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仓山、南大巴山前缘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岩峰 曲国胜 +1 位作者 刘殊 张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5-292,共8页
在对四川盆地东北部盆山结合部地表地质和石油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米仓山前缘构造、南大巴山前缘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发现了二者的共性和不同,二者均以双重构造为主,通过古生代构造层的叠置,而迅速抬升出露地表,... 在对四川盆地东北部盆山结合部地表地质和石油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米仓山前缘构造、南大巴山前缘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发现了二者的共性和不同,二者均以双重构造为主,通过古生代构造层的叠置,而迅速抬升出露地表,米仓山前缘以被动顶板双重构造为主,即典型的"三角带"构造,南大巴山前缘以主动顶板双重构造为其显著特征;初步分析了原因,区域滑脱层,特别是嘉陵江组-雷口坡组膏盐岩滑脱层及古生界泥页岩滑脱层,构成了顶板和底板逆冲断层,其间的台地相碳酸盐岩构成了断夹块,受米仓山早期基底隆升和侧向挤压,形成了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南大巴山递进挤压变形,形成了主动顶板双重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构造 滑脱层 变形机制 米仓山 南大巴山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深层五峰组—龙马溪组裂缝孔隙评价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玉满 王宏坤 +2 位作者 张晨晨 李新景 董大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1-539,共9页
根据川南坳陷中部和北部5口评价井资料,对四川盆地南部深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进行裂缝孔隙的多方法识别和定量评价,初步揭示了川南坳陷深层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集特征。形成4点认识:(1)在川南坳陷中部深层,... 根据川南坳陷中部和北部5口评价井资料,对四川盆地南部深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进行裂缝孔隙的多方法识别和定量评价,初步揭示了川南坳陷深层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集特征。形成4点认识:(1)在川南坳陷中部深层,无论是局部构造高点、翼部还是低部位,五峰组—龙马溪组产层储集空间均以基质孔隙为主,微裂缝总体不发育,与长宁、威远和涪陵气田的基质孔隙相近;(2)在川南坳陷北部深层,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段以基质孔隙为主,裂缝孔隙主要分布于局部不连续的深度点,总孔隙度为3.5%~6.7%,平均值为5.3%,裂缝孔隙度为0~2.1%,平均值为0.3%;(3)川南坳陷中部和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产层裂缝孔隙欠发育,并以大面积基质孔隙型为主,间接说明该地区构造活动相对较弱,对页岩储集层改造作用不及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地区;(4)寒武系膏盐岩的发育规模与分布特征是五峰组—龙马溪组裂缝孔隙发育的关键控制因素。研究认为,L7井区、Gs1井区、四川盆地东部、鄂西等地区寒武系膏盐层厚度大且分布稳定,五峰组—龙马溪组"甜点层"在燕山期以来的盐底滑脱构造中易形成裂缝孔隙发育段,是川南坳陷及其周边深层裂缝孔隙发育的潜在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南坳陷 页岩气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基质孔隙 裂缝孔隙 膏盐层 脱变形
下载PDF
褶皱—冲断体系双层滑脱构造变形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玉萍 尹宏伟 +2 位作者 张洁 徐士进 解国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428,共5页
褶皱冲断带是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滑脱层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显著作用。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在模型中设置2套滑脱层,并改变其厚度和位置,研究了褶皱冲断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双滑脱层褶皱冲... 褶皱冲断带是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滑脱层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显著作用。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在模型中设置2套滑脱层,并改变其厚度和位置,研究了褶皱冲断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双滑脱层褶皱冲断带中,主要形成自底部滑脱层向上传播的正向逆冲断层,断层以前展式发展,岩层在上部滑脱层以上弯曲形成断层相关褶皱。当2个滑脱层距离相近时,作为一个整体对断层起控制作用,形成的正向逆冲断层数目少,有利于反向逆冲断层形成;与2个滑脱层距离较远时,下部滑脱层对逆冲断层起主要控制作用,形成较多的正向逆冲断层和较少的反向逆冲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滑脱层 断层相关褶皱 褶皱冲断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S波速度结构及其动力学含义——远震接收函数提供的证据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洪双 高锐 +5 位作者 田小波 滕吉文 李秋生 叶卓 刘震 司少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82-3992,共11页
利用青海和甘肃地震台网2007—2009年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提取多频段P波接收函数,反演得到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及相邻地块下方0~100km深度的地壳和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上、下地壳之间普遍存在一个S波速度低... 利用青海和甘肃地震台网2007—2009年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提取多频段P波接收函数,反演得到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及相邻地块下方0~100km深度的地壳和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上、下地壳之间普遍存在一个S波速度低速层,其深度由南端的约35km向北变浅约为20km,推测该低速层为一壳内滑脱层,表明东北缘地区的上地壳变形与下地壳解耦,从滑脱层的深度分布可以认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缩短自南向北进行,现阶段以上地壳增厚为主;(2)昆仑—西秦岭造山带的下地壳厚度较北侧的祁连地块薄,一种推测是西秦岭造山带的下地壳抗变形能力更强,也可能这种差异在块体拼合前已经存在;(3)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鄂尔多斯和阿拉善地块的下地壳S波速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正梯度增加的S波速度结构反映较高黏滞性的下地壳,推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结构不利于下地壳流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壳S波速度 接收函数 壳内低速层 滑脱层
下载PDF
Multi-level decollement zones and detachment deformation of Longmenshan thrust belt,Sichuan Basin,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20
5
作者 TANG LiangJie1,2,3,YANG KeMing4,JIN WenZheng1,2,3,L ZhiZhou4 & YU YiXin1,2,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 and Prospect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2 Key Laboratory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2249,China +1 位作者 3 Basin and Reservoir Research Center,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4 Southwest Division Company,SINOPEC,Chengdu 610081,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32-43,共12页
As is well known that many decollement layers were developed in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Si-chuan Basin,China.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explanation of seismic profiles and analysis of the balanced sections,we ca... As is well known that many decollement layers were developed in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Si-chuan Basin,China.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explanation of seismic profiles and analysis of the balanced sections,we can divide the decollement zones into 3 categories: (1) the deep level decolle-ment zones,including the crust-mantle decollement layer,intracrustal decollement layer,and presinian basal decollement layer. The main structural styles of their deformation are the crust-mantle decoup-ling detachment deformation,the basal ductile shear deformation,etc.; (2) the middle level decollement zones,including the Cambrian-Ordovician decollement layer,the Silurian decollement layer,etc.,the main structural styles of their deformation are the isopachous fold,the angular fold,the saddle struc-ture,and the combination styles of them; and (3) the shallow level decollement zones,including the Xujiahe Formation decollement layer of Upper Triassic and the Jurassic decollement layers,the main structural styles of their deformation are the thrust-nappe tectonic,the pop-up,the triangle zone ,the duplex,etc. Multi-level decollement zones not only made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develop many different deformation styles from deep place to shallow place,but also made some local areas have the superimposition of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apparently.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multi-level de-collement zones have a very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shaping and evolution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ollement layer structural styles MULTI-LEVEL decollement ZONES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原文传递
华北地区两个世代深部构造的识别及其意义——燕山运动与深部过程 被引量:20
6
作者 邢作云 邢集善 +2 位作者 赵斌 刘建华 袁晓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3-441,i0001,共10页
通过对华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成果的研究,将其深部构造划分为三带:1大型软流圈上涌柱带,主要出现两个大型软流圈上涌柱;2过渡带,呈现4个小型软流圈上涌柱(软块)与岩石圈较厚区(硬块)相间的构造格局;3巨厚岩石圈带,为巨厚岩石圈(鄂尔多斯... 通过对华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成果的研究,将其深部构造划分为三带:1大型软流圈上涌柱带,主要出现两个大型软流圈上涌柱;2过渡带,呈现4个小型软流圈上涌柱(软块)与岩石圈较厚区(硬块)相间的构造格局;3巨厚岩石圈带,为巨厚岩石圈(鄂尔多斯硬块)稳定区。依据岩石圈热力学衰减原理,一定体积的深部构造可存留200~300Ma之久,而传导入浅表的热量则扩散较快。故以大地热流值为主,结合浅层岩浆活动可将本区中生代与新生代的软流圈上涌柱区分开来:渤海湾柱、大同柱和南阳柱属新生代,邯郸柱、中条柱和吕梁柱则属于中生代燕山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燕山期深部构造与浅表岩浆构造活动关系的模式:在强大的分散热力作用下,软流圈上涌柱柱头中大量热浮物质向上熔蚀薄的岩石圈及下地壳,混染而主要形成中酸性岩及有关矿产;而在软流圈上涌柱与岩石圈的陡接触处,由于该处热力集中,致使幔源物质底侵下地壳,并再熔融上侵形成偏碱性—碱性杂岩及相应矿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世代 深部构造 燕山运动 软流圈上涌柱 柱头 滑脱
下载PDF
平衡剖面正演模拟技术在松辽盆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功成 梁慧社 +1 位作者 徐宏 蔡希元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合理的进行构造解释是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的环节.平衡剖面正演模拟可以快速、有效地检验地震解释的正确性,提供合理的解释模型.同时可以动态地显示构造变形历史,为研究油气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依据.根据剖面要素与构造变形的关系,选择... 合理的进行构造解释是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的环节.平衡剖面正演模拟可以快速、有效地检验地震解释的正确性,提供合理的解释模型.同时可以动态地显示构造变形历史,为研究油气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依据.根据剖面要素与构造变形的关系,选择模拟参数为:层面、断层、滑脱面、剥蚀面,平衡剖面的正演过程为:剖面初部解释、正演模拟、剖面比较、剖面详细解释.对松辽盆地实际剖面的模拟表明,盆地裂谷期断陷盆地结构主要受边界主断层滑脱面形态及其深度控制,反转构造受早期断层滑脱面形态控制,利用断弯褶皱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大庆长垣的成因.因此在伸展地区构造解释中,要进行滑脱构造的研究,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 平衡剖面 构造分析 松辽盆地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川东北-大巴山盆山体系岩石圈结构及浅深变形耦合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秋生 高锐 +5 位作者 王海燕 张季生 李朋武 卢占武 管烨 侯贺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2-620,共9页
近年来,盆山体系研究已经成为大陆动力学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之一。为了进一步理解大巴山前陆的构造演化,解决该区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与中国石化南方公司合作,2007年完成了一条300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基于深地震反射剖... 近年来,盆山体系研究已经成为大陆动力学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之一。为了进一步理解大巴山前陆的构造演化,解决该区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与中国石化南方公司合作,2007年完成了一条300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基于深地震反射剖面提供的岩石圈结构的几何图式和深地震测深剖面提供的速度数据,作者分析了川东北-大巴山盆山体系的岩石圈结构特征,探讨了变形样式与岩石圈结构的关系,提出了对大巴山造山带形成的新认识。川东北-大巴山盆山体系继承了扬子克拉通基底。较大的岩石圈厚度和强度,导致扬子克拉通在与华北克拉通拼合后的陆内造山过程中,将其收缩变形集中在其顶部而不是中下地壳,区域性的拆离层使盖层和基底解耦,结晶地壳保持弹性只出现大尺度的挠曲几乎没有横向缩短,故大巴山造山带表现为"薄皮"、"无根"的特征。大巴山造山带的席卷深度和变形样式主要受区域性的深部滑脱面控制,该滑脱面发育于寒武系底部泥岩层内,由TWT4.0s反射所指示。沿该滑脱面,城口断裂将南秦岭震旦系和古生界地层逆冲到浅表并向南西推覆60km叠置于四川盆地中-古生界地层之上;且镇巴断裂和城口断裂均收敛于该滑脱层,其下伏的变质岩层基本未卷入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造山带 前陆盆地 深地震反射剖面 深地震测深剖面 岩石圈结构 滑脱层
下载PDF
Study of tectonic layering motion and layering mineralization in the Tongling metallogenic cluster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淦国 张达 臧文拴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8期852-863,共14页
Analysis of the deep tectonics and cover tectonic deformations shows that tectonic layering motion is a typical lithospheric characteristic in the Tongling area and the metallogenic belt of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C... Analysis of the deep tectonics and cover tectonic deformations shows that tectonic layering motion is a typical lithospheric characteristic in the Tongling area and the metallogenic belt of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Controlling of the deep tectonosphere over the shallow-seated tectonosphere involves various grades of tectonic layering motions. Multi-layer, multi-grade, and multi-directional gliding tectonics are the specific modes of tectonic layering motions in the cover of the Tongling metallogenic cluster. The gliding tectonics developed based on S-shaped folds of the Indosinian, and was continuously active in the Yanshanian. They correspond to the deformation systems of the EW and NNE extensions. The control of tectonic layering motion acts against ore-forming processes, the different interlayer gliding belts can easily form different genetic-type deposits, and the ore-forming features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ame gliding layer are different. All of these characte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ectonic gliding mechanisms, tectonic compounding characteristics, features of metallogenic wall rocks, and types of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NGLING METALLOGENIC cluster TECTONIC LAYERING motion decollement structure LAYERING ore-forming.
原文传递
渝东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高氮低烃成因 被引量:15
10
作者 焦伟伟 汪生秀 +2 位作者 程礼军 罗情勇 方光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82-1890,共9页
聚焦渝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高有机碳、微含烃、高含氮的复杂特性,从气体组分、成因类型等有机地球化学角度出发,利用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追踪氮气来源,挖掘牛蹄塘组高含氮的原因,最终结合勘探实践建立渝... 聚焦渝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高有机碳、微含烃、高含氮的复杂特性,从气体组分、成因类型等有机地球化学角度出发,利用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追踪氮气来源,挖掘牛蹄塘组高含氮的原因,最终结合勘探实践建立渝东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破坏散失模型,为评价选区和勘探部署提供参考。牛蹄塘组页岩气属高温裂解气,氮气含量普遍高于90%,烃类不足3%,其中氮气是有机质热演化氮气和大气氮气的混合成因气;上震旦统灯影组顶部的不整合面与周围深大断裂沟通,构成了水体侵入和气体散失的通道,底板封盖能力差、深大断裂发育和流体活动频繁是渝东南地区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最主要的3个破坏因素,是导致牛蹄塘组页岩气"高氮、低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 下寒武统 页岩气 氮气来源 滑脱层 不整合面
原文传递
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鼾症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梅 李延忠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腺样体切除术与剥离术治疗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择期手术治疗的68例鼾症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剥离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低...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腺样体切除术与剥离术治疗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择期手术治疗的68例鼾症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剥离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鼾症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疼痛分级较低,其正常所占比例为50.00%,高于对照组的11.76%,而对照组中、重度所占比例分别为44.12%、14.71%,均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但其高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观察组OSA-18评分明显降低,分别为(46.66±7.87)分、(33.47±10.59)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鼾症患者,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优化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鼾症 剥离术 腺样体切除术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症状
下载PDF
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剥离术与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和清 刘红明 +6 位作者 周高标 孙斌 潘广新 李建业 邢继章 李迪 洪泉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4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通过与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相比较,评估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剥离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采用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剥离术或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16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相关... 目的通过与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相比较,评估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剥离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采用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剥离术或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16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术组切除前列腺(19.96±13.57)g,剜除术组切除前列腺(17.04±11.8)g;剥离术组的手术时间(100.7±27.8)min略大于剜除术组(97.89±40.3)min(P=0.101);剥离术组的术中出血量(10.8±7.42)ml小于剜除术组(22.73±10.9)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最大尿流率术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剥离术与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相比,有相同的近期疗效,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而且操作较容易,更利于推广实施,能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ΜM激光 剥离术 剜除术 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白垩纪弧后盆地的地壳变形及初始高原的形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元 许志琴 +4 位作者 李广伟 马士委 马绪宣 陈希节 赵中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61-3872,共12页
在藏南"南冈底斯岩浆弧"的北侧,发育一个白垩纪碳酸盐-碎屑岩组成的弧后盆地,盆地基底为早侏罗纪火山岩,其上被大面积晚白垩世-古新世林子宗群火山岩(62~45Ma)角度不整合覆盖,以及65~40Ma花岗岩基的侵位。南冈底斯弧后盆地的... 在藏南"南冈底斯岩浆弧"的北侧,发育一个白垩纪碳酸盐-碎屑岩组成的弧后盆地,盆地基底为早侏罗纪火山岩,其上被大面积晚白垩世-古新世林子宗群火山岩(62~45Ma)角度不整合覆盖,以及65~40Ma花岗岩基的侵位。南冈底斯弧后盆地的主要地壳变形表现为:在自北向南剪切应变下,以早侏罗世火山岩与晚侏罗-白垩世沉积岩之间的冈底斯滑脱带(GD)为主要构造底面,与上部白垩纪地层的强烈褶皱和铲式构造一起组成的"滑脱-褶皱"构造样式。研究表明,弧后盆地的滑脱-褶皱构造是90~62Ma期间与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板片俯冲有关的弧后盆地地壳缩短、加厚和造山作用的表征。大面积存在的冈底斯林子宗火山岩与其下部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是一种"火山披盖式"的不整合,说明冈底斯弧后盆地经历伸展到地壳缩短变形、造山隆升和剥蚀夷平的演化过程,标志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的转换。提出南冈底斯初始高原在晚白垩世俯冲条件下开始形成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弧后盆地 滑脱构造 洋-陆转换 初始高原
下载PDF
雪峰山地区变质核杂岩与沃溪金矿 被引量:8
14
作者 侯光久 索书田 +1 位作者 魏启荣 郑贵洲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8-62,共5页
笔者通过对雪峰山地区变质核杂岩的发现和研究,认为它与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具有独特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文中还以沃溪金矿为例,讨论了变质核杂岩对脉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雪峰山 滑脱带 变质核杂岩 金矿床 控矿作用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达肯大坂群与滩间山群的接触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夏元祁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柴达木北缘古元古界达肯大坂群片麻岩系与上奥陶统滩间山群绿片岩系之间先存的角度不整合已经受到后期滑脱构造变形的强烈改造,是一种变质岩区特有的构造接触关系——隐蔽不整合,从而明确"过渡带"片岩系实质上是一条变质滑脱... 柴达木北缘古元古界达肯大坂群片麻岩系与上奥陶统滩间山群绿片岩系之间先存的角度不整合已经受到后期滑脱构造变形的强烈改造,是一种变质岩区特有的构造接触关系——隐蔽不整合,从而明确"过渡带"片岩系实质上是一条变质滑脱带,是伸展体制下低角度正断层沿不整合面滑脱拆离的产物,其主体应划归达肯大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构造 滩间山群 达肯大坂群 柴达木 接触关系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段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9
16
作者 庞崇友 张亚东 +1 位作者 王静 武铁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4-285,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段是西缘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该区的地下构造模式由于受地下构造复杂与地震资料品质差的影响长期以来缺乏清晰的认识。通过地表地质、大量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纵向上以下古生界类复理石浊积岩系、上古生界煤系...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段是西缘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该区的地下构造模式由于受地下构造复杂与地震资料品质差的影响长期以来缺乏清晰的认识。通过地表地质、大量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纵向上以下古生界类复理石浊积岩系、上古生界煤系区域性滑脱层为界,将该区划分为上部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和下部的原地系统。前者断裂、褶皱发育,由6个逆冲席组成,横向分带性特征明显,自西向东划分为逆冲推覆构造主体、前缘过渡带、前缘带三个带;后者构造变形较弱,总体为西倾单斜,局部地区发育完整背斜圈闭。前缘过渡带、前缘带及原地系统勘探目的层众多,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好,勘探前景较好;逆冲推覆构造主体目的层已裸露,油气生成与保存条件较差,勘探潜力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模式 滑脱层 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原地系统 勘探前景
下载PDF
湘中涟源凹陷内的滑脱构造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义方 《湖南地质》 1989年第2期10-17,共8页
祁阳弧的成型和侏罗山式褶皱的发育,是在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盖层与前泥盆系基底之间的滑脱造成的。盖层内抗变形能力不同的海相地层在构造推挤和重力滑动中形成了多期次、多方向的滑脱构造。根据滑脱构造特征,涟源凹陷可划分为东... 祁阳弧的成型和侏罗山式褶皱的发育,是在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盖层与前泥盆系基底之间的滑脱造成的。盖层内抗变形能力不同的海相地层在构造推挤和重力滑动中形成了多期次、多方向的滑脱构造。根据滑脱构造特征,涟源凹陷可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源 凹陷 滑脱构造 褶皱
下载PDF
造山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质量传输的评述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1-383,共13页
在汇聚板块边缘,滑脱面的滑动和沉积岩系的逆冲堆叠,导致孔隙水被压实排出。流体润滑了滑脱面,从而引起增生楔的生长。流体对流体制是地壳深熔的先驱事件。碱性花岗岩在次固相下有丰富的岩浆水出溶,并且促进了碱性长石的微组构重组织。... 在汇聚板块边缘,滑脱面的滑动和沉积岩系的逆冲堆叠,导致孔隙水被压实排出。流体润滑了滑脱面,从而引起增生楔的生长。流体对流体制是地壳深熔的先驱事件。碱性花岗岩在次固相下有丰富的岩浆水出溶,并且促进了碱性长石的微组构重组织。上部地壳浅表流体的循环主要受岩浆侵位驱动。韧性剪切带Ti、Fe、Mg残留富集,Si、Ca、Sr带出,流体不混溶和相分离是Au沉淀的重要机制。断层带尤其深部断层带具有高的流体/岩石比率,岩石的体积损失量和可溶性元素的亏损量可以高达65%。造山带低级变质地体流体—岩石相互作用通常发生于岩石缓冲条件下,水/岩比值远低于1,流体循环与质量传输机制为渗透—扩散复合机制。变形岩石的质量传输机制包括:扩散;弥漫性渗透;渠道式渗透或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造山过程 质量传输
下载PDF
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开华 邹晴 +1 位作者 康道现 樊弘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评估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为腋臭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0月~2012年5月行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患者共98例,男42例,女56例。取平卧位,以腋毛生长区边缘画线确定清除范围,在... 目的:评估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为腋臭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0月~2012年5月行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患者共98例,男42例,女56例。取平卧位,以腋毛生长区边缘画线确定清除范围,在腋窝行肿胀麻醉。在手术区域中央沿皮纹走向取长1cm切口,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用外科剪剪除汗腺及脂肪组织,再以刮匙刮除残存汗腺及脂肪组织。缝合切缘,弹力绷带以"8"字加压法包扎。结果:9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0~80min。其中1例术后一侧形成血肿,2例拆线后切缘缝合处轻微裂开。经处理后所有98例患者术后均满意。结论:采用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具有创伤小、术后处理简单、恢复快、治愈率高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小切口 剥离 刮除术
下载PDF
滑塌堆积在逆冲构造中的作用——以宁夏牛首山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进 马宗晋 +1 位作者 任文军 雷永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95,共11页
宁夏中南部发育的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中普遍发育着滑塌堆积。综合米钵山组内滑塌堆积的沉积及后期的变形特征,我们认为滑塌堆积在逆冲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逆冲构造中滑脱层的发育往往和岩性有关,滑塌堆积也是一种重要而潜在的滑脱层,... 宁夏中南部发育的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中普遍发育着滑塌堆积。综合米钵山组内滑塌堆积的沉积及后期的变形特征,我们认为滑塌堆积在逆冲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逆冲构造中滑脱层的发育往往和岩性有关,滑塌堆积也是一种重要而潜在的滑脱层,不仅由于大尺度上其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中小尺度上其内部也表现出不均一性,因此它的存在使得应力得以在该层集中,变形因此也主要发生在该层中,从而产生滑脱层,而滑塌堆积的围岩变形则很微弱。结合宁夏中宁中南部地区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我们认为中奥陶统中的滑塌堆积是该区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滑脱层,这些滑脱层控制着该地区下古生界的变形。由于这种构造作用的叠加,先前的那些外来岩块逐渐“细粒化”,逆冲作用使得滑脱堆积中的砾石变形成为构造透镜体,这解决了该地区长期存在的有关这些砾石或透镜体是外来体还是本地的争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大部分以外来体为主,但也有一定的本地岩层因构造作用成为透镜体,因此在不同地区应该仔细分析。由于牛首山地区逆冲构造比较发育,滑塌堆积转化成广义上的混杂堆积,而同样有滑塌堆积产出的贺兰山地区由于远离祁连山造山带,滑塌堆积得以保存,其中的砾石基本上没有变形。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的滑塌堆积从区域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区别滑塌堆积与混杂堆积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首山 米钵山组 滑塌堆积 逆冲断层 滑脱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