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低温预氧化降粘实验研究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富迎辉 范垂钢 +2 位作者 李松庚 宋文立 林伟刚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7-614,共8页
采用低温预氧化方法在固定床内对平顶山地区强粘结煤进行了降粘实验.结果表明,该煤种粘结性随氧化时间延长而降低,氧化8 h、终温200℃的样品降粘效果最好,原煤的粘结指数由81下降到3.49.氧化终温对煤粘结性影响复杂,随氧化时间延长,降... 采用低温预氧化方法在固定床内对平顶山地区强粘结煤进行了降粘实验.结果表明,该煤种粘结性随氧化时间延长而降低,氧化8 h、终温200℃的样品降粘效果最好,原煤的粘结指数由81下降到3.49.氧化终温对煤粘结性影响复杂,随氧化时间延长,降粘的最佳温度也随之改变.13C固体核磁共振对煤样的表征发现预氧化后煤大分子结构中的芳香环趋于稳定,脂肪支链变短,含氧官能团增多.对接氧脂碳falO、接氧芳碳faP、羰基碳faC、脂肪烃碳falC-H含量与粘结指数GR.I.进行线性拟合,拟合方程分别为falO=-0.012GR.I.+5.53,faP=-0.013GR.I.+7.03,faC=-0.014GR.I.+5.25,falC-H=0.041GR.I.+19.46,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889,0.722,0.623,0.5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粘结性煤 降粘 预氧化 含氧官能团
原文传递
烟煤气化中破粘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田树义 付振英 《煤气与热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7,共5页
本文采用的破粘方法是在粘结性烟煤中加入工业废弃液,只加入煤重的12.5%的原废液即可,原煤粘结指数从17的降到3,如果配成煤浆加到煤的30%;粘结性可全部破除,气化的效果很好,其破粘不仅是物理作用,还有化学反应。反应... 本文采用的破粘方法是在粘结性烟煤中加入工业废弃液,只加入煤重的12.5%的原废液即可,原煤粘结指数从17的降到3,如果配成煤浆加到煤的30%;粘结性可全部破除,气化的效果很好,其破粘不仅是物理作用,还有化学反应。反应温度大约在350~500℃。该法既解决了破粘问题,也解决了废弃液排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气化 破粘
下载PDF
黏结煤与不黏煤共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福俊 刘周恩 +3 位作者 高士秋 金鑫 谢以民 何志鹏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0-650,共11页
为了利用内构件反应器热解技术实现黏结性煤的高值化利用,采用TG-MS和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黏结的山西兴县煤(简称XX煤)与不黏的先锋褐煤(简称XF煤)共热解时的破黏和热解特性。TG-MS实验结果表明,XX煤与XF煤配制的混合煤比XX煤黏性小,且X... 为了利用内构件反应器热解技术实现黏结性煤的高值化利用,采用TG-MS和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黏结的山西兴县煤(简称XX煤)与不黏的先锋褐煤(简称XF煤)共热解时的破黏和热解特性。TG-MS实验结果表明,XX煤与XF煤配制的混合煤比XX煤黏性小,且XF煤促进了XX煤热解,混合煤热解行为是两种煤共同作用的结果。固定床热解实验表明,煤粒径越小,降黏越显著;XX煤和XF煤的比例(XX:XF)越小,降黏越显著,XX:XF小于5:5时,可消除结焦团块;XX:XF越小,半焦产率越低,焦油和煤气产率越高;随XX:XF减小,焦油中<170℃和230~300℃的馏分含量先升后降,XX:XF=6:4~3:7时最高,170~210℃、210~230℃和300~360℃的馏分逐渐增加,>360℃的馏分含量不断降低;随XX:XF的减小,H_(2)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XX:XF=3:7时最高;CO含量呈略微升高趋势;CO_(2)含量先逐步升高,在XX:XF=6:4达到最高,然后从XX:XF=5:5开始降低,在XX:XF=3:7达到最低,然后又开始升高;CH_(4)及C_(2)~C_(3)组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H_(2)+CO+CH_(4)(煤气中有效组分之和)的含量先下降再升高接着再降低,在XX:XF=6:4时最低,XX:XF=3:7时最高。XX:XF越小,虽半焦的C/N和C/H不断减少,但C元素含量增幅和N,H元素含量减幅增大;比表面积越大,内孔结构越多越大,起燃温度越低,燃烧越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结煤 不黏煤 共热解 破黏 高值化利用
原文传递
黏结性烟煤氧化破黏及热贯通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梁杰 张晓春 +3 位作者 王张卿 席建奋 梁鲲 朱汉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98-202,共5页
为了探索黏结性烟煤在地下气化通道贯通过程中热贯通特性,采用空气预热氧化的方法,研究并获得了温度、流量、时间3个因素对烟煤黏结指数的影响规律,以及低温氧化破黏前后烟煤燃烧贯通特性。实验表明,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空气流速的增... 为了探索黏结性烟煤在地下气化通道贯通过程中热贯通特性,采用空气预热氧化的方法,研究并获得了温度、流量、时间3个因素对烟煤黏结指数的影响规律,以及低温氧化破黏前后烟煤燃烧贯通特性。实验表明,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空气流速的增大、破黏时间的延长,烟煤黏结性都显著下降,最适合的破黏温度为140~180℃;破黏后煤样燃烧的初始引发温度降低,2 920 min破黏后的煤样与原煤相比,初始引发温度降低了28℃;破黏处理后的煤样燃烧扩展速率提高了20%,燃烧贯通时间缩短;因此破黏后有利于黏结性烟煤地下气化通道的形成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结性烟煤 低温氧化 破黏 热贯通 燃烧扩展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