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汶川M_s8.0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 被引量:216
1
作者 滕吉文 白登海 +4 位作者 杨辉 闫雅芬 张洪双 张永谦 阮小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85-1402,共18页
汶川Ms8.0强烈地震发生在一条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构造带上,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然而强烈震发生前却未见有可能的确切征兆或浅表层异常活动,即浅层过程与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并不匹配.为... 汶川Ms8.0强烈地震发生在一条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构造带上,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然而强烈震发生前却未见有可能的确切征兆或浅表层异常活动,即浅层过程与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并不匹配.为此对这次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层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初步研究表明:①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挤压作用下,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向NNE方向顶挤、楔入青藏高原东北缘,迫使高原深部物质向东流展,在受到以龙门山为西北边界的四川盆地阻隔下,一部分物质则转而向东南侧向运移;②龙门山地带在地形上差达3500±500m左右,而地壳厚度在龙门山西北部为60±5km左右,四川盆地为40±2km左右,而龙门山地带与其东、西两侧相比则为地壳厚度变化幅度达15~20km的突变地域,即为应力作用的耦合地带;③中、下地壳和地幔盖层物质以地壳低速层、低阻层(深20~25km)为第一滑移面,以上地幔软流层顶面为第二滑移面,且在四川盆地深部"刚性"物质阻隔下,深部壳、幔物质以高角度在龙门山构造带和四川盆地的耦合地带向上运移(或称逆冲),且在龙门山地表三条断裂构成的断裂系向下延伸到20km左右深处汇聚,二者强烈碰撞、挤压、震源介质破裂;在物质与能量的强烈交换下,应力得到释放,故形成了这次Ms8.0强烈地震.为此从深部初步揭示了这次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层动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物质运移 深层过程 汇聚地带 动力学响应
下载PDF
深部采动巷道顶板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92
2
作者 马念杰 赵希栋 +2 位作者 赵志强 李季 郭晓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87-2295,共9页
深部采动巷道冒顶事故是当前煤炭资源开采中面临的重大难题。基于深部采动巷道围岩应力环境,分析了双向非等压条件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形态特征,并对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深部采动巷道围岩双向压力... 深部采动巷道冒顶事故是当前煤炭资源开采中面临的重大难题。基于深部采动巷道围岩应力环境,分析了双向非等压条件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形态特征,并对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深部采动巷道围岩双向压力比值λ(0<λ<1)较小时,围岩塑性区形态不再是圆形和类椭圆形,而呈现出蝶形分布的特征,当碟叶位于巷道顶板上方时,容易发生冒顶;2采动应力方向决定围岩最大破坏深度的位置,并控制潜在冒落区的范围,当围岩最大破坏深度与潜在冒落高度相同时,顶板稳定性最差。要保持顶板围岩稳定,支护体必须要有足够的长度和延伸性能,据此,提出了可接长锚杆支护技术,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可接长锚杆较好地适应了顶板围岩的剧烈下沉,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采动巷道 塑性区 可接长锚杆
下载PDF
深井巷道围岩松动圈影响因素实测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9
3
作者 靖洪文 付国彬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0-74,共5页
对千米深井,按5个水平、不同岩性及是否受采动影响的围岩松动圈实测分析揭示了松动圈与开采深度、围岩强度、采动次数、临界开采深度、支护难度等的关系,进而探讨了深井、大松动圈巷道围岩合理控制技术,据此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取得... 对千米深井,按5个水平、不同岩性及是否受采动影响的围岩松动圈实测分析揭示了松动圈与开采深度、围岩强度、采动次数、临界开采深度、支护难度等的关系,进而探讨了深井、大松动圈巷道围岩合理控制技术,据此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松动圈 影响因素 围岩 控制技术 支护 矿业
下载PDF
深井大采高工作面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研究 被引量:71
4
作者 冯吉成 马念杰 +2 位作者 赵志强 张浩 余子明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0-586,共7页
为解决深井大采高工作面留设大煤柱导致回收率低的难题,运用理论计算、数值分析及现场工程实测的方法,研究了深井大采高工作面开采条件下不同煤柱宽度时煤柱两侧塑性区分布和采掘扰动对巷道变形的影响,得到窄煤柱的合理尺寸。结果表... 为解决深井大采高工作面留设大煤柱导致回收率低的难题,运用理论计算、数值分析及现场工程实测的方法,研究了深井大采高工作面开采条件下不同煤柱宽度时煤柱两侧塑性区分布和采掘扰动对巷道变形的影响,得到窄煤柱的合理尺寸。结果表明:确定合理煤柱尺寸时应充分考虑煤柱自身稳定性和采掘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形量;掘进期间沿空掘5~6m宽煤柱时破碎严重,煤柱宽度至少7 m才能达到自身稳定要求,而回采期间煤柱宽度至少需8 m,此时巷道围岩变形量相对较小,综合确定煤柱宽度8 m为最优方案。现场监测表明:11030工作面进风平巷两帮最大变形量为1210 mm,顶底板最大变形量为620 mm,能够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大采高 沿空掘巷 窄煤柱 塑性区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压工艺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3
5
作者 陈志海 戴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2,共5页
分析了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存在的技术难点,综述了国内外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工艺和酸液体系的最新进展,包括酸压改造的作用机理、技术特点及应用范围。重点阐述了国内外深度酸压技术和复合酸压技术的发展,以及复合酸压技术... 分析了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存在的技术难点,综述了国内外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工艺和酸液体系的最新进展,包括酸压改造的作用机理、技术特点及应用范围。重点阐述了国内外深度酸压技术和复合酸压技术的发展,以及复合酸压技术在我国几个典型深层或超深层碳酸盐岩油田的成功应用情况。并指出国内外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技术的发展特点是已由单一酸液体系向复合酸液体系发展,酸压工艺已由单级注入向多级交替注入发展。最后提出了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分层酸压、变粘酸酸压和水平井酸压是今后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碳酸盐岩油气藏 酸化压裂 裂缝导流能力 四川盆地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川东南深层页岩气分段压裂技术的突破与认识 被引量:64
6
作者 曾义金 陈作 卞晓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7,共7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深层(垂深超过2 800 m)页岩气藏受地质背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矿物成分及孔隙结构特征复杂多变,岩石塑性与非线性破裂特征明显增强,最大与最小主应力差异绝对值加大,导致分段压裂施工破裂压力与延伸压力高、裂缝宽度... 四川盆地东南部深层(垂深超过2 800 m)页岩气藏受地质背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矿物成分及孔隙结构特征复杂多变,岩石塑性与非线性破裂特征明显增强,最大与最小主应力差异绝对值加大,导致分段压裂施工破裂压力与延伸压力高、裂缝宽度小、砂液比与裂缝导流能力低、体积裂缝难以形成,严重影响了压后页岩气的产能。基于对深层岩石力学性质、地应力特征、破裂特征及裂缝形态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处理酸+胶液+滑溜水+胶液"混合压裂施工新模式及配套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表明:丁页2HF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压后获得页岩气无阻流量10.5×10~4 m^3/d,取得了地质突破;金页1HF井下寒武统笻竹寺组压后获得页岩气无阻流量10.5×10~4 m^3/d,有望获得商业突破。结论认为:①深层页岩复杂缝难以形成,其压裂技术应有别于中深层;②所建立的破裂压力模型可为深层破裂压力的预测提供有效手段;③降低施工压力是确保深层压裂施工安全的关键之一;④深层页岩压裂除了储层应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外,增加压裂裂缝复杂性与形成高导流裂缝也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部 页岩气 深层 非线性变形 破裂压力 高导流 分段压裂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层油气聚集规律 被引量:54
7
作者 屈红军 杨县超 +2 位作者 曹金舟 范玉海 关利群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3-248,共6页
最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及中南部延长组深层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数亿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油气聚集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源、储、运聚与油藏关系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延长... 最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及中南部延长组深层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数亿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油气聚集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源、储、运聚与油藏关系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延长组深层油气聚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油藏主体为"上生下储"型岩性油气藏,油气聚集具有"源控区、相控带、压力差控位"的规律,具体为:延长组深层油区分布于近烃源岩区,已知油藏基本分布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叠合连片区带,大多数长8油藏分布在长7油层组与长8油层组异常压力差低值背景下的相对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深层 源控区 相控带 压力差控位
下载PDF
天然气充注成藏与深部砂岩储集层的形成--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为例 被引量:53
8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4 位作者 陈玲 杨海军 杨文静 张斌 苏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7,共11页
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阐明深部有效储集层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天然气充注成藏过程与深部砂岩有效储集层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早期曾捕获到油气的储集层,后期深埋后储集层性能较好;若早期未能捕获到油气... 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阐明深部有效储集层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天然气充注成藏过程与深部砂岩有效储集层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早期曾捕获到油气的储集层,后期深埋后储集层性能较好;若早期未能捕获到油气,深埋后储集层则比较致密。深埋压实作用对孔、缝的保存影响较大。在储集层深埋致密化之前发生的油气充注过程,抑制了岩石的机械压实和裂缝闭合,阻碍了致密化进程,使储集层的有效孔、缝得以保存。库车深层煤系气源充沛,高演化侏罗系烃源岩成气潜力依然较大,深部砂岩储集层发育次生孔隙和微裂隙,膏盐盖层分布广,厚度大,生储盖空间配置好;以断裂为主构成的输导体系发育,排烃效率高,运聚系数大,油气被高效捕获成藏;盐构造下的深部和超深部圈闭发育。因而,库车坳陷深层和超深层成藏条件好,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低孔低渗储集层 煤成气 断裂输导体系 油气充注 库车坳陷
下载PDF
渤南洼陷古近系膏盐层对深层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8
9
作者 宫秀梅 曾溅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27,共4页
世界上许多含油气盆地深层油气藏的形成都与膏盐层有关。针对膏盐层的空间展布及其与油气成藏条件的关系,探讨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深层膏盐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认为:渤南洼陷的膏盐层主要发育在洼陷中心部位,并向南、北依次减薄;膏盐层... 世界上许多含油气盆地深层油气藏的形成都与膏盐层有关。针对膏盐层的空间展布及其与油气成藏条件的关系,探讨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深层膏盐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认为:渤南洼陷的膏盐层主要发育在洼陷中心部位,并向南、北依次减薄;膏盐层不仅可作盖层,同时也可储集油气,在膏盐层发育层段,次生孔隙相对发育;膏盐层常伴生异常高压,压力系数高达1.73;膏盐间成藏和膏盐下成藏是该区两种主要的与膏盐层有关的油气成藏模式,发育在膏盐层之下的油气藏数量相对较多,是今后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深层 膏盐层 油气藏
下载PDF
储层结构非均质性及其在深层油气成藏中的意义 被引量:50
10
作者 罗晓容 张立宽 +3 位作者 雷裕红 胡才志 施辉 曹斌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6,共9页
储层孔渗物性的非均质性客观存在,对于地下流体的流动过程影响明显,这不仅对于油气田开发十分重要,在油气运聚成藏研究中也不能忽视。文章讨论一类较为特殊的结构非均质性,即储层中沉积结构的非均质性导致各种致密隔夹层构成某种三维空... 储层孔渗物性的非均质性客观存在,对于地下流体的流动过程影响明显,这不仅对于油气田开发十分重要,在油气运聚成藏研究中也不能忽视。文章讨论一类较为特殊的结构非均质性,即储层中沉积结构的非均质性导致各种致密隔夹层构成某种三维空间结构,阻碍储层中流体的流动,引起埋藏过程中成岩作用、油气运聚成藏及储层致密化过程的强非均质性。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非均质性会导致油气运移路径和聚集位置的强非均质性。结合岩心观察和油气藏解剖分析,发现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含油储层在埋藏到盆地深层的过程中成岩—成藏作用交替发生,结构非均质性的存在可在深层条件下保持有效储集空间,有利于晚期油气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深层 砂岩储层 结构非均质性 沉积构造 成岩作用 油气运聚
下载PDF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深部储集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 被引量:30
11
作者 王鹏 赵澄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46,共3页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主要发育有 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第一、第二、第三发育带主要是由干酪根脱羧及黏土矿物脱水产生的酸性水在压实流机制下溶解铝硅酸盐矿物 (如长石 )等形成的 ,在全区分布较广 ,具可比性。第四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范围...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主要发育有 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第一、第二、第三发育带主要是由干酪根脱羧及黏土矿物脱水产生的酸性水在压实流机制下溶解铝硅酸盐矿物 (如长石 )等形成的 ,在全区分布较广 ,具可比性。第四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范围局限 ,不具可比性 ,推测可能是浅层次生孔隙在异常高压条件下保存下来的剩余孔隙。同时 ,在 4 0 0 0m以下深层 ,有机酸脱羧形成CO2 进入孔隙水 ,使孔隙水仍保持酸性 ,在热循环对流机制下 ,砂体中的碳酸盐矿物进行再分配 ,从而对砂体的物性起了微调作用 ,此微调作用对深部天然气储集层横向物性的演变具重要影响。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东濮凹陷 杜桥白地区 深部储集层 次生孔隙 成因
下载PDF
文东深层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细分层系开发 被引量:32
12
作者 黄新文 张兴焰 +3 位作者 朱学谦 郝敬华 周琦 陈新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6,共3页
深层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受经济产量的限制 ,一般采用 1套层系笼统合采。开发实践表明 ,层系内如层数太多 ,层间非均质性是造成水驱动用状况极不均衡的内在因素。多层合采合注开发效果较差 ,需要研究新的层系组合与划分方式 ,既能满足... 深层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受经济产量的限制 ,一般采用 1套层系笼统合采。开发实践表明 ,层系内如层数太多 ,层间非均质性是造成水驱动用状况极不均衡的内在因素。多层合采合注开发效果较差 ,需要研究新的层系组合与划分方式 ,既能满足开发生产对层系细分的需要 ,又能使注采井距达到注水开发的要求。东濮凹陷文东油田属于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 ,油层多达 5 5个 ,在准确认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的基础上 ,以经济效益为前提 ,合理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 ,其高效、经济细分层系开发的经验 ,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图 1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低渗透多油层 砂岩油田 细分层系 油田开发 低渗透砂岩 层间非均质性 文东油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储层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凤奇 鲁雪松 +4 位作者 卓勤功 钟红利 张佩 魏驰 刘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4-1016,共13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挤压强烈,导致其下组合储层超压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复杂。综合地层压力和实际地质资料,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超压的测井响应特征和砂岩、泥岩的综合压实特征;结合改进的超压识别图版和声发射测定的... 准噶尔盆地南缘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挤压强烈,导致其下组合储层超压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复杂。综合地层压力和实际地质资料,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超压的测井响应特征和砂岩、泥岩的综合压实特征;结合改进的超压识别图版和声发射测定的古应力等,确认了研究区下组合储层超压的主要形成机制;结合构造应力和垂向载荷双重压实作用的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各超压形成机制的演化特征和对现今超压形成的贡献。结果表明,构造挤压作用是研究区下组合储层超压形成的最主要成因,其次为垂向上的不均衡压实作用及沿断裂的垂向和沿砂体的侧向超压传递作用。古近纪以来到塔西河期,垂向上的不均衡压实作用在研究区部分地区开始形成,该增压作用对四棵树凹陷东部和第三排构造带东部深层下组合齐古组强超压形成的贡献分别为1.4%和33.3%;塔西河末期以来,持续的强烈构造挤压作用引起了研究区下组合储层压力快速增加,该增压作用对四棵树凹陷东部和第三排构造带东部下组合齐古组强超压形成的贡献分别为65.8%和50.8%;独山子末期以来特别是第四纪,背斜的形成和断裂的开启引起下组合深层储层形成了快速的超压传递增压,该增压作用对四棵树凹陷东部和第三排构造带东部下组合齐古组强超压形成的贡献分别为32.8%和1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超压传递 深层 异常高压 下组合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以泸203井为例 被引量:30
14
作者 郑述权 谢祥锋 +6 位作者 罗良仪 景洋 唐梦 杨瑞帆 钟广荣 王军 陈正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93,共6页
泸203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部署在四川盆地南部泸县—长宁页岩气区块的1口重点超深页岩气探井,实际完钻井深达5 600 m,测试日产气量为137.9×10^4 m^3,成为目前国内首口单井测试日产量超百万立方米的页岩气井。为了给深... 泸203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部署在四川盆地南部泸县—长宁页岩气区块的1口重点超深页岩气探井,实际完钻井深达5 600 m,测试日产气量为137.9×10^4 m^3,成为目前国内首口单井测试日产量超百万立方米的页岩气井。为了给深层页岩气井优快钻井提供借鉴和经验,以泸203井为例,在分析储层特征对钻井要求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保障该井页岩气水平井钻井井身质量、优质储层钻遇率、快速钻进以及降低复杂事故率的优快钻井综合配套技术,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旋转导向工具并配合钻柱扭摆系统钻进,减少了滑动定向钻进进尺,成功地控制了钻具托压现象,大幅度降低了定向辅助时间;②实施的4种削减钻具振动措施很好地解决了水平段钻进中螺杆故障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钻井速度;③采用近钻头伽马测量系统实时追踪储层,控制轨迹在优质产层内钻进,保证了优质页岩储层钻遇率;④优配钻井装备及高密度的油基钻井液的应用保证了井下动力钻具的动力和井眼携砂的需求以及钻井液性能的净化,确保了井眼畅通、保持了井壁稳定,起到了提高钻井速度的重要作用。结论认为,泸203井按照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技术思路,采取先打直导眼再侧钻水平井的方式,优质页岩储层钻遇率达到100%,该井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四川盆地新区块超深页岩气水平井配套优快钻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泸203井 深层 页岩气 水平井 旋转导向 伽马测量系统 优快钻井技术
下载PDF
油田深部地层地应力测定的新方法 被引量:21
15
作者 邓金根 黄荣樽 田效山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1期32-35,共4页
介绍了用声发射法测定深部地层地应力的原理,提出了一套利用声发射凯塞尔效应和抹录不尽现象,通过室内循环加载来准确测定井下岩样所受的3个主地应力的新方法,并对岩样的准备、实验参数设置及岩样恢复时间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 介绍了用声发射法测定深部地层地应力的原理,提出了一套利用声发射凯塞尔效应和抹录不尽现象,通过室内循环加载来准确测定井下岩样所受的3个主地应力的新方法,并对岩样的准备、实验参数设置及岩样恢复时间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用3个油田的现场地应力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岩石应力 深层 油田 钻井
下载PDF
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探讨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7 位作者 钟勇 田艳红 吴娟 王国芝 宋金民 邓宾 冉波 李智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7,共13页
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方法,以叠合盆地构造多阶段演化和油气多期成藏过程为主线,揭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在(曾)深埋和长(多)期构造差异性作用下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研究提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形成... 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方法,以叠合盆地构造多阶段演化和油气多期成藏过程为主线,揭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在(曾)深埋和长(多)期构造差异性作用下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研究提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形成的四中心耦合成藏理论及油气分布的三级三元联控理论。认为天然气藏的形成是在多期构造作用控制下由油气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决定的,"三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盆地级别(第一级)的三元素(烃源岩发育、有机质成气率高和保存条件佳)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基础条件和勘探前景;区带级别(第二级)的三元素(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联合控制了油气分布的有利区带;圈闭或油气藏级别(第三级)的三元素(圈闭闭合高度、封盖强度和油气充注程度)具体控制了规模性气田的分布。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理论和三级三元联控理论的提出,对(四川)叠合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深层 碳酸盐岩 海相油气 形成 分布
下载PDF
高地应力深埋隧道断裂破碎带段大变形控制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崔光耀 王雪来 王明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54-1360,共7页
丽香铁路中义隧道出口平导玉龙雪山西麓断裂破碎带段围岩软弱、破碎,受高地应力及断裂破碎带影响严重,边墙大变形灾害突出,以此为研究背景,开展了4种围岩大变形控制措施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普通加强支护措施(工况1),无法... 丽香铁路中义隧道出口平导玉龙雪山西麓断裂破碎带段围岩软弱、破碎,受高地应力及断裂破碎带影响严重,边墙大变形灾害突出,以此为研究背景,开展了4种围岩大变形控制措施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普通加强支护措施(工况1),无法控制该段围岩变形;采用"抗放结合"控制措施,下部围岩应力释放需缓释,采用工况3(双层支护+下台阶、仰拱分开施作)方案,试验段围岩应力得到较好控制,但其工序繁琐,施工进度缓慢;采用"强支"理念的工况4(单层支护+加强拱架+预留应急加固措施)方案,最大日变形速率、累计最大变形量均最小,分别为3.2 cm/d和62.2 cm,试验段全长围岩累计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施工工序较为简单,施工月进尺可达90 m以上;考虑到平导需发挥超前作用,建议中义隧道出口平导玉龙雪山西麓断裂破碎带段采用工况4方案进行施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高地应力 断裂破碎带 围岩 大变形 现场试验
下载PDF
中国东部深部层系反向断层遮挡聚油原理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17
18
作者 谯汉生 牛嘉玉 王明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13,共4页
我国东部主要含油气盆地深部储盖组合具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储集层下方再无分布稳定的大套封堵性地层存在。这就决定了对于正断层发育区的深部储盖层系来说 ,只有当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时才能形成断层遮挡圈闭。通过对松辽盆地梨树地... 我国东部主要含油气盆地深部储盖组合具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储集层下方再无分布稳定的大套封堵性地层存在。这就决定了对于正断层发育区的深部储盖层系来说 ,只有当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时才能形成断层遮挡圈闭。通过对松辽盆地梨树地区、渤海湾盆地苏桥及板桥地区等深层富油气区带已发现油气藏及钻探成效的详细分析 ,这一地质规律得到了证实。鉴于此 ,在深部层系寻找断块油气藏的勘探部署中 ,必须打破在中、浅层勘探中建立起来的常规评价原则 ,应把握住反向断层有利于油气富集这一关键要素。图 5(谯汉生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油气聚集 深部层系 反向断层遮挡 中国
下载PDF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深层沙河街组沉积相 被引量:22
19
作者 回雪峰 管守锐 +1 位作者 张凤莲 谢庆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1-303,共13页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深部地层中的古近系沙河街组由沙一段、沙三段构成 ,缺失沙二段和沙四段。由于沙一段沉积学研究已相当深入 ,而沙三段还未进行过系统沉积学研究 ,因此本文中重点研究了沙三段。沙三段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深部地层中的古近系沙河街组由沙一段、沙三段构成 ,缺失沙二段和沙四段。由于沙一段沉积学研究已相当深入 ,而沙三段还未进行过系统沉积学研究 ,因此本文中重点研究了沙三段。沙三段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通过碎屑岩稳定重矿物指数、碎屑岩岩石磁组构中剩余磁化率、岩性等分析发现其主要物源区为中央凸起。孢粉组合、岩性等分析表明其沉积时的古气候为温暖潮湿气候。古生物组合分析证实其沉积时水体南深北浅 ,水质南咸北淡。研究区内存在冲积扇、曲流河、扇三角洲、湖泊等相类型。沙三段下部沉积时期 ,推测盆地开始进入裂陷期 ,发育冲积扇 -浅湖 -半深湖沉积体系。沙三段中部沉积时期 ,湖盆扩张达到最大 ,成为湖盆发育的欠补偿时期 ,发育了扇三角洲 -湖泊沉积体系。沙三段上部沉积时期 ,水体变浅 ,逐渐从水下完全过渡到陆上 ,碳质泥岩及煤层发育 ,形成冲积扇 -河流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油源条件、砂岩储集体发育情况 ,指出西侧欧 35井区到欧 39井区及铁 5井区到铁 2井区具有较为优越的成藏条件 ,为本区的有利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深层 沙河街组 沉积相 东部凹陷 石油地质
下载PDF
冀中坳陷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24
20
作者 肖阳 刘国平 +6 位作者 韩春元 朱姜伟 周从安 吕文雅 高园 曾联波 马学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3-42,共10页
早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冀中坳陷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裂缝是影响该类储层油气富集和单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部署,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 早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冀中坳陷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裂缝是影响该类储层油气富集和单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部署,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和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生产数据资料和勘探成果,探讨了天然裂缝发育的非均质性对油气产量分布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冀中坳陷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构造裂缝、成岩裂缝、溶蚀裂缝和风化裂缝等4种类型,其中构造裂缝是该区天然裂缝的主要类型,走向多为NNE—SSW向,以高角度和垂直裂缝为主,多未充填,开度小于30μm,裂缝线密度介于1.6~3.0条/m,主要为3期形成,不同期次之间相互切割限制;(2)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岩性、构造和层厚等3个因素控制——白云岩比石灰岩天然裂缝更发育,泥岩裂缝发育程度较差,断层附近和断层上盘天然裂缝更发育,裂缝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关系密切,随着岩层厚度的增加,层控构造裂缝密度呈幂函数递减;(3)在不同凹陷、不同构造带以及同一构造带的不同构造部位,天然裂缝的非均质性极强,油气产量差异较大。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该区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深层 奥陶纪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天然裂缝 发育特征 控制因素 油气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