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翻译标准的解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谈小兰 《福建外语》 2002年第1期40-43,共4页
彭长江教授在2000年《外国语》第5期上所发表的《翻译标准多,何以判是非》一文,表达了一种以科学主义为指导的翻译研究思想。本文认为翻译研究属于人文和社会科学,应摆脱科学主义的束缚。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学科领域,客观性问... 彭长江教授在2000年《外国语》第5期上所发表的《翻译标准多,何以判是非》一文,表达了一种以科学主义为指导的翻译研究思想。本文认为翻译研究属于人文和社会科学,应摆脱科学主义的束缚。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学科领域,客观性问题是很不相同的。在人文和社会科学中,不可能有所谓的客观标准。从解释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意义也具有不确定性,而且由于翻译目的与材料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衡量译文的标准。翻译标准只能是多元的,而不可能是一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标准 解构分析 解释学 翻译研究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希利斯·米勒解构批评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青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12-314,共3页
针对米勒在中国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分两个阶段梳理了国内学界以往对米勒解构批评的研究,指出:具体问题上有一些深入的研究,整体研究则尚多泛泛之论;重解构理论轻批评实践;重探讨米勒的解构批评与解构主义的关系,忽视其和新批评的... 针对米勒在中国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分两个阶段梳理了国内学界以往对米勒解构批评的研究,指出:具体问题上有一些深入的研究,整体研究则尚多泛泛之论;重解构理论轻批评实践;重探讨米勒的解构批评与解构主义的关系,忽视其和新批评的渊源。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勒 解构批评 解构主义 文学终结
下载PDF
从“重写鲁迅”到“弑父”——对美国华人学者鲁迅批评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3
作者 李石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0,共9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华人学者的鲁迅批评经历了审美批评、传记批评到解构批评的范式变化,与美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形成了同构关系。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后殖民思潮影响下,美国华人学者的鲁迅批评呈现出一种理论化趋势,对源头、总...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华人学者的鲁迅批评经历了审美批评、传记批评到解构批评的范式变化,与美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形成了同构关系。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后殖民思潮影响下,美国华人学者的鲁迅批评呈现出一种理论化趋势,对源头、总体性的批判性审视,使其普遍表现出极端的“弑父”倾向。在批评策略上,他们将“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视为国族主义的象征符号,并以怀疑主义的态度不断解构鲁迅的作者意图,从而颠倒了作家与批评家之间的权力关系。事实上,全球化的理论扩张尽管不断推动美国华人学者鲁迅批评的理论化和多元化,但也导致批评权力的独断,以及过度阐释、理论同质化、忽视文学事实等弊端,需要从认识论层面对之进行批判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批评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鲁迅 解构主义批评
下载PDF
解构之为辩护:理论和历史中的作者责任
4
作者 郑楠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1期187-198,共12页
回顾二十世纪风靡一时的解构主义运动,从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哲学筹划,到德曼(Paul de Man)的解构文论,再到“德曼事件”的爆发及事后德里达为德曼所作的辩护,理论与历史的走向发生了逆转:一度沉寂的“伦理主体”问题被重新提出,... 回顾二十世纪风靡一时的解构主义运动,从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哲学筹划,到德曼(Paul de Man)的解构文论,再到“德曼事件”的爆发及事后德里达为德曼所作的辩护,理论与历史的走向发生了逆转:一度沉寂的“伦理主体”问题被重新提出,传统作者中心主义批评和反作者中心论互换阵营再度交锋,作者在宣告死亡的瞬间归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批评 保罗·德曼 伦理主体
原文传递
希利斯·米勒文学伦理批评演进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勋 王洁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38,共5页
希利斯·米勒在其早期意识批评中寻找理想作者,关注文学活动中作者的伦理位置;进入解构主义批评后,他质疑对文本明确单一的阐释,从而解放多维文本意义;到文学述行批评阶段,他从文学言语行为角度探讨文学活动中的伦理秩序,思考文学... 希利斯·米勒在其早期意识批评中寻找理想作者,关注文学活动中作者的伦理位置;进入解构主义批评后,他质疑对文本明确单一的阐释,从而解放多维文本意义;到文学述行批评阶段,他从文学言语行为角度探讨文学活动中的伦理秩序,思考文学价值的实现路径。米勒在其毕生的文学批评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探寻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关注文学活动的伦理秩序与责任,贯穿着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批评 解构批评 文学述行批评 文学伦理 人文主义
下载PDF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58-162,共5页
误读理论是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涵盖了不确定性、互文性、反形而上学等重要解构思想。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文学接受的角度,认为误读是读者对具有"召唤结构"的文本在不同历史语境中作不同&qu... 误读理论是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涵盖了不确定性、互文性、反形而上学等重要解构思想。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文学接受的角度,认为误读是读者对具有"召唤结构"的文本在不同历史语境中作不同"填充",区别于作者原意,也区别于杜撰;二是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误读理论在此作为比较文学方法论而受到重视;三是对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对单个西方学者的相关论著的系统研究,还需要加强对解构主义误读理论内在体系的研究,增进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读 解构主义 互文性 反形而上学
下载PDF
解构的意义观与“寄生”式批评——从米勒与人文主义者的论争说开去 被引量:2
7
作者 郭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3,共5页
20世纪70年代末,解构批评主将希利斯·米勒与人文主义者艾布拉姆斯及韦恩·布斯之间爆发了一场精彩的笔战。审视这场举证扎实、论理严谨的笔战,可以让我们了解解构的主张与方法,借此澄清学界对解构意义观及"寄生"式... 20世纪70年代末,解构批评主将希利斯·米勒与人文主义者艾布拉姆斯及韦恩·布斯之间爆发了一场精彩的笔战。审视这场举证扎实、论理严谨的笔战,可以让我们了解解构的主张与方法,借此澄清学界对解构意义观及"寄生"式批评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批评 人文主义 意义观 “寄生”式批评
下载PDF
论解构批评与人文主义的历史交锋——回顾一场三十年前的学术论争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伟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解构批评作为一种文学观和批评方法,历经种种非议。其中尤以上世纪70年代末米勒与艾布拉姆斯及韦恩·布斯的论争最为激烈。在这场论争中双方立场鲜明、针锋相对,并且举证扎实、论理严谨。本文以文学批评多元论和解构意义观为相互交... 解构批评作为一种文学观和批评方法,历经种种非议。其中尤以上世纪70年代末米勒与艾布拉姆斯及韦恩·布斯的论争最为激烈。在这场论争中双方立场鲜明、针锋相对,并且举证扎实、论理严谨。本文以文学批评多元论和解构意义观为相互交织的两条线索,对这场学术论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够借此辨明解构批评的理路与方法,从而对其加以客观恰当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批评 人文主义 多元论 意义观
原文传递
米勒的《黑暗之心》解读及其文学批评转向
9
作者 宁一中 兰秀娟 《英语研究》 2022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黑暗之心》是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最负盛名的小说,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评论家们对它的解读,表现了不同的眼光,展示了不同的智慧。而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对这部小说的解读,则不仅表现出他... 《黑暗之心》是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最负盛名的小说,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评论家们对它的解读,表现了不同的眼光,展示了不同的智慧。而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对这部小说的解读,则不仅表现出他的深邃烛照与人生智慧,更契合了他的几次理论转向。通过对米勒的这一研究之研究(“意识的意识”),可以看出他辉煌的文学研究生涯的重要轨迹。米勒由意识批评到解构主义批评,再到言语述行理论等文学解读方法的转向,都在其对《黑暗之心》的解读中有迹可循。本文探讨米勒对《黑暗之心》的独创性阐释以及其中的理论转向,也对其批评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之心》 J.希利斯·米勒 意识批评 解构主义批评 言语述行理论
下载PDF
重复的魅力——《惊恐记》神话原型之解构批评
10
作者 孙晔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2-27,共6页
《惊恐记》是E·M·福斯特的首部奇幻类短篇小说,通过重复出现的意象和情节来表现其隐喻意义是小说的一大亮点。小说以希腊神话中的潘神为原型,构架出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离奇故事,旨在表达现代人对原始农业文明的追忆,讽刺英国... 《惊恐记》是E·M·福斯特的首部奇幻类短篇小说,通过重复出现的意象和情节来表现其隐喻意义是小说的一大亮点。小说以希腊神话中的潘神为原型,构架出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离奇故事,旨在表达现代人对原始农业文明的追忆,讽刺英国中产阶级虚伪外表下的冷漠疏离。借助美国解构主义大师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理论对小说中的重复现象进行解构批评,从全新的视角发掘小说的意义和内涵,更深刻地解读福斯特小说中神话元素的现实意义和多元文化共存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福斯特 重复理论 解构批评 神话原型
下载PDF
解构理论的回响与超越 被引量:1
11
作者 生安锋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3,共6页
雅克·德里达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解构理论的创始人,其影响力波及当代几乎所有的人文社科领域。为纪念一代伟人的辞世,清华大学举办了"德里达与中国:解构批评与思考学术研讨会"。文章简要叙述了大会主要发言者... 雅克·德里达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解构理论的创始人,其影响力波及当代几乎所有的人文社科领域。为纪念一代伟人的辞世,清华大学举办了"德里达与中国:解构批评与思考学术研讨会"。文章简要叙述了大会主要发言者王宁、J.H.米勒、龚鹏程等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由德里达所启动的解构主义思想已经化为一种普遍的思想方法,在当代学术研究,特别是在文化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纪念故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力求准确地把握和透彻地理解德里达的解构思想精髓,从而能够对其从精神实质层面上做出负责的、智性的回应,无论这种回应是褒奖还是批评,是弘扬还是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德里达 解构批评 解构主义
原文传递
《论解构》三十五年
12
作者 陆扬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1-57,共7页
乔纳森·卡勒于1982年出版的《论解构》时值"理论"一路畅行的大好时光。之后有关德里达和解构主义的著作不断更新面世,《论解构》始终不失为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第一经典。它可以说是美国解构批评的学院派代表,清晰而不晦... 乔纳森·卡勒于1982年出版的《论解构》时值"理论"一路畅行的大好时光。之后有关德里达和解构主义的著作不断更新面世,《论解构》始终不失为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第一经典。它可以说是美国解构批评的学院派代表,清晰而不晦涩、深入而不故作高深。2007年,《论解构》出25周年版,卡勒撰写《25周年版序言》,回顾解构批评在美国的一路历程,或许可以说明时至今日,虽然"理论"风光不再,何以解构主义作为正统哲学可能依然面临着多重抵制,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路,却丝毫不爽是完成了反仆为主、反客为主,由边缘挺近中心进而占据中心这一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 卡勒 解构批评 伦理学
下载PDF
解构批评的研究现状与价值
13
作者 苏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46-51,共6页
一段时期以来,学界对解构批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对解构批评基本观念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些误解,同时研究也还不够系统化,还没有真正立足当下来展开研究。而若要深刻把握某一批评理论,就需要对... 一段时期以来,学界对解构批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对解构批评基本观念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些误解,同时研究也还不够系统化,还没有真正立足当下来展开研究。而若要深刻把握某一批评理论,就需要对其基本价值观念进行深入探讨。解构批评彻底颠覆了反映论的文学观念,认为文学不是模仿现实,而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文学具有超时空性;阅读总是一种暴力行为,这是由文本的修辞特性所决定的;文学的自由精神集中表现在文学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以及文学想象、构造世界的能力。对解构批评的评价应该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针对其主张及其阐释文本的效用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批评 修辞 文本 文学精神
下载PDF
解构批评之文学观
14
作者 苏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5-99,共5页
在解构批评看来,不存在什么超验的文学本质,文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比其他语言更直接地呈现为修辞性语言。文学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一是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二是文学想象、构造世界的能力。文学不仅创造了一个可能的世界,而且生产出我们感... 在解构批评看来,不存在什么超验的文学本质,文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比其他语言更直接地呈现为修辞性语言。文学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一是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二是文学想象、构造世界的能力。文学不仅创造了一个可能的世界,而且生产出我们感知世界以及表达和沟通的方式。任何求助于社会历史、精神分析、作家本身,以及结构主义所谓的"语法结构"等等的批评方式都是对文学莫大的伤害,文学的本质不在文学之外,而在于文学语言或诗性语言本身。文学所展示的世界具有奇异性,文学使用施为性语言、修辞语言,文学为人类提供了某种想象和构造新世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批评 修辞 施为性语言 文学本质
下载PDF
解构视野中的时间性修辞
15
作者 郭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70-72,共3页
解构批评家保罗·德·曼常以一种修辞阅读作为典型的解构策略。众多辞格之中,其非常看重寓言和反讽。保罗·德·曼认为寓言与象征的区别在于,寓言是一种时间性而非空间性修辞,反讽与寓言相类似,也是一种时间性修辞。借... 解构批评家保罗·德·曼常以一种修辞阅读作为典型的解构策略。众多辞格之中,其非常看重寓言和反讽。保罗·德·曼认为寓言与象征的区别在于,寓言是一种时间性而非空间性修辞,反讽与寓言相类似,也是一种时间性修辞。借由寓言和反讽这两种时间性修辞,保罗·德·曼揭示出语言、文本、文学的虚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批评 保罗·德·曼 时间性修辞 寓言 反讽
下载PDF
希利斯·米勒与美国解构主义批评的“伦理转向”
16
作者 李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68,共12页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法国后结构主义的“他者伦理”与美国社会平权运动产生合流,形成声势浩大的反正统、尊重多元差异的文化思潮,也极大影响了美国解构主义批评以及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乃至各种文化研究潮流。然而,他者伦...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法国后结构主义的“他者伦理”与美国社会平权运动产生合流,形成声势浩大的反正统、尊重多元差异的文化思潮,也极大影响了美国解构主义批评以及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乃至各种文化研究潮流。然而,他者伦理的绝对化也导致文本被赋予过度的政治阐释,造成理论话语的分裂和泛滥。米勒的批评伦理转向就是对“他者伦理”的反思。他试图回到康德的绝对道德律令,强调叙述的确定性法则,建构一种尊重文本的阅读伦理。但是,对于如何建构确定的阅读规范这一关键问题,米勒始终显得犹疑不决,显示了他的局限性。对于国内学界而言,米勒的批评伦理转向有必要的知识意义,启示了从跨文化批评领域进一步拓展“强制阐释论”的反思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解构主义批评 希利斯·米勒 批评伦理 强制阐释
原文传递
解构批评家米勒小说“重复”论:兼论戴维·洛奇的“重复”及汉语中的复叠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青岭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2期263-265,共3页
"重复"是米勒解构小说批评的核心概念。米勒认为凡在文本中出现两次以上的相同或相近事例都可以称作重复。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一部小说都是一个复杂的由重复、重复中的重复、以链条的形式与其它重复形成链形联系重复组成的编... "重复"是米勒解构小说批评的核心概念。米勒认为凡在文本中出现两次以上的相同或相近事例都可以称作重复。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一部小说都是一个复杂的由重复、重复中的重复、以链条的形式与其它重复形成链形联系重复组成的编织体。米勒对"重复"概念的这一界定打破了单一文本的界限,向作者、读者、社会开放,米勒进而认定,重复在确定意义的同时也取消了意义的确定性,因此文本自我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勒 重复 解构批评
下载PDF
论伊格尔顿的革命批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9,共7页
伊格尔顿在解读本雅明时使用的"革命批评"范畴常被研究者等同于"政治批评""意识形态批评",而"革命批评"与文化革命、革命文化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其中蕴含的革命性能量被弱化乃至忽略。伊格... 伊格尔顿在解读本雅明时使用的"革命批评"范畴常被研究者等同于"政治批评""意识形态批评",而"革命批评"与文化革命、革命文化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其中蕴含的革命性能量被弱化乃至忽略。伊格尔顿指出,"革命批评"既预示了当代解构主义的批评实践,又与解构主义有着质的差别。需要注意的是,他对解构主义的另一些描述有些漫画化、简单化。有学者认为,"革命批评"是伊格尔顿理想中的批评取向,这种看法忽视了"革命批评"中存在的唯心主义缺陷问题,也忽略了伊格尔顿对本雅明"星座化"批评模式的心仅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革命批评 解构主义 理想的批评
下载PDF
解构批评与意义生产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诗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3-50,共8页
西方解构主义思想对结构主义的突破,不仅仅打破了文本的神话,让文本的意义可以无限度地向结构之外延伸。同时,解构主义思想家们把文本概念扩展到广义的社会性文本概念时,意义生产就指向了更为宽泛的领域。让社会文本化,也即由各种叙事... 西方解构主义思想对结构主义的突破,不仅仅打破了文本的神话,让文本的意义可以无限度地向结构之外延伸。同时,解构主义思想家们把文本概念扩展到广义的社会性文本概念时,意义生产就指向了更为宽泛的领域。让社会文本化,也即由各种叙事建构起来的社会大文本,成为了值得解读的对象。而理论话语也就成为了实现意义生产的重要武器。解构批评影响之下,一大批相关的思想话语出现,它们成为进一步解放结构化意义的思维工具,也成为破解现时代话语修辞术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批评 意义生产 修辞话语 文本理论
下载PDF
解构主义文学批评与新批评之关系研究
20
作者 王敏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20-22,共3页
新批评对解构批评家保罗·德·曼的修辞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批评关于文学语言本体地位及其含混性的研究、文本"细读法"的理论和实践,构成德.曼修辞理论不可或缺的理论来源;然而,德.曼否定新批评所主张的文学语言... 新批评对解构批评家保罗·德·曼的修辞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批评关于文学语言本体地位及其含混性的研究、文本"细读法"的理论和实践,构成德.曼修辞理论不可或缺的理论来源;然而,德.曼否定新批评所主张的文学语言的交流作用,尤其反对"有机整体"的文本观,强调语言修辞性所带来的文学意义的不确定性,主张依据读者阅读过程中文本文字间游戏式的互动来阐释意义,打破了新批评对整体化的追求,形成独特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 解构批评 含混 细读 有机整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