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对北槽拦门沙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刘杰 乐嘉海 +1 位作者 胡志峰 丁光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64,共7页
介绍了长江口拦门沙发育及其特点和北槽航道拦门沙形成机理,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的地形资料分析治理工程对北槽航道拦门沙影响。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建成后,增加了主槽流速,减少了航道回淤,打通北槽航道拦门沙,增加了航... 介绍了长江口拦门沙发育及其特点和北槽航道拦门沙形成机理,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的地形资料分析治理工程对北槽航道拦门沙影响。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建成后,增加了主槽流速,减少了航道回淤,打通北槽航道拦门沙,增加了航道水深,治理工程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 治理工程 拦门沙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对周边滩涂冲淤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杜景龙 杨世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0-394,共5页
采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资料,在G 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治理工程对九段沙(包括江亚南沙)和横沙东滩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设6年来两岸滩涂面积增长了97 km2,其中横沙东滩优先... 采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资料,在G 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治理工程对九段沙(包括江亚南沙)和横沙东滩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设6年来两岸滩涂面积增长了97 km2,其中横沙东滩优先采取了促淤工程,淤积规模较大,滩地面积累计增长了46 km2,是工程前的1.68倍;九段沙的淤积主要是受整治工程南导堤的影响,其中九段上沙及江亚南沙淤积最为强烈,工程后的面积分别是工程前的1.83倍和2.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 江亚南沙 横沙东滩 北槽 深水航道工程 冲淤演变
下载PDF
深水浊积水道多点地质统计模拟——以安哥拉Plutonio油田为例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文彪 段太忠 +3 位作者 刘志强 苑书金 林煜 许华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3-410,共8页
为对西非安哥拉Plutonio油田渐新统O73砂层组深水浊积水道分布进行模拟,基于浅层高频地震资料,对浅层水道沉积的形态特征及规模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相似性类比,用于指导油田深层单一水道砂体规模统计,然后建立定量化三维训练图像,最后利... 为对西非安哥拉Plutonio油田渐新统O73砂层组深水浊积水道分布进行模拟,基于浅层高频地震资料,对浅层水道沉积的形态特征及规模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相似性类比,用于指导油田深层单一水道砂体规模统计,然后建立定量化三维训练图像,最后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Snesim算法进行深水浊积水道分布模拟,并利用实钻井资料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研究区浅层单一水道宽度、深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弯曲度与陆坡坡度呈指数负相关,单一水道砂体平均厚度13 m,平均宽度162 m。通过高精度梯度阻抗反演,提取浅层水道目标地质体作为深层水道定量化三维训练图像,采用Snesim算法进行随机模拟,深层浊积水道模拟结果忠实于井点数据,且水道砂体的平面形态、发育规模以及叠置关系具有受训练图像定量约束的特点,能够再现水道以及水道与天然堤间的空间结构与几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浊积水道 多点地质统计模拟 浅水沉积 三维训练图像 渐新统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
下载PDF
西非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全 吴伟 +5 位作者 康洪全 任世君 逄林安 杨婷 蔡露露 刘小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7-929,共13页
深水水道体系是从大陆斜坡到深海盆地"源-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对下刚果盆地中新统深水水道沉积特征、充填演化和控制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盆地动力学过程的认知和提高深水储层... 深水水道体系是从大陆斜坡到深海盆地"源-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对下刚果盆地中新统深水水道沉积特征、充填演化和控制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盆地动力学过程的认知和提高深水储层的预测精度。通过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综合分析,基于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和地震地貌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下刚果盆地中新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深水沉积单元、深水水道发育类型、复合水道体系发生、发展、衰退和消亡的演化过程,以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下刚果盆地中新统地层以最大水退面和初始水进面为层序界面,可以划分出14个四级层序,其中四级层序SQ1L,SQ2L,SQ3L,SQ4L,SQ5L,SQ6L和SQ7L是深水水道发育的主要时期。深水水道具有侵蚀界面、水道充填、内天然堤、外天然堤、末端朵体、远洋沉积和滑塌块体7类深水沉积单元,其中水道充填和末端朵体是砂质沉积单元。研究区深水水道可以划分为单期下切、单期加积、垂向加积复合、侧向迁移复合4种基本类型,其中垂向加积复合水道和侧向迁移复合水道同时出现在四级层序SQ7L内,指示了水道充填演化中"自旋回"因素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造隆升是形成深水富砂水道体系的原动力,西非海平面变化控制着三级层序的发育,制约着深水水道复合体的发育规模。气候由温室转变为冰室的交替变化控制了深水砂质重力流沉积和深海泥质沉积的四级层序发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高精度层序格架 沉积单元 深水水道 水道类型 “源-汇”系统 控制因素 中新统 下刚果盆地
下载PDF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治理对策及建设思路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晓云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9-105,共7页
长江南京以下航道自然条件优越,随着水利、水运工程的不断建设,总体具备大型海轮进江的基本条件,但有部分浅区制约着航运效益的整体发挥。20世纪90年代启动南京以下深水航道系统治理研究,基于对河道演变与航道格局的长期研究认识,逐步... 长江南京以下航道自然条件优越,随着水利、水运工程的不断建设,总体具备大型海轮进江的基本条件,但有部分浅区制约着航运效益的整体发挥。20世纪90年代启动南京以下深水航道系统治理研究,基于对河道演变与航道格局的长期研究认识,逐步形成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自下而上、先通后畅"的建设思路和"把握有利时机、控制关键部位;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治理原则,为尽快实现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提供了技术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南京以下 深水航道 治理对策 建设思路
下载PDF
基于浅层地震的三维训练图像获取及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文彪 段太忠 +3 位作者 郑磊 刘志强 许华明 赵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0-1037,共8页
多点地质统计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训练图像的获取是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储层模拟的精度和可靠程度。基于浅层高频地震信息,对浅层水道沉积的形态特征及定量规模展开研究,并通过相似性类比作为原型模型,指导深层油田区水道砂体形态... 多点地质统计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训练图像的获取是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储层模拟的精度和可靠程度。基于浅层高频地震信息,对浅层水道沉积的形态特征及定量规模展开研究,并通过相似性类比作为原型模型,指导深层油田区水道砂体形态规模统计,并在高精度反演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定量化三维训练图像;以此为基础,借助petrel软件平台,通过设置训练图像不同网格大小,分析了其对多点地质统计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得到的训练图像真实可靠,模拟结果均忠实于井点数据,且砂体整体分布特征具有受训练图像约束的特点,当三维训练图像与实际模拟区网格大小一致时,模拟结果最能体现不同微相间的空间结构与几何特征。本文提供了一个训练图像获取的新思路,对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其他深水沉积微相类型的模拟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训练图像 原型模型 多点地质统计学 深水水道 储层模拟
下载PDF
长江口横沙东滩近30年来自然演变及工程影响的GIS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杜景龙 姜俐平 杨世伦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48,共6页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资料,在G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治理工程对横沙东滩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沙东滩在长期的自然演变过程中滩地面积相对稳定,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长...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资料,在G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治理工程对横沙东滩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沙东滩在长期的自然演变过程中滩地面积相对稳定,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长江来沙量减少,滩地面积出现减小的趋势;深水航道北导堤工程(1998—2000年5月)使横沙东滩的冲淤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横沙东滩窜沟扭曲、萎缩,白条子沙及其以东浅水区域淤积加剧;促淤工程实施后,形成了一个有利泥沙沉积的环境,过境泥沙的大量淤积及人工吹泥上滩使得横沙东滩淤长速度显著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沙东滩 北槽 深水航道工程 冲淤演变
下载PDF
深水航道整治丁坝群对鱼类生境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常留红 徐斌 +1 位作者 张鹏 汤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6-1094,共9页
航道整治丁坝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局部水动力条件,从而对鱼类的生境也产生了影响。依托长江12.5 m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选择仪征水道整治工程为典型河段,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分析了三种典型工况下整治丁坝群实施前后研究河段的水流特性变化,... 航道整治丁坝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局部水动力条件,从而对鱼类的生境也产生了影响。依托长江12.5 m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选择仪征水道整治工程为典型河段,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分析了三种典型工况下整治丁坝群实施前后研究河段的水流特性变化,基于对鱼类生境需求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丁坝群对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的影响及成因,揭示了潮汐河段航道整治丁坝群对鱼类“三场一通道”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丁坝群附近的复杂水流结构及近岸缓流区,为漂流性鱼类和沉黏性鱼类提供了适宜的产卵场;丁坝坝后的底层缓流及静水环境,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丁坝群独特的水流结构,将河道内的浮游生物横向输移至坝后富集,为鱼类觅食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场;丁坝群建成后世业洲右缘近岸缓流区的范围有明显扩大,为鱼卵和仔鱼的降河洄游提供了稳定的洄游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坝群 水流结构 三场一通道 鱼类生境 深水航道
下载PDF
安哥拉深水水道地质知识库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文彪 刘志强 +3 位作者 陈志海 许华明 林煜 王静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利用浅层(上新统)三维高频地震资料的剖面、切片和属性信息,对安哥拉陆坡区深水水道特征和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在复合水道和单一水道两个层次上建立了安哥拉地区浊积水道定量化地质知识库。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一水道活动方式类似于曲... 利用浅层(上新统)三维高频地震资料的剖面、切片和属性信息,对安哥拉陆坡区深水水道特征和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在复合水道和单一水道两个层次上建立了安哥拉地区浊积水道定量化地质知识库。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一水道活动方式类似于曲流河点坝模式,即单一水道仅沿侧向(垂直于古流向)整体迁移,不存在整体"下游扫动"分量,且在平面上其侧积复合体呈"同心半环状",单一水道的砂体以垂向加积方式充填在轴部,厚度向边部减薄;单一水道的宽度与深度、弯曲弧长与弯曲度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复合水道样式按照内部单一水道的活动方式分为(I)侧向迁移、(II)斜列迁移和(III)摆动迁移三类模式,且(I)类主要发育在高弯曲段(弯曲度>1.3),II类和III类主要发育在低弯曲段(1<弯曲度≤1.3);该地质知识库成功应用到实际三维地质建模中,具有推广价值。本文研究不仅可以完善深水水道定量分布模式,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此类油田开发风险,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水道 地质知识库 基于目标建模 安哥拉
下载PDF
被动大陆边缘大型峡谷供给型深水扇沉积与油气成藏——以西非刚果扇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秦雁群 巴丹 +4 位作者 许海龙 梁英波 杨紫 梁旭 王兴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8,共10页
被动大陆边缘大型峡谷供给型深水扇是一种典型且重要的深水扇类型,深入了解其沉积和油气成藏特征对于全球相同类型深水扇认识的深化具有很强指导意义。通过对第四纪刚果扇调查数据的梳理和解剖,认为第四纪刚果扇是由分割的北扇、南扇和... 被动大陆边缘大型峡谷供给型深水扇是一种典型且重要的深水扇类型,深入了解其沉积和油气成藏特征对于全球相同类型深水扇认识的深化具有很强指导意义。通过对第四纪刚果扇调查数据的梳理和解剖,认为第四纪刚果扇是由分割的北扇、南扇和轴扇叠置而成,各分割扇体内发育多套浊积体系。东西方向上各分割扇体以向海进积为主,扇体内水道体系沉积中心东西向迁移距离约100km;南北方向上扇体从北部—南部—中部逐渐迁移,分割扇体内部的浊积体系分别呈逆时针(北扇)、顺时针(南扇)和从SE向NW(轴扇)迁移。沉积构型要素以水道—天然堤和前端朵叶体为主,平面呈"树枝—树叶"网状。扇体发育主要受物源体系、气候和盐岩变形等异源因素控制。分析指出古代刚果扇与第四纪刚果扇具有相似沉积特征。统计分析表明,刚果扇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其烃源岩是赛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海相页岩,储层是渐新统—中新统水道或水道复合体砂岩,油气被层间页岩局部封盖,在地层—构造和地层等圈闭内成藏。现阶段油气勘探应以陆架边缘下切水道及峡谷边缘上扇部分网状决口水道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西非 深水扇 水道-天然堤 刚果扇 扎伊尔峡谷
下载PDF
深水盆地中大型侵入砂岩的地震识别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时国 孙运宝 +3 位作者 孙启良 董冬冬 袁圣强 马玉波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2-569,共8页
侵入砂岩是深水盆地中常见的地质现象,由于本身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特点,对深水油气储集、运移和成藏均有重要的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了深水盆地中大型侵入砂岩的地震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侵入砂岩具有明显的强振幅... 侵入砂岩是深水盆地中常见的地质现象,由于本身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特点,对深水油气储集、运移和成藏均有重要的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了深水盆地中大型侵入砂岩的地震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侵入砂岩具有明显的强振幅地震反射,这些振幅异常一般呈V字形反射形态,沿着走向反映出一系列的特点,如阶梯性、分支性等,并伴有极性反转和高速度异常,在侵入砂岩下部的喉道出现上拉现象;关于侵入砂岩的成因,认为是未固结成岩阶段深水盆地中的异常超压砂体的向上侵位形成,大型的侵入砂岩及其伴生的断裂系统为流体运移提供渗流通道,深部水道或深水扇系统为侵入砂岩提供充足的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砂岩 多边形断裂 深水盆地 水道沉积 地震属性
下载PDF
下刚果盆地A区块中新统深水水道沉积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振奇 肖洁 +2 位作者 龙长俊 于水 程涛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3期5-12,共8页
重力流分支水道是下刚果盆地中新统发育的典型深水沉积单元之一。利用相干时间切片、RMS均方根振幅和3D振幅可视化等地球物理手段识别出工区内发育的深水弯曲水道,论述了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充填结构,精细刻画了深水水道砂体的内幕结构,并... 重力流分支水道是下刚果盆地中新统发育的典型深水沉积单元之一。利用相干时间切片、RMS均方根振幅和3D振幅可视化等地球物理手段识别出工区内发育的深水弯曲水道,论述了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充填结构,精细刻画了深水水道砂体的内幕结构,并利用地质异常体处理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追踪出工区内发育的水道砂体,描述了其平面分布特征和储层特征。工区内主要发育高弯度重力流分支水道,根据深水水道充填成因分类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侵蚀充填型和侵蚀—加积型水道复合体;大型侵蚀水道内部由多期充填,主要由滑塌形成的旋转滑块和碎屑流、叠置水道及水道—天然堤沉积组成;并在三维可视化中识别出了多期水道砂体,探讨了水道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刚果盆地 中新统 深水水道 重力流
下载PDF
深水重力流复合下切水道体系精细地质表征与建模——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OML130区块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卜范青 张旭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0-96,共7页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新近系深水重力流沉积是西非深水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OML130区块AKPO油田A油组主要发育复合水道体系,不同期水道垂向相互叠置,局部下切连通,开展水道储层的精细地质建模对后期开发至关重要。采用"宏观格架、砂...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新近系深水重力流沉积是西非深水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OML130区块AKPO油田A油组主要发育复合水道体系,不同期水道垂向相互叠置,局部下切连通,开展水道储层的精细地质建模对后期开发至关重要。采用"宏观格架、砂组嵌入"两步走的框架搭建思路,再现了A油组七期水道垂向加积和侧向摆动迁移的特征。借助时移地震动态监测信息,拾取水驱区域,准确识别和表征出不同期水道间的下切连通区,形成了一套连通区定量识别的建模方法;通过对深水重力流沉积微相的多条件约束模拟,建立了可靠的沉积微相模型,为后期属性模拟奠定了坚实基础。后期生产动态的验证效果较好,证明这套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深水沉积 重力流 复合下切水道 时移地震 地质建模
下载PDF
深水水道沉积构型单元分级与结构样式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晓明 刘飞 +6 位作者 葛家旺 冯潇飞 Massine Bouchakour 张喜 张文彪 杨宝泉 杨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51,共15页
构型分级是深水油气高效开发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指导方法。目前关于深水水道沉积体的构型分级方案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和标准,造成同一沉积单元的构型划分存在规模和成因等多解性问题,这制约了深水沉积理论的发展和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在不... 构型分级是深水油气高效开发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指导方法。目前关于深水水道沉积体的构型分级方案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和标准,造成同一沉积单元的构型划分存在规模和成因等多解性问题,这制约了深水沉积理论的发展和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在不同构型单元的沉积规模、叠置关系、时间跨度以及成因演化等基础上,采用正序分级原则,建立了相对系统的深水水道沉积体构型分级方案和结构样式。方案将水道沉积体划分为11级构型单元,1级单元为沉积颗粒段,包括孔隙非均质性、颗粒非均质性和填隙物非均质性;2级单元为纹层,多表现为平直状、波状、弯曲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3级单元为岩层内均质段,如鲍马序列某一段;4级单元为岩层,如完整鲍马序列;5级单元为岩层组,包括“单一韵律叠置”和“砂体泥岩互层”两类;6级单元为次级水道单元,多呈透镜体型和楔形体型;7级为单一水道,可划分为层状充填、束状充填、侧积、切叠以及块状充填5种类型;8级单元为复合水道,由多期单一水道叠置,9级为复合水道系列,为多期复合水道叠置,8级单元和9级单元按其内部水道组合关系均可划分为离散型、拼接型和紧凑型三种类型;10级单元为水道体系,包括限制性、半限制性以及非限制性水道体系三种类型;11级单元为水道体系系列,可分为富砂型、富泥型和砂泥混杂型。其中1~9级为油气开发级次,10~11级为勘探级次。该研究不仅为地面与地下、现代与古代水道沉积的类比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深水水道油气藏不同尺度储层非均质解析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水道 沉积构型 构型单元 构型级次 构型界面
下载PDF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碍航水道演变特性及航道治理思路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曹民雄 应翰海 申霞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共12页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设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大举措。针对二期工程河段4个水道的碍航情况,在分析上游来流来沙特性、各水道分流分沙特性及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对碍航特性...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设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大举措。针对二期工程河段4个水道的碍航情况,在分析上游来流来沙特性、各水道分流分沙特性及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对碍航特性、河床演变特性及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各水道的整治时机、关键部位和治理思路。成果为航道整治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感潮河段航道整治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深水航道 演变特性 整治时机 整治思路
下载PDF
近期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河段悬沙输运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炜 李九发 李为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5-870,共6页
针对近期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地区出现新的河床冲淤演变情况,对分流口河道尤其北槽入口河段多次实测水文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分流口河道悬沙输运机制。通过引入输沙机制影响强度尺度参数,得到悬沙输运机制的数学表达形式,并进一步探讨了... 针对近期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地区出现新的河床冲淤演变情况,对分流口河道尤其北槽入口河段多次实测水文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分流口河道悬沙输运机制。通过引入输沙机制影响强度尺度参数,得到悬沙输运机制的数学表达形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北槽入口河道产生淤积的原因。结果表明:(1)北槽分流口存在三级输沙机制,且不同输沙机制项在近口段、口中段和口内段各段中影响程度也不相同;(2)分流口泥沙来源于南港河段,在向"南港—北槽"输运过程中,一部分泥沙受到分流潜堤拦截,落淤在潜堤北侧造成九段沙沙头持续淤长;(3)悬沙在口中段受两项输沙机制的共同控制下,跨跃航槽,横向输运。并在输移过程中落淤,最终形成北槽入口局部区域的持续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北槽分流口 深水航道 机制分解 冲淤演变
原文传递
深水浊积水道训练图像建立与多点地质统计建模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迅 尹艳树 +4 位作者 冯文杰 王立鑫 段太忠 赵磊 张文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6-1134,共9页
深水浊积水道具有丰富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以安哥拉深水浊积水道为对象,开展基于多点地质统计的储层建模研究。针对深水水道沉积以及迁移特征,对基于沉积过程的Alluvsim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在Alluvsim中增加整体迁移算法,... 深水浊积水道具有丰富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以安哥拉深水浊积水道为对象,开展基于多点地质统计的储层建模研究。针对深水水道沉积以及迁移特征,对基于沉积过程的Alluvsim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在Alluvsim中增加整体迁移算法,模拟浊积水道的整体迁移沉积过程。根据浊积水道决口少而弯曲度增加的特点,在Alluvsim中增加了弯曲度指标约束,从而再现浊积水道的弯曲特征。根据安哥拉深水浊积水道地质知识库文献调研,获得了研究区浊积水道形态以及统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改进的Alluvsim算法获得了研究区浊积水道的训练图像。以此训练图像作为模式输入,以井资料作为条件输入,以地震资料作为趋势约束,采用多点地质统计Snesim算法建立了安哥拉深水浊积水道三维地质模型,再现了安哥拉浊积水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表明,建立的地质模型计算的变差函数与地震属性获得变差函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用于后续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研究,指导油田勘探开发。该研究不仅为多点地质统计应用于实际储层建模提供了完整的建模流程,也为浊积水道训练图像自动生成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差函数 三维训练图像 多点地质统计学 算法改进 深水水道 沉积过程
下载PDF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Deep-Water Canyon Systems along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被引量:8
18
作者 Hui Chen Xinong Xie +3 位作者 Kainan Mao Yunlong He Ming Su Wenyan Zh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808-819,共12页
Submarine canyon systems are sites for coarser clastic sediment accumulations in the deep-water domains, having the most potential for hydrocarbon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2 D/3 D sei... Submarine canyon systems are sites for coarser clastic sediment accumulations in the deep-water domains, having the most potential for hydrocarbon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2 D/3 D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large deep-water canyon systems on the South China Sea northern margin have been analyzed. The Central Canyon System has a deep incision geomorphology extending from east to west, featured by distinct canyon segmentations, multi-provenance sediment supplies and multi-stage canyon fillings. The Pearl River Canyon System’s 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arl River Delta. Its vertical stacking and migrating canyon patterns have changed over time. The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s and evolution of the recent Penghu-Gaoping Canyon System respond to tectonic movements along the Taiwan-Luzon convergent continental margin.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se three canyon systems include the tectonic setting, sediment supply, sea level change and paleo-geomorphology, among which the former two are dominant. The Penghu-Gaoping Canyon System formed along the subduction structural zone, directly indicating a typical tectonic origin. Numerous seismic data show that the Central Canyon and Pearl River Canyon systems are obviously affected by tectonics, associated local topography and sediment supp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water canyon system turbidite channel deep-water reservoir north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
原文传递
长江口洪季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悬沙沉降速度估算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淇 顾峰峰 +2 位作者 万远扬 孔令双 王巍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8-93,共6页
根据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洪季多年固定测点的水文泥沙资料,综合利用Rouse公式及霍夫变换方法,估算了深水航道工程下洪季北槽悬沙沉降速度。从悬沙沉降速度角度探讨了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泥沙高回淤的基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航道回淤与悬沙沉... 根据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洪季多年固定测点的水文泥沙资料,综合利用Rouse公式及霍夫变换方法,估算了深水航道工程下洪季北槽悬沙沉降速度。从悬沙沉降速度角度探讨了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泥沙高回淤的基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航道回淤与悬沙沉降速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洪季条件下,北槽悬沙沉降速度在2~8 mm/s之间,其悬沙沉降速度随盐度变化有先增大后变小的特点,在7‰左右时悬沙沉降速度最大;结合洪季北槽航道回淤分布,在深水航道CSW~CS3测点附近泥沙回淤量较高,该处航道高回淤是由于该区域具有较好的泥沙絮凝条件(盐度)及较高的水体含沙量致使该区域悬沙沉降速度较大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沉降速度 霍夫变换 航道回淤 深水航道 北槽
下载PDF
福姜沙中水道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应翰海 关宏旭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6-131,共6页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试运行以来,福姜沙北航道(福北航道)维护疏浚量大,航道维护疏浚与通航的矛盾较为突出,而福姜沙中航道(福中水道)呈冲刷发展态势,具备进一步拓宽的基础。针对福中航道拓宽至420 m方案是否满足代表船型安全交...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试运行以来,福姜沙北航道(福北航道)维护疏浚量大,航道维护疏浚与通航的矛盾较为突出,而福姜沙中航道(福中水道)呈冲刷发展态势,具备进一步拓宽的基础。针对福中航道拓宽至420 m方案是否满足代表船型安全交汇的问题,开展船舶操纵模拟试验,分析不同工况下船舶交汇的安全距离及航迹带宽度。结果表明:洪季和枯季大潮涨急流条件下,福中航道420 m航宽方案可以满足15万吨级及以下船型双向通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航道 船舶操纵 安全距离 航道宽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