural gas during the deep-water gas well testing. A prediction method for the natural gas hydrate formation reg... Wellbore temperature field equations are established with considerations of the enthalpy changes of the natural gas during the deep-water gas well testing. A prediction method for the natural gas hydrate formation region during the deep-water gas well testing is proposed, which combines the wellbore temperature field equations, the phas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of the natural gas hydrate formation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the pressure field. Through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parameters that affect the hydrate formation reg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during the deep-water gas well testing, with the reduction of the gas production rate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pth of water, the hydrate formation region in the wellbore enlarges, the hydrate formation regions differ with different component contents of natural gases, as compared with the pure methane gas, with the increase of ethane and propane, the hydrate formation region expands, the admixture of inhibitors, the type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which can be optimized through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e paper, will reduce the hydrate formation region, the throttling effect will lead to the abrupt ch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hich results in a variation of the hydrate formation region, if the throttling occurs in the shallow part of the wellbore, the temperature will drop too much, which enlarges the hydrate formation region, otherwise, if the throttling occurs in the deep part of the wellbore, the hydrate formation region will be reduced due to the decrease of the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water gas well test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ields HYDRATE throttling effect
原文传递
深水气井测试井筒温度场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崇 任冠龙 +2 位作者 董钊 余意 吴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4,共7页
目前对深水测试井筒温度场预测模型的研究较少,且现有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误差大等缺陷。在深水气井测试井筒温度场预测难点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深水气井测试井筒温度场预测模型,利用建立的井筒温度场预测模型对测试期间水基测试液性能参... 目前对深水测试井筒温度场预测模型的研究较少,且现有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误差大等缺陷。在深水气井测试井筒温度场预测难点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深水气井测试井筒温度场预测模型,利用建立的井筒温度场预测模型对测试期间水基测试液性能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影响井口温度的水基测试液最优性能参数值,进而指导开发了一套深水气井测试保温测试液体系。模型验证及应用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井筒温度场预测模型所预测的井口温度与现场实测井口温度最大绝对误差仅为3.4℃,使用本文研制的深水气井测试保温测试液后不同测试产量下的井口温度提升效果和水合物生成抑制效果均十分明显,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深水气井测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气井测试 井口温度 预测模型 保温测试液
下载PDF
南海深水天然气测试关键技术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少坤 代一丁 +1 位作者 吕音 关利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7-241,共5页
抑制水合物生成是深水天然气测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实践。LW2井位于我国南海深水区,其所在海域水深近1500m。在LW2井天然气测试过程中,对如何抑制水合物生成以及如何取全测试资料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成功获取... 抑制水合物生成是深水天然气测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实践。LW2井位于我国南海深水区,其所在海域水深近1500m。在LW2井天然气测试过程中,对如何抑制水合物生成以及如何取全测试资料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成功获取了开发设计所需资料,并为今后深水天然气测试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天然气测试 水合物
下载PDF
深水气井测试水合物临界沉积粒径及敏感因素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永海 陈野 +4 位作者 孟文波 张崇 崔燕春 王金堂 孙宝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170,共10页
针对水合物颗粒与管壁之间的浸入态与非浸入态两种情况,分析水合物颗粒形成后影响沉积的黏附力和拖曳力因素,建立水合物颗粒沉积过程中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固固黏附力为主作用力、不发生滚动移除为基本准则的水合物颗粒临界沉... 针对水合物颗粒与管壁之间的浸入态与非浸入态两种情况,分析水合物颗粒形成后影响沉积的黏附力和拖曳力因素,建立水合物颗粒沉积过程中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固固黏附力为主作用力、不发生滚动移除为基本准则的水合物颗粒临界沉积条件判别方法;结合深水气井测试实际工况,分析温度、压力、气相产量、液相产量、流通管径等参数对水合物颗粒移除力矩与黏附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合物颗粒在沉积过程中存在临界粒径,水合物颗粒粒径小于临界粒径时可进一步沉积,否则会在外力作用下被移除;随着温度、气相产量增加,水合物颗粒沉积粒径减小,而压力、液相产量、流通管径增加,水合物颗粒沉积粒径增大;气相产量对水合物临界沉积粒径影响占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气井测试 水合物颗粒 受力分析 临界沉积粒径
下载PDF
深水气井测试返排阶段水合物生成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文远 胡瑾秋 +2 位作者 李相方 刘书杰 周云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43,共12页
清井返排是深水气井测试流程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管柱内水合物的生成及堵塞问题一直是安全测试研究的重点。从水合物生成、生长、沉积、堵塞的微观机理分析出发,结合清井返排的具体阶段,首次将水合物形成与管柱气液流型结合研究不同流型... 清井返排是深水气井测试流程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管柱内水合物的生成及堵塞问题一直是安全测试研究的重点。从水合物生成、生长、沉积、堵塞的微观机理分析出发,结合清井返排的具体阶段,首次将水合物形成与管柱气液流型结合研究不同流型下水合物形成流动障碍的风险大小。研究结果表明,泡状流、段塞流、搅拌流下水合物形成流动障碍的风险较小,环状流下仍然具有形成测试管柱堵塞的风险,须进行合理的测试参数设计,并在不同阶段实施防控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水合物堵塞事故。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现场测试施工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气井测试 清井返排 水合物 气液流型
下载PDF
深水气田气井开井时瞬态流动条件下节流阀下游温度传播模拟分析——以番禺某深水气田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军 周晓红 +1 位作者 陈宏举 陈晶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108,共4页
以拟开发的番禺某深水气田为例,采用OLGA软件对气井开井时瞬态流动条件下节流阀下游温度传播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下游压力是影响深水气田水下井口开井时节流阀下游温度的重要因素,为提高节流后流体温度,初始开井时可考虑采用管内充... 以拟开发的番禺某深水气田为例,采用OLGA软件对气井开井时瞬态流动条件下节流阀下游温度传播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下游压力是影响深水气田水下井口开井时节流阀下游温度的重要因素,为提高节流后流体温度,初始开井时可考虑采用管内充压;再启动时采用分阶段开井有利于提高节流后流体的最低温度,减小低温的传播距离,减少对海底管道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水合物抑制剂注入量计算及采油树管线、跨接管和海底管道选材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实现费用与流动安全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气田 气井开井 瞬态流动 节流阀 温度传播 模拟分析
下载PDF
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堵塞定量预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志远 于璟 +6 位作者 孟文波 张崇 李军 孙宝江 王莉 滕学清 李宁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131,共10页
天然气水合物堵塞预测是进行水合物防治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针对深水气井测试实践作业中所采用的水合物生成热力学预测理论仅能初步判断测试管柱中水合物的生成位置。基于气、液两相接触关系及气、液相间传质传热特征,考虑天然气水... 天然气水合物堵塞预测是进行水合物防治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针对深水气井测试实践作业中所采用的水合物生成热力学预测理论仅能初步判断测试管柱中水合物的生成位置。基于气、液两相接触关系及气、液相间传质传热特征,考虑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和沉积速率,建立了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堵塞定量预测模型,并以南海西部深水气井X井为例对测试管柱内水合物堵塞高风险区和沉积堵塞程度进行了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堵塞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满足测试作业工况要求;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水合物堵塞多发生在最大过冷度附近;产出气体内存在自由水测试工况下,水合物堵塞发生的风险远高于无自由水工况,产气量减小将增大水合物堵塞风险区域;初始无自由水测试工况下,产气量增加将增大水合物堵塞风险;在测试初期较短时间内,水合物沉积对气体产出影响不大,当测试时间超过安全作业窗口,水合物堵塞风险剧增。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的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气井测试 天然气水合物 沉积堵塞 定量预测 南海西部
下载PDF
超深水气井测试作业运作模式与关键技术——以我国南海首口超深水井LSE1井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红君 吴木旺 +2 位作者 杨计海 梁豪 姜洪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43,共6页
南海超深水气井LSE1井测试作业是在更为恶劣的海洋环境,技术手段更为复杂,对测试工具的安全性要求更高的条件下进行的,通过一系列深水测试项目的成功实施,逐步形成了超深水气井测试作业的运作模式及关键作业技术。在运作模式上,统筹考... 南海超深水气井LSE1井测试作业是在更为恶劣的海洋环境,技术手段更为复杂,对测试工具的安全性要求更高的条件下进行的,通过一系列深水测试项目的成功实施,逐步形成了超深水气井测试作业的运作模式及关键作业技术。在运作模式上,统筹考虑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进行井位优选和放喷产量设计,持续秉承引进、吸收、创新、应用的原则,加强深水测试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投入和研发团队建设,完善了技术支持体系;细化管理措施,进而有效支持了测试作业安全高效进行。在技术研究上,改进创新使水合物综合防治、模块化流程改进设计、测试管柱系统优化设计等技术更为成熟,优化测试管柱配置形成新型一开一关测试技术,有效规避了测试期水合物生成风险、地层出砂风险及管柱安全风险,从而为我国深水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超深水 LSE1井 气井测试 运作模式 关键技术
下载PDF
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水合物沉积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冠龙 张崇 +2 位作者 董钊 孟文波 吴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9-174,共6页
针对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水合物沉积及其对测试作业的影响程度研究不足的问题,在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水合物生成风险区域预测的基础上,建立测试管柱内水合物生成计算模型和沉积预测模型,并以陵水深水气田S2井为例,进行了不同测试工况下测... 针对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水合物沉积及其对测试作业的影响程度研究不足的问题,在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水合物生成风险区域预测的基础上,建立测试管柱内水合物生成计算模型和沉积预测模型,并以陵水深水气田S2井为例,进行了不同测试工况下测试管柱内水合物沉积厚度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室内环路实验数据的误差小于10%。现场实例应用表明,通过管柱内水合物沉积厚度判断井筒缩径率,理论计算测试2h后水合物沉积导致井筒缩径率为11%,导致井口回压下降1.78 MPa,实际测得回压下降约1.86 MPa,误差仅为4.5%。现场通过观察井口回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水合物抑制剂注入参数,确保了测试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该研究对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水合物沉积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气井 水合物沉积 测试 缩径 井口回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