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兰州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6
1
作者 柴彦威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0-38,共9页
本文着眼于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的最基本组织──单位,通过考察其形成与作用、日常生活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等,得出中国城市的内部生活空间结构由三层次构成:(1)由在世界各种城市地域组织中独具一格的单位构成的基础生活圈;(2)同... 本文着眼于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的最基本组织──单位,通过考察其形成与作用、日常生活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等,得出中国城市的内部生活空间结构由三层次构成:(1)由在世界各种城市地域组织中独具一格的单位构成的基础生活圈;(2)同质单位为主形成的低级生活圈;(3)以区为基础的高级生活圈。这种独特的生活空间结构是在社会主义计划城市下行政管理和生活居住规划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生活圈 内部生活 空间结构 兰州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市场转型与“单位”变迁 再论“单位”研究 被引量:112
2
作者 李路路 苗大雷 王修晓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5,共25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城市社会的基层组织制度和社会秩序,尤其是"单位"和"单位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本文对在市场转型的制度背景下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城市社会的基层组织制度和社会秩序,尤其是"单位"和"单位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本文对在市场转型的制度背景下的"单位"变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章从概念辨析入手,分为"单位"体制及其变迁、单位内部的权力结构与行为方式、单位与社会分层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作者认为,采用细致的个案调查方法来研究不同类型"单位"的内部权力结构和行为方式,挖掘"单位"社会分层效应的具体微观机制,进而探讨"单位"和"单位体制"的变迁,并且,以此为参照来理解中国社会组织的新特点、新功能,将是"单位"研究的方向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转型 单位 组织制度 基层秩序 个案调查
下载PDF
自我行动的逻辑理解“新传统主义”与中国单位组织的真实的社会建构 被引量:45
3
作者 汪和建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5,共22页
中国单位组织中何以未能发生变革或终结其制度的集体行动?解答该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中国单位组织的“真实的社会建构”。本文认为,华尔德的“新传统主义”模式,已为研究中国单位生活中真实的行动及其制度再建构奠定了基础。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单位组织中何以未能发生变革或终结其制度的集体行动?解答该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中国单位组织的“真实的社会建构”。本文认为,华尔德的“新传统主义”模式,已为研究中国单位生活中真实的行动及其制度再建构奠定了基础。进一步的研究,应当是对该理论的若干假设进行修正,并将其建立在更为坚实的行动理论的基础之上。这种特定的行动理论即本文旨在建立的中国人的自我行动理论。本文的论点是,中国人并非是个人行动者而是自我行动者。自我行动受自我主义和关系理性的驱动和约束。从自我行动到关系行动,再到小集团或派系行动,构成了中国人自我行动的逻辑进程。透过这一逻辑进程及其引致的后果,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单位组织的真实的社会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真实的社会建构 自我行动 关系行动 关系理性
下载PDF
单位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被引量:34
4
作者 柴彦威 塔娜 毛子丹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共6页
中国城市空间重构表现为均质的城市空间向异质的多元的城市空间转变。单位转型是城市空间重构的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单位的空间和社区特点对于构建单位退休者社区和基于新单位制的低碳城市空间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单位... 中国城市空间重构表现为均质的城市空间向异质的多元的城市空间转变。单位转型是城市空间重构的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单位的空间和社区特点对于构建单位退休者社区和基于新单位制的低碳城市空间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单位的制度因素和社会特征和居民迁居,对于重塑城市居住空间具有重要影响,单位居民迁居和单位隐性化作用是城市空间重构的中心环节。因此,基于单位视角解读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城市空间重构 老龄化 社区变化 隐性化作用
下载PDF
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单位:解读中国城市转型的钥匙 被引量:26
5
作者 柴彦威 张纯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共5页
单位,作为带有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特色的产物,近来成为西方学界"中国研究"中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出发关注城市单位社区,将其作为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市空间转型的关键。在回顾单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单位,作为带有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特色的产物,近来成为西方学界"中国研究"中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出发关注城市单位社区,将其作为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市空间转型的关键。在回顾单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质性方法在研究城市单位社区中的适用性。初步归纳出转型期单位社区变迁的研究框架,认为"单位居民—单位社区—单位空间"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阐释城市单位社区变迁的核心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城市转型 地理学视角 质性方法 中国城市
下载PDF
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国家与工人阶级:结构变迁及其文献述评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锦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4-241,共38页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国家与工人阶级关系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国家通过统合主义的方式逐渐退出了对社会的直接控制,从准全能主义过渡到了碎片化的威权主义;其次,工人阶级脱离了"完全性组织制度",从受国家和单位庇护的领...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国家与工人阶级关系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国家通过统合主义的方式逐渐退出了对社会的直接控制,从准全能主义过渡到了碎片化的威权主义;其次,工人阶级脱离了"完全性组织制度",从受国家和单位庇护的领导阶级转变为市场化的劳动者;第三,国家与工人阶级关系运转的轴心发生了变革,从单位组织的主导转变为资本的逻辑。由此形成的国家-资本-工人阶级结构最大的问题是资本对劳动的严重剥夺。对此,一方面需要在国有企业生产方式资本化的过程中加强法制建设,保护工人的一般公民权,另一方面要在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加强集体化的组织建设,争取工人的工业公民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工人阶级 单位 资本
下载PDF
社区异质化:一个单位大院的变迁及其启示 被引量:19
7
作者 孙炳耀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9-54,共6页
本文从动态观点,将社区异质性作为因变量加以研究。将口述史方法应用于社区变迁研究,在北京西城区月坛街道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单位大院进行调查,反映其六十年的变化。研究发现,单位大院最初表现出典型的同质性,但随着单位的弱化,异质性因... 本文从动态观点,将社区异质性作为因变量加以研究。将口述史方法应用于社区变迁研究,在北京西城区月坛街道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单位大院进行调查,反映其六十年的变化。研究发现,单位大院最初表现出典型的同质性,但随着单位的弱化,异质性因素增多,给社会管理及居民生活带来许多问题。因此思考社区异质性干预策略,提出权、能分设的思路,以居民权利组织反映异质性主体权利,采取参与式民主,制约物业、社会工作等功能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结构 社区异质化 单位 社区管理体制
下载PDF
中国城市单位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天宝 柴彦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21,共9页
单位制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现现代化而在城市构建的基本工具,其研究是理解历史、解读转型的重要视角,其积极因素将构成规划城市未来的重要理念。单位制研究已有30年的历史,涉及社会学、地理学、规划学等多个学科。总体而言,单位制度研... 单位制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现现代化而在城市构建的基本工具,其研究是理解历史、解读转型的重要视角,其积极因素将构成规划城市未来的重要理念。单位制研究已有30年的历史,涉及社会学、地理学、规划学等多个学科。总体而言,单位制度研究比较成熟,单位空间和社会研究在研究成果方面相对不足。单位制度起源研究有路径依赖、资源约束等视角,但确切性还不充分。单位制度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转型以来,不同类型的单位之间分化明显,不同类型的单位均有研究,但整体的判断还不明确。空间研究中,物质空间研究成果较多,但解释不足,行为空间和社会空间相对缺乏。从单位制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型得以广泛关注,但转型的路径、阶段、机理及其影响、优化策略等还有待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制度 空间 社会
下载PDF
单位体制下体育管理的“二元结构”与群众体育的“单位色彩”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广虎 黄桑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单位体制是支撑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基本构架。在单位体制下,体育管理体制因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划分而呈现出一种"二元结构"。其中,群众体育以单位为组织载体,表现为"单位体育";竞技体育以单位为组织... 单位体制是支撑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基本构架。在单位体制下,体育管理体制因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划分而呈现出一种"二元结构"。其中,群众体育以单位为组织载体,表现为"单位体育";竞技体育以单位为组织形式,表现为"体育单位"。群众体育作为一种体育的普及形态,具有政治性、行政性、功利性和福利性的"单位色彩"。改革开放,群众体育的"单位色彩"不断淡化,取而代之是社会体育的逐渐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体制 管理 群众体育
下载PDF
中国集体形制及其建成环境与空间意志探隐 被引量:15
10
作者 谭刚毅 《新建筑》 2018年第5期12-18,共7页
选取"单位"大院、人民公社和"三线建设"的厂矿院所等建国后30年最具特点的城乡聚落等建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形态、空间及其意义等建筑的基本问题。这些传统社会主义时期明显受行政意志影响的集体形制多是按照... 选取"单位"大院、人民公社和"三线建设"的厂矿院所等建国后30年最具特点的城乡聚落等建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形态、空间及其意义等建筑的基本问题。这些传统社会主义时期明显受行政意志影响的集体形制多是按照公平主义原则和严格计划而建设,其建成环境与空间具有物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重属性。这些逐渐远去的集体形制是国家和时代的重要记忆,其遗产化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集体形制古今中外均有表现,文章探讨了其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形制 单位 人民公社 三线建设 空间意志 现代遗产
下载PDF
作为“共同体”的单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田毅鹏 《社会学评论》 2014年第6期14-25,共12页
从共同体角度审视单位现象,我们会发现建国以来依托于企事业单位建立起来的"单位共同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组织和制度,而是作为中国政治精英解决社会总体危机,"重建社会"的根本性措施而出现的,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共... 从共同体角度审视单位现象,我们会发现建国以来依托于企事业单位建立起来的"单位共同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组织和制度,而是作为中国政治精英解决社会总体危机,"重建社会"的根本性措施而出现的,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共同体类型和样态。单位共同体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东北解放战争过程中开始呈现出雏形,"一五"期间正式形成,并由工业企业向政府和事业单位扩展,成为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体制基础的制度架构和组织单元。1980年代,伴随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单位共同体"通过厂办大集体和接班顶替制度等途径,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定扩张,获得新的发展生机。但从80年代后期起,我国国企普遍出现衰退迹象,导致单位制的发展步入变革期。单位制改革及变迁的进程,实际上也就是单位共同体走向消解的过程,单位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企业办社会"功能的分离,"厂办大集体"与母企业的脱离,使得单位共同体开始走向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单位 修复与扩张 社会重建
原文传递
论单位骗贷 被引量:10
12
作者 薛瑞麟 丁天球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6,共8页
单位诈骗金融机构贷款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罪是一个聚讼较多的问题。根据现行成文法的规定 ,单位骗贷的 ,可视其情况分别构成合同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和信用证诈骗罪。单位应纳入骗贷的犯罪主体范围 ,删除贷款诈骗罪... 单位诈骗金融机构贷款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罪是一个聚讼较多的问题。根据现行成文法的规定 ,单位骗贷的 ,可视其情况分别构成合同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和信用证诈骗罪。单位应纳入骗贷的犯罪主体范围 ,删除贷款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立法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贷款 诈骗
原文传递
试论单位犯罪的强制措施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玫 董丽红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2-99,共8页
1 997年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 ,使得单位与自然人一样成为刑法所规定的犯罪主体。单位犯罪强制措施的特点表现为适用对象的多元化 ;主要适用经济型强制措施 ;具有削弱单位的犯罪能力、防止单位继续犯罪和防止单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等... 1 997年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 ,使得单位与自然人一样成为刑法所规定的犯罪主体。单位犯罪强制措施的特点表现为适用对象的多元化 ;主要适用经济型强制措施 ;具有削弱单位的犯罪能力、防止单位继续犯罪和防止单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等多重功能。单位犯罪强制措施的适用对象应当包括诉讼代表人。只有犯罪嫌疑单位、被告单位可能实施或者已经实施了妨碍诉讼的行为时 ,才能对其适用强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刑事诉讼 强制措施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转型解读--以单位空间向社区空间转型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革群 马仁锋 +1 位作者 陈芳 Jutta Hebel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5,共6页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空间最基本的细胞单元,承载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履行国家制度政策的职能。这一社会空间组织,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成为中国政治和社会叙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空间最基本的细胞单元,承载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履行国家制度政策的职能。这一社会空间组织,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成为中国政治和社会叙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随着管制放宽、市场经济以及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单位空间景观开始解体。随着个人主义泛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以及贫富差距的悬殊,社会结构中出现离心力加速的趋势,这对社会结构整合、社会凝聚力和政治稳定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单位空间的演变过程,试图理解与阐释中国当前城市社会空间转型的发展特征、地方政府的行动实践以及城市社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社会整合 空间组织 城市景观
下载PDF
关于挪用公款罪立法解释的理解与思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单民 赵亮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8-22,共5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在"归个人使用"的含义上将"个人"与"单位"作为同位概念提出来,是对挪用公款罪传统认识的突破。同时,对该解释的"个人决定"、"以个...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在"归个人使用"的含义上将"个人"与"单位"作为同位概念提出来,是对挪用公款罪传统认识的突破。同时,对该解释的"个人决定"、"以个人名义"、"以单位名义"和"取谋个人利益"要加以正确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立法解释 "以单位名义" 个人 单位 "归个人使用"
原文传递
Understanding Why People Complain: Using Spatial Embeddedness to Explor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in China's Danwei Neighborhood Renovation
16
作者 Li Yue Zhou Peiling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CSCD 2024年第3期51-61,共11页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hina's socio-economic transition, there is a growing imperative to examine neighborhood renovation initiatives in addressing the emerging needs of residents. Developing Granovetter's c...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hina's socio-economic transition, there is a growing imperative to examine neighborhood renovation initiatives in addressing the emerging needs of residents. Developing Granovetter's classic work on embeddedness,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spatial embeddedness to understand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space brought about by neighborhood renov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how it affects residents' satisfaction in a dynamic temporal and spatial process. It presents whether and why residents' real feelings produced from their interaction with neighborhood renovation are(un)different, and how their feelings are shaped based on six months of fieldwork in a danwei neighborhood in Xi'an, China. The paper conceptual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ighborhood space and embeddedness by adopting spatial embeddedness to capture the interplay of temporal, spatial, and soci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danwei neighborhood renovation. This framework not only integrates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scales, but also reflects different levels of residents' satisfaction, trying to establish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bstract space and the renovation space. It suggests that spatial embeddednes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response to the negative social impacts resulting from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space in neighborhood re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embeddedness danwei neighborhood renovation residents'satisfaction abstract space China
原文传递
从帮口到单位:1949年后上海码头工人的改造
17
作者 朱焘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9,共11页
近代上海,码头工人主要以“帮口制”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常游离于政府管治之外。上海解放后,市委市政府通过“镇反”、民主改革等运动,试图破除码头工人中的帮口把持现象,并对工人进行了初步的改造与清退。随后,留用的码头工人被纳入单位... 近代上海,码头工人主要以“帮口制”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常游离于政府管治之外。上海解放后,市委市政府通过“镇反”、民主改革等运动,试图破除码头工人中的帮口把持现象,并对工人进行了初步的改造与清退。随后,留用的码头工人被纳入单位体制,新的组织形式也逐渐形成。然而,改造和清退工人等举措导致部分行业劳动力短缺。因此上海码头搬运业后来又出现私自募工的现象,被清退的码头工人亦有倒流入沪,甚至政府此前致力清除的“工头”和“地下劳务市场”也重新出现。为使码头搬运业回归可控局面,政府在上海加强收容遣送办法和户籍管理,并不断采取技术革新,提高行业准入门坎,同时在“倒流人员”来源地开展劝阻责任制。通过行政和经济双重手段的干预,上海码头搬运业进入一定时间的稳定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搬运业 码头工人 帮口制 单位制
原文传递
单位组织何以促进社会稳定?--集体行为的组织间差异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苗大雷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6-216,共21页
本文以单位组织和集体行为的关系为切入点,关注21世纪以来单位组织在社会整合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及其变化,探讨单位组织在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基于2003年和2013年CCSS数据的分析发现,单位组织能有效调节并减少集体行为的发生,且这种效... 本文以单位组织和集体行为的关系为切入点,关注21世纪以来单位组织在社会整合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及其变化,探讨单位组织在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基于2003年和2013年CCSS数据的分析发现,单位组织能有效调节并减少集体行为的发生,且这种效应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明显强于21世纪初期。这种调节作用主要通过政治机制和相对剥夺机制得以实现,单位组织对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视以及单位组织成员的政治认识,分别从外在组织控制和内在认识转变两方面共同削弱了单位组织成员的集体行为倾向。本研究表明,单位组织在中国社会仍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整合作用,它们对促进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需重视和挖掘单位组织所蕴含的组织资源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组织 社会稳定 集体行为 社会整合
原文传递
大学作为“单位”的制度效果——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轩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44-46,共3页
单位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存在形式。中国特殊的国情与政策语境,决定了中国大学仍是一种"单位"形态的组织。因此,将中国大学组织的研究置于"单位"概念营造的社会场域中,去考察其作为一种制度产物的效果,就显得... 单位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存在形式。中国特殊的国情与政策语境,决定了中国大学仍是一种"单位"形态的组织。因此,将中国大学组织的研究置于"单位"概念营造的社会场域中,去考察其作为一种制度产物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制度主义 单位制度 大学组织
下载PDF
当前中国社会组织的要素来源和实践影响:基于CGSS2012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纪莺莺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20年第1期111-141,共31页
本文的分析说明,在个体层面上体制框架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组织样态和公众参与。基于CGSS2012的分析显示,首先,政党成员和单位就业者表现出更高的社会组织参与和公众参与水平。并且,政党身份对公众参与实践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 本文的分析说明,在个体层面上体制框架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组织样态和公众参与。基于CGSS2012的分析显示,首先,政党成员和单位就业者表现出更高的社会组织参与和公众参与水平。并且,政党身份对公众参与实践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经由社会组织的中介作用实现。其次,各类社会组织都显著地提升了实践层面的公众参与水平。最后,收入虽然显著提升个体的组织参与水平但对参与实践没有显著影响。上述发现具有以下意义:(1)从经验上看,当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设计得到了预期效果;(2)证实基层社会生活中存在具有明确特征的积极分子,基层社会空间中存在多重治理网络的融合;(3)就理论来说,本文也提示,在科层政府技术治理的制度环境之外,体制框架构成了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以及有必要进一步讨论政党与社会的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社会组织 单位制 党建 党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