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死亡情结——小说的美神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5-20,共6页
死亡情结作为西方小说中最古老也是最永恒的情结不仅在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小说的创作 与欣赏也具有重大意义。它在不同的层次上联结小说与现实,小说与历史,展现了小说的现实之美,超越之美与 和谐之美。同时,它也将小说的形式之美... 死亡情结作为西方小说中最古老也是最永恒的情结不仅在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小说的创作 与欣赏也具有重大意义。它在不同的层次上联结小说与现实,小说与历史,展现了小说的现实之美,超越之美与 和谐之美。同时,它也将小说的形式之美和思想之美注入了小说的创作与欣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情结 美学 现实 超越 和谐
下载PDF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死亡哲学 被引量:9
2
作者 余小倩 朱振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常以其特殊的时间观为架构。在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福克纳采用死亡这一手段重新建立并阐释了时间观。通过对爱米丽父亲之死、荷默之死以及爱米丽之死进行解读,可发现福克纳的死亡哲学以及...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常以其特殊的时间观为架构。在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福克纳采用死亡这一手段重新建立并阐释了时间观。通过对爱米丽父亲之死、荷默之死以及爱米丽之死进行解读,可发现福克纳的死亡哲学以及它与其时间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米丽 时间观 死亡哲学 心理美学
下载PDF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死亡美学
3
作者 王艳荣 石佳鑫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书写了许多生命的凋零与死亡。鄂温克民族的盛衰以及生命的轮回,在小说中被叙述得沉静而悲悯。作者站在广阔的文化视角描写生命的脆弱与顽强、死亡的无常与永恒、民族的繁衍与磨难。从死亡美学的视角来分... 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书写了许多生命的凋零与死亡。鄂温克民族的盛衰以及生命的轮回,在小说中被叙述得沉静而悲悯。作者站在广阔的文化视角描写生命的脆弱与顽强、死亡的无常与永恒、民族的繁衍与磨难。从死亡美学的视角来分析《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死亡意象与葬礼仪式,不仅可以窥见鄂温克文化的野性与柔情,也可以感受到这个游牧民族在艰难生存中向死而生的大爱,从而领悟超越死亡、生命至上的永恒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死亡美学 挽歌 精神彼岸
下载PDF
《挪威的森林》的死亡美学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园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05-110,共6页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张扬死亡美学的小说,充斥着死亡事件、死亡意象和死亡体验。死亡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小说以生死链为线索展开叙事,木月—直子—渡边—绿子是小说最主要的生死链。小说的死亡观既有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深受存...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张扬死亡美学的小说,充斥着死亡事件、死亡意象和死亡体验。死亡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小说以生死链为线索展开叙事,木月—直子—渡边—绿子是小说最主要的生死链。小说的死亡观既有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死亡在小说中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既显得静美也显得悲美,作为个体救赎的死亡无疑是虚妄的,无助于现代个体的现实回归,只能让个体从存在走向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死亡美学 生死链 审美救赎
下载PDF
我看海明威的死亡意识和行动精神 被引量:3
5
作者 贾彦彬 梁秀丽 冯雪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2-44,共3页
从海明威的生平与作品分析了他骨子里的死亡意识和行动精神及其根源和意义,阐述了二者对立统一之中渗透的人生哲学与美学意义。
关键词 死亡意识 行动精神 人生 美学
下载PDF
挣扎与超越——论史铁生作品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岚 《安康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史铁生在作品里探视了人的死亡本能,表现出发展的矛盾的死亡意识,在不幸的人生中呈现为生与死的犹豫,但在描绘死亡过程时把死亡审美化神秘化并消解了死亡的焦虑恐惧,对死亡进行了理性的超越性思考及审美观照。
关键词 史铁生 死亡意识 死亡本能 审美
下载PDF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石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2-53,共12页
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 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屈原则以自杀的决绝行为来祭奠个体的人格理想,在决绝中又有各种痛苦、焦灼、挣扎、孤独、恐惧、哀伤、留恋等个体情感上的挣扎;陶渊明处在庄子与屈原之间,他在诗文中对于生死的描述,蕴含了十分深远的哲学思辨,但是又保留了真实生命的个体情感,他的死亡美学体现了一种更加成熟的死亡态度。中国古典对于死亡的探讨、表现,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南北朝,从庄子、屈原到陶渊明,可说是从哲学到诗,再到哲学与诗结合的过渡,体现了"道——儒道——儒道佛"的渐变融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哲学 死亡美学 庄子 屈原 陶渊明 死亡观
原文传递
“齐”生死与“化”生死——从生死问题看庄子与葛洪的审美立场与意蕴 被引量:2
8
作者 阳淼 田晓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齐"生死与"化"生死分别是道家庄子与道教葛洪对待生死问题的重要分歧之一,"齐"生死遵循"道法自然","化"生死引导人走向长生,它们不同却又相承。"齐"与"化"二字... "齐"生死与"化"生死分别是道家庄子与道教葛洪对待生死问题的重要分歧之一,"齐"生死遵循"道法自然","化"生死引导人走向长生,它们不同却又相承。"齐"与"化"二字,在生死观念不同的背后,还引出了它们审美立场的差异与审美意蕴的不同。从这差异之中,可以看出道教美学作为一门宗教美学的一些特点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 审美
下载PDF
村上春树的死亡美学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永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8-102,共5页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直以一种罕见的姿态影响着东西方的读者和文学评论家,不仅是因为他独特的小说内容和写作风格,也是因为村上在作品中注入了他个人对人生,对生与死等问题的独特思考。村上小说的死亡美学,既建立在传统日本死亡文化之上...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直以一种罕见的姿态影响着东西方的读者和文学评论家,不仅是因为他独特的小说内容和写作风格,也是因为村上在作品中注入了他个人对人生,对生与死等问题的独特思考。村上小说的死亡美学,既建立在传统日本死亡文化之上,又深受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显示出特别的美学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死亡美学 存在主义
下载PDF
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美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玉秀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8-41,共4页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其1700余首诗稿中,以死亡为题材或与死亡相关的诗作多达近六百首,超过其诗作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诗歌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折射了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诗人于死亡的意境中,向世人展现了其美学追求与生命...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其1700余首诗稿中,以死亡为题材或与死亡相关的诗作多达近六百首,超过其诗作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诗歌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折射了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诗人于死亡的意境中,向世人展现了其美学追求与生命的价值建构,阐释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 美学
下载PDF
波德莱尔现代性美学思想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勇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9-62,共4页
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审美现代性的开创者,他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历史进程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他认为,美的事物必然具有两重性,即绝对美和特殊美。在这两种美中,他显然更倾向于后者。重视特殊美其实就是近代美学精神的... 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审美现代性的开创者,他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历史进程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他认为,美的事物必然具有两重性,即绝对美和特殊美。在这两种美中,他显然更倾向于后者。重视特殊美其实就是近代美学精神的体现。他还认为,自然实际上充满了道德的邪恶性,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由此他非常重视艺术美的内涵和价值。他不仅把美建立在了对丑与恶事物的肯定上,而且对死亡的事物与主题充满迷恋。正是对于颓败、丑陋甚至死亡事物的迷醉,波德莱尔的美学才被我们称为审丑美学和死亡美学。其死亡美学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更具有普遍的人类经验意义与形上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审美现代性 绝对美 特殊美 自然美 艺术美 审丑美学 死亡美学
下载PDF
The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Dust in His Dark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ath Aesthetics Theory
12
作者 牛韬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7期165-166,共2页
His Dark Material of Philip Pullman is a wonderful masterpiece.The whole trilogy discussed one question that how should we define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In the writer's opinion,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is the ... His Dark Material of Philip Pullman is a wonderful masterpiece.The whole trilogy discussed one question that how should we define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In the writer's opinion,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is the joy of flesh body and happiness of the moment itself. How should we spend our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ath aesthetics? We should care more about the earthly pleasure, rather than the so-called after life paradise as the the Magisterium propagandized. The method of research of this paper can be referring to relevant papers, browsing the Internet to find related network resources, documentary research, sorting information received, digesting the information and then taking notes,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ren growing IRONY SYMBOLISM Bible myth death aesthetics
下载PDF
莫言与沈从文的死亡书写比较论
13
作者 魏家文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5期284-295,共12页
莫言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都涉及到大量的死亡书写,但二者对死亡的领悟与言说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莫言在书写死亡时采用了一种越轨的笔致,把死亡视为生命价值意义的最终实现,认为自杀是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人自我反思后的理性选择,彰显... 莫言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都涉及到大量的死亡书写,但二者对死亡的领悟与言说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莫言在书写死亡时采用了一种越轨的笔致,把死亡视为生命价值意义的最终实现,认为自杀是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人自我反思后的理性选择,彰显了"向死而生"的生死观;沈从文则用冷静从容的笔墨写死亡,把死亡视为人的宿命和生命的真正休息,认为聪明的作家用微笑写人类的痛苦,作家的"生命"可以通过他的文字得到延续,彰显了"顺天由命"的生死观。二者的死亡书写从不同的层面彰显了死亡的审美价值,共同将中国文学中的死亡书写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为中国作家如何践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沈从文 死亡 生死观 死亡美学
原文传递
拓展戏剧与艺术的边界:塔杜施·康铎的视觉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莎莉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79,共18页
波兰戏剧家和艺术家塔杜施·康铎对戏剧的革新和艺术的突破,昭示了20世纪戏剧创作与现代美术思潮之间的紧密联系。康铎广泛地吸收美术观念和形式语言,调动了新的观看方式;同时,他结合波兰的民族历史与社会现实,在戏剧理念上大胆革新... 波兰戏剧家和艺术家塔杜施·康铎对戏剧的革新和艺术的突破,昭示了20世纪戏剧创作与现代美术思潮之间的紧密联系。康铎广泛地吸收美术观念和形式语言,调动了新的观看方式;同时,他结合波兰的民族历史与社会现实,在戏剧理念上大胆革新,强调剧场内各元素的平等和自主,发展出"死亡戏剧"的独特风格。作为一个当代戏剧与艺术革新的先行者,康铎对艺术创作的突破与探索,将为了解后戏剧剧场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戏剧 现代艺术 舞台美术 死亡美学 偶发艺术
原文传递
“反对阐释”—《死亡之匣》中“梦幻”和“清单”的言说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莉 任晓晋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2,共8页
苏珊·桑塔格的《死亡之匣》是一部反对阐释的小说。它通过梦幻叙事消解了梦幻与现实的边界,颠覆了传统内容说得以建立的现象和本质二分的本体论基础;通过清单式艺术抹煞中心与边缘的区别,消解了文本的中心意义,从而颠覆了关于文本... 苏珊·桑塔格的《死亡之匣》是一部反对阐释的小说。它通过梦幻叙事消解了梦幻与现实的边界,颠覆了传统内容说得以建立的现象和本质二分的本体论基础;通过清单式艺术抹煞中心与边缘的区别,消解了文本的中心意义,从而颠覆了关于文本或作家总是要再现或表达意义的传统内容说及其背后的逻各斯中心论基础。然而,以梦幻叙事和清单式艺术这两种走向沉寂的方式,桑塔格却又言说着生命中无处不在的真实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死亡之匣》 梦幻叙事 清单式艺术
原文传递
狄金森的死亡情结与美学理念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丽霞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艾米莉·狄金森在她的500多首死亡诗中,用"心灵之眼"对死亡主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索。本文通过最具代表性的死亡诗的分析,结合其书信,揭示出狄金森对死亡"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体验及她对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 美国 狄金森 诗歌创作 死亡诗 死亡主题 死亡情结 美学理念
下载PDF
论死亡本能与战争电影中的战争美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伯辰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47-50,共4页
观众对战争电影的独特审美体验有赖于人的特殊心理动因,而弗洛伊德在其后期研究中提出的死亡本能理论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对这种独特审美体验发生机制的解释。通过对人们如何接受战争电影中毁灭与死亡的直接表现,以及为了使文明社会接纳而... 观众对战争电影的独特审美体验有赖于人的特殊心理动因,而弗洛伊德在其后期研究中提出的死亡本能理论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对这种独特审美体验发生机制的解释。通过对人们如何接受战争电影中毁灭与死亡的直接表现,以及为了使文明社会接纳而进行的艺术化处理进行精神分析,这种审美机制的运作过程将能够得到清晰的呈现。这种阐释对于了解毁灭与死亡等日常生活中无法引起美感的景象何以在电影中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本能 战争电影 战争美学 文明化机制
下载PDF
渡边小说中的死亡之美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斌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2-84,共3页
死亡是渡边淳一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生命的有限性与不可把握使得渡边淳一对死亡的处理带有一种执着的唯美倾向。对死亡的非常独特的处理手法是渡边小说的一大特点。他总是精心设计主人公的死亡方式,使死亡变得诡异而妖艳。有评论说,渡... 死亡是渡边淳一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生命的有限性与不可把握使得渡边淳一对死亡的处理带有一种执着的唯美倾向。对死亡的非常独特的处理手法是渡边小说的一大特点。他总是精心设计主人公的死亡方式,使死亡变得诡异而妖艳。有评论说,渡边淳一小说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死亡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边淳一 唯美 死亡美学
下载PDF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美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雪姣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5-49,共5页
死亡意识是迟子建化不开绕不去的一个浓郁情结。想象性与现实性、暴力性与温情性、空灵性与充实性是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的双声话语表现,超越了绝对的界限而达到有机统一。究其成因,主要有萨满教原始思维的浸淫、道家的人生哲学和以神... 死亡意识是迟子建化不开绕不去的一个浓郁情结。想象性与现实性、暴力性与温情性、空灵性与充实性是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的双声话语表现,超越了绝对的界限而达到有机统一。究其成因,主要有萨满教原始思维的浸淫、道家的人生哲学和以神话为前提的多元艺术融合。作为表现及成因的延伸点,死亡意识的价值也相应在宗教、伦理和美学三个方面具有拓展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小说 死亡美学 双声话语 价值取向
下载PDF
面对死亡的诗意沉思——评颜翔林教授的《死亡美学》
20
作者 章辉 《湘南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22-124,共3页
《死亡美学》从哲学、文化学、艺术理论和关学等多重角度探询死亡问题,并主要从艺术角度切入,展开对死亡的运思。“死亡意象”是其中一个具有丰富思想胚芽和容纳丰富规定性的中心范畴,也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作者不但注意到了死亡... 《死亡美学》从哲学、文化学、艺术理论和关学等多重角度探询死亡问题,并主要从艺术角度切入,展开对死亡的运思。“死亡意象”是其中一个具有丰富思想胚芽和容纳丰富规定性的中心范畴,也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作者不但注意到了死亡意象的一般性意义,还注意到了其特殊性。并不忘在理性沉思之余,以优美的散文笔调去阐释死亡诗意般的美,使研究文本本身也成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美学》 “死亡意象” 诗意沉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