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DC桩处理变电站厚层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丽萍 王胜利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1年第4期35-38,共4页
对于变电站厚层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常规处理方法遇到施工上的困难,且沉降控制指标难以保证。孔内深层强夯挤密桩(DDC桩)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330 kV变电站而言又是首次采用,通过现场三个试桩区的桩身夯填质量、挤密效果、复合地基... 对于变电站厚层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常规处理方法遇到施工上的困难,且沉降控制指标难以保证。孔内深层强夯挤密桩(DDC桩)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330 kV变电站而言又是首次采用,通过现场三个试桩区的桩身夯填质量、挤密效果、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试验,提出了330 kV变电站DDC桩桩距、桩长、桩径等设计参数,经实体工程应用表明,DDC桩经适当设计后能消除变电站厚层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同时又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内深层强夯 黄土 湿陷性 变电站
下载PDF
某公路工程大厚度人工填土处置方案比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建红 《中国建材科技》 2020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公路工程穿越大厚度人工填土容易引发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变形开裂等问题,其处置设计方案有多种选择,如何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优方案对项目的成本投入、工期、安全风险及环保等有极大影响。本文以甘肃省某城区连接线公路工程为研究对象... 公路工程穿越大厚度人工填土容易引发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变形开裂等问题,其处置设计方案有多种选择,如何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优方案对项目的成本投入、工期、安全风险及环保等有极大影响。本文以甘肃省某城区连接线公路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选择了孔内深层强夯方案,一方面从安全着手,减少了因开挖扰动引起山体坍塌的风险,另一方面从环保入手,通过尽量少设置弃土场以充分保护植被,同时也满足了业主方对工期的要求。该方案的应用可为类似公路工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人工填土 设计方案 孔内深层强夯 方案比选
下载PDF
SDDC桩在宁夏南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荣磊 《价值工程》 2022年第29期97-99,共3页
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水工部分)二标段6#调蓄水池工程位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湿陷性黄土遇水沉降导致工程建筑物受损,所以地基的处理是重中之重,经过技术经济方案的对比,SDDC桩与混凝土灌注桩相比,可... 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水工部分)二标段6#调蓄水池工程位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湿陷性黄土遇水沉降导致工程建筑物受损,所以地基的处理是重中之重,经过技术经济方案的对比,SDDC桩与混凝土灌注桩相比,可节约成本386.83万元,且试验结果表明,SDDC桩处理后的地基土的平均湿陷系数小于0.015<设计值0.04,地基土的湿陷性全部消除,达到要求,最终选择孔内深层强夯法(SDDC)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蓄水池 孔内深层强夯 SDDC桩
下载PDF
孔内深层强夯处理设计与施工问题探讨
4
作者 付卫东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年第4期61-63,共3页
通过以孔内深层强夯处理的力学机理和物料平衡分析为基础,系统探讨了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一些需要明确的概念,并对该工法存在的模糊性问题进行探讨,并建议使用该类工法进行地基处理时优先采用EPC模式。
关键词 孔内深层强夯处理 设计与施工问题 探讨
下载PDF
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义强 《建筑施工》 2020年第12期2224-2225,2230,共3页
以太原市某低含水量、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为例,通过增湿处理和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法)成桩的水泥土桩处理工艺,解决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问题。现场试桩试验选取了桩距1300 mm和桩距1400 mm这2种方案进行比选。通过对单桩复合地基承... 以太原市某低含水量、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为例,通过增湿处理和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法)成桩的水泥土桩处理工艺,解决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问题。现场试桩试验选取了桩距1300 mm和桩距1400 mm这2种方案进行比选。通过对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湿陷性试验结果和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的评判,得出该工程最佳设计参数。该工艺为低含水量、深厚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孔内深层强夯法 增湿 沉管成孔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场地大型储罐基础设计
6
作者 郭东 郭明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0,40,共7页
结合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设的10万方大型钢储罐工程,从基础选型、承载力设计、地基处理、充水预压、沉降观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从经济性、施工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地基处理方案比选,确定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桩+灰土石垫层,... 结合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设的10万方大型钢储罐工程,从基础选型、承载力设计、地基处理、充水预压、沉降观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从经济性、施工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地基处理方案比选,确定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桩+灰土石垫层,提出对含水率较低的湿陷性土层进行预增湿技术,使土层达到最优含水率,解决桩沉管不易、拔管困难、较难消除湿陷性的问题,充水预压后进行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地基沉降随充水荷载增大而增大,在15d后趋于稳定,且储罐四周沉降大于中心点,但沉降量均小于估算值,地基处理效果达到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场地 10万方储罐 地基处理 孔内深层强夯桩 增湿 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