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灌条件下排水暗管埋深及管径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衡通 王振华 +2 位作者 李文昊 张金珠 杨彬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为探索高效节水的暗管排盐技术,通过田间灌溉排水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排水暗管不同管径(50、90 mm)、和不同埋深(0.6、1.0、1.4 m)对土层含盐量分布及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灌水后各土层脱盐效果差别较大。0~60 cm土层脱盐程... 为探索高效节水的暗管排盐技术,通过田间灌溉排水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排水暗管不同管径(50、90 mm)、和不同埋深(0.6、1.0、1.4 m)对土层含盐量分布及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灌水后各土层脱盐效果差别较大。0~60 cm土层脱盐程度较高,土壤含盐量已降至12 g kg^(-1)以下中度盐化水平,100 cm以下土层脱盐效果不明显;暗管0.6 m埋深脱盐效果优于1.0、1.4 m埋深,总体盐分减少14.34 g kg^(-1),相比未铺设暗管对照减少了13.32 g kg^(-1)。增加暗管埋深至1.4m对暗管降盐效果无显著影响;暗管管径对各土层盐分的影响相对更加显著,90 mm管径相较50 mm管径暗管脱盐效果明显,50、90 mm管径暗管不同埋深0~1.4 m土层脱盐率分别在20.69%~30.20%和34.59%~57.04%之间。暗管埋深0.6 m、管径90 mm时,两次灌水后0~60 cm土层已降至轻度盐化水平(3~6 g kg^(-1)),暗管排水排盐效率较高,为北疆盐渍土的暗管排水最优埋深与管径布设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暗管排水 盐碱土 设计参数 脱盐率
下载PDF
冬灌与暗管排水对次生盐渍土水盐运移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焦炳忠 武慧芳 +2 位作者 朱旭东 施苏齐 唐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180,共8页
为了探讨冬灌、暗管排水及生育期灌水方式协同作用对次生盐渍化土水盐运移及作物生长影响规律,在宁夏扬黄灌区红寺堡区移民区豹子滩村开展试验,研究了不同冬灌模式(0、1800 m^(3)/hm^(2))、暗管排水(有、无)和生育期灌溉方式(畦灌、节... 为了探讨冬灌、暗管排水及生育期灌水方式协同作用对次生盐渍化土水盐运移及作物生长影响规律,在宁夏扬黄灌区红寺堡区移民区豹子滩村开展试验,研究了不同冬灌模式(0、1800 m^(3)/hm^(2))、暗管排水(有、无)和生育期灌溉方式(畦灌、节灌)3种影响因素下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水分、作物生长指标及地下水位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差异显著,冬灌处理浅层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对应未冬灌处理;此外,布设暗管排水可以明显降低土壤含水率。各处理0~100 cm土层深度土壤盐分随时间动态变化规律差异显著,冬灌可以有效淋洗土壤盐分至深层,其中T5(冬灌、畦灌、暗管排水)处理表层土壤(0~40 cm)脱盐最显著;冻融初期各处理表层土壤(0~40 cm)在冻结及蒸发作用下出现返盐现象,随冻结深度加深,部分盐分析出并穿过冻结锋面向未冻结区运移,深层(40~100 cm)土壤盐分有所增加,解冻期在蒸发作用下盐分随水分向地表运移,表层土壤盐分含量升高。此外,冬灌结合暗管排水及生育期节水灌溉处理(T7,冬灌、节灌、暗管排水)的玉米产量及生长指标均最佳,平均产量6556.05 kg/hm^(2)、株高210.17 cm、茎粗31.31 mm、叶面积指数4.49、干物质量2634 kg/hm^(2)。暗管排水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其中T3(无冬灌、节灌、暗管排水)、T4(无冬灌、节灌、无暗管排水)地下水位埋深最低,T6(冬灌、畦灌、无暗管排水)在冬灌、生育期畦灌多重补给下,土壤含水率较高,且无暗管排水措施,地下水位埋深最浅,冬灌结束后达到峰值1.04 m。因此,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扬黄灌区次生盐渍地作物种植、管理、治理方面考虑合理增加排水工程,采用高效节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土 冬灌 暗管 高效节灌 水盐运移 玉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