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深度黄土压缩模量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袁中夏 牛迎国 +2 位作者 李江月 孙军峰 王兴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135,共8页
以中平(中卫─平凉)铁路扩能改造项目62个最大深度21.9~93.7m勘探点的625组土工试验数据为依托,根据物性指标分布特征将大深度范围内的黄土划分为三层,基于因子分析法研究了黄土物性指标与压缩模量的相关性,分析了压缩模量的主要影响因... 以中平(中卫─平凉)铁路扩能改造项目62个最大深度21.9~93.7m勘探点的625组土工试验数据为依托,根据物性指标分布特征将大深度范围内的黄土划分为三层,基于因子分析法研究了黄土物性指标与压缩模量的相关性,分析了压缩模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大深度范围内黄土压缩模量的经验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筛选出大于25 m的黄土层、小于等于25 m的黄土层三个影响最大的公共因子分别为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和孔隙比、含水率、液限;所建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较小,对三层黄土压缩模量预测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8%、4.3%、5.6%,比视作单一土层拟合模型的12.4%的平均误差减小一半还多;对大深度黄土分层进行土力学分析,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度,但压缩模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相近,浅层范围内含水率和压缩模量的相关性更高,而深层黄土饱和度与压缩模量的相关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平铁路 大深度黄土 压缩模量 因子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深厚黄土高地震区斜拉桥桥塔抗震性能研究
2
作者 邓周全 余浪 +1 位作者 向丹 邱斐 《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5期22-26,57,共6页
以某深厚黄土高地震区斜拉桥为工程依托,根据钢-混结合梁斜拉桥的结构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纵向阻尼器设计参数、布置方式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分析对抗震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方案。通过分析弯矩-轴力时程曲线与截面轴力-... 以某深厚黄土高地震区斜拉桥为工程依托,根据钢-混结合梁斜拉桥的结构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纵向阻尼器设计参数、布置方式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分析对抗震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方案。通过分析弯矩-轴力时程曲线与截面轴力-等效抗弯屈服弯矩曲线(P-M曲线),对桥塔塔底及其桩基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斜拉桥设置纵向阻尼器,能有效降低塔底内力,减小梁端位移;当斜拉桥桥面以下墩塔较高时,可采用在主塔+桥台设置阻尼器的方式来降低主梁梁端位移和阻尼器行程。桥塔塔底薄弱截面外包钢板方案、内设钢管混凝土骨架+外包钢板方案均可满足高桥塔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黄土 高地震区 斜拉桥桥塔 抗震性能 纵向阻尼器 钢管混凝土骨架
下载PDF
考虑桩径比影响的陇东深厚黄土地基群桩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万锋 张斌伟 《中国建材科技》 2020年第3期81-83,157,共4页
针对陇东深厚黄土地基特性,设计了陇东深厚黄土地基群桩承载力试验模型,研究了桩径比的变化对群桩承载和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径比对承台沉降速率影响明显。初始阶段桩长对沉降的抑制作用发挥不大,随着桩间土塑性变形的发展,长... 针对陇东深厚黄土地基特性,设计了陇东深厚黄土地基群桩承载力试验模型,研究了桩径比的变化对群桩承载和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径比对承台沉降速率影响明显。初始阶段桩长对沉降的抑制作用发挥不大,随着桩间土塑性变形的发展,长桩优势凸显,其沉降基本等速率,而短桩控制变形速率的能力较差。长桩属于整体剪切破坏,而短桩属于局部剪切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加,长桩的沉降量显著增加,桩土相互作用显著减小,甚至发生滑移,桩基宣告失效。对于深厚黄土桩基工程,长桩能更好地控制桩基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黄土 群桩基础 模型试验 桩基承载力 群桩沉降
下载PDF
水致黄土深层滑坡灾变机理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同录 习羽 侯晓坤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3-1120,共8页
在黄土地区,雨后观测和人工降雨试验均表明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深度有限,并不影响黄土深部的含水率。因此水分入渗是否直接造成斜坡深层滑移颇受争议。本文通过黄土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的现场观测,发现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沿垂直剖面... 在黄土地区,雨后观测和人工降雨试验均表明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深度有限,并不影响黄土深部的含水率。因此水分入渗是否直接造成斜坡深层滑移颇受争议。本文通过黄土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的现场观测,发现地表水在黄土中的入渗沿垂直剖面可以划分为3个带:即活动带,稳定带和饱和带。活动带受大气降雨和蒸发的影响,为瞬态流,向下则转化为稳定流;稳定带含水率不变,但仍有稳定的水分运移至地下水位。地下水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在入渗和排泄条件长期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位可维持动态平衡。若地表入渗量加大,如灌溉或管道漏水等,稳定带含水率升高,并伴随地下水位抬升,以达到新的平衡,此水文动态转化过程会诱发滑坡。以延炼滑坡为例,分析了长期地表水间歇性滴渗条件下,边坡的水力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黄土深层滑坡主要与地表水入渗导致的地下水位抬升有关,由于其过程缓慢,容易被忽视而致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水分入渗 稳定带 深层滑坡
下载PDF
中国黄土中的风化壳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景波 黄春长 岳应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0-95,共6页
据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在布容期 0 .78~ 0MaBP形成的黄土剖面中确定了三个时期的风化壳 ,它们主要发育在黄土高原东南部。黄土中的风化壳是红褐色古土壤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转变而成的 ,厚度在 3~ 6m之间 ,风化壳剖面常由 3个层次构... 据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在布容期 0 .78~ 0MaBP形成的黄土剖面中确定了三个时期的风化壳 ,它们主要发育在黄土高原东南部。黄土中的风化壳是红褐色古土壤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转变而成的 ,厚度在 3~ 6m之间 ,风化壳剖面常由 3个层次构成 ,发育时间为 5~ 10万年不等。风化壳上部是发育好的红色古土壤 ,中部是褐黄色强风化破碎黄土 ,下部是棕黄色弱风化黄土。粘土矿物分析表明 ,黄土中的风化壳为伊利石—蒙脱石型。黄土中风化壳发育时的年均降水量在 90 0~ 10 0 0mm之间 ,是黄土高原降水丰富的气候事件的显示。黄土高原东南部和中部风化壳的发育证明黄土中有些古土壤确属淋溶型森林土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风化黄土 风化壳 降雨事件 淋溶土壤 亚热带气候
下载PDF
陕西长武古土壤深部风化剖面与环境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景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255,共4页
根据作者提出的 Ca CO3淀积深度理论、风化剖面的野外鉴别和室内 Ca CO3、磁化率测定、粒度分析 ,确定了陕西长武第 4、第5层古土壤底部之下存在深部风化黄土层和迁出了土壤层的 Ca CO3结核层。这种风化黄土层和 Ca CO3淀积层的发育表... 根据作者提出的 Ca CO3淀积深度理论、风化剖面的野外鉴别和室内 Ca CO3、磁化率测定、粒度分析 ,确定了陕西长武第 4、第5层古土壤底部之下存在深部风化黄土层和迁出了土壤层的 Ca CO3结核层。这种风化黄土层和 Ca CO3淀积层的发育表明当时风化淋滤作用超出了成壤带深度范围 ,指示长武第 4、第 5层古土壤为不具 Ca CO3淀积层的中酸性、淋溶型森林土壤。该风化层代表了降水丰富的气候事件 ,当时年均降水量为 90 0 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风化剖面 深层淋滤 降水事件 古土壤 环境
下载PDF
深厚黄土地基浸水湿陷变形及竖向土压力作用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屈宏录 刘德仁 +3 位作者 孙英萍 闫炳舟 徐硕昌 张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7-164,共8页
黄土地基浸水后的湿陷变形对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但以往研究对深厚黄土地基土浸水过程的湿陷特性及其土压力变化规律研究不够充分。以中兰铁路兰州新区南站某场地为例,开展现场浸水试验,对深厚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表位移及... 黄土地基浸水后的湿陷变形对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但以往研究对深厚黄土地基土浸水过程的湿陷特性及其土压力变化规律研究不够充分。以中兰铁路兰州新区南站某场地为例,开展现场浸水试验,对深厚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表位移及地基深层湿陷变形进行监测,同时埋设土压力盒,对浸水湿陷过程中地基土的竖向土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深厚黄土场地最大湿陷下沉量在150 cm左右,浸水范围10 m以外的地表基本不发生湿陷下沉;(2)根据深层沉降测试结果可知,0~15 m深度范围内该黄土地基为强湿陷土层,湿陷量达到120 cm左右,占整个场地湿陷量的80%以上,24 m深度以下地基土不发生湿陷,为非自重湿陷土层;(3)根据土压力监测分析,15 m深度以上的地基土浸水后土体结构完全溃散,测试得到的土压力即为上覆土体的自重压力,15 m深度以下的土体浸水后虽产生一定的湿陷下沉,但土体结构未发生完全破坏,对上覆自重荷载仍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研究结论可为中兰铁路后期工程及兰州新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黄土场地 现场浸水试验 地表变形监测 深层湿陷变形 竖向土压力
下载PDF
基于静力触探测试的深厚自重黄土场地湿陷性快速评价方法研究
8
作者 张天林 刘德仁 +4 位作者 李青 程富强 李保金 徐硕昌 张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67-1773,共7页
湿陷性是制约黄土场地工程建设的最主要因素。针对黄土场地现场浸水试验测试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在兰州新区黄土场地和靖远黄河高阶地黄土场地进行静力触探试验,研究静力触探锥尖阻力、锥侧阻力沿土层深度的变化关系,并在现场取原状... 湿陷性是制约黄土场地工程建设的最主要因素。针对黄土场地现场浸水试验测试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在兰州新区黄土场地和靖远黄河高阶地黄土场地进行静力触探试验,研究静力触探锥尖阻力、锥侧阻力沿土层深度的变化关系,并在现场取原状黄土试样进行室内湿陷试验,研究发现室内试验所测得的自重湿陷系数沿深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静力触探所测锥尖、锥侧阻力与自重湿陷系数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种通过静力触探试验结果快速评价黄土场地自重湿陷性的方法。基于上述方法,对兰州新区和靖远黄河阶地黄土场地其他点位的测试结果进行自重湿陷性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黄土场地 室内湿陷性试验 静力触探 湿陷性评价
下载PDF
黄土塬区包气带土壤CO2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9
作者 宋超 韩贵琳 +5 位作者 宁卓 刘丛强 魏杰 石迎春 王攀 柳满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2-1181,共10页
本文对甘肃省灵台县秋射村黄土包气带土壤CO2浓度及其δ13C、土壤含水量及细菌总数等指标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剖面中土壤CO2浓度远高于大气,不同黄土-古土壤层位的浓度有所差异,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包气带-饱水带界面附近S1... 本文对甘肃省灵台县秋射村黄土包气带土壤CO2浓度及其δ13C、土壤含水量及细菌总数等指标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剖面中土壤CO2浓度远高于大气,不同黄土-古土壤层位的浓度有所差异,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包气带-饱水带界面附近S14层位的CO2浓度最高,达4180μmol/mol。土壤CO2的δ13C主要集中在-21.31‰^-15.37‰之间,与1/[CO2]成正相关(r=0.7411)。表明灵台秋射剖面黄土CO2除来源于微生物分解土壤有机碳外,也与碳酸盐矿物-H2O-CO2化学平衡中碳酸盐沉淀的脱气作用有关。利用两端元混合法估算得到微生物降解有机碳对土壤CO2的贡献比例为40%~78%(平均65%),碳酸盐矿物风化/沉积过程对土壤CO2的贡献比例为22%~60%(平均35%),有机碳的贡献随深度递减,碳酸盐矿物沉积过程的贡献随深度递增。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黄土深层碳库内部碳库之间发生着碳的转化迁移,与大气碳库之间也存在着碳迁移。因此现代碳循环过程给黄土古气候定量重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未来黄土古气候研究需重新审视黄土中物质及能量的现代迁移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区包气带 土壤CO2 黄土深层碳库 古气候定量重建 黄土露头剖面
原文传递
深厚黄土地区风机混凝土塔架的桩基础设计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万军 黎青 周振平 《电力勘测设计》 2019年第10期6-10,共5页
介绍深厚黄土地区桩基类型、桩长、持力层和承台尺寸选定,对风机混凝土塔架的桩基础进行设计分析,并结合具体项目分析桩基的选型、稳定性、承载力、变形等重要参数。
关键词 深厚黄土 混凝土塔架 桩基础设计
下载PDF
小直径长素混凝土桩在防塌孔加固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运周 田丹丹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0期180-182,共3页
本文以兰州新区深埋黄土层上的建筑工程为例,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采用小直径长素混凝土桩在旋挖灌注桩施工防塌孔加固中的应用,对类似地层条件的桩基施工提供可借鉴经验。
关键词 小直径长素混凝土桩 深厚黄土层 桩基防塌孔加固 塌孔加固
下载PDF
黄土扩挖深基坑邻近结构特征响应研究
12
作者 戴兵强 刘寅昌 +1 位作者 周国梁 杨东亮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1-47,共7页
随着城市国土资源的日益开发,黄土地区城市空间日渐狭小,地下空间逐渐向更大更深的趋势发展。为满足黄土地区城市发展的需求,许多在建或已建基坑工程需继续扩挖,基坑扩挖可能对其周边结构物及土层产生不良影响。以施工中断数年的黄土深... 随着城市国土资源的日益开发,黄土地区城市空间日渐狭小,地下空间逐渐向更大更深的趋势发展。为满足黄土地区城市发展的需求,许多在建或已建基坑工程需继续扩挖,基坑扩挖可能对其周边结构物及土层产生不良影响。以施工中断数年的黄土深基坑工程为对象,基于依托工程的现场监测和数值分析结果,分析扩挖黄土基坑的变形及相邻结构的响应特征。依托工程的现场监测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的连续施工的工程相比,①扩挖基坑桩顶水平位移经历两次快速增长和变化较慢过程,即出现两次突变过程基坑开挖空间效应不明显,桩顶水平位移曲线近似为“S”形;②护坡桩桩顶沉降几乎不受降水影响;③护坡桩的悬臂端水平位移小于桩身中部水平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变形 相邻结构响应 现场量测 数值分析 扩挖黄土深基坑
下载PDF
非埋式桩板结构路基承载机制 被引量:22
13
作者 苏谦 王武斌 +2 位作者 白皓 廖超 赵伟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了研究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非埋式桩板结构路基的承载机制,选取试验段典型断面进行元器件布置与长期观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依据等刚度的原则引入综合转动刚度的概念,建立了纵、横向平面分析模型,对非埋式桩板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性进... 为了研究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非埋式桩板结构路基的承载机制,选取试验段典型断面进行元器件布置与长期观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依据等刚度的原则引入综合转动刚度的概念,建立了纵、横向平面分析模型,对非埋式桩板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实测结果表明:结构主筋应力测试值与理论值相差10%~30%,吻合较好,最大值出现在托梁支座断面上侧,为60.60MPa;桩侧土体承受约95%的荷载,且未产生负摩阻力;桩板结构的荷载传递规律与传统路基不同,桩基将荷载传递到更深的持力层,改善了路基软弱土体部分的受力状态;轨道结构完工半年后,承台板顶面最大累计沉降出现在中跨跨中断面,为1.0mm,满足沉降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埋式桩板结构 深厚湿陷性黄土 现场试验 承载机制 变形特性 荷载传递规律
原文传递
富水深埋黄土隧道变形规律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晓杰 梁庆国 +2 位作者 刘传新 张堂杰 王文卓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1年第2期23-32,共10页
以某在建富水黄土公路隧道为依托,对隧道的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进行现场监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围岩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深埋富水黄土隧道拱顶沉降比周边收敛量大,围岩变形受降雨的影响较大,且变形稳... 以某在建富水黄土公路隧道为依托,对隧道的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进行现场监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围岩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深埋富水黄土隧道拱顶沉降比周边收敛量大,围岩变形受降雨的影响较大,且变形稳定时间约为35 d;围岩的变形大致可分为变形快速发展、变形持续发展、变形稳定3个阶段;拱顶下沉及周边水平收敛随上、中、下台阶的开挖变化较大,每个施工步完成后应及时施作锁脚锚杆等支护措施,仰拱闭合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围岩变形与指数函数规律吻合,可利用指数函数模型预测;建议在富水黄土隧道施工中采用拱脚钢管桩与帷幕注浆来有效控制渗漏水及围岩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深埋黄土隧道 现场测试 变形规律 原因分析 控制措施
原文传递
基于松动圈理论深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强 刘勇 +3 位作者 宋玉香 雷升祥 朱永全 马凯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0054-10060,共7页
为研究深埋黄土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通过对深埋黄土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明确了松动圈的定义,推导了松动圈的表达式,提出了基于松动圈理论的深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并基于现场试验监测数据,与既有计算方法的计... 为研究深埋黄土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通过对深埋黄土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明确了松动圈的定义,推导了松动圈的表达式,提出了基于松动圈理论的深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并基于现场试验监测数据,与既有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分析了含水率变化对老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围岩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动圈为塑性区的内圈,是塑性区内切向应力小于初始地应力的部分;黄土隧道的松动圈较普通巷道和岩石隧道的松动范围大得多,更易受隧道开挖影响;基于松动圈理论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其他计算方法相比较,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接近且存在一定的安全储备,使用该方法对深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进行计算是可行的;含水率变化对黏聚力影响较大,由17%增大到21%时,黏聚力减小了25%,围岩压力增大了30%。可见,基于松动圈理论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可为深埋黄土隧道以及其他软弱土质围岩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压力 深埋黄土隧道 围岩应力状态 松动圈 现场试验
下载PDF
黄土公路隧道结构设计与施工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占厂 谢永利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60,81,共6页
针对黄土公路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工程实践的现实情况,结合白虎山隧道、新庄岭隧道、土家湾隧道三座黄土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力学性状研究成果,提出了以黄土公路隧道拱顶中心线侧压力系数为判据的深、浅埋界定的新方法,... 针对黄土公路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工程实践的现实情况,结合白虎山隧道、新庄岭隧道、土家湾隧道三座黄土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力学性状研究成果,提出了以黄土公路隧道拱顶中心线侧压力系数为判据的深、浅埋界定的新方法,指出应结合黄土特性及埋置深度进行隧道衬砌设计,不宜按计算摩擦角或围岩类别确定隧道的围岩压力;设计时除进行荷载计算外,还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经工程类比及综合研究后确定衬砌结构。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确定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例如,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应采用微台阶或分区微台阶法施工,而不采用侧壁导洞法或双侧壁导洞法;在取得同等支护效果的条件下应加强初期支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应特别注意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公路隧道 深、浅埋界定 围岩压力 施工方法
下载PDF
银西高铁特殊地层隧道修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新民 《中国铁路》 2020年第12期111-121,共11页
银西高铁是我国穿越黄土地层最厚和穿越黄土地层段落最长的有砟高速铁路,线路需穿越黄土古土壤层、红黏土膨胀地层、软塑黄土夹层带及高含水率黄土层等各类特殊软弱地层,特殊地层给隧道建设带来极大困难。基于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及现场... 银西高铁是我国穿越黄土地层最厚和穿越黄土地层段落最长的有砟高速铁路,线路需穿越黄土古土壤层、红黏土膨胀地层、软塑黄土夹层带及高含水率黄土层等各类特殊软弱地层,特殊地层给隧道建设带来极大困难。基于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及现场验证等方法,对复杂黄土隧道的结构设计、支护措施、软塑黄土改良技术及施工工法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实践证明,这些成果的应用极大保障了隧道工程的顺利进展,同时也提升了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建设水平。关键技术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西高铁 深厚软塑黄土夹层 高含水率黄土 膨胀土层 大断面隧道 修建技术
下载PDF
基于桩土相对位移特征的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晓广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2,共6页
湿陷性黄土地层桩基中性点不易准确把握,会导致部分工程实测负摩阻力高于规范参考值。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现场浸水试验,提出一种依据湿陷性土层厚度确定桩基负摩阻力分布新方法——相对位移法,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浸水试验场地... 湿陷性黄土地层桩基中性点不易准确把握,会导致部分工程实测负摩阻力高于规范参考值。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现场浸水试验,提出一种依据湿陷性土层厚度确定桩基负摩阻力分布新方法——相对位移法,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浸水试验场地累计沉降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深度为0~15 m时土体湿陷较为充分,15 m处接近饱和自重应力界限,15 m以下土层湿陷不充分,土中竖向应力增长幅度较小,22 m以下土层基本不发生湿陷;经验参数法与相对位移法计算得到的桩基承载力分别为2 926.5、3 251.6 kN,相对位移法得到的桩基承载力更能反映桩基承实际载能力,用于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设计能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 现场浸水试验 桩基础 负摩阻力 单桩竖向承载力
下载PDF
宝鸡渭河北岸大型深层黄土滑坡基本特征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孟静 胡秋韵 +3 位作者 石菊松 辛鹏 李滨 王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78-86,共9页
以宝鸡渭河北岸杨家村大型深层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野外地质详细调查、工程地质勘察和高密度直流电阻率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基本查明了杨家村滑坡的特征和稳定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家村滑坡属于深层多级旋转型黄土滑坡,滑面... 以宝鸡渭河北岸杨家村大型深层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野外地质详细调查、工程地质勘察和高密度直流电阻率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基本查明了杨家村滑坡的特征和稳定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家村滑坡属于深层多级旋转型黄土滑坡,滑面总体呈圆弧形,渭河北缘断裂从杨家村滑坡滑体中部通过,对滑坡结构具有控制性作用,新近纪三门组粘土层的变形破坏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内因。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杨家村滑坡目前总体处于稳定状态,需关注前缘局部失稳,研究结果可为杨家村滑坡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深层黄土滑坡 高密度直流电阻率法 活动断裂带 滑坡稳定性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地区新建铁路与水渠合理避让距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晓广 《铁道建筑技术》 2023年第4期39-43,共5页
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好、遇水易湿陷和较强水敏性工程特征。本文在对比分析中兰铁路典型不同成因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基础上,开展现场浸水试验,对不同成因黄土场地新建铁路与长大干渠合理避让距离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黄... 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好、遇水易湿陷和较强水敏性工程特征。本文在对比分析中兰铁路典型不同成因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基础上,开展现场浸水试验,对不同成因黄土场地新建铁路与长大干渠合理避让距离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黄土渗透系数大于10^(-4)cm/s、砂粒含量较大且结构疏松、孔隙发育时,铁路路基边坡外缘与水渠合理避让距离不小于20 m,对沉降敏感的高速铁路安全避让距离原则上需大于30 m;当黄土渗透系数小于10-5cm/s、砂粒含量较少且黏粒含量较高时,铁路路基边坡外缘与水渠合理避让距离不小于15 m。该研究结论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湿陷性黄土 物理力学性质 浸水试验 地表裂缝 避让距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