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逆系统理论的VSC-HVDC新型控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国栋 毛承雄 +1 位作者 陆继明 胡兆庆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47,50,共4页
在讨论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的控制策略中,根据所给出的拓扑结构,建立三相静止系统下的数学模型;再根据控制需要,通过派克矩阵,将VSC-HVDC转换为dq0旋转坐标下的数学模型;通过逆系统理论,将非线性VSC-HVDC系统强制线性化。同... 在讨论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的控制策略中,根据所给出的拓扑结构,建立三相静止系统下的数学模型;再根据控制需要,通过派克矩阵,将VSC-HVDC转换为dq0旋转坐标下的数学模型;通过逆系统理论,将非线性VSC-HVDC系统强制线性化。同时,为了实现直流输电系统有功和无功的解耦控制,选择直流电流和换流站交流输入输出电流作为反馈来设计相应的控制器,并采用李亚普诺夫间接法证明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下VSC-HVDC闭环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计算机数值仿真显示,大扰动下的系统动态响应特性较好,可实现无功、有功的解耦控制,且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系统理论 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 解耦控制
下载PDF
一种异步电机的电流环解耦控制方法 被引量:24
2
作者 齐丽英 王琛琛 +1 位作者 周明磊 王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4-180,共7页
在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中,电流控制器处于内环,对系统响应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矢量控制经过坐标变换后,电流环中的d、q轴之间仍存在交叉耦合,并且随着同步频率增加耦合分量加大;另一方面,数字延时的存在使耦合加剧进... 在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中,电流控制器处于内环,对系统响应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矢量控制经过坐标变换后,电流环中的d、q轴之间仍存在交叉耦合,并且随着同步频率增加耦合分量加大;另一方面,数字延时的存在使耦合加剧进一步降低了电流环特性,对于大功率低开关频率交流传动的影响尤其明显,严重时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为了实现良好的解耦控制,基于复矢量分析方法建立了更加精确完整的电机模型,提出一种电压解耦控制的电流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延时及其补偿方法,并通过复矢量传递函数对控制策略的动态解耦性及鲁棒性进行了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提高了电机动态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控制 解耦 复矢量 感应电机 矢量控制
下载PDF
二阶自抗扰控制器在三电机同步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星桥 唐琳 周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4,共6页
分析了三电机同步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结合自抗扰控制理论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二阶自抗扰控制器(ADRC)的三电机同步系统控制方案。设计了三个二阶ADRC分别对速度控制回路和两张力控制回路进行控制,实现了系统速度和张力之间的动态解... 分析了三电机同步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结合自抗扰控制理论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二阶自抗扰控制器(ADRC)的三电机同步系统控制方案。设计了三个二阶ADRC分别对速度控制回路和两张力控制回路进行控制,实现了系统速度和张力之间的动态解耦。在二阶ADRC中,扩张状态观测器将系统模型内扰、外扰以及速度张力之间的耦合影响统一视为系统总扰动,对系统总扰动进行实时观测和补偿。结合西门子S7?300 PLC构建了实验平台,进行了解耦特性、跟踪性能和抗负载扰动能力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二阶ADRC控制器不仅实现了三电机同步系统中速度和张力的解耦控制,还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控制 二阶 自抗扰控制 解耦控制 速度 张力
下载PDF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多目标优化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捷 顾冬冬 +2 位作者 孙明浩 郭晓静 高丽萍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12-119,共8页
三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广泛用于光伏发电领域。逆变控制方法用于提高并网系统效率和响应质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使用离散时间模型预测下一个采样周期所有可能的输出值,根据评估函数选取最优电压向量。将模型预测控制用于三相电压型并网... 三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广泛用于光伏发电领域。逆变控制方法用于提高并网系统效率和响应质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使用离散时间模型预测下一个采样周期所有可能的输出值,根据评估函数选取最优电压向量。将模型预测控制用于三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中。首先,建立三相光伏逆变器在d-q坐标系下的瞬时功率数学模型。其次,设计预测函数在线预测逆变并网参数。选择合适的目标函数控制逆变器下一采样周期的输出值。d-q坐标系下的跟踪精确迅速,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计算量小,无需PWM调制,更容易实现。然后,对模型预测控制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电流解耦控制减小系统输出有功功率,改变评估函数提高输出电流质量,修正交流侧电压参数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控制策略输出电流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较低的谐波畸变率,可快速跟踪给定的参考值,具有无功补偿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 模型预测控制 解耦控制 评估函数 预测函数
下载PDF
基于空间矢量电流调节器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解耦控制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孙驰 毕增军 魏光辉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37-40,68,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内环空间矢量电流调节器和外环同步坐标比例积分控制器相级联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控制方案,实现了对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解耦控制。内环使用了一基于三维空间矢量的电感电流内环调节器,使电感电流相当于一受控电流源... 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内环空间矢量电流调节器和外环同步坐标比例积分控制器相级联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控制方案,实现了对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解耦控制。内环使用了一基于三维空间矢量的电感电流内环调节器,使电感电流相当于一受控电流源,解除了电感电流引起的耦合效应。外环采用了同步电压控制器,使用一个简单的比例调节器就可实现输出电压跟踪的零稳态误差,保证了良好的稳态性能。电容电流参考前馈策略的使用解除了由滤波电容引起的耦合效应;负载电流前馈策略的使用使系统具有对各种负载的快速反应和适用能力。建立了整个系统在dqo空间的控制模型,实现了对d,q,o三个分量的独立解耦控制。给出了在各种不平衡和非线性负载情况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臂逆变器 解耦 模型 控制
下载PDF
智能控制高炉、焦炉混合煤气压力和热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江 《新疆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1年第2期231-235,共5页
介绍一类新型智能复合控制算法与模糊相结合 ,解决了冶金工业中高炉、焦炉混合煤气压力和热值不稳定难题 .实时控制结果表明 :本方案明显提高了控制精度 ,减少了压力和热值波动 。
关键词 模糊控制 解耦控制 冶金工业 高炉 焦炉 混合煤气 压力 热值 智能复合控制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高速运行时电流调节器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14
7
作者 夏超英 Sadiq ur Rahman 刘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03-312,共10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中,传统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PI)调节器在电机高速运行时电流环出现振荡的问题,首先,分析永磁同步电机传统电流环PI调节器设计带宽对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应用无源性理论分析了有参数偏差时,传统电流...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中,传统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PI)调节器在电机高速运行时电流环出现振荡的问题,首先,分析永磁同步电机传统电流环PI调节器设计带宽对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应用无源性理论分析了有参数偏差时,传统电流环去耦设计响应特性的变化,并给出维持系统稳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应用无源性和根轨迹分析2种方法,证明二自由度PI调节器的设计,可以明显改善电机高速运行时电流环的稳定性和性能,并提高去耦控制对参数偏差的鲁棒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PI调节器 解耦控制 无源性理论 二自由度PI
下载PDF
注塑机料筒多段温度PID神经网络解耦控制系统 被引量:4
8
作者 舒怀林 郭秀才 舒杰磊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04年第4期55-57,共3页
注塑机料筒温度是一类多变量、强耦合、大惯性控制对象,本文根据注塑机料筒温度控制的要求,利用PID神经网络构成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文中分析了注塑机温度控制的特点,给出了网络的结构和算法,对多段温度系统进行了实时仿真,显示了PID... 注塑机料筒温度是一类多变量、强耦合、大惯性控制对象,本文根据注塑机料筒温度控制的要求,利用PID神经网络构成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文中分析了注塑机温度控制的特点,给出了网络的结构和算法,对多段温度系统进行了实时仿真,显示了PID神经网络对注塑机料筒温度控制的良好解耦性能和自学习控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D 神经网络 解耦控制系统 自学习控制 多变量 显示 算法 注塑机 料筒温度 性能
下载PDF
VSC-HVDC统一电磁暂态模型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9
作者 皇甫成 汤广福 +1 位作者 阮江军 王燕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3-908,共6页
为了更好的应用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的新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发挥其技术优势,提出了VSC-HVDC统一电磁暂态模型并进行了其控制策略的研究。交流侧电磁暂态模型是基于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的;利用交流侧与直流侧瞬时有功功率相等的... 为了更好的应用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的新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发挥其技术优势,提出了VSC-HVDC统一电磁暂态模型并进行了其控制策略的研究。交流侧电磁暂态模型是基于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的;利用交流侧与直流侧瞬时有功功率相等的原理建立了直流侧电磁暂态模型,且该模型考虑了换流电抗器损耗等因素。利用前馈补偿法设计了解耦控制器以达到分别通过电流d轴和q轴分量来独立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目的。利用PSCAD/EMTDC对利用VSC-HVDC连接两端的有源网络以及对无源网络的供电进行仿真试验的结果证明,提出的计算模型及控制策略准确、可靠,对于各种干扰有较好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C-HVDC 电磁暂态模型 控制策略 解耦控制器 无源网络 PSCAD/EMTDC
下载PDF
多变量强耦合时变系统的PID神经网络控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舒怀林 郭秀才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18,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PID神经网络及其多变量强耦合时变控制系统。文中给出了网络的结构和算法,分析了时变对象的特点,对一组二变量强耦合时变系统进行了实时仿真。仿真结果显示:PID神经网络对多变量强耦合时变对象具有良好的... 介绍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PID神经网络及其多变量强耦合时变控制系统。文中给出了网络的结构和算法,分析了时变对象的特点,对一组二变量强耦合时变系统进行了实时仿真。仿真结果显示:PID神经网络对多变量强耦合时变对象具有良好的解耦性能和自学习控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 时变系统 神经网络 自学习控制 解耦控制 PID
下载PDF
静液驱动二次调节扭矩加载装置解耦控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战兴群 张炎华 赵克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501-1503,共3页
针对已经建立的二次调节扭矩加载实验装置中转速系统与转矩系统存在耦合的问题 ,设计了一个解耦网络 ,并给出了网络构造全过程 .该解耦网络的特点是 ,转速系统和转矩系统的控制器可以单独设计 ,并且只需考虑无干扰的情形 ,这样控制器的... 针对已经建立的二次调节扭矩加载实验装置中转速系统与转矩系统存在耦合的问题 ,设计了一个解耦网络 ,并给出了网络构造全过程 .该解耦网络的特点是 ,转速系统和转矩系统的控制器可以单独设计 ,并且只需考虑无干扰的情形 ,这样控制器的结构可以相当简单 ;当控制器结构和参数变化时 ,相应改变网络对等部分即可 .给出了考虑物理可实现性的仿真曲线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调节 加载装置 解耦控制 转速系统 转矩系统
下载PDF
多变量PID型神经元网络控制系统及在除氧器水位解耦控制中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启明 郑勇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3-37,共5页
介绍了多变量PID型神经元网络控制系统.给出了网络的结构和学习算法,说明了系统参数选取方法,分析了除氧器水位控制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对多变量强耦合的除氧器水位控制对象具有良好的解耦性能和自学习控制特性.
关键词 多变量 神经元网络 解耦控制 除氧器 水位控制 PID控制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机器人柔顺装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铁 刘文波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5,69,共5页
机器人进行轴孔装配时,末端初始位姿常存在偏差,如何利用力传感器获取的力信息调整末端位姿非常重要。对轴孔装配的模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装配接触点坐标系,并推导了接触点坐标系到力传感器坐标系的变换,解耦了由力传感器获得的力矩数... 机器人进行轴孔装配时,末端初始位姿常存在偏差,如何利用力传感器获取的力信息调整末端位姿非常重要。对轴孔装配的模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装配接触点坐标系,并推导了接触点坐标系到力传感器坐标系的变换,解耦了由力传感器获得的力矩数据。基于解耦的力信息,本文提出了直接调整法调整末端位姿,该方法简单,不需复杂计算,但调整步长单一。针对直接调整法的不足,文中将模糊控制应用于输入输出关系,使调整步长多样化。实验证明了模糊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孔装配 力信息 解耦 直接调整法 模糊控制
原文传递
考虑三次谐波抑制的对称六相与三相PMSM串联系统解耦控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闫红广 刘陵顺 +2 位作者 李永恒 赵国荣 王赛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58,70,共10页
针对单逆变器驱动的凸极式对称六相与三相PMSM串联系统中六相电机反电势3次谐波导致零序电流过大的问题,建立了考虑六相电机反电势3次谐波的串联系统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带谐波抑制的串联系统解耦控制策略,利用多维空间矩阵变换,在互相垂... 针对单逆变器驱动的凸极式对称六相与三相PMSM串联系统中六相电机反电势3次谐波导致零序电流过大的问题,建立了考虑六相电机反电势3次谐波的串联系统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带谐波抑制的串联系统解耦控制策略,利用多维空间矩阵变换,在互相垂直的三个平面内分别实现对2台电机的解耦控制以及零序电流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实现了2台电机的解耦运行和对零序电流的抑制,六相电机相电流中三次谐波含量由40. 35%降低到1. 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串联系统 零序电流 3次谐波 解耦控制
下载PDF
一种多变量自校正前馈解耦PID控制器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贵军 柴天佑 余文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2-135,158,共5页
提出一种多变量自校正前馈解耦PID控制器。利用Jury法确定了对任意时延、使闭环系统稳定的条件。该控制器适于非最小相位系统,可实现可测干扰的静态补偿。引射式跨音速风洞电子风洞的Mach数和稳定堤总压控制结果证明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前馈解耦 风洞控制 PID控制
下载PDF
爆破参数对煤层深孔预裂爆破裂隙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贾腾 黄长国 刘公君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6期193-195,共3页
基于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通过定义煤体爆破的裂隙扩展模型,建立深孔预裂爆破影响范围物理模型,计算不耦合系数、控制抽采孔等爆破参数条件下爆破裂隙的扩展形态。
关键词 爆破参数 深孔预裂爆破 不耦合系数 控制孔 裂隙扩展
下载PDF
定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中电流解耦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军 梁中华 +1 位作者 肖丹 祁春清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4年第6期654-657,共4页
研究了以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推导出了以定子磁场定向时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导出了定子电流在同步旋转坐标轴上的两个分量与磁链之间的关系和瞬时转矩公式,而且针对定子电流在q、d轴分量之间的解耦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了以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推导出了以定子磁场定向时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导出了定子电流在同步旋转坐标轴上的两个分量与磁链之间的关系和瞬时转矩公式,而且针对定子电流在q、d轴分量之间的解耦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仿真结果表明,可以实现电流isq只控制转矩Te,电流isd使Ψ1恒定的解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调速 矢量控制 解耦控制
下载PDF
地铁变风量空调系统节能与解耦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江建 冀兆良 《制冷》 2007年第2期81-84,共4页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地铁站空调系统所采用的定风量模式存在能耗大、不能很好的调节地铁热环境的缺点,提出在地铁站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而如何实现对地铁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稳定控制,是实现地铁空调系统节能,同时保证地铁站环境舒适性的前提。
关键词 地铁 节能 变风量 解耦控制
下载PDF
基于余弦定理的旋转潮流控制器功率解耦控制方法
19
作者 贾焦心 彭维锋 +2 位作者 颜湘武 邵晨 李铁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425-3435,共11页
旋转潮流控制器(RPFC)作为一种新型电磁型装置,具有控制方式灵活、调节精度高和可靠性强等优势,可有效解决有源配电网线路潮流不均衡及配电网区间联络线的潮流越限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根据RPFC的拓扑结构建立数学模型;其... 旋转潮流控制器(RPFC)作为一种新型电磁型装置,具有控制方式灵活、调节精度高和可靠性强等优势,可有效解决有源配电网线路潮流不均衡及配电网区间联络线的潮流越限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根据RPFC的拓扑结构建立数学模型;其次,针对RPFC接入后存在其输出有功与无功功率耦合的问题,提出了功率解耦控制方法,即基于余弦定理得到多个电气相量幅值与相位参数,根据线路有功与无功功率目标值分别计算RPFC输出电压的dq轴分量设定值,形成线路功率的闭环解耦控制;然后,将输出电压设定值合成并转换为两个旋转角的参考值,对定转子角进行闭环协调控制;最后,研制了一台容量为40 kV·A的RPFC装置样机,分别在设定值变动与负载扰动情况下进行控制实验,验证了RPFC对线路有功和无功功率解耦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配电网 旋转潮流控制器 余弦定理 坐标变换 解耦控制
下载PDF
动力学解耦的改进直接力控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骋 刘永才 +1 位作者 强文义 王长青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提出了一种动力学解耦的改进直接力控制技术,通过对传统直接力控制技术的改进,引入翼面气动力闭环控制回路,使空气动力学模型与刚体动力学模型分离,避免了空气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耦合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针对建模精度较高的... 提出了一种动力学解耦的改进直接力控制技术,通过对传统直接力控制技术的改进,引入翼面气动力闭环控制回路,使空气动力学模型与刚体动力学模型分离,避免了空气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耦合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针对建模精度较高的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解耦和控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分层递阶控制系统。根据翼面气动力可控特性分析结果,设计了基于广义逆的控制力分配算法,实现了控制力的有效分配,最后进行了仿真校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逆动力学的直接力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飞行器姿态运动和质心运动的解耦控制,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扰动能力和鲁棒性,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控制 直接力控制 动力学解耦 广义逆 控制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